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东北地震监测研究中心申报,国家地震局批准,《东北历史地震考察与研究》专题为1986年合同项目,限期二年完成。在东北地震监测研究中心的领导下,经各方协商由辽宁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室、综合地震大队、地震志办公室,丹东市地震办公室,吉林省地震办公室及黑龙江省地震办公室等六个单位的12名科技人员组成专题组。  相似文献   

2.
由国家地震局主编,《中国地震年鉴》编辑部编纂,地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震年鉴》已出版四辑。该书是第一部比较全面反映我国地震系统的成就、系统总结地震工作经验、准确收载重要地震科技信息的资料工具书。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震研究》编辑委员会于1987年2月20日在沈阳召开了第二次编辑委员会议.北京和东北三省的编委、编辑部人员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东北地震监测研究中心白俊德书记.岳明生主任和有关处室领导应邀到会,并对会议表示祝贺.会议由赵文峰主编主持.徐心同副主编汇报了《东北地震研究》两年来的编辑出版工作,同时公布了《东北地震研究》经省委宣传部批准从1987年公开发行.与会编委就进一步办好《东北地震研究》对前两年的出刊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对本刊的性质、宗旨、内容、形式、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地讨沦研究.对刊物如何能受广大地震科技人员欢迎,使其发挥作用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会议开的紧凑,气氛热烈,达到了预期目地.  相似文献   

4.
由国家地震局主办、《中国地震年鉴》编辑部编纂、地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震年鉴》已出版了4辑、受到了地震工作者及有关人员的欢迎。该年鉴的出版,是地震系统的一件大事。它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全面反映地震系统的成就,系统总结了地震工作经验,准确收载重要地震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地震局原东北地震工作协作区办公室组织协调安排的郯庐断裂北延带地震地质调查研究课题,自1981年由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地震部门联合组队,进行踏勘考察工作起,先后经过1982、1983、1984年分别开展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整理研究工作,于1985年12月由东北地震监测研究中心综合地震大队,完成了《郯庐断裂北延带地震地质调查研究总结报告》。  相似文献   

6.
东北和邻区地震活动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研究了:朝鲜、日本北海道、华北、东北等地区地震活动的相关性;东北和新疆地区地震活动的相关性;华北和阿留申群岛地震活动的相关性;东北地震活动的某些特点.结果表明:东北地震活动与新疆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地震活动在时间上按朝鲜·华北·日本北海道·东北的顺序活动:华北和阿留申群岛地震有交替活动的特征.文中还计论了东北、华北的地震趋势.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震研究》创刊于1985年,是由辽宁省地震局、吉林省地震局和黑龙江省地震局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地震科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发行。《东北地震研究》旨在反映东北地区及全国地震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主要刊登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地质、工程地震、深震、火山、仪器研制、计算机应用、防震减灾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是从事地震科学和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稿件观点明确,论据翔实,数据准确,语言通顺,层次清楚。2.文稿应包…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震研究》2006,22(2):80-80
《东北地震研究》创刊于1985年,是由辽宁省地震局、吉林省地震局和黑龙江省地震局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地震科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发行。《东北地震研究》旨在反映东北地区及全国地震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主要刊登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地质、工程地震、深震、火山、仪器研制、计算机应用、防震减灾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是从事地震科学和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稿件观点明确,论据翔实,数据准确,语言通顺,层次清楚。2·文稿应…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震研究》2006,22(3):80-80
《东北地震研究》创刊于1985年,是由辽宁省地震局、吉林省地震局和黑龙江省地震局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地震科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发行。《东北地震研究》旨在反映东北地区及全国地震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主要刊登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地质、工程地震、深震、火山、仪器研制、计算机应用、防震减灾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是从事地震科学和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稿件观点明确,论据翔实,数据准确,语言通顺,层次清楚。2·文稿应…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深源震区观测研究课题论证会于1987年7月22日在吉林市召开,29日在延吉市结束,历时八天.吉林省地震办副主任李继泰、东北地震监测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心同先后主持会议并讲了话.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地震局有关部门、研究单位,东北地震监测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地震办和有关院校的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和领导同志共四十余人.国家地震局顾问,中科院学部委员丁国瑜同志,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刘若新同志,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副主任马宗晋同志,国家地震局地震技术专科学校校长朱凤鸣同志等出席了会议.吉林市和延边州政府的领导到会接见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震研究》2007,23(1):84-84
《东北地震研究》创刊于1985年,是由辽宁省地震局、吉林省地震局和黑龙江省地震局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地震科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发行。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震研究》2007,23(3):80-80
《东北地震研究》创刊于1985年,是由辽宁省地震局、吉林省地震局和黑龙江省地震局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地震科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发行。  相似文献   

13.
唐山地震震源深度分布与地壳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76年7月28日到1981年12月唐山地区8935个地震,对其震源深度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由东北向西南各区地震震源深度分布都具有优势层,大小地震的优势层也不相同,其分布与地壳结构密切相关,震源深度由东北向西南逐步加深,地震破裂带不但跨越地壳,甚至到莫霍面,在下部构成一个八度多的倾斜底面,上部则随G界面的起伏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震研究》2007,23(1):32-32
由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地震学会共同举办的东北三省第六届地震科学研讨会于2006年9月17-21日在景色秀丽的长白山火山监测站召开。来自三省地震系统的代表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80余人参加了会议。辽宁省地震学会理事长徐心同、辽宁省地震局副局长卢群、吉林省地震局副局长郑雅琴、黑龙江省地震局副局长张锡杰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5.
东北深,浅源地震的相关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东北深、浅源地震在时间上、强度上的相关活动特点,认为东北地震是太平洋板块俯冲与亚欧板块挤压作用的结果。东北深震超前于浅源地震活动,可为浅源地震监测预报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6.
青藏块体东北缘中强地震前小震频度异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建刚  周龙泉  杨立明  代炜 《地震》2009,29(3):19-26
1980年以来青藏块体东北缘共发生26次MS5.0以上地震,其中22次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独立。 通过系统研究这22次中强地震前其邻区小震活动的增强现象,发现有17次中强地震前存在比较明显的小震增强现象。 虽然小震增强现象在多数中强地震前存在,但是利用小震活动的增强对未来中强地震的预测比较困难。 文中结合青藏块体东北缘小震活动的特点,尝试提出根据小震活动空间格局是否改变统计小震频度的方法,并且进行了初步的应用。 结果表明: 利用新方法统计小震的频度更能突出中强地震前的小震频度异常,并且中强地震前的小震频度异常幅度受空间范围大小的影响不大,能够有效的提取青藏块体东北缘中强地震前的中短期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在地形上处于青藏高原隆起区的东北边缘,青藏高原块体、鄂尔多斯块体和阿拉善块体交汇于此,是整个高原向大陆内部扩展的前缘部位,也是其最新的和正在形成的高原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内新生代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强烈,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构造变形,探讨强地震发生的深部环境的最佳场所.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上地幔深部结构构造特征,近些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地球物理探测工作.笔者收集了近三十年来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展开的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观测工作,综合论述了人工源地震探测方法和天然地震成像方法(主要包括接收函数方法、地震层析成像方法、SKS剪切波分裂分析等)的发展和不同地震探测方法所取得的关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壳幔速度结构、莫霍面形态、地壳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等所取得的成果,总结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方面已达成的的一致观点以及有待进步一研究之处,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之处.  相似文献   

18.
由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蒋溥等著的《地震小区划概论》即将由地震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作者的工程地震实践为基础,系统地介绍地震小区划的原理和方法。为了便于读者较全面地理解地震小区划,书中涉及了一些和地震小区划工作有关的地震学、地质学和工程地震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全书共八章:第一章、震级、烈度、地震动;第二章、烈度和地震动衰减;第三章,地震地质效应及其评价;第四章、场地地震危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震区地震趋势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凤君 《地震研究》2007,30(2):137-141
根据中国地震局推广软件中所给出的地震区划分,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东北地震区的地震时序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东北地震区的地震活动存在着10年、20年和30年的显著主周期。按照这个周期规律,结合测震学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未来东北地震区的地震活动趋势,认为东北地震区第五活跃期到2009年结束。从地震能量释放和地震频度上看,未来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20.
用震源机制解确定东北地区地壳应力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强震震源机制资料和区域小震平均解给出了中国东北地区地壳应力场的分布。由多个震源机制的平均结果得到,东北南部地区(42°30’以南)主压应力方向为NE70°。东北中部地区(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东南部)主压应力方向近似NE100°,它与深源地震震源机制解P轴一致,可能该区应力场分布受深源地震影响,东北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和内蒙北部)主压应力方向为NE58°。东北地区浅源地震震源机制解P轴仰角大多数小于30°,表明该区以水平应力为主。由震源机制结果也讨论了中国东北地区地震断层活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