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型分级是深水油气高效开发重要的技术手段和指导方法。目前关于深水水道沉积体的构型分级方案缺乏较为统一的认识和标准,造成同一沉积单元的构型划分存在规模和成因等多解性问题,这制约了深水沉积理论的发展和油气勘探开发进程。在不同构型单元的沉积规模、叠置关系、时间跨度以及成因演化等基础上,采用正序分级原则,建立了相对系统的深水水道沉积体构型分级方案和结构样式。方案将水道沉积体划分为11级构型单元,1级单元为沉积颗粒段,包括孔隙非均质性、颗粒非均质性和填隙物非均质性;2级单元为纹层,多表现为平直状、波状、弯曲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3级单元为岩层内均质段,如鲍马序列某一段;4级单元为岩层,如完整鲍马序列;5级单元为岩层组,包括“单一韵律叠置”和“砂体泥岩互层”两类;6级单元为次级水道单元,多呈透镜体型和楔形体型;7级为单一水道,可划分为层状充填、束状充填、侧积、切叠以及块状充填5种类型;8级单元为复合水道,由多期单一水道叠置,9级为复合水道系列,为多期复合水道叠置,8级单元和9级单元按其内部水道组合关系均可划分为离散型、拼接型和紧凑型三种类型;10级单元为水道体系,包括限制性、半限制性以及非限制性水...  相似文献   

2.
碎屑岩油气储层构型是指不同级次储层构成单元的形态、规模、方向及其叠置关系。由Miall(1985)运用于河流相储层表征。碎屑岩油气储层构型是储层非均质性的直观表现,直接影响到油气藏开发效果,如何进行精细构型表征是关系到能否正确量化开发指标、或者能否正确描述剩余油分布进而有效减少低效井比例的关键因素。针对渤海明化镇组河流相沉积储层厚度低于地震分辨率的先天不足,对各种构型在地震数据约束下可分辨尺度上进行分类,形成3种构型7类样式的分类体系:垂叠型、侧叠型和孤立型3种砂体构型,垂叠型、密接触侧叠型、疏散接触侧叠型、离散接触侧叠型、下切侵蚀河道孤立型、决口扇孤立型、孤立河道7类样式。研究了每类构型的地震响应特征,阐述了地震属性描述图版,概括了"地震构型相"将构型类型与地震响应有机结合,构建了基于地震构型相的高精度概念模型表征方法。鉴于目前地质建模和数模技术前提下无法对各类储层构型很好地网格化,建立"等效意义"的概念模型开启了一种很好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储层构型研究方法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型研究是沉积学和储集层地质学目前一个重要的新的研究方法。它把过去二维的模式转化为三维的模式,对解决储集层(体)的不均匀性提出了新的途径。该方法是著名河流沉积学家Miall(1985,1988)提出的。现不少学者运用该方法解决各地区的沉积学和储集层(体)的问题。构型研究从选择构型体到构型单元的研究,直到运用,已有系统的理论和步骤。本文为提倡和推广该方法,向研究者们作一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4.
以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一段为例,发育典型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砂体内部结构尚不明确。综合考虑岩性、沉积特征等因素,并从测井资料提取反映构型要素的电性、物性特征参数,进行特征值交会图分析,建立构型要素由定性到定量的识别模型。研究认为,可将水下分流河道厚砂体分成三种级次:水下分流河道复合砂体、单一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道砂体内部的增生体;两种构型要素:河道主体和河道侧缘,建立了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内部构型模式。  相似文献   

5.
不同于具有相对稳定构造-沉积背景海相盆地的层序构型,陆相盆地的层序构型具有多样性.针对陆相盆地具有局限、封闭、类型多样、控制因素多变、多物源、古地貌差异大等典型特征,提出"陆相盆地层序构型多元化体系"的观点."陆相盆地层序构型多元化体系"是指不同类型陆相盆地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会形成不同的层序构型、沉积充填样式,构成陆相盆地层序构型多元化体系.该体系包含经典层序构型和特征性层序构型两大类,在系统总结不同类型陆相盆地经典层序构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断陷盆地非同步叠加、迁移型、陆内克拉通盆地"溯源退积"等多种新的特征性层序构型,补充、丰富了陆相盆地层序构型多元化体系.陆相盆地层序构型多元化体系反映了陆相盆地沉积动力学过程的复杂性,可以将不同类型陆相盆地所发育的不同层序构型纳入到一个统一体系,有利于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系统化,丰富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作为当今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海底水道的沉积构型样式复杂多变,其控制因素目前尚无定论,这大大增加了相关油气藏的钻探风险和开发难度。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陆坡区为例,以近海底高频地震信息为原型,揭示了海底水道体系的外部形态样式和内部结构样式,探究了水道体系与复合水道形态特征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海底水道体系沉积构型控制因素。研究认为: (1)水道体系可分为限制性、半限制性和非限制性3个大类,限制性水道体系的边界为一明显的大型下切谷界面(或峡谷),半限制性水道体系的边界也发育明显的大型下切谷,但其界面两侧发育大型天然堤沉积,非限制性水道体系则不发育大型下切谷,其中每个大类又可依据其内部复合水道的类型,细分为2个小类(下切式和包络式)。(2)水道体系内部复合水道间存在垂向和侧向2种类型的叠置,前者可细分为孤立式、叠加式和切叠式3类,后者则包括叠合式和分离式2类。(3)地形坡度与水道体系类型和规模具有一定的耦合与关联,在类似油藏规模的局部沉积体内部,陡坡段(坡度大于1°)主要发育限制性水道体系,缓坡段(坡度0.5°~1°)主要发育半限制性水道体系,平坦段(坡度小于0.5°)主要发育非限制性水道体系;随着地形坡度的增大,水道体系的宽度减小、深度增加、宽深比减小,即向“窄深型”形态发展。该项研究不仅对深水沉积学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高效开发海底水道油气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白杨河冲积扇是由阵发性洪水期的碎屑流沉积物与间洪期辫状河沉积物组成的复合型冲积扇,其构型与碎屑流扇的构型和河流型扇的构型有很大的不同。本研究选取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干旱气候下发育的现代白杨河冲积扇作为解剖实例,对103个天然剖面和9个人工大型探槽进行了详细测量,在沉积微相及不同级别的沉积构型的观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阵发性洪水条件下间歇性辫状河型冲积扇体的地貌单元的演化过程和沉积构型特征,研究不同流态的阵发性洪水条件下各种建造和改造机制,明确受阵发性洪水控制的间歇性辫状河型冲积扇的沉积特征,建立了其沉积构型模式。认为: 在洪水期,阵发性洪流(碎屑流)形成席状化的片流(或片洪)沉积,在洪退期,随着洪水强度的减弱,又转变为辫流沉积,而在间洪期,仍有持续的辫状流体(牵引流)在限制性的水道中流动,并对洪水期的碎屑流沉积物进行改造,形成了限制性的(条带状的)辫状河道沉积,2个时期的沉积物在时空上频繁叠置,形成了一种更加复杂的沉积构型。该模式对油田地下冲积扇砂砾储集层的成因识别、预测及对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蒙脱石膨胀特性的分子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进  曾凡桂  王军霞 《地球化学》2007,36(1):103-108
运用分子力学(molecular mechanics;MM)方法分别研究了15种不同水含量的Li-、Na-、K-蒙脱石结构的最优构型和遇水膨胀性能.计算结果表明,在蒙脱石的稳定构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非价键作用的库仑作用能和价键作用的角弯曲作用能.分子力学的计算结果还表明,在一系列Li-、Na-、K-蒙脱石的最优构型中,层间距随着水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密度则随着层间距的增大逐步减小,再现了自然中蒙脱石吸水逐步膨胀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碎屑沉积地质体构型分级方案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沉积体的层次结构是复杂地质体的内在特征。针对现有碎屑沉积体层次结构分级中的不足,按照构型规模及包含关系, 以最大自旋回与最小异旋回为衔接点,采用倒序分级原则,将已有的岩性体构型与层序构型分级整合为一体化的沉积体构 型分级方案,并与我国的沉积相分级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沉积盆地内划分了12 级构型单元,其中1~6 级单元为层序构型, 7~9 级单元为相构型,10~12 级单元为层理构型。这一方案有利于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地下地质研究。油气田勘探阶段构型分 布的研究级别主要为1~4 级,油气田开发阶段构型分布研究的级别主要为5~9 级。我国现有的沉积相分级体系为自成因沉积 体的分级体系,但并非层次结构分级体系,且存在相单元级次不统一的问题。微相单元一般具有层次结构意义,可作为构 型单元,而亚相一般不能作为构型单元。  相似文献   

11.
艾德生  曾荣树 《地质科学》1999,34(1):123-128
原子折射度与其电子构型密切相关。元素在周期表中按最外层电子数可分为s、p、sd、df4个区,原子折射度的变化在各个区内是不同的。原子折射度可表示为主量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的函数,根据这个函数计算出来的值与文献给出的值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2.
肖序刚 《矿物学报》1998,18(4):496-508
本文提出一个既具有五次旋转的20面体点群(Ih,5m3)也显示由5个共轭立方格子表征的三维平移周期性的几何构型──正12面体框架构型(RDFC)所对20面体相原子结构进行了诠释,同时也诠释了1981年发现的20面体相(Ⅰ相)的电子衍射图(EDPs)和高分辨电子显微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并讨论了经典元素地球化学分类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表,对各类元素的基本特征作了概要的说明.作者认为,掌握好在周期律基础上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是运用周期表分析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REES构型的非传统矿业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REES构型是以资源(R) -环境(E) -经济(E) -社会(S) 问题构建的理论模型, 非传统矿业评价是非传统矿产资源理论在矿业评价领域内的应用.基于REES构型的非传统矿业评价是在REES构型基础上的可持续性意义上的集成化评价.   相似文献   

15.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三叠系克下组冲积扇内部构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研究区丰富的密井网和邻近露头资料,探讨了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三叠系克下组冲积扇内部构型单元的层次划分系统,并建立相应的沉积构型模式。在冲积扇的扇根、扇中和扇缘各亚相带,进一步划分了3个级次的构型要素以表达其内的沉积复杂性。扇根亚相主要由主槽、片流带和漫洪带组成,其中,在主槽内主要发育槽流砾石(岩)体(可细分为砾石坝和流沟)与泥石流沉积,在片流带内主要发育片流砂砾体(可细分为砾石坝和流沟),在漫洪带主要发育漫洪砂体和漫洪细粒沉积,总体构型样式以广泛分布的砾石坝夹含流沟和漫洪沉积的“泛连通体”为特征;扇中亚相主要由辫流带和漫流带组成,其中,辫流带的主体构型要素为辫流水道(可细分为砂坝和沟道),总体构型样式为复合宽带状辫流水道砂体与漫流细粒沉积侧向相间、垂向互层为特征;扇缘亚相主要由径流带和漫流带组成,其中,径流带的主体构型要素为径流水道,总体构型样式以窄带状径流水道和漫流砂体镶嵌于漫流—湿地泥岩之中为特征。  相似文献   

16.
南盘江盆地三叠纪沉积构造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正军  丁俊 《云南地质》2000,19(2):171-178
通过对南盘江盆地不同时期沉积体系构型的时空演化和不同时期沉积组合特征分析,南盘江盆地是在扬子地台南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断陷盆。三叠纪,盆地化经历了一个由拉伸作用形成的断陷盆、构造挤压形成的扰曲盆地和挤压隆升暴露于海面之上的完整构造施加过程。盆地演化可分为稳定阶段、拉伸阶段和反转挤压三个大的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7.
基于河口坝砂体构型分析的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口坝是三角洲前缘最主要的沉积砂体,也是我国陆相石油地质储量的重要载体,加强河口坝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将会为许多大型油田下步挖潜提供依据。以河口坝构型思想为指导,分单一河口坝和叠置河口坝两种类型,建立不同厚度、不同渗透率、不同夹层频率、不同注采条件的共计18个概念模型,并数值模拟至模型极限含水。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到了点坝剩余油的影响因素及剩余油分布模式。分析认为:影响单一河口坝砂体及叠置河口坝砂体剩余油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渗透率级差和夹层位置与夹层上下储层渗透率韵律特征;单一河口坝砂体剩余油模式有三种,顶部富集型、均匀驱替型和底部富集型;叠置河口坝砂剩余油模式也有三种,界面之上富集型、界面之下富集型和界面上下富集型。  相似文献   

18.
低弯度分流河道储层是杏北油田的重要储层类型,深入研究其储层构型特征对于油田调整挖潜意义重大。综合密井网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层次分析和模式指导”的方法,分“复合河道和溢岸砂体、单期河道及其相互接触关系”两个主要层次开展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构建了三维储层构型模型。基于密闭取心井、水淹层测井解释资料和生产动态数据分析了不同时期的水淹特征和剩余油分布,并通过基于三维构型模型的油藏数值模拟对剩余油分布模式进行验证,最终总结出不同储层构型控制下的剩余油富集模式。结果表明,在河道内,剩余油在顶部、边部、河道间夹层控制部位以下以及仅与低渗溢岸砂连通造成注采不完善的河道内部富集;在河道外,剩余油在河间物性较差的溢岸砂内、注采不完善的溢岸砂末端和孤立砂体内富集。  相似文献   

19.
楚雄盆地北部上三叠统储集体构型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测野外露头,沉积层序与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相结合,采用扩展Simpon方法,扩展Simpon3/8方法及Trapezoidal方法,研究储集体构型及空间展布。上三叠统储集体为砂砾岩,总体上表现为自下而上逐渐减薄。普家村期(T3p),北部太平场和南部洒芷两个扇储集体互不连通,自成体系。南部扇连通较好,是有希望目的层。干海子期(T3g)时的河控三角洲砂体与浪控三角洲砂体的连通性和非均质程度差别颇大。舍资期(T3s)时砂体呈环状分布。湖成砂体连通性差,河道砂体则均质性高,连通较好。  相似文献   

20.
高福华  秦峰  王媛 《地质与勘探》2003,39(Z2):335-338
利用二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模拟格构型重力式挡土墙的施工过程,研究挡土墙的应力变形分布,分析比较了各部件尺寸对墙体应力、变形和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