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坑矿床矿化过程中元素的质量迁移及金银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长坑矿床的金矿化和银矿化过程中,质量迁移计算显示SiO2,Al2O3,FeO,Ni,Zn,As,Ba均为带入组分,而CaO,MgO,Na2O,Sc,V,Co,Bi,Sr,REE则为带出物质:Fe2O3,MnO,Cu,Pb的得失性质因矿化类型而异,轻,重稀土在金矿化中发生分离,但在银矿石形成过程中却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研究发现矿床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绢云母化、绿尼石化、黑云母化和硅化;蚀变矿物主要交代原岩中的长石。对蚀变和矿化岩石化学组成的定量研究表明:蚀变过程中SiO2软活泼,可以被大量带出,也可以随硅化而大量带入;Al2O3和TiO2相对稳定;TFeO和MgO随绿泥石化和黑云母化而带入;长石被交代分解后释放出的CaO、Na2O和K2O被淋滤带出,另一部分K2O可进入新生矿物云母而保留下,释放出的Al2O3则形成  相似文献   

3.
银厂坡银矿床碳酸盐化蚀变作用与银的矿化富集在空间上紧密相伴,这种蚀变作用导致矿石与围岩中组分有明显差异。本文通过定量计算阐明组分之间的迁移方向;计算表明在银的原生富集过程中,常量组分的带入与带出最不明显;而微量组分Ag和Cu、Pb、Zn、As、Sb、Cd、Ge带入围岩明显。在银的次生富集过程表现为Ag和Cu、Pb、Cd、Ga、Ge、REE、AlO3、Fe2O3、MnO、K2O、P2O5的强烈带入,以Al2O3、Fe2O3、K2O、P2O5带入强度最大,这是由于CaO、MgO被淋滤,体积亏损造成强烈带入的假象,而As、Sb、Zn、V、Cr、Co、Ni、CaO、MgO为自围岩中带出组分,以CaO、MgO带出强度最大。REE除原生富集的弱蚀变白岩→矿化白云岩表现为带出外,其余原富集过程均表现为带入围岩。造成组分发生迁  相似文献   

4.
金家庄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蛇纹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及硅化。根据不同蚀变程度透辉岩化学成分与微量元素组分得失定量计算,SiO2,CaO,Al2O,Na2O和CO,Cr,Pb等在各类蚀变透岩中明显亏损,在矿化蚀变岩和含金石英细中显著富集;CO2,H2O,S和Au,Cu在各类蚀变-矿化石中均显富集;TiO2,MgO,V,Sr及Pr表现为相对“惰性”。SiO2,CaO,Al2O3等物质组分得失变  相似文献   

5.
江西金山金矿韧性剪切过程中物质的迁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孙承辕  张金春 《矿床地质》1994,13(4):371-379
金山金矿属韧性剪切型金矿床,矿床规模大,矿区发育有一定完整的糜棱岩带,在糜棱岩化过程中伴有流体相的参与。根据Gresens的成分-体积关系式所获得的计算结果表明:SiO2-FeO随着糜棱岩化程度加强而带入量增加,在地质上表现为硅化、黄铁矿化加强;Na2O与K2O表现出相反的迁移趋势,即随着糜棱岩化程度加强,Na2O迁入量增加,而K2O迁出量增加;CaO与SiO2有着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MnO,Mg  相似文献   

6.
八庙—青山金红石矿床化学成分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少康  李博昀 《河南地质》1996,14(4):249-255
本矿床是我国金红石矿床重要的成因及工业类型,为具有特定化学成分的岩石在特定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本文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处理,查明了化学成分和成矿的关系,高Al2O3,MgO,Fe2O3+FeO,K2O,P2O5,H2O^+,MnO,低SiO2,CaO,Na2O,CO2,S等,利于钛富集;高TiO2,MgO,P2O5,S,低SiO2,CaO,K2O,Al2O3,Fe2O3/FeO,利于金红石形成,高Sf,  相似文献   

7.
桃源-小佟家堡子金矿带煌斑岩为不相容元素强烈富集型,不相容元素间分馏明显,高场强元素丰度较低,低场强元素丰度较高。稀土元素高度富集[ΣREE为359.8—669.5(×10-6)],为强烈的右倾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对比研究表明,区内煌斑岩蚀变过程中K2O、TiO2、P2O5等的含量较稳定,Si、Ca、Mg、Fe等元素有明显的带入带出。不太强烈的蚀变作用一般不会引起煌斑岩微量元素的明显带入带出,Nb、Zr、Y等尤为稳定,岩石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为拉张构造环境形成。  相似文献   

8.
赵仁夫 《甘肃地质》1997,(Z1):39-46
鲁西台背斜东缘沙沟地区深熔型花岗岩质量平衡分析表明:(1)以体积守恒为限制条件,深熔型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带入1.90%~1.92%的质量,微斜长石花岗岩带入4.46%~4.55%的质量,深熔型花岗岩类有K2O、SiO2、Rb、Ba的获得,TiO2、Al2O3、FeO、Fe2O3、MnO、MgO、CaO、Na2O、P2O5及Cr、Ni、Co、Sr、Zr、Ta、Nd则损失(残留);(2)花岗岩类的质量等比线显示:母岩及深熔型花岗岩没有明显的质量损失;而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微斜长石花岗岩则有明显的质量带入、带出;微斜长石花岗岩有K2O、SiO2、Rb、Nd、Ta的明显获得,其余氧化物和微量元素则损失;(3)深熔型微斜长石花岗岩是熔体经过一定距离运移、聚集结晶而成,但基本未脱离深熔地体体系的半原地花岗岩,而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则是就地定位、基本没有运移的原地花岗岩。  相似文献   

9.
新疆伊犁阿希金矿床矿石建造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希金矿床赋存在火山—次火山岩中,受火山机构控制。主要矿石建造可分为四种构造共生类型:①石英脉及网脉;②石英脉角砾胶结型;③石英脉角砾—蚀变安山玢岩角砾—安山质熔岩角砾胶结型;④蚀变岩型.主要金属矿物为自然金、银金矿,其次有黄铁矿、白铁矿、毒砂、硒银矿、硫锑银矿、硒铅矿等。主要非金属矿物为石英、玉髓、其次是方解石、铁白云石、伊利水云母及其它粘土矿物。矿石主要化学成份是SiO2,其次为CaO,Al2O3,K2O,微量Cr,Ni,CO,S,As,Sb,Se,Su,Pb,Zn等元素。矿石典型元素组合为Au,Ag,As,Sb,Se。矿石建造成因是火山—次火山深部热液自断裂带多次上升活动与充填交代的结果,最后生成矿化角砾岩型矿床,成因上属于火山—次火山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0.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重晶石中钡铁和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德君  陈利平 《岩矿测试》1998,17(4):317-318
重晶石经Na2CO3熔融,水浸取,过滤。沉淀经HCl溶解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主成分BaSO4和次量成分Fe2O3以及滤液中的SiO2,结果与部颁标准方法符合。方法精密度好,主量组分BaSO4测定的RSD(n=6)为0.24%,次量组分Fe2O3和SiO2的RSD(n=6)分别是3.69%和1.45%。  相似文献   

11.
翟世奎 《矿物学报》1995,15(3):360-364
在冲绳海槽海底浮岩的蚀变中SiO2和Na2O相对含量明显减少,而Fe2O3、TiO2、CaO、MgO、CO2、MnO和P2O5含量则明显增加;Al2O3、K2O、FeO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蚀变作用导致了赤铁矿、针铁矿和非晶质Fe、Mn氧化物和绿泥石等粘土矿物的生成。多数微量元素的含量在蚀变样品中增加,尤其是Cr、Co、Xc、As、Br、Rb和Th。除Nd外轻稀土元素含量增加,大部分重稀土元素含量减小  相似文献   

12.
浙西石炭纪层状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浙西石炭纪地层中存在与地层整合产出的层状硅质岩。硅质岩中FeO、MnO、TiO2、Al2O3、MgO、CaO、Na2O、K2O等含量相对较高,富集As、Sb、Bi、Au、Ag、Ga,Fe2O3/FeO、SiO2/Al2O3、SiO2/(Na2O+K2O)、SiO2/MgO比值较小,稀土元素总量低,Ce弱负异常,重稀土相对富集,包裹体富含气相组份CH4、CO2、N2、CO、H2,具热水沉积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Fe—Mn—(Ni+Co+Cu)三角图及SiO2—Al2O3、SiO2—Fe2O3图上均属于热水沉积硅质岩。硅质岩中硅、氧同位素也显示其热水成因之特点。硅质岩的硅同位素和稀土元素Ce/Ce※值表明本区层状硅质岩主要是在浅海环境下沉积的。硅质岩的形成温度较高,为98℃~152℃  相似文献   

13.
赵仁夫 《甘肃地质》1997,6(A00):36-43
鲁西北台北斜东缘沙沟地区深熔型花岗岩质量平衡分析表明(1)以体积守恒为限制条件,深熔型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带入1.90-1.92%的质量,微斜长石花岗岩带和4.46-4.55%,的质量,深熔型花岗岩类有K2O、SiO2、Rb、Ba的获得,TiO2、Al2O3、FeO、Fe2O3、MnO、MgO、CaO、Na2O、P2O5、及Cr、Ni、Co、Sr、Zr、Ta、Nd则损失;92)风岩类的质量等比线显示,  相似文献   

14.
唐春花  楼法生 《江西地质》1999,13(3):172-175
永修一南昌剪切带中糜棱岩物质成分变异及体积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以Al2O3守恒为限制条件,该剪切带损失了9%的质量和体积,糜棱岩类Fe2O3明显带入了SiO2,K2,MgO,P2O5,FeO,Na2O等组分明显带出,研究结果显示糜棱岩组分的得失和体积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初糜棱岩化阶段。  相似文献   

15.
金家庄超基性岩型金矿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红阳  杨竹森 《地质论评》2000,46(5):536-542
金家庄金矿近围岩蚀变为蛇纹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和硅化。岩石化学与微量元素研究表明,从未蚀变-强蚀变透辉岩至矿化蚀变岩,SiO2、CaO、Al2O3含量逐渐降低,CO2、H2O、S和Au、Ag、Cu含量逐渐增高。蚀变岩石同位素研究揭示,碳同位素较低(δ^18O=12.10‰~22.3‰)远高于超基性岩正常范围。围岩蚀变热液主要源于大气降水、碳、硫和成矿元素主要是在围岩蚀变过程中从超基性岩中萃取。  相似文献   

16.
黄山东镁铁超镁铁杂岩中的辉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黄山东镁铁超镁铁杂岩的辉石化学成分研究,证明辉石的化学成分受寄主岩石类型的制约,从超镁铁岩相到角闪辉长岩相斜方辉石的化学成分由富MgO、SiO_2、Al_2O_3、Cr_2O_3到富FeO、TiO_2、CaO、MnO;单斜辉石化学成分由富Al_2O_3、Cr_2O_3、Na_2O、MgO到富FeO、MnO、CoO。在同一寄主岩石中,单斜辉石比斜方辉石富TiO_2、Al_2O_3、Cr_2O_3、CaO和Na_2O,贫MgO、SiO_2、MnO和FeO。根据辉石化学成分特征得出黄山东杂岩形成于岛弧环境,为上地幔石榴二辉檄榄岩部分熔融形成的拉斑玄武岩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刘景波  游振东 《地球科学》1993,18(6):757-765
蛇尾剪带中糜棱岩的质量平衡分析表明:(1)以Al2O3守恒为限制条件,该剪切带损失了10%±的质量和体积,糜棱岩类有Na2O,Zr,Sr获得;SiO2,TiO2,Fe2O3,MgO,MnO,CaO,k2O及Co,NiV,Cr,Cu,Y则损失了;(2)从初糜棱岩-糜棱岩,初糜棱岩-超糜棱岩和糜棱岩-超糜棱岩得出的质量等比线显示,同初糜棱岩相比,糜棱岩,超糜棱岩有CaO的获得,FeO,MgO,TiO2  相似文献   

18.
矿物3CaO·3Al_2O_3·BaSO_4形成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oreanu等[1]研究CaOAl2O3Mx(SO4)Y[M=Mg2+、Sr2+、Ba2+、Zn2+、Fe2+、Fe3+、Al3]系统中,形成类似于矿物3CaO·3Al2O3·CaSO4(硫铝酸钙)的可能性时,报道合成了新矿物3CaO·3Al2O3·BaSO4(简写为3CA·BaSO4);部分学者[2,3]研究过它的胶凝性能等。在有关文献中,研究者制备研究用纯矿物的煅烧条件、获得样品的矿相组成不尽相同。如文献[1]在温度1400℃保温240min,制备的样品包括铝酸钙(CaO·Al2O3…  相似文献   

19.
东川式铜矿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川式铜矿赋矿围岩落雪组白云岩的常量元素投影点在Al2O3──SiO2──(CaO+MgO)图解、lg(SiO2/Al2O3)──lg[(CaO+NaO)/K2O]图解和(al─alk)──C图解上有一些非正常沉积的特点,并与红海现代热水化学沉积物有相似的特征。黄铜矿Co/Ni值及落雪组白云岩微量元素在Co+Ni─As+Cu+Mo+pb+V+Zn图解上也反映出热水沉积特征。稀土元素研究成果表明落雪组是热水沉积与正常沉积相混合的产物。包裹体研究后认为成矿热水属Na+(Ca2+、Mg2+)─HCO-3─Cl-型,并含CO、H2O(气)、CO2、CH4等气相组分,成矿温度110─214℃,成矿深度3─150m。硫、碳、氧和氢的同位素反映了这四种组分多来自海水,成矿热水主要是下渗对流循环而受加热的海水及部分建造水。结合地质研究成果,本文提出“热水微裂隙喷溢沉积成矿”的新认识,即海水下渗,受裂谷高热流加热,萃取流经围岩中的硅质及矿质在还原环境中,沿落雪期尚未彻底固结沉积物中的微裂隙间断式喷溢沉积成矿。  相似文献   

20.
河南栾川南部地区与Mo—W矿床有关的燕山期花岗岩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兆文  杨荣勇 《岩石学报》1995,11(4):397-408
河南栾川南部分布着一系列与钼钨矿化有关的燕山期花岗岩小岩体。根据这些岩体的含矿性、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可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岩体往往与大型一超大型Mo-W矿床有关,岩体顶部有纹层状石英层,石英辉钼矿脉发育。岩石中SiO2、K2O、Rb含量高,K2O/Na2O、Rb/Sr比值高,Al2O3、FeO、CaO、Na2O、Sr含量低。第二类岩体往往与中小型Mo-W矿床有关,岩体中含辉钼矿石英脉发育较差,岩石中SiO2、K2O含量中等,K2O/Na2O比值中等。第三类岩体不含Mo-W矿,岩体中各种脉体不发育,岩石中SiO2、K2O、Rb含量低,K2O/Na2O、Rb/Sr比值相对较低,Al2O3、Na2O、Sr含量相对较高。研究还表明小岩体的分异演化程度与小岩体的合矿性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