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述了大湖滑坡发生和发展的地质环境背景,分析了大湖滑坡灾害发育现状及形成机制,并对其发展趋势、危害程度进行了预测;提出大湖滑坡灾害的防治,要以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要细致详细的防灾预案,采取必要饿防滑支挡、排水和生物等工程措施;加强对滑坡区地质环境防治管理。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为研究区,在全面分析近30年降雨及滑坡数据的基础上,对滑坡及滑坡数量与降雨因子的关系开展了统计分析研究。首先确定了区域最佳有效降雨衰减系数,同时分别按滑坡规模、坡度、厚度大小统计了降雨与历史滑坡信息,得出有效降雨强度(I)与持续时间(D)散点图,由此确定各不同概率下诱发滑坡的区域有效降雨强度阈值,并进行了滑坡灾害危险性等级划分。进而,利用部分样本数据进行逻辑回归分析,得到了该研究区的滑坡发生概率预测方程,并给出了降雨强度临界值定量表达式,最后选用实际降雨诱发滑坡事件与未诱发滑坡事件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文章所建立的滑坡预测模型准确性较高,预测情况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3.
中国滑坡降雨试验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滑坡降雨试验是降雨型滑坡形成机理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工程地质学家对降雨型滑坡的关注与研究日益深入,更加注重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降雨型滑坡。本文对我国的降雨型滑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降雨滑坡预警的概率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滑坡启动的降雨临界值是滑坡预警的关键,由于研究区资料数据有限,关键值难以确定,降雨滑坡预警效果受影响。所以应该对预警结果进行概率分析。本文利用作者在已开发的降雨滑坡预警系统,提出采用降雨滑坡预警概率分析方法进行预警。通过对滑坡与雨量相关性、降雨滑坡启动值等对滑坡预警的时间概率、空间概率及预警概率进行分析,计算危险区内已发生滑坡频率和降雨滑坡发生频率,得到降雨滑坡预警概率使得预警系统更加可靠。并以沐川县为例对模型进行了算例检验,为更科学的对降雨滑坡进行预警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5.
降雨与滑坡灾害相关性分析及预警预报阀值之探讨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高华喜  殷坤龙 《岩土力学》2007,28(5):1055-1060
详细研究了深圳市降雨与滑坡的历史资料,对区域性滑坡与降雨量进行偏相关分析,与降雨强度进行相关分析以及与降雨时间进行了系统地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滑坡的活动1~4日的降雨量及一次降雨过程的降雨量偏相关系数较大,表明一次性降雨量达到或超过某一数值时区域性滑坡就可以出现;(2)暴雨尤其是大暴雨及特大暴雨与滑坡的关系非常密切,相关系数达0.8以上,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具有直接触发滑坡的作用;(3)滑坡活动时间与季节性降雨相对应,季节雨量越多,滑坡亦越多;另外滑坡活动时间与暴雨、大暴雨相吻合或略滞后,滞后时间一般不超过4 d,暴雨的当天及次日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区域性滑坡发生的临界降雨量和降雨强度阀值。最后将滑坡灾害的地质模型与降雨模型耦合建立了滑坡灾害的空间预警预报区划指标和等级系统,为区域滑坡灾害发生的时间与空间预报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Logistic回归及前期有效雨量的降雨诱发型滑坡预测方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滑坡预测预报一直是国内外滑坡灾害研究的重点。且多数滑坡均属降雨诱发型。为此将降雨诱发型滑坡的研究列为重中之重。但是,降雨与滑坡发生的关系不仅密切,而且非常复杂。除降雨外,还涉及到地质、气象、水文、土壤等多个学科。因此,至今尚未总结出一种对降雨诱发型滑坡进行定量预测预报的成熟方法。文章将Logistic回归模型与前期有效降雨量结合,形成一套对降雨诱发型滑坡进行定量预测预报的方法。并以长江三峡地区为例进行了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建立高效合理的区域滑坡灾害降雨预警模型对滑坡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临滑预警,对蠕变型滑坡在强降雨工况下的短暂加速变形的预警研究还有待深入.以三峡库区云阳县域内滑坡为例,首先根据滑坡地表位移监测数据的特点对统计样本进行合理筛选.再通过降雨因子与滑坡发生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对滑坡在降雨条件下位移变化情况的数值模拟,确定了适用于不同时间阶段的降雨统计变量.然后将考虑了滑坡规模特征的滑坡位移比(累计位移与滑坡纵长之比)作为变形指标,分时段统计滑坡地表位移监测数据与历史降雨信息,建立了日降雨数据与月位移数据的对应关系,得到了可用于确定降雨量阈值的位移比模型,并获得了云阳县蠕变型滑坡的五级预警分区.最后分别选用研究区滑坡险情实例、长年位移监测数据及极端降雨事件对模型预警效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基于专业监测数据的位移比模型的滑坡降雨预警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可为蠕变型滑坡的预警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滑坡与降雨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介绍了降雨型滑坡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初浅地分析了滑坡与降雨的关系,最后对滑坡与降雨关系研究展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降雨类型对浅层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渝  何思明  何尽川 《地球科学》2014,39(9):1357-1363
在降雨与浅层滑坡稳定性关系的研究中, 目前的研究往往忽略了降雨类型的影响.因此, 选取4种具有代表性的降雨类型: 均匀型、递增型、递减型以及峰值型为对象, 基于Rosso提出的降雨强度与地下水关系模型, 构建考虑降雨类型的浅层滑坡地下水位高度随降雨时间的变化关系, 研究不同降雨类型对浅层滑坡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进而, 结合无限边坡理论, 建立浅层滑坡的稳定性计算模型, 研究不同降雨类型对浅层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降雨类型对浅层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是明显的, 递增型降雨作用下的浅层滑坡安全系数最小, 其次是均匀型降雨, 再次是峰值型降雨, 最大的是递减型降雨; 同时在确定浅层滑坡临界降雨量和进行区域浅层滑坡易发性研究时降雨类型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整理大量重庆地区降雨诱发滑坡资料,对降雨因子、累积降雨因子、前期降雨衰减系数与滑坡发生与否及滑坡发生数量之间进行系统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当日降雨量对滑坡的诱发作用最显著,当日最大小时降雨与当日降雨量高度相关;(2)据滑坡发生前日期增加,降雨因子与滑坡相关及偏相关系数随之降低,在据滑坡发生前3d之后已变得很小;(3)大范围滑坡一般在暴雨当日或滞后一天产生,仅有短时强降雨很难诱发大范围滑坡,还需要一定前期降雨量为基础;(4)累积降雨因子与滑坡因子间都显著相关,且随着累积降雨日数的增加,其相关系数先上升后下降;(5)重庆地区适宜的前期降雨衰减系数在0.6左右。在此基础上拟合出了有效累积降雨量-滑坡发生概率预报模型,并使用当日最大小时降雨量-滑坡发生概率模型对其进行修正。最后使用降雨诱发滑坡实例检验该修正模型,结果可为重庆地区降雨型滑坡的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陕南地区滑坡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及其防范对策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择典型研究区.采用统计方法研究了陕南地区2001~2003年区域性滑坡灾害与降雨量及降雨强度的相关性,确定了滑坡灾害的降雨临界值以及相应的预报预警分级.为实时时间预警提供了定量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滑坡灾害预警防范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临界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的临界雨量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统计资料的临界雨量阈值判别法,该方法没有包含泥石流形成地区的地质背景条件与形成机理的信息,因此在推广上存在难度。本文从松散物质失稳引发泥石流的机理出发,推导了松散物质失稳时的雨量计算公式,该公式可用于计算不同流域内泥石流沟道的松散物质起动的临界雨量。将该公式与常规的临界雨量阈值判别公式相结合,能够提高北京地区泥石流灾害预报预警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在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建立正确的降雨入渗概念模型及其相应的数学模型,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入渗的概念模型总结为活塞式、扩散式和捷径式三种类型,认为在非饱和入渗过程中捷径式是普遍的;由于降雨的随机性,入渗补给的数学模型宜采用随机模型。  相似文献   

14.
岷江双线特大桥高边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兰铁路岷江双线特大桥高边坡位于岷江地震带,该区域属于高烈度地震强震频发区,降雨量大且集中,不良地质分布广,在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极其容易引起边坡滑坡。在研究现场工程地质情况的基础上,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三维边坡模型,进行天然、降雨、地震及降雨-地震耦合工况下的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工况下安全系数为1.318,边坡处于稳定状态;降雨工况下,随降雨量的增加,雨水入渗和加载作用增强,位移高值区逐步扩大并逐渐向坡脚延伸,25 mm/d、35 mm/d及45 mm/d降雨条件下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001、0.932、0.912;地震工况下边坡不稳定,坡腰中上部位移与加速度最大,为易滑坡区域;降雨-地震耦合工况下,坡腰中上部极其不稳定,且随降雨量增加,滑体位移及加速度均增大。  相似文献   

15.
东亚梅雨锋暴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梅雨锋的大尺度环流、梅雨锋的次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特征、梅雨锋低空急流和暴雨发展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对低空急流和暴雨发展的各种观点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新的见解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6.
Majority of landslides i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are triggered by rainfall. Several attempts in the global scenario have been made to establish rainfall thresholds in terms of intensity-duration and antecedent rainfall models on global, regional and local scales for the occurrence of landslides. However,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dian Himalayas, the rainfall thresholds for landslide occurrences are not yet understood fully. Neither on regional scale nor on local scale, establishing such rainfall thresholds for landslide occurrences in Indian Himalayas has yet been attempted.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ttempt towards deriving local rainfall thresholds for landslides based on daily rainfall data in and around Chamoli-Joshimath region of the Garhwal Himalayas, India. Around 128 landslides taken place in last 4 years from 2009 to 2012 have been studied to derive rainfall thresholds. Out of 128 landslides, however, rainfall events pertaining to 81 landslides were analysed to yield an empirical intensity–duration threshold for landslide occurrences. The rainfall threshold relationship fitted to the lower boundary of the landslide triggering rainfall events is I?=?1.82 D ?0.23 (I?=?rainfall intensity in millimeters per hour and D?=?duration in hours). It is revealed that for rainfall events of shorter duration (≤24 h) with a rainfall intensity of 0.87 mm/h, the risk of landslide occurrence in this part of the terrain is expected to be high. Also, the role of antecedent rainfall in causing landslides was analysed by considering daily rainfall at failure and different period cumulative rainfall prior to failure considering all 128 landslides. It is observed that a minimum 10-day antecedent rainfall of 55 mm and a 20-day antecedent rainfall of 185 mm are required for the initiation of landslides in this area. These rainfall threshold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may be improved with the hourly rainfall data vis-à-vis landslide occurrences and also data of later years. However, these thresholds may be used in landslide warning systems for this particular region of the Garhwal Himalayas to guide the traffic and provide safety to the tourists travelling along this pilgrim route during monsoon seasons.  相似文献   

17.
近50年来黄河流域400 mm等雨量线空间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黄河流域及周边地区1 026个雨量(水文)站1956—2000年逐日降水过程资料为基础,以GIS技术为关键数据处理平台,建立等值线加权平均位置的定量化表征方法,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对黄河流域近50年来400 mm等雨量线的空间位移特征进行了系统揭示。1956—2000年间,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54.62 mm;400 mm等雨量线加权平均位置坐标为(105°0′4″E,36°57′54″N)。整体上看,近50年来,黄河流域400 mm等雨量在纬向上的移动是典型的平稳随机序列过程;在经向上的移动尚不能满足平稳随机序列过程。趋势检验结果表明,黄河流域400 mm等雨量线有向东和向南发生移动的趋势,且向东移动的趋势显著。功率谱分析表明,黄河流域400 mm等雨量线在经向上发生迁移的显著周期为3年;在经向和纬向上均有7年和2年周期;同时,位移具有反向持久性。  相似文献   

18.
Sahel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 Sahel地区气候及环境变化的研究 ,对理解和加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许多相关问题有较好的借鉴意义。Sahel地区的干旱化持续了近 30年 ,虽然 1 999年降水出现了自 1 968年以来的最高值 ,但整个 90年代降水仍然偏低。造成 Sahel降水波动的因素包括大西洋海表温度、陆面反馈、全球变暖等。其中海洋的影响起重要作用 ,在某些年份里土壤水分可能会起到比较大的作用 ,而大气内部的动力作用则可能没有明显影响 ,从大尺度看人类活动对此地区整体环境和气候的变化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土水势能原理,在试验、监测资料基础上,建立活塞武、扩散式两种入渗补给模型和单一入渗、单一蒸发及入渗蒸发三个子模型,与此相应地建立了积水模型法,表面通量法,毛细带上缘通量法和零通量面法的数学模型,描述入渗补给的时、空变化过程,计算降雨入渗补给量,从土水势能观点提出降雨入渗补给的物理机制,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