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我国西部地震群体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振才  陈兵 《地震》2000,20(1):80-84
在对我国西部本世纪第五个地震活跃幕以来地震群体活动时空强演变规律回顾的基础上,研究了近1~2年中强地震的分布特点,结合大地形变的演变状况,对本区地震活动进行了研究,并认为本区处于本活跃幕末的翘尾活动阶段。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067~2002年广东及邻区地震活动的研究结果表明,本区6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沿海近海区域,7级以上地震全部位于海中,陆地的中强地震主要发生在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带或其交汇部位,本区陆地不具备孕育7级地震的地质条件。中强地震存在明显的活动周期,当前已进入平静时段。计算了本区各地的地应力,并分析GPS有关观测结果,再结合地震活动参数和有关数理统计结果,认为2005年前本区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存在发生ML5级地震可能。  相似文献   

3.
宁夏及邻区一年尺度中强地震综合预测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宁夏及邻区5.0级以上中强地震进行清理基础上,分析了本区中强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异常。给出了5级以上地震综合预测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辽东半岛南部及东侧海域的地震活动背景及特征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未来该区周围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该区位于华北强震二维破裂网格分布的结构点附近、中强地震带空段的交汇部位;发生在1988年辽宁及其邻区有两条4级地震条带在其附近交汇;本区还存在着地震活动空区、空带和低b值异常;全国地震综合预报专家系统和综合模式识别两种方法确定该区为全国Ⅱ类地震危险区;极值分析结果也表明该区周围处于缺震状态,5—6级地震具有较高的发震概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7级以上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孕育演化过程及其不均匀性等问题。结果表明,本区7级以上地震前的中强地震活动场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表现为地震孕育的阶段性及其不同的地震活动异常现象,利用这些特征可进行7级以上地震震情形势及其阶段性的判定研究,对本区的7级以上地震预测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山东及其近海区地震序列类型地理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山东及其近海历史地震资料记载,初步确定了本区主要中、强地震的序列类型,结合现代地震序列资料,对研究区地震序列类型的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不同序列类型分区,并对其地质构造环境作了简单分析,这时本区大震现场工作中的震后趋势判断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报告,对内蒙古地区中强地震(Ms≥5.0)的序列类型进行分析判断,对研究区地震序列类型的地区分布作了总结,并对不同类型序列与地质构造环境的关系作了简单分析,结果对本区今后的中强地震趋势判定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山东地区及其海域历史和现代的地震资料,对本区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M_s≥5.0级地震具有成带分布的特征;(2)1300年以来,地震活动分两大期活动,1300—1687年为第一活动期,1688年—现在为第二活动期。通过对两个活动期的分析,每个活动期内的相对平静阶段和活跃阶段是显著的。且具有每活动期先发生中强地震(6.0—6.9),后发生强震(M≥7.0)的特点。最后,分析了本区大震的填空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9.
冀鲁豫交界区地震活动与区域构造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冀鲁豫交界区(35.0°-36.5°N,113.5°-116.0°E)的地震构造格架与地震活动分布,分析研究了本区的地震活动性,得出了本区地震活动与区域构造运动的牵动作用,并探讨了本区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和地震线的展布,研究区共划分出8条主要地震线。在不同地震活动时期,各地震线上的地震活动水平不同。研究结果对于分析本区地震活动性和研究本区的地震预报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震前经常出现的地震活动图像异常展开研究,分析了首都圈地区1970年以来Ms5.0级以上中强震前地震活动图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首都圈地区8次(组)Ms5.0级以上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均出现了地震条带和逼近地震,震前有87.5%的逼近地震距主震130 km内;87.5%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出现了孕震空区,并在空区边...  相似文献   

12.
大气降水对昆明周围地震活动的调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比分析了昆明周围地区20余年来的大气降水记录和地震资料,指出旱涝变异确实与地震活动存在着一定的统计联系。其中尤以震前一年洪涝的作用较为突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可预测本区中强地震发生的经验性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仕锦  李杰  李学川 《四川地震》2007,(4):31-36,45
结合甘孜地区的地震构造,对甘孜县境内及县城附近55 km范围内发生的ML≥3.0级以上地震与周围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分析,发现甘孜附近3.0级以上地震与附近地区的中强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对应关系,提出了2个预测指标,预测时间为半年的通过了置信水平为97.5%的R值检验,分析认为甘孜地区的地震活动是鲜水河地震带强震活动及附近中强地震活动的指示窗口。  相似文献   

14.
将海南岛及其近海的地震应变能作为响应因子,对该地区的中强以上的地震在震前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地震前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是该地区中期或者短期的前兆异常,为该地区中短期地震监测和预报提供了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喀喇沁旗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典型震群活动,2008年8月19日至9月14日再次发生震群活动.本文分析了本区历史震群活动与周围中强地震的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喀喇沁地区的震群活动与周围地区的中强地震有一定的呼应关系.因此本次震群活动对周围地区未来中强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吴忠—灵武地区现有的地震活动性资料,并结合该区域过去的几次中强震震例和已有的研究结果,本文梳理与总结了中强震前该区域地震活动乃至中国大陆大震活动的时空特征,而且基于最小完整性震级分析了1970—2019年该区域中小地震的地震活动性特点。综合认为,吴忠—灵武地区中强震的广义前震和中小地震的活动性具有较为鲜明的特征,中强震发生前1—2年内该区域及邻区形成ML2.0以上地震集中区或其西北方向的阿左旗腰坝区域大都出现ML3.0以上信号震,而且一年前其主震的广义前震的确比较发育,存在一定程度的地震增强;地震序列统计分析表明,该区域的多重共轭构造可能是其主要原因,其多震型、双震型和震群型占有相对较高的比例。另外,从大形势角度来看,过去大部分5级以上中强震发生的主导因素很可能由华北地块主导的强震活跃幕引起,该区域的强震危险性不仅仅和局部特殊构造特征、区域前震活动变化有关,更重要的是,华北—东北亚地块大震活动对其也起到了较大的影响作用,相比而言,青藏高原、龙门山断裂带及祁连山构造带等区域的大震活动对吴忠—灵武地区中强地震触发影响不显著,而且吴忠—灵武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和华北—东北亚地块的大震活动可能存在一定的构造响应。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2003-2009年新疆及其周边88次中强震震源机制解及其分布特征,并结合同期地震活动特点与区域应力场进行了讨论.认为:这一期间新疆主要受NNW向水平挤压应力制约,与1990-2002年新疆主压应力P轴NNE向分布有一定差异;中强震震源断层具有多样性,显示出新疆构造运动的复杂性;主压应力P轴仰角的变化与新疆地震活动的强弱交替相关;研究时段内不同强度的地震空间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层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东南沿海活动地块的初步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沿海地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华南中强地震多发区,西文度菌 从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角度,并根据地震学、海洋地质学及深部构造物理资料,对东南沿海活动地块作一个初步划分,并对其地震活动性作了初步分析,得出了地块内部比较统一的地震活动图像。  相似文献   

19.
中、强震前应力场动态演变特征综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由地震记录 P波初至波符号求取的小震综合机制解资料 ,分析研究了华北地区 4次中强地震前震源区及其附近小震应力场的动态变化。结合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 ,综合归纳了中、强地震前震源区及附近应力场的动态演变特征 ,并尝试给出了小震综合机制解参数预报地震的判据指标。  相似文献   

20.
滇西南地区龙陵—澜沧断裂带地震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邵延秀  袁道阳  梁明剑 《地震学报》2015,37(6):1011-1023
龙陵—澜沧新生地震断裂带位于地震活动强烈的滇西南地区, 该地区历史上曾发生多次MS≥7.0大地震, 已知的历史地震破裂几乎覆盖了整条断裂带. 本文首先对滇西南地区主要断裂的最新构造活动特征进行分析; 然后通过该区域地震活动b值图像的空间扫描计算, 圈定出高应力集中区, 并结合历史地震和现今小震的分布情况以及晚第四纪以来断裂的活动强度、 古地震最晚离逝时间等定量参数, 综合分析龙陵—澜沧断裂带的未来大震危险性; 最后基于地震空区理论, 识别该断裂带存在的地震空区. 研究结果表明, 龙陵—澜沧断裂带内的龙陵、 永德、 沧源、 澜沧及孟连断裂中东段在未来10年内均存在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危险性, 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