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彼武 《福建地质》2011,30(2):165-169
通过工程实践,简述桩基静荷载试验中堆载法、锚桩法、快速法的常见问题,分别探讨了其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在漳州某电厂实施26000kN基桩垂直静载荷试验项目,在此对国内最大吨位静载荷试验的组织设计方案和试验方法(锚桩法)进行介绍,并简介试验成果,以供同行参考,并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3.
水泥搅拌桩快速荷载法与慢速荷载维持法对比试验回归分析的数学模型,目前尚未有献专门报导。该通过多组同一桩上的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快、慢荷载法对比试验,应用数学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数据模型,使快速法取代慢带法荷载试验成为可能。且在工程实践中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全面地介绍了日本当前应用的桩载荷试验的有关规程、规范。可供我国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桩箱基础桩间土承台荷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桩箱基础的桩间土承台荷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模型试验、工程实测及有限元分析,认为天津软土地基摩擦桩高层建筑箱基的桩间土承台荷载为总荷载的10-20%。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钻孔灌注桩试桩的目的、试桩种类、试桩方法及试桩中的一般规定,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分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阶段介绍了试桩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静载荷试验是一项方法可行,理论上无可争议的桩基检测技术。在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方面,它是目前最为准确,可靠的检验方法。为了进一步分析桩的荷载传递和承载力性状,预先在试验桩主筋上布置钢筋应力计以测量桩身轴向应力,在桩底埋设压力盒以测量桩端阻力。通过对实测数据的计算,便可得到试桩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侧摩阻力和端阻力分布图,从而了解该桩的荷载传递和承载力性状。结合工程实践,通过对一工程三组测试桩静载荷实验及应力测试结果的分析,说明了桩-土的荷载传递机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海洋环境条件下大直径管桩的垂直和水平荷载试验,分析了管桩在垂直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得到了管桩的垂直极限承载力、侧摩阻力及端承力、轴向反力系数等结果,以及水平荷载作用下桩顶位移和转角关系、弯矩分布、土抗力、水平地基反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和最大弯矩点等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垂直荷载作用下,极限承载力可达12000kN,在沉桩过程中部分桩有一定程度的闭塞;大直径管桩能够抵抗水平荷载的作用,弹性长桩的受力性质主要受上部土层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计算的水平地基抗力比例系数m值,对本工程及同类地质条件的桩基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牛富生  许建聪  马亢 《岩土力学》2014,35(7):1899-1906
结合某黄土斜坡桥梁桩基工程,对同一坡度相近位置的两根桩基开展现场试验,研究其在不同竖向荷载工况下的桩身上、下坡面两侧的轴力、桩侧摩阻力及桩侧土压力的传递规律与分布特征。试验表明:桩基荷载传递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第1区域是从桩顶至约3倍桩径深度处,此区域上坡面桩侧轴力较下坡面相应位置小,且其轴力随深度递减幅度及侧摩阻力发挥程度均较下坡面桩侧大;第2区域是从约3倍桩径至10倍桩径深度处,桩身上坡面一侧竖向受力减小幅度小于桩基下坡面一侧,但此时下坡面桩侧摩阻力发挥幅度大于桩基上坡面一侧;第3区域是从约10倍桩径直至桩端,该区桩身两侧轴力差异不大,摩阻力发挥幅度相近,荷载平衡协调且向下传递稳定。针对斜坡桥梁桩基上、下坡面两侧所受土压力的不均匀性,对设计桩基竖向承载力进行了一定程度地折减,并对计算公式作了相应修正,研究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公路桥梁桩基穿越溶洞的荷载传递机制,开展了回填法处理溶洞时桩基荷载传递机制现场试验,结合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回填法处治溶洞时穿越不同高度溶洞的桩基竖向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制,提出了不同洞高下回填材料引起的桩侧负摩阻力最大值及其分布范围占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岩溶区桩侧负摩阻力的产生受溶洞类型的影响,填充型溶洞桩侧土体沉降较小,可为桩基提供较小的正摩阻力;非填充型溶洞桩侧土体沉降较大,桩侧表面会产生负摩阻力;采用回填法处理溶洞后,穿越溶洞桥梁桩基的竖向极限承载力随洞高增加而逐渐减小;洞高由3 m增加至12 m时,桩基竖向极限承载力对应的桩侧负摩阻力分布范围占洞高的比例由0%增加至27.14%。建议在实际设计中采用回填法处理溶洞时,应考虑穿过溶洞桥梁桩基在溶洞范围产生的桩侧负摩阻力对桩基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洞高为3~12m时,建议在溶洞顶面以下0、0.106H、0.214H、0.271H(H为洞高)范围内按负摩阻力计算桩基承载能力,以确保溶洞处治后回填材料固结沉降期间桥梁桩基承载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上海地区地铁隧道一般位于第④层淤泥质黏土层中,在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隧道周围土体变形引起隧道轴线沉降,有些区段隧道轴线沉降量已超过20cm,引起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本文以上海第④层原状淤泥质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循环三轴试验,模拟地铁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荷载,研究荷载作用下上海淤泥质黏土的累积应变、孔隙水压力及再...  相似文献   

12.
依据西宁地区某工程3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和高应变动力测试结果,通过分析研究,表明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基本上是相符合的,但由于两者的测试原理、分析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其检测结果又存在各自的不同特点。证明了在同一工程中采用动、静试验能够使检测结果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结合两种方法的检\n测结果,揭示了该地区泥岩地基中中长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特性、破坏模式等承载性状。对西北地区泥岩地基中钻孔灌注桩的设计、施工和深人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对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模型宽度、厚度、埋深、电阻率等参数对视电阻率、视相位的影响,发现TM模式受静态效应影响严重;异常体产生的静态效应畸变随埋深变浅而增大,地表异常造成的畸变尤为严重;异常体与围岩的电阻率差异越大造成的静态效应越明显;相比厚度,同比改变异常体的宽度对视电阻率的影响更大.通过曲线拟合各参数与视电阻率的相关函数,估算参数计算异常体对视电阻率的影响程度,以达到改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CFG桩桩身材料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材料实验,对大掺量Ⅲa级粉煤灰素混凝土构成的CFG桩桩身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方面的试验研究,主要探讨抗压强度与材料配比,龄期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大掺量Ⅲa级粉煤灰素混凝土作为桩身材料,在突破传统限制粉煤灰取代水泥率的条件下,仍可达到设计要求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的研究双排桩在深基坑开挖中的受力和变形性状,本文根据相似理论的原理,采用大型物理模型试验模拟双排桩在基坑开挖中的变形规律。选取北京东部地区典型地层为代表,探讨基坑开挖过程中双排桩应变、位移和土压力的变化情况,同时运用数值模拟验证物理模型试验的规律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前排桩的应变、位移均大于后排桩,前排桩前土压力呈右凸形分布,后排桩在土层分界面处发生明显的土压力变化。并且同数值模拟得出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该规律性结论可靠合理,可以为实际工程提出建设性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阻抗张量分解进行大地电磁静校正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表电性不均匀体对大地电磁测深的静态影响,会使大地电磁测深曲线产生十分严重的畸变,如何进行静校正以获得合理的区域构造响应,引起了国内外大地电磁专家的广泛关注。阻抗张量分解就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全面论述阻抗张量分解进行大地电磁静校正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模型试算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准面校正的理论研究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剖面的对比,客观的反映构造形态,要将处理后的地震剖面校正到一个基准面上.若基准面在地表上,就要引入一个替换速度的概念,以充填低降速带底界至基准面的介质.从处理的角度讲,基准面静校正量求取的主要误差来自4个方面:①计算方法本身的误差;②基准面的选取方法;③替换速度的误差;④低降速带的各向异性.研究引起静校正误差的原因以及对叠加成像的影响,有助于在静校正计算和静校正应用过程中减小静校正带来的误差,减小这些误差是寻找低幅度构造圈闭,获得高精度地震剖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厦门海沧大道位于海沧区东海岸的海滩区,路基中海相淤泥分布广泛,厚度变化大。在淤泥厚度较大的路段,粉喷桩没有穿透淤泥层,形成了\  相似文献   

19.
高层建筑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高层建筑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方法的技术现状及一套测试深度可达百米,测试精度高且不受深度影响的新型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装置,提出了深层载荷试验中存在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并给出了实测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20.
徐飞  邓永锋 《工程地质学报》2017,25(s1):415-420
目前国内外对于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质量检测的方法很多,如低应变反射波法、高应变动测法、单桩竖向静载抗压试验、钻芯法、超声波透射法等,每种检测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超声波透射法与其他检测法相比,该方法检测精度高,结果直观可靠,适合大直径桩、超长桩的基桩检测,故在钻孔灌注桩的完整性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尤其在桥梁灌注桩中,超长、大直径桩几乎都采用了超声波透射法检测。本文对某工地大直径桩进行了超声波透射法检测,通过波形与照片对比,更好地验证了超声波透射法测试超长、大直径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