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水稻雄性育性通常受1对可育主基因和质、核中若干相应诱发基因所控制.其可育性状能否得到表达,与质、核间诱发基因的匹配是否协调有关.当不协调时,因可育主基因得不到表达而表现为雄性不育."光(温)敏核不育"则是受光(温)敏核抑制基因的作用,在特定光(温)条件下能产生光(温)敏效应,从而抑制可育基因的表达而表现为不育.因这2种"不育"(实质上是败育)均非不育基因作用,故称之为"诱导"不育.不育基因表现不育的较为少见,如"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因不受其它基因作用,一般均表现为质量性状的特征,不存在半不育株类型.  相似文献   

2.
莫建国  李云 《贵州气象》1997,21(4):18-19
1前言利用杂种优势选育新品种已成为当今世界育种的发展趋势,而其关键环节是雄性不育系的选育。近几年的有关研究表明,雄性不育系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研究温度对油菜雄性不育系的影响,培育理想的雄性不育系也就显得特别重要,本研究正是基于这种想法而进行的。2试验原理及方法2.1试验材料试验的油菜雄性不育系有:陕ZA1、陕2A2、陕2A3、萝甘A、欧新A2.2试验地点及方法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在油菜栽培的正季相隔15天播种。试验于1992~1993年在省农科院进行,小区株行距为25×40cm,双株留苗,顺序排列,不设重复,不同播期种植密…  相似文献   

3.
核冬天     
“核冬天”一文,综述国外学者研究核交锋后设想对大气环流、人类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内容新颖,值得一读。至于国外的研究结论是否正确,姑且不论,提出十分丰富的设想是可以供我们参考的。此文篇幅虽长,但读来兴味盎然,为扩大知识面,本期仍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为了推动中国加入WTO之后农业生产的国际化进程,将我国首创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技术推向世界。以泰国曼谷、清迈地区1980-1997年逐日4个时次气温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为基础,结合两地区理论日长的计算结果和培矮64S的育性转换指标集及发育期模型,对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培矮64S在泰国产稻区代表地曼谷和清迈的育性气候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90%、95%、100%保证率下安全制种和繁殖的最早、最晚播种期;计算了相应的风险概率,为两系杂交稻在泰国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农业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日食对可见光云图及其时间序列的影响规律,提出利用相关分析、均值和方差分析以及线性拟合和局部增强等技术进行日食阴影区订正的动态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阴影,尤其是日全食区域的“黑核”,较好地恢复了云图上云的纹理结构及亮度。  相似文献   

6.
地球系统10~(-1)年变化原因概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曾论述了地球系统100~108年变化的原因[1], 唯对10-1年(月一年)的地球系统变化未指出其变化原因。经过近年的研究, 现在可以明确地指出, 地球内部有两类流体: 地外核和岩石圈裂隙中地下流体(地气)的活动是引发10-1年地球系统变化的原因。外核的上升运动会使其上部岩石圈产生上抬和压缩, 在地表层就出现3.2 m地温升高和降水减少的“干热异常”, 经过“孕震三步曲”最终引发构造地震。外核的下降运动会使其上部岩石圈产生下沉和拉张作用, 地表层表现为3.2 m地温降低, 同时降水增多的“湿冷异常”, 最终可导致发生陷落地震。外核的脉冲运动是引发岩石圈中形成地热(冷)涡的“源”。地气环流也是旋转地球上的一种流体运动, 其特征速度(地下风速)约为0.2 m/s, 据此可推得“自然气候周期”约为8个月。地气环流是使地气系统得以“流”的动力源。地热(冷)涡的“源”、 “流”相结合是使短期气候呈现纷繁复杂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两系”法杂交水稻示范推广是我国水稻生产中又一革命性的发展 ,它具有稻米品质好、增产潜力大的显著特点。“两系”杂交稻不育系的不育性 ,既受细胞核不育基因的控制 ,又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因此既要选择一个最佳扬花授粉期 ,又要选择一个安全的育性转换期。前者是制种稳产高产的前提 ,后者是制种成败的关键。1水稻“两系”法制种的概念水稻“两系”法制种是利用不育系在某种特定光温条件下的雄性不育特性 ,与恢复系配制生产杂交水稻种子。同时又利用它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雄性可育能自交结实的特性 ,繁殖不育系种子。它具有一系两用、种子…  相似文献   

8.
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兰州大气环境污染现状,提出兰州市区为达到大气(SO_2)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必须采取综合防治对策。即: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实施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控制大气污染的“蓝天计划”五大(热化、气化、型煤、绿化、阳光)工程;实现电厂燃煤脱硫、发展水电及低温核供热的中长期措施和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9.
我国主要水稻雄性不育系的光温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10个水稻雄性不育系的生育期及期间的温度和日长资料,研究了它们的光、温生态特性。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决定各不育系生育期变化的决策变量结果表明:晚籼及晚粳类型不育系的感光性强,中籼类型不育系的感光性弱到中等,早籼类型不育系的感光性一般都弱。10个雄性不育系中感温性弱的只占少数,感温性属弱到中强的品种占多数。除HS-3和SE21S的生育期决策变量为日长外,其他各不育系的决策变量均为温度。  相似文献   

10.
在晴朗的天气,花溪上空常出现横跨天际的雪白晶莹的云链,形如一串晶亮的珍珠。随着时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增宽、松散直至消失。这美丽多姿的云彩,是怎么形成的呢?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上称为飞行云迹(COTRA)。当喷气式飞机在飞行高度上的空气足够冷湿时,机尾喷出高热气体,使得大气中的水汽凝结于作为核的(废气)的气溶胶质上,这种废气中的气溶胶质粒称为云凝结核(CldCdcondesationnuclei)简称“CCN”,一旦飞机飞过的地方附近的水汽均凝结于凝结核上,变得相对于冰(有时相对于水)为过饱和时,就形成了飞行云迹。在风力的作用下…  相似文献   

11.
两系法杂交稻65396在我国一季稻区的制种播差期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超高产水平的两系杂交稻 6 5 396 (培矮 6 4 s× E32 )为研究对象 ,在分析母本不育系培矮 6 4 s用作单季稻区域制种时的稳定不育期的季节和持续期的基础上 ,用生育期模型分析了培矮 6 4 s与 E32在南方一季稻区制种时的播差期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得到的两系法杂交稻制种技术的气象学方法可供其他熟制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12.
水稻障碍型冷害损失评估及预测动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在分析东北水稻生殖生长关键期低温生理反应的基础上,建立了计算日冷积温(时积温)及其与空壳率关系的模式和敏感期内每日水稻敏感群体数量比率分布标准化模式,进而建立了水稻在生殖生长关键期内因低温影响而导致空壳率及减产率评估、预测模式。该模式可较精确地计算出逐日低温导致的空壳率及减产率,可比成熟期提前25 d左右进行冷害评估和损失预测。  相似文献   

13.
水稻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气象模型及其机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主要是抽穗前5 ̄20天的光温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其数量关系可由结实率量化模型表达。温敏型不育系的育性由温度主控;光敏型不育系的育性在日长大于最适日长时由日长主控,日长短于最适日长时由温度主控。温光对育性的影响存在互补效应,在最适温度以下,不育临界日长随温度升高延长;在最适温度以上,不育临界日长随温度升高缩短。温光当量可作为比较温度和日长对育性影响大小的具体量值。根据结实率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自然光3年的逐日观测表明,一定照度的光时受天气状况影响发生明显变化,晴天光时长、阴雨天光时短,低温伴随着短光时。武汉地区光照度(E)大于50lx,光时大于13h 45min的持续时间是6月 ̄8月1日,该时段内基本可满足光敏核不育的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两系杂交稻的首要不育系———培矮64S制种的气候适应性, 一方面可为两系杂交稻的生产提供决策参考, 另一方面也可为其它不育系的研究提供借鉴。分析气候适应性时, 首先利用播种—抽穗天数及其对应的气象资料, 建立发育期模型; 然后利用自交结实率资料及其对应的气象资料建立育性量化模型, 并求出育性转换的光温指标; 最后将我国稻区35个站点42年 (1951~1992年) 的气象资料代入发育期模型, 求出各站点的可能出穗持续期 (最早出穗期—最晚出穗期的历期), 对比育性转换的光温指标, 确定培矮64S在80%、90%和95%保证率下连续不育 (可育) 的初、终日, 将连续不育期作为生产杂交稻种子的季节, 将连续可育期作为繁殖培矮64S的季节。结果显示:培矮64S仅能在海南岛及云贵高原中低海拔地区自交繁殖; 而在东北、云贵高原以外的稻区, 培矮64S均可用于生产两系杂交稻的种子, 各稻区制种季节的长短、起止日期与种植地的纬度、海拔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新育成不育系的育性类型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亚,武昌,贵阳等三生态试验点对10个新育成不育系的联合生态试验资料,采用图形判别分析和方差分析两种方法鉴定各供试不育系的育性类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不同类型的不育系作不育稳定性分析,这些分析结果是评价新育成不育系实用价值和适用区域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周义明  张翊 《气象》1997,23(11):52-54
针对杂交水稻制种对晴、雨天气敏感反应,根据建阳市(1961-1996年)降水资料,分析降水分布规律,采用历年6-9月逐日、各候连阴雨天气概率分布规律和连续10天内遇阴雨天概率分布谷期,确定闽北地区杂交水稻制种的最佳期。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遗传优化BP神经网络的水稻气象产量预报模型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利用1951—2010年江苏省水稻产量及同期1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平均气温、降水资料,采用因子膨化及相关分析,研究了水稻气象产量的影响因子及影响时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逐步回归、PCA-BP神经网络以及PCA-GA-BP神经网络3种产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7—9月份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气温、降水的变化最为敏感,气温对气象产量的影响大于降水;(2)两种神经网络模型预报效果好于回归模型;(3)遗传优化的神经网络模型比未优化模型的训练速度提高了70%左右,预报精度也提高了4.3%。  相似文献   

19.
Rice paddies as a methane source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Rice fields are considered to be among the highest sources of atmospheric methan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global warming. In order to meet the projected rice needs of the increasing world population,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annual world's rough rice production must increase to 760 million tons (a 65% increase) in the next 30 years. This will increase methane emissions from ricefields if current technologies are kept. Methane emissions from ricefields are affected by climate, water regime, soil properties, and various cultural practices like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organic amendments, fertilization, and rice cultivars. Irrigated rice comprises 50% of the world-harvested rice area and contributes 70% to total rice production. Because of assured flooding during the growing period it is the primary source of methane. Rainfed rice emits less methane due to periods of droughts. Upland rice, being never flooded for a significant period of time, is not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methane. There is great potential to develop no regret mitigation options that are in accordance with increasing ric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20.
朱兰娟  储长树 《气象》1997,23(12):47-51
通过对低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育性敏感期间冷水处理后温度场分布特征和自交结实率的资料分析,得出培矮64S的灌水始期是冷灌后的见穗期往前推18天,终止期为见穗期往前推3天,灌水深度前10天为15cm,,后5天为20cm,,为“冷繁”技术在生产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