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古宙爆破角砾岩型店坊金矿床中的黄铁矿是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多为  相似文献   

2.
冀东长城式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城式金矿是产在中元古宙碳酸盐岩地层中的一种新类型金矿床。本文从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角度出发,阐述了长城金矿所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江南古陆某些金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江南古陆金矿床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广义层控金矿床。本文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和氢、氧、硫铅同位素组成证明,成矿物质部分来自围岩-中晚元古宙地层,另一部分来自深部抑或燕山期花岗岩体。成矿时代为中生供,燕山期的花岗岩也是成矿之能源。  相似文献   

4.
辽吉东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中金矿床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倪培  徐克勤 《地质学报》1999,73(3):231-242
辽吉东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中赋存有众多的金矿床,是中国北方重要金矿集中区之一。区内的金矿多数受辽南地体古元古代辽河群(盖县组)或其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产物-花岗片麻岩的控制。对于这些金矿床的成因主要有岩浆热液和变质热液两种认识。笔者研究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后认为,该区金矿床有元古宙变质热液成因,中生代大气降水热液成因和中生代岩浆热液成因三类。  相似文献   

5.
华南加里东期金矿床分布广泛,既可产在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内,也可发育在毗邻的江南隆起上。其共同特征是矿床产在加里东期构造变形带或变质带中,受深大断裂带及其分支构造所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围岩。产在隆起上的矿床赋矿围岩时代较老,均为元古宙变质细碎悄岩类;矿物及元素组合比较简单,常见单金型。产于褶皱带中者其围岩除元古宙-寒武纪变质细碎屑岩外,还有火山岩、侵入岩及沉积岩,时代为元古宙--志留纪;矿物及元  相似文献   

6.
小宛南山金矿是产于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地体,受敦煌群D岩组上部层位和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热液型金矿床.矿源岩为绿岩带的镁铁质火山岩,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热液,主成矿期属中元古宙.基于金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微量元素特征、硫铅同位素组成和包裹体特征,以金赋存层位、容矿岩石、韧性剪切构造、蚀变作用为基础,通过分析成矿地质条件,证明金矿床应属变质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7.
坦桑尼亚汉德尼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军 《地质与勘探》2012,48(1):177-184
汉德尼(Handeni)金矿是近来在坦桑尼亚绿岩带中发现的大型金矿床。该金矿床产在坦桑尼亚元古宙绿岩带中,矿体位于元古代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基性火山岩)的断裂带中,矿体多呈脉状、似层状,局部网脉状和浸染状,其容矿围岩为石榴石英岩,矿化主要发育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磁黄铁矿化和毒砂化等,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和金银矿,一般颗粒较...  相似文献   

8.
铁岭-靖宇成矿带西段金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岭—靖宇成矿带西段构造.岩浆活动具有多旋回特点。太古宙花岗.绿岩带是主要矿源层。通过对典型金矿床成矿特征的分析,区内主要发生2次金矿化,并形成2种主要类型的金矿床,即太古宙末—元古宙早期形成的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层控型金矿床和形成于燕山运动末期、受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岩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主要的控矿部位是区域深大断裂交汇区,特别是叠加NW向断裂并发育燕山晚期中酸性侵入岩体的地段可构成金矿集中区。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9.
中国某些金矿床中碲化物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镇宽  关康 《黄金地质》1999,5(3):69-74
我国含碲化物的金矿床主要有4种类型,太古宙花岗-绿岩地体中的含金石英脉型矿床、元古宙火山岩中的蚀变构造岩型金矿床、中-新生代火山岩中的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与花岗岩有关的金矿床。总结了我国已发现的碲化物的光学性质,硬度及其共生组合特征,列出了主要碲化物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结果,最后讨论了碲化物形成的某些地球化学习性,碲化物总是与自然金一起形成于矿化的晚期,这表明它与金有某些一致的地球化学习性,并可能  相似文献   

10.
金矿密集带位于太古宙中朝古陆板块与元古宙蒙古海板块之间的缝合线上,受北西向的富尔河-古洞河岩石圈断裂带控制。金矿床普遍产在上述相邻二板块构造的边缘,与成矿有关的中酸性侵入杂岩体多为深熔花岗岩浆的产物,容矿构造往往为韧性剪切带或脆性构造破腑带内的片理化带。金矿床主要为少硫化物型,次为构造蚀变岩型,该带有优异的成矿条件,是吉林省金矿的主要远景区。  相似文献   

11.
金矿密集带位于太古宙中朝古陆板块与元古宙蒙古海板块之间的缝合线上,受北西向的富尔河-古洞河岩石圈断裂带控制。金矿床普遍产在上述相邻二板块构造的边缘,与成矿有关的中酸性侵入杂岩体多为深熔花岗岩浆的产物,容矿构造往往为韧性剪切带或脆性构造破碎带内的片理化带。金矿床主要为少硫化物型,次为构造蚀变岩型,该带有优异的成矿条件,是吉林省金矿的主要远景区。  相似文献   

12.
四川石棉西部地区金矿床形成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汉龙  骆耀南 《地质论评》2007,53(2):273-280
四川石棉西部地区金矿床和矿点分布在扬子地块盖层碳酸盐岩和基底元古宙变质闪长岩以及中生代石英斑岩中的北北西和北北东走向断裂中。矿脉为含金黄铁矿-(黝铜矿)-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和含金硅化糜陵岩等,围岩蚀变为硅化、白(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黄铁矿化等。用40^Ar/39^Ar阶段加热法测定瓦斯沟、黄水沟、大岩房、金洞子和金台子5个金矿床蚀变白云母。4^Ar/39^Ar坪年龄分别为约22Ma、25~28Ma、20Ma、20Ma和32-34Ma,代表该地区主要金矿床的矿化蚀变时间。石棉西部地区金矿床是在渐新世和中新世早期的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美国西部克罗拉多CrippleCreek地区浅成低温金-碲化物矿床成因及相关之碱性火成岩自1891年发现至今,CrippleCreek地区已产金653t之多,成为全美第二大金产地.金矿床产于被元古宙基底岩石包围着的狭小的(18km2)渐新统火山杂岩中...  相似文献   

14.
老柞山金矿田由几个与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金矿床组成,矿体多为脉状,多赋存在古元古界兴东群大马河组夕卡岩层内,主要为夕卡岩型浸染状金矿石,次为角砾岩型浸染状。分早晚2期成矿:早期为元古宙混合岩化热液,基本特点为富As亏S,高温,形成混合岩化热液型金矿体;晚期为燕山期再生岩浆热液叠加在早期矿体之上,使早期矿体变富。NE向断裂控制金矿床,NW及NWW向断裂及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体。矿床成因为后期热液叠加的混合岩化交代夕卡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金矿床成矿时代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福建是我国东南沿违法乱纪半区金矿产区之一,既是古特提期成矿域东缘的组成部分,又受中国东部中生代环太平洋成矿带成矿作用的强烈叠加,且与基底变质岩(前寒武系)关系密切。福建金矿床总体具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基底变质岩,后期岩浆液改造富集,与不同层次的剪切带有关,受区域构造控制等特点。其成矿时代特征则具有“一老一新两期(元古宙和中生代且以中生代为主)成矿”和“成矿物质来源老,矿床定位时代新”等特点,金矿床成矿时代普遍为中生代或与中生代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此外,福建与华南地区的金矿床在地质特征上具有比较多的一致性,而与华北和西北地区在成矿时代特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邵世才  汪东坡 《地质论评》1994,40(6):520-525
本文通过太华群,熊耳群和燕山期花岗岩等地质体的含金性评价,认为熊耳山蚀变断层岩型金矿床的的金等成矿元素大多来自太华群,且太华群是主要的矿源层,对矿床的硫,铅,氢,氧和碳同位素的研究表明,硫,铅及碳等成矿物质源于太华群,而成矿流体则主要为大气降水,可能有少量岩浆水的加入。结合晚太古代至元古宙的区域变质作用,燕山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和成矿时代,作者认为该类金矿床是一种复杂的改造型矿床,燕山期的构造-岩  相似文献   

17.
以夹皮沟、辽宁、冀东、张家口、小秦岭、胶东、湘西、粤西一海南、三江、北疆和台湾等重要金矿化集中区为例,讨论了我国不同地区某些典型金矿床的成矿年龄,并划分为四个大的成矿期,即晚太古一早元古代、元古宙、古生代和中一新生代成矿期,  相似文献   

18.
夹皮沟新北西带位于太古宙中朝古陆板块与元古宙蒙古海板块之间缝合线上的夹皮沟主剪切带北东盘,是夹皮沟主剪切带的北部边界。新北西带长20余公里,宽几十至百余米,由压扭性碎裂岩及糜棱岩组成。带中产有大型金矿床,老牛沟段是今后新北西带中及上下盘找矿的主要目标,是夹皮沟矿区又一处重要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9.
秦祁昆结合部广泛发育中三叠世岛弧钙碱性岩浆作用,已发现大量与其相关的斑岩型—夕卡岩型铜金、铜钼和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瓦勒根金矿床是近年来在该区新发现的一个斑岩型金矿床,矿区内出露有众多的石英斑岩和花岗斑岩,且均发育有金矿化,其中石英斑岩与金矿化关系更为密切。LA-ICP-MS锆石U-Pb年龄表明,花岗斑岩形成于中三叠世(237Ma),其中包含有丰富的晚古生代及元古宙继承性锆石。这一特征与区域上的斑岩型铜金矿床含矿岩体具有相似性。进一步说明,古特提斯洋在秦祁昆结合部发生向北消减所形成的岩浆捕获了早于三叠纪的壳源和幔源物质,从而形成了岛弧钙碱性岩浆及相关的斑岩型—夕卡岩型矿床组合。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山金矿床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天人  徐珏  夏凤荣 《矿床地质》1998,17(Z2):373-376
乌拉山金矿床由哈德门沟金矿(东段)和乌兰不浪沟金矿(西段)组成,矿带长约6 kn,宽约1km,分布着数十条含金脉。这些含金脉在空间上具有良好的带状分布,顶部为石英脉,中部为石英-细晶正长岩脉,下部则是细晶正长岩脉。细晶正长岩形成于元古宙(锆石的同位素年龄为1981×106a),属于非造山碱性岩类。当细晶正长岩发生硅化、钾长石化、碳酸盐化和黄铁矿化后,金富集成矿。因此,应属于碱性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