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单调链和STR树的简单要素模型多边形叠置分析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占龙  吴信才  吴亮 《测绘学报》2010,39(1):102-108
针对简单要素类叠置分析的特点,利用STR(sort-tile-recursive)树索引改进算法能够将尽量多的多边形节点存储在STR树的叶节点中,减少在空间数据库中检索多边形时的磁盘读取次数。算法对多边形边界进行关于坐标轴的单调链分割,并在多边形求交过程中引入平面图的概念,利用平面图元素与各个多边形的拓扑关系来组织叠加后的多边形。该算法能有效减少求交点的时间,在线段求交中加入对连续出入点特殊数据的处理。同时该算法使用单调链减少多边形求交过程的比较次数,与其他使用双链表或单链表的算法相比具有占用空间少及处理速度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常规压缩算法(如Douglas-Peucker算法)压缩无拓扑多边形数据会产生公共边界不一致现象,认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多边形公共边界的压缩起始点选择不一致,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约束点的无拓扑多边形数据压缩算法。算法原理包括:首先将多边形公共边界的两个端点作为约束点处理,使得多边形从约束点处逻辑上分成几段;然后利用常规压缩算法进行分段压缩,使每一多边形公共边界的压缩初始点一致,从而保证了无拓扑多边形数据的一致性压缩;最后大量试验验证了此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常规压缩算法(如Douglas-Peucker算法)压缩无拓扑多边形数据会产生公共边界不一致现象,认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多边形公共边界的压缩起始点选择不一致,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约束点的无拓扑多边形数据压缩算法.算法原理包括:首先将多边形公共边界的两个端点作为约束点处理,使得多边形从约束点处逻辑上分成几段;然后利用常规压缩算法进行分段压缩,使每一多边形公共边界的压缩初始点一致,从而保证了无拓扑多边形数据的一致性压缩;最后大量试验验证了此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闭合坐标链多边形数据的拓扑关系快速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格网化的思想,提出针对该数据快速构建拓扑关系的算法。该算法有效利用了闭合坐标链多边形数据本身具备的多边形几何信息。试验证实,该算法提高了运算速度。  相似文献   

5.
介绍摄影测量数字成图系统中地物数据拓扑关系的自动建立,该算法是摄影测量数字成图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模块,用户不用输入其它相关信息,可直接利用地物数据自动生成结点、多边形及内点。该算法已达到实用化阶段,并已在实际生产作业中使用  相似文献   

6.
煤矿地质成图中多边形快速生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煤矿地质成图中左转算法生成多边形在复杂的二维图形条件下应用效率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左转算法的多边形快速选取及自动生成算法,实现了2D图形环境中多边形的快速选取及自动生成。通过在进行多边形选取时的起始点,起始方向的选择和对悬挂点、线进行处理,解决了复杂图形下多边形选取及自动生成过程中存在的重复生成、效率低下和搜索回退问题。基于GeoMS3D实现该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逻辑简单、结构清晰,在实际的应用中表现出了较高的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7.
点、多边形拓扑关系与多边形顺、逆判断优化算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点与多边形拓扑关系判断是空间拓扑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以往算法不可靠和过于复杂的缺点,本文提出了面积判断法,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且对于含有孤岛的多边形仍然有效。矢量多边形坐标存储顺、逆时针的判断是数据验证、数据转换必不可少的一项,但对于此种算法少有提及,为此本文提出了外围判断法,可以较为简单地完成此项任务,填补了此类算法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新的直观的方法进行多边形区域之间的运算。首先将需要计算的多边形区域的边进行自动拓扑构建,利用多边形区域的边将平面划分为n个小多边形区域;然后生成这些多边形区域的内点,通过判断小多边形区域的内点是否在原始多边形区域内来确定小多边形区域是否选取;最后合并选取的小多边形即为所求。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思路清晰、鲁棒性强,在GIS中得到了有效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新的直观的方法进行多边形区域之间的运算.首先将需要计算的多边形区域的边进行自动拓扑构建,利用多边形区域的边将平面划分为n个小多边形区域;然后生成这些多边形区域的内点,通过判断小多边形区域的内点是否在原始多边形区域内来确定小多边形区域是否选取;最后合并选取的小多边形即为所求.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思路清晰、鲁棒性强,在GIS中得到了有效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TIN和GRID自动生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鹰  林怡 《测绘学报》2002,31(Z1):86-91
在分析了数学形态学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变换自动生成Delaunay三角网(TIN)和规则格网(GRID)的数字高程模型的算法,这种算法将离散的地面点的图像集合进行骨架化并自动构成Thiessen多边形,然后,通过序贯条件形态变换,自动建立TIN和GRID.在建立Thiessen多边形的过程中,提出了用逐点生成数字圆盘的方法来保证变换过程的各向同性;在建立Delaunay三角网的过程中,提出了利用正交结构元素进行条件膨胀,从而保证了相邻点之间的正确位置关系.该方法能保持Thiessen多边形和Delaunay三角网的拓扑关系,因而能保证DEM 的高精度,而且具有数据结构简单、运算速度快的特点.最后,给出了试验结果并与有限元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用于建立DEM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