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嫩平原生态地质环境变迁构造-气候旋回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松嫩平原第四纪以来生态地质环境的变迁过程并对其演化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新构造运动是本区生态环境变迁的主要内动力,直接影响地形起伏和地貌形态,制约水系的变迁和沉积环境的演化。东亚季风作为新构造运动的间接产物,对本区气候的波动产生重要影响。新构造运动和东亚季风共同控制着本区第四纪以来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2.
松嫩平原第四纪以来生态环境演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松嫩平原第四纪以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多次变迁,在地质历史时期受控于自然因素新构造运动和冰期气候旋回共同制约着第四纪生态环境演变的历史,新构造运动使平原隆起、拗陷、水系变迁和地貌重塑;东亚季风等气候因素在生态环境演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新构造运动与气候演变具有准同步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因素的影响逐步加强,已构成现代生态环境恶化的决定怀因素。  相似文献   

3.
近数十年来,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地质学发生了质的变革,“板块构造”概念的产生,是这种变革的标志之一.作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础资料是洋盆中的新构造运动的表现,特别是洋盆中海洋中脊的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其中包括反映新构造运动的地形、火山、新断裂及穹曲、地热、地震、地磁、重力测定资料等等。所以,地震学的科学技术革命,包括着新构造运动研究的科学技术革命. 构造运动是存在于地壳以及地球深部应力作用的反映。构造运动在空间方面具有全球性和地区性,在时间方面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在起源方面具有多成因性,在规模方面具有等级性,在与以前构造运动的关系方面具有继承性和新生性,构造运动的这些一般规律性,同样适用于新第三纪—第四纪时期内的构造运动.但在新第三纪—第四纪时期内,这些一般规律性具有自己的特点。研究新第三纪—第四纪时期内的构造运动的学问,叫做新构造运动学。新构造运动学的任务,就在于研究构造运动的一般规律性在这一时期的特点. 新第三纪—第四纪是一个全球范围内剧烈构造运动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又可以分出渐新世末、中新世初、晚上新世、更新世、全新世等构造运动加剧时期以及介于它们之间的相对宁静时期.构造运动加剧时期较短,而宁静时期是相对漫长的. 近20~30年来,地质科学通过一些大的国际计划进行研究,新构造运动学的研究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构造运动学在这些研究计划中,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新构造运动学的研究领域大大拓宽,研究方法大大改善,理论水平迅速提高,实践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并且,还产生了新构造运动学的一些分支. 未来新构造运动学的研究,主要将围绕着地震预测、自然环境保护、地壳和岩圈以及地幔的地球动力学问题进行.在这些问题的研究中,还将出现一些新的与新构造运动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环境地质控制性因素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濒临南海,海陆相互作用较强烈,新构造运动活跃,侵蚀和剥蚀作用明显,第四系广布,地貌类型多样,是地质环境的过渡带和敏感带,独具特色的区域地质环境必然产生相应的环境地质问题。本文基于现代调查并综合以往研究成果,从地形地貌、新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第四纪沉积的角度分析了控制珠三角城市群地质环境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对可持续城市化进程具有广泛影响的灾害性环境地质问题:地震灾害,软土区地面形变,岩溶塌陷,海岸异常变迁叠加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从地质环境的角度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第四纪以来酒泉盆地环境演变与祁连山隆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系是晚新生代以来构造隆升的结果,酒泉盆地的沉积记录了祁连山隆升的过程;第四纪以来,在青藏高原强烈隆升的影响下,酒泉盆地的古地理环境演化变迁经历了漫长和复杂的过程。本文主要依据区内祁连山的冰期及冰川变化、第四纪地层特征及历史文化记录,结合酒泉黄泥堡乡第四纪研究钻孔资料中的孢粉分析成果等,在酒泉盆地第四纪以来建立了交替演化的12个寒冷期和12个温暖期,并分析了酒泉盆地第四纪沉积所记录的环境演变与祁连山隆升之间的关系,认为第四纪以来2500ka左右的“青藏运动B幕”之后,900ka左右的“昆仑一黄河运动”之后和150ka左右的“共和运动”之后随着青藏高原及祁连山的不断隆升,酒泉盆地的气候环境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陆第四纪地壳运动时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希杰 《地质论评》1992,38(3):210-214
本文从中国大陆有代表性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峡地区着手,进行了新构造运动剖析。并结合全国火山活动期次,总结出中国大陆第四纪地壳运动的时程变化。从而为进一步探讨新构造运动特点和规律,为国民经济建设及人类生存环境提供了一定的地质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7.
在祁连山中段的山间盆地中,堆积了较厚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并伴生有砂金、砂铂和自然硫等矿产。本文拟从新构造运动、冰川活动、地貌及第四纪松散沉积的特征等方面,对本区第四纪地层层序及矿产的赋存规律进行初步探讨,不妥之处,请指正。一、新构造运动特征祁连山在地史上是一个从下古生代到新生代一直在活动着的构造单元。在第四纪初期表现得相当活跃,形成了区内新构造运动、地貌、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等的独特性。例如在牙马图上游的黑虎峡,石炭一二叠纪地层逆掩于第四系萨拉河砾岩之上,断层方向为北北西,倾  相似文献   

8.
四平-双辽地区处于中国北方农牧业交错地带,也是全球第四纪古环境变化较敏感地区.在深入论述孢粉特征及生态背景、古气候特征、环境变迁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划分了森林草原、疏林草原、草原3个生态背景;总结了第四纪以来气候环境具周期性变化的特点;指出了松辽盆地南缘第四纪生态环境历经3次沙地扩展和2次收缩变迁过程;提出了近代生态变化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的新认识,并提出了防止沙漠化趋势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南通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盆地沉积及其演变特征入手,总结了该区新构造运动特征;运用新构造运动理论对海岸线的变迁、长江的迁移及旋扭变形现象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立第四系各年代的地层沉降速率数学模型、用升降运动速率划分和对比第四纪地层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张掖城市湿地的形成及其生态系统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丽萍  巴建文 《地下水》2010,32(4):20-22
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一般应该具备三个条件:相对低洼平缓的地势、维持湿地生态的水源补给以及适宜的气候条件。新构造运动、水文地质条件、第四纪气候演变是张掖市北郊湿地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和影响因素。新构造运动及第四纪气候变化也使湿地生态系统涵养环境由地表水环境演变为地下水环境。  相似文献   

11.
第四纪中国自然环境变迁的原因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作者在重建晚第三纪和第四纪古气候环境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晚第三纪和第四纪古气候之间的显著差异以及引起中国第四纪自然环境大幅度变迁的主要原因机制。中国新生代晚期构造运动导致自然环境的巨大变迁,其中青藏高原隆起的影响尤为突出。作者认为,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反馈作用、季风环流的加强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协同成为中国第四纪气候大幅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当然也是新生代晚期以来,尤其是中更新世以来中国自然环境变迁的主要原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中心和兰州大学地理系承办的“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18日至22日在兰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长期从事于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的专家、学者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同时也是1991年将要在我国召开的第13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大会的西部片预备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22篇,其中大会报告20余篇。  相似文献   

13.
新构造运动在塔里木盆地演化中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跃  董光荣 《地质论评》1992,38(5):426-430
在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塔里木盆地逐渐向封闭的干旱盆地演化。由于波动式的新构造运动在每阶段表现的形式有差异,因而盆地的演化也相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该盆地新构造运动大致经历了上新世末—早更新世、早更新世末—中更新世以及晚更新世三个阶段,其中以早更新世末的一次构造运动对盆地的地貌影响最大。新构造运动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挤压引起的,故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的演化阶段在时间上大致吻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四纪构造-气候旋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环境的演变, 是受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进程的双重控制。在中国, 经近几年对冰川作用和冰期系列磁性地层与气候地层等综合研究, 逐步揭示出第四纪气候变化、侵蚀一堆积过程与新构造运动之间存在着周期性的同步变化和发展规律。对此, 笔者之一已据北京地区的第四纪地质资料, 提出了自距今3.4Ma以来构造一气候旋回的概念及其原则性的划分意见。本文拟把研究区域扩大至整个中国大陆, 进一步就第四纪构造-气候旋回的主要方面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云南剑川断裂新活动的表现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北是我国新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区之一,这里的断裂十分发育,许多断裂第四纪以来都有活动,剑川断裂是其中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它对滇西北的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为了探讨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及其与地震的关系,笔者在袁复礼教授的指导下,与我院地震地质专业部分师生一起,于1981年和1982年,对剑川地区的地貌、第四纪地层、活动断层及地震活动分别作了较为详细的专题研究。目前这一研究课题正在进行之中,现将我们对剑川断裂新活动研究的部分结果整理成文,作为学生献给老师九十寿辰的贺礼。  相似文献   

16.
以广州、佛山为中心的“广佛经济圈”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增长的地区,对如何保持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区内距今5万年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古河道变迁,探讨佛山地区、广州花都地区、三水大塘、范湖及南海官窑、里水地区的海陆变迁及人居环境特色,以寻求其未来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季风气候区包括了大部分具湿润-半湿润环境的东部地区,在纬度上为热带到温带。这个地区有的古生物和古生态资料在重建第四纪时期亚洲季风的变迁历史以及探讨其与全球环境变化的关系上是很有用处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用这些资料检验那些有关植被动力学和生物分异的理论。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在研究第四纪孢粉学和古生态方面有重大进展。据我所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苏南地区(包括上海市)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从地貌形态与第四纪沉积物,历史文物埋藏及升降运动,河道及湖泊变迁,历史地震、断裂、岩浆活动、褶皱、地形变化等方面加以论述。并根据新构造运动的活动时间,继承性、运动性质(升降及其幅度)等方面资料的综合,将本区分为四个分区,即茅山地区、太湖地区、上海相对稳定沉降区和长江口沿岸总体沉降又多次振荡区。其中茅山及太湖二分区又可各分为三个小区:即茅山西部相  相似文献   

19.
周慕林工程师在“关于呼和浩特市建设中的几个地质问题”一文中阐述大青山区的新构造运动时,援引了一些包头地区的资料。我们愿意把在包头所搜集的一些资料,以及某些自己的粗浅看法提出来,希望周工程师及其他同志,不吝指正。一、包头地区新构造运动的概述包头北面的大青山和乌拉山,高出平原构500—900公尺。山势陡峻,主要由前震旦纪的片麻岩组成,几乎没有第四纪堆积物的复盖。但在离山麓不远的平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第四纪盐湖演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新俊  姜继学 《地质学报》1993,67(3):255-265
本文讨论了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沉积分布及盐矿物产出特征、新构造运动分期及其在区内的表现;指出盆地西部第三系背斜构造带之上分布的四级湖成阶地的形成与距今10万年前发生的新构造运动有关,其分布形态记录了第四纪盐湖演化的历史;结合第四纪沉积分布及盐类沉积特征把盆地第四纪盐湖演化分为4个时期,对应4个盐类沉积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