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SEDIMENTARYENVIRONMENTSANDCOALACCUMULATINGCHARACTERISTICSOFYIMACOALFIELD,HENANWangYunquanDepartmentofGeography,GuangzhouNorna...  相似文献   

2.
GENESISANDTYPESOFPEATLANDS,CHANGBAIMOUTAINS,CHINATXGENESISANDTYPESOFPEATLANDS,CHANGBAIMOUNTAINS,CHINAWuChaodongInstituteofGeol...  相似文献   

3.
RAREEARTHELEMENTGEOCHEMISTRYOFCAMBRIANSINIANBEDDEDCHERTSFROMXIANGCHUANDISTRICTOFCHINAANDTHEIRORIGINSTangShirong,WangDongan,L...  相似文献   

4.
MIXEDSILICICLASTICCARBONATESEDIMENTATIONSDURINGTHEEARLYMIDDLECAMBRIANINTHENORTHCHINAPLATFORM:AEXAMPLEFROMZHANGXIA,SHANDONG,...  相似文献   

5.
OPHIOLITICGRAYWACKESATYIXIEKEYOUINTHEOYITAEGEKUDISUTUREBELTINXINJIANG,CHINAWangDonganandChenRuijuInstituteofGeology,ChineseAc...  相似文献   

6.
Recent Progress on Global Change Research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ECENTPROGRESSONGLOBALCHANGERESEARCHINCHINAFuCongbin,YeDuzheng(ChinaCommitteeforIGBP,CAST,Beijing100008)RECENTPROGRESSONGLOBA...  相似文献   

7.
SEDIMENTARYORGANICMATTER’SCLASSIFICATIONANDOILGENERATINGMODELSFORORGANICCOMPONENTSOFOILGASSOURCEROCKSINCHINAJinKuili,LiuDam...  相似文献   

8.
ASTRATABOUNDLEAD-ZINCDEPOSITSMODELRELAEDTOSEQUENCEBOUNDARIESANDSYSTEMSTRACTSINNORTHERNANDCENTRALGUANGXI,CHINATXASTRATABOUNDLEA...  相似文献   

9.
ANCINTGEOTHERMALACTIVITYANDITSGEOLOGICLIMPLICATIONSINSHUIKOUSHANOREAREA,HUNANPROVINCECHINATXANCINTGEOTHERMALACTIVITYANDITSGEOL...  相似文献   

10.
李兰青 《湖南地质》1998,17(1):63-66
锚喷技术在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①APPLICATIONOFANCHORSPRAYTECHNOLOGYTOSUPPORTINGOFDEEPBASICPITOFHIGHBUILDING李兰青LiLangqing深圳市建材工业集团房地产开发公司深圳5...  相似文献   

11.
包裹体生物标志物分析实现了包裹体烃与储层烃的直接对比,是目前最有效的有机包裹体成分分析方法之一。由于一般情况下成熟早期原油密度较高,其中高分子量的生物标志物浓度亦高,因此,虽然该方法为群体包裹体分析结果,事实上包裹体生物标志物主要反映早期烃流体的特征,因而该方法可用于追朔油气成藏过程中石油组成的变化。本文详细介绍了压碎法包裹体烃生物标志物分析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分析了渤海中部沙东南构造带油气成藏过程。认为沙垒田凸起上CFD11-1油田的原油为沙河街组与东营组下段混合来源,其成藏过程是:早期沙河街组一段、三段形成的成熟度低到中等的油首先充注在近凹陷的构造中(如CFD18—2构造),晚期(上新世时)东营组下段成熟油及沙河街组生成的高成熟油充注近凹的构造,并将早期注入的成熟度相对低的油向构造高部位排驱,排驱过程中有部分晚期生成的油气混合一起进入浅层,在远离凹陷的凸起上成藏(CFD11-1油藏)。作者认为,在近凹的低凸起及潜山构造是寻找轻质油和天然气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2.
东海海域油气资源与选区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优化勘探目标的选择,加快东海海域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步伐,在油气勘探开发现状和资源潜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油气地质综合研究的方法进行了东海海域的油气勘探战略选区评价。东海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前景广阔,但不同区域勘探潜力不一,以东海陆架盆地最为重要,冲绳海槽盆地次之。东海陆架盆地的油气勘探以西湖凹陷最具潜力,瓯江凹陷和闽江凹陷次之,其中西湖凹陷的油气勘探以始新统和渐新统为重点层系,瓯江凹陷以古新统为主攻目标,闽江凹陷以中生界为主要勘探层位。冲绳海槽盆地具备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以陆架前缘坳陷最为有利,以中新统为重点勘探层位。  相似文献   

13.
油气运聚单元分析:油气勘探评价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柳广弟  高先志 《地质科学》2003,38(3):307-314
油气运聚单元是盆地中被油气运移分割槽所围限的具有相似油气运移和聚集特征的独立和完整的三维石油地质单元。油气运聚单元主要根据盆地油气运移聚集特征来划分,油气运聚单元的边界是流体势高势面所确定的油气运移分割槽或在油气运移过程中起分割作用的其它地质体,如大断裂等。油气运聚单元的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有效烃源岩的规模及其演化历史、油气输导体系类型和分布、圈闭的类型及其有效性以及运移聚集特征,它们是决定运聚单元油气资源丰度的主要因素。油气运聚单元分析可以比油气系统分析对勘探目标做出更直接的评价,可以作为油气勘探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4.
渤中25-1地区油气运移的输导通道及其示踪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中25-1地区是渤中坳陷重要的含油气区,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史,输导通道一直是该地区成藏动力学研究的关键.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在理清研究区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及其油气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油气运移的输导通道并对其进行了示踪分析,进而总结了该区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长期继承性活动的基底断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输导通道,原油性质及地层水化学特征证实了断层的输导作用.上新统明化镇组和渐新统沙河街组渗透性储层是油气侧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沙河街组油藏具有自源压控侧向运移成藏的特点,明化镇组油藏具有它源断控垂向运移成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成油体系”分析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费琪 《地学前缘》1995,2(4):163-170
“成油体系”分析是在盆地分析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含油气盆地中油气的生、储、盖、运、聚、保的时空配置关系及其演化规律,将它们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孤立地进行单项研究。一个成油体系包括正在生油的生油洼陷,所有与其有关的油气聚集或显示,以及形成油气聚集所必需的地质要素及作用过程。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成油体系”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定义、特征、级别及其分类方法,并以实例说明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及博格达山前凹陷发育3个含油气系统,3个含油气系统在形成过程中共享某些成藏地质条件,构成一藏多源、一源多藏的复合含油气系统。各含油气系统多期生烃、成藏和改造时刻构成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多个关键时刻。复合含油气系统油源充足,成藏条件匹配良好,形成几个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区域构造演化对烃源岩演化、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形成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成藏区带地球动力学与远景圈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区油气勘探和评价,主要划分4个层次:盆地分析→油气系统→成藏区带→远景圈闭。各类原型盆地的形成与地球动力学环境有关,可简化为裂谷盆地、前陆盆地、走滑盆地和克拉通盆地等。油气系统在不同地球动力学环境下形成裂谷型油气系统、台地型油气系统和造山型油气系统。中国许多大型盆地属于叠合盆地,并构成复合油气系统和成藏区带。各类成藏区带和远景圈闭也与地球动力学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8.
油气运聚解析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命题,而复杂油气运聚解析则是研究难点和热点。以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为例,提出了解析复杂油气运聚的一种新方法,即油气运聚类型研究。这种方法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是在勘探发现油气显示后,通过分析油气运聚类型,进而评价成藏潜力,为试油提供依据;二是在试油之后,对成功和失利的井分别分析原因,解析二者在油气运聚类型和过程上的差异,从而为油气勘探部署和评价提供参考。以陆西地区为例的应用效果良好,尽管诸多参考标准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其他地区,但研究思路、方法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涉及石油资源的定量评价预测。文中介绍了六种方法:随机过程法、搜索区分析法、油田规模分布的极大似然估计法、蒙特卡洛法、经验分布变换法、模糊综合评判法。这些方法在我国中部一个油田石油资源评价预测中得到应用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含油气盆地内可以存在多个油气成藏动力系统,相应地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驱动机制也不尽相同。驱动机制转换是油气穿越不同成藏动力系统发生运移的动力学纽带,也是进行系统与系统间能量传递和油气运移规律的研究。基于地层流体压力、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油气显示和钻测井等资料,经过对济阳坳陷牛庄洼陷及其南缘地区古近系的油气成藏动力系统分析,发现在异常流体压力系统边缘存在着油气运移由超压驱动向浮力驱动的转换过程。在驱动机制转换过程中,烃类物质首先从超压驱动的油、气和水混相流体中分离,在油源断层附近的输导层内经历了短暂停留和聚集后,然后在自身浮力驱动下发生继续运移,相应烃类物质经历的地质色层效应增强。对成藏动力系统间油气驱动机制转换的研究将加深油气运移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认识,从而更加精细追踪油气运移路径。另外,驱动机制转换过程揭示出在成藏动力系统边缘具有复杂的油气成藏动力学条件和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