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岷江上游干扰岸坡主要表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岷江上游地处我国著名的南北向地震带的中段,因其特定的地质环境导致区内表生地质灾害极为严重。通过对岷江上游(汶川以上)河段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表生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其分布沿岷江两岸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与河谷地貌分段基本一致,它们形成发展与特定地形地貌、易崩滑或软弱地层、特殊的构造部位、降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高明修 《地质论评》2002,48(5):494,508-494508
第二届“全球构造新概念”(New Concepts in Global Tectonics)国际会议于2002年5月5~10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拉洪塔召开。巴西、德国、希腊、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美国等11个国家的地球科学家提交了论文,近30位出席了会议,其中中国三人。会上除宣读交流学术论文外,还对南科罗拉多州晚中生代地层和北美最大恐龙遗迹地址,拉拉米构造运动,第三纪侵入活动,新生代里奥格兰德裂谷北段构造、晚新生代隆升、张性断裂与古地震等,进行了野外地质考察。会后,中、日地质学家又乘火车自中部大平原至西海岸,横穿美国西部主要构造地貌单元作概略观察。下面就有关“全球构造新概念”国际会议的背景,这次会议的论文和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以上饶市幅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探讨江西灵山大型环状花岗岩的地貌景观特征及成因,并与黄山、三清山、天柱山花岗岩地貌景观进行对比。灵山花岗岩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环形构造东南外环,海拔1000~1400 m,岩性为中粗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为世界罕见的大型环状花岗岩地貌景观,控制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构造作用、岩浆活动、风化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黄山、三清山是锥状峰林地貌景观的典型代表,天柱山以崩塌堆积地貌景观为特色,灵山以大型环状花岗岩峰林地貌景观为特色。天柱山、灵山锥状峰林和石锥地貌景观不如黄山和三清山发育,主要原因是天柱山、灵山比黄山、三清山海拔低400 m左右,冰川、融冻侵蚀作用不如黄山和三清山强烈。  相似文献   

4.
玉龙山区一种孤立“岗丘”成因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庆忠 《云南地质》1992,11(1):88-93
丽江地区著名的玉龙山存在一个个孤立的“岗丘”,它们全为松散堆积物组成,只部分表面有坚硬的钙质胶结层;根据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以及粒度分析、孢粉分析,表明系冰川环境的产物。堆积物的冰碛物特征排除了这种“岗丘”为老第三纪丽江角砾岩组成的基岩小丘之可能。通过比较,笔者认为该冰碛为比丽江冰期更老的推挤终碛,为该区地理环境的演变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5.
在浦东新区高层建筑主要桩基持力层之一的暗绿色和褐黄色硬土层系统勘察的基础上,运用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和地层对比研究,对硬土层的沉积特征作一剖析。认为该硬土层为末次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风成黄土沉积物经过次生变化作用演变而成。  相似文献   

6.
浦东新区“硬土层”原沉积物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浦东新区高层建筑主要桩基特力层之一的暗绿色和褐黄色硬土层系统勘察的基础上,运用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和地层对比研究,对硬土层的沉积特征作一部析。认为该硬土层为末次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风成黄土沉积物经过生变化作用演变而成。  相似文献   

7.
“巫山黄土”的稀土元素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巫山黄土”的成因,对剖面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含量、稀土分布模式和稀土特征值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巫山黄土”稀土元素特征与现代河流沉积物差别明显,而与北方黄土及长江中下游的下蜀土却基本一致.稀土分布模式与典型风尘沉积物相似,物源判别函数得到的物源指数(PD均与风积黄土的最为接近,显示其风积成因的特点.“巫山黄土”稀土元素平均含量216.39×10-6高于地壳平均值178.0×10-6和两块中国黄土标样平均值178.22×10-6,但与长江中下游镇江下蜀土样品的平均值207.7×10-6比较接近.样品的轻稀土较富集,重稀土略有淋失,轻重稀土比值为8.62,Eu呈较明显的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表明“巫山黄土”风尘沉积后经历了较北方黄土更为强烈的风化作用,其形成环境与下蜀土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8.
拥有10亿年演化历史的江西三清山于2008年7月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12年9月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以花岗岩地质与花岗岩峰林地貌著称,堪称天下花岗岩微地貌的天然博物馆,具有世界性对比意义,有人称之为"三清山式"花岗岩地貌。本文从构造背景、物质基础、外动力条件和外动力作用的变化等4个方面探讨了"三清山式"地貌景观的成因。分析认为,构造是"三清山式"地貌形成的主导因素,燕山运动晚期形成的高硅、富钾、低镁钙的A型花岗岩是物质基础,流水是重要的外动力条件,第四纪以来气候周期性的冷暖变化是微地貌景观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讨论测点高程平移法区域重力地改的精度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差概念,并推荐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即把测点高程平移法和节点高程插值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地改,通过理论模型和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计算精度优于节点高程插值法和测点高程平移法。  相似文献   

10.
掌握石漠化山区受海拔影响的气候特征的垂直差异,能够对岩溶山地气候及其影响下的水热组合条件有更为科学的认识,对石漠化演变研究和综合治理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在典型石漠化山区(云南蒙自断陷盆地区)沿盆地、坡地到山区设立三个小型气象观测站获取山地垂直剖面的气象数据,从月(季)、日尺度分析石漠化山区“盆-山”耦合地形的气候垂直特征及其对石漠化生态恢复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观测剖面是当地主导风东南风的背风坡,年降雨量高原面(1 027.4 mm)>盆地(662.6 mm)>坡面(574.4 mm);且 “山谷风”效应显著,白天吹谷风,降雨比例更大。地形起伏使盆地降雨年变异系数达152.36%,远大于坡面(113.81%)与高原面(99.36%),地形放大了垂直方向的“干湿”差异,区域干燥指数:盆地(1.74)>坡面(1.70)>高原面(0.88)。(2)垂直方向水汽差异使高原面年太阳辐射量(5 492 MJ·m-2)略小于盆地(5 817 MJ·m-2)。同时盆地与高原面气温垂直梯度达0.74 ℃·100 m-1,因此在光热条上存在明显的垂直差异。(3)垂直气候特征对石漠化生态恢复的影响具体表现在:①年内降雨集中,结合坡度较陡的地形易加速水土流失;②降雨量少,且集中在日间,强烈的蒸发易加剧土壤水分亏缺,不利于植被恢复。③研究区水分缺乏,因此在植被恢复治理中应选择耐旱的作物,同时要考虑垂直方向的光热条件差异,盆地选择喜光热作物,海拔高的地区选择喜温凉的作物。   相似文献   

11.
冀东金厂峪特大型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厂峪金矿产于八道河群王厂组,矿体受刘村寨-双沟峪复式向斜控制,成矿与中生代构造作用及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复式向斜构造的形成,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热液沿构造薄弱带运移;热液蚀变及矿质沉淀。硫,氧,碳,铅同位素数据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与矿床围岩具有不同的属性。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东部地区大地构造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最新的航磁资料,主要探讨了新疆东部基底性质及岩相分区,指出在天山地区除普通存在古生界浅变质基底外,于吐鲁番—哈密盆地中南部深层还存在强磁性基底.库鲁克塔格地区由于元古界多为弱磁性或无磁性岩石,因而显示负磁场面貌,该区与南天山、塔里木盆地北部为区域负背景异常,推测它们为同一深部因素控制的构造区.磁场资料可清楚地圈定出塔里木地台东部边界.文中还对原中天山隆起带出现的升高变化异常提出了解释依据.  相似文献   

13.
青海湖沉积物生物硅的环境意义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泊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的变化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评价湖泊生产力和古气候变化研究,但大型湖泊不同位置生物硅含量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仍缺乏详细的现代过程研究。通过对青海湖不同位置表层沉积样品的生物硅含量测定,建立其空间分布模式及最近数百年生物硅含量的时间序列。结果表明,青海湖表层沉积物生物硅含量变化范围是1.75 % ~2.98 % ,平均值为2.25 % 。与世界其他湖泊相比,青海湖生物硅含量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可能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青海湖生物硅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沉积物质量堆积速率以及陆源组分含量(如SiO2)相反,而与化学/生物沉积组分(如CaCO3)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大体一致,说明生物硅的空间分布受到陆源碎屑物质的"稀释效应"影响。时间序列上,生物硅含量与SiO2含量呈相反变化趋势,与指示降雨量变化的 C/N 比值也是反相变化,说明生物硅含量在时间序列上也受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陆源输入的影响。青海湖湖心低沉积速率区域的生物硅指标具有指示古气候变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行星地球不均一成因和演化的理论框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部分 ,研究地球的成因和演化必须要与太阳系的形成结合起来。文章在综合最新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天体化学研究资料的基础上 ,对地球的不均一成因进行了理论上的推导。对星子学说、地球的多阶段堆积模型和地球化学不均一性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述 ,从行星演化的角度阐述地球不均一成因的理论框架。根据行星起源的星子学说 ,以及天体化学、地球化学和深部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多重限制 ,行星地球的增生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 ,即原地球的形成阶段和晚期星子堆积形成上地幔镶饰层阶段。早前寒武纪岩石的铅、钕、氧同位素的研究表明 ,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就存在化学不均一性 ,而这种不均一性很可能代表初始堆积星子化学组成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吉林荒沟山金矿床岩溶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有维 《吉林地质》1993,12(4):1-15
本文认为吉林荒沟山金矿床具有岩溶矿床特征,老岭群珍珠门组是成矿物质来源的矿源层,中条、加里东、印支—燕山古岩溶期造成聚矿空间,古岩溶地下水在深循环过程中经地热增温形成热流体,运移中溶滤矿源层形成成矿热液,并与围岩持续相互作用,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聚矿于岩溶空间,形成岩溶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16.
鲁东造山带是由扬子陆块与胶辽古陆碰撞带隆起形成的。碰撞带形成于晋宁期,隆起开始于晋宁末期,结束于中生代印支燕山期。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发现,河套地区在距今5~6万年前存在一个统一的"吉兰泰-河套"古大湖,覆盖吉兰泰和河套盆地的大部分地区。本研究试图依据钻孔资料和湖泊沉积物的测年结果,讨论新生代以来河套盆地的湖泊演化和古大湖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新生代以来,特别是早更新世以来吉兰泰盆地和河套平原的3个坳陷盆地就已经处于湖泊环境,但没有证据显示存在统一的湖泊。湖泊沉积及其OSL测年显示,"吉兰泰-河套"古大湖大约在距今10万年前后开始发育,至距今5~6万年之前湖面达到海拔1080m上下,随后湖泊衰退。我们认为,鄂尔多斯高原东北边缘距今12万年前后开始的快速构造隆升,可能导致了晋陕峡谷黄河外流受阻,最终在河套盆地积水形成统一湖泊,末次冰期中期(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相对湿润的气候环境进一步促进了"吉兰泰-河套"古大湖的发育。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花岗岩残积土物质成分和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东部广泛分布着花岗岩类岩体,经强烈风化作用形成巨厚红色风化壳,其表层残积土的性质与一般流水沉积的粘性土有着明显的差别。通过对北起长春南止湛江14个地区花岗岩残积土的粒度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化学性质、微结构形态、孔隙等特征的深入系统研究,阐明花岗岩的风化机理,揭示了花岗岩残积土的基本特点,分析南方与北方残积土特性的差异,解释了花岗岩残积土强度和胀缩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苏干湖沉积碳酸盐稳定同位素古气候意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干湖盆地是嵌套在柴达木盆地中的一个封闭盆地。苏干湖是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中心,也是地下水的循环基准面,由源自小苏干湖的苏干河及其以南的天鹅河、绿草河与水鸭子河补给,这些河流均为地下水出渗形成的河流,具有较低的矿化度;湖水面积103.68km2,平均矿化度31.83g/L,现代湖水为ClSO4NaMg型。盆地地势东高西低,平均海拔高度3000m;盆地西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7mm,蒸发量为2967.2mm,属于极端干旱区;苏干湖地区年平均气温为0~3℃;盆地植被稀少,盆地东部山麓地带、中部努呼图一带以及地下水出渗的湖泊东部小苏干湖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龙井市后底洞金矿床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后底洞金矿床是吉林省延边优地槽区一个与基性岩有关的典型矿床,通过研究其地质特征及矿床矿石的硫,氢氧同位素组成等,认为该矿床的物质来源及成矿热液来源是深部基性岩浆,矿床属中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