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近几年新取得的钻孔资料及地震资料,对崂山隆起的地层发育、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并与下扬子陆区的苏南地区、浙西地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崂山隆起有2个主要发育期,第1期为晚震旦世至中奥陶世,第2期为早三叠世;在这2个时期内,崂山隆起形成了以台地相为主的沉积,而浙西地区形成了深水盆地相沉积;晚奥陶世至志留纪期间是崂山隆起的构造加强期,中、新生代为崂山隆起的整体抬升期。崂山古隆起的形成一方面在该区形成了较厚的台地相白云岩等储层,为该区的油气富集提供了储集空间,另一方面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为构造高部位,有利于周缘深水盆地或裂陷槽中形成的烃类向隆起区圈闭中运移成藏,有利于在崂山隆起形成大型油气田。  相似文献   

2.
礼乐盆地位于南沙海域东缘,为新生代大型含油气盆地,勘探前景可观。以礼乐-巴拉望地块区域构造事件及古地理演化为指导,结合钻井、拖网等资料,对礼乐盆地地震剖面T100、T70、T50三个关键界面进行了解释,分析了T70、T50两个界面的地震特征及地质意义。论证了在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南海扩张时期,礼乐-巴拉望地块为远离物源的浅水环境,适宜碳酸盐岩沉积,碳酸盐岩的发育范围较为广泛。通过与邻区巴拉望盆地已证实生物礁对比,分析了礼乐盆地深水区生物礁的地震识别特征及平面展布规律。解决了礼乐盆地深水区是否存在大型储集体的问题,提升了礼乐盆地深水区的勘探潜力,为礼乐盆地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深水区12种主要灾害地质因素的成因、危害及其识别方法,介绍了深水钻井环境因素调查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水文气象桌面研究、利用油气勘探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深水浅层地质致灾因素评价、水文气象现场观测、深水工程物探调查和深水工程地质勘察等,建立了深水钻井环境因素调查评价的总体流程。有别于浅水钻井井场调查,深水钻井环境因素调查评价应遵循"从区域到局部,由面到点,先概略后精细"的原则,从海区、勘查区、三维地震调查区、井场区、井位等不同层次,分别采用分析文献资料、利用油气勘探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浅层地质致灾因素评价以及进行井场外业调查等方式进行研究,充分利用上一层次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下一层次的研究。采用这种方法,既能不失全貌,满足对较大范围环境因素概貌的掌握,又能经济地、有针对性的实现对重点区域、部位的精细调查评价。同时,要特别重视利用油气勘探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浅层地质致灾因素评价,它是研究深水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而且根据实际情况,能替代部分甚至全部的井场外业调查。  相似文献   

4.
白云凹陷深水区是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区域,深水地质灾害严重威胁深水油气开发的施工安全,通过研究其主要深水地质灾害海底滑坡的形成、分布,可对深水油气开发过程中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进行预测和预防。通过分析中海油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识别了白云凹陷深水油气开发区的海底滑坡以及与之相关的天然气水合物、气烟囱、泥底辟、浅层气和浅水流等深水地质灾害现象。这些深水地质灾害现象与海底滑坡的发育密不可分,是识别海底滑坡的重要因素。利用地球物理属性识别并发现了白云凹陷规模巨大和分布广泛的海底滑坡,并认为超压流体释放、水合物分解、高沉积速率等主导了白云凹陷海底滑坡的发育,这些主要控制因素都是南海北部新构造活动的产物,新构造活动才是海底滑坡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5.
在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井场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深水井场调查较浅水相比,投入成本巨大。利用三维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进行深水油气田井场地质灾害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经验,认为油气勘探过程中的三维地震浅层数据经高分辨率处理后,在一定条件下可满足深水油气田区井场地质灾害的研究和评价。以琼东南勘查区为例,介绍了利用三维地震数据经"三高"特殊处理,进行深水油气田井场地质灾害解释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浅水油气勘探的普及和油气价格的不断提高,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深水油气勘查中的地震勘探技术和工程调查技术,指出深水地震数据采集的技术要求和深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的课题以及深水工程调查使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同时,还概略地介绍了新的深水油气钻探技术和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7.
印度深水油气的勘探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使海上油田钻探和生产技术在过去50a发生了显著进步 ,导致1947年在墨西哥湾水深20英尺处安装了第一个海上平台 ,随后深浅海区在确定、开发和利用新、老油田的方法上取得了巨大进展。随着技术的发展 ,深水定义也随时间发生了变化。20世纪70年代深水界限为100m ,到80年代晚期则为300m。遥控器(ROVs)和电子遥控系统的发展将深水的范围扩展至现今的3000m。现已在世界数个深水地区发现了油气储量。过去8a在墨西哥湾水深500~1800m圈定储量超过50亿桶 ;在巴西的Campos盆地 ,…  相似文献   

8.
在南大西洋的大部分地区 ,由于近海超深水勘探才刚刚开始 ,勘探远未达到成熟。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南大西洋油区中的油气类型相似 ,可以对相似盆地中的油气来源应用统一的模式。从古地理上解释 ,这样的油气类型相似性有助于揭示未勘探含油气系统的详情在含油气系统方面 ,来自巴西FozdoAmazonas和西非象牙海岸、尼日尔三角洲的油、气、烃源岩样品的地球化学和地质综合资料可以对比 ,并表示了相似的多种油气类型特征。根据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使用遥感分子地球化学技术研究认为 ,FozdoAmazonas地区是继坎普斯(Camp…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然而对其深水储层分布特征及规律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利用钻井、岩心以及地震资料,针对白云凹陷发育的三套重要的储层,从储层类型分析入手探讨了其时空展布规律,指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主要发育深水扇、陆架边缘三角洲与东沙台缘斜坡扇砂体;在缓陆坡阶段,主要在陆架坡折带附近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深水扇储层,而在陡陆坡阶段深水储层主要发育在陆架坡折带的下方,为典型的深水扇砂体;珠江口盆地深水油气勘探目标主要为SQ23.8发育的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以及台缘斜坡扇砂体,SQ21时期水道、深水扇和陆架边缘三角洲砂体,SQ13.8发育的深水扇砂体、水道充填砂体。  相似文献   

10.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然而对其深水储层分布特征及规律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利用钻井、岩心以及地震资料,针对白云凹陷发育的三套重要的储层,从储层类型分析入手探讨了其时空展布规律,指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主要发育深水扇、陆架边缘三角洲与东沙台缘斜坡扇砂体;在缓陆坡阶段,主要在陆架坡折带附近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深水扇储层,而在陡陆坡阶段深水储层主要发育在陆架坡折带的下方,为典型的深水扇砂体;珠江口盆地深水油气勘探目标主要为SQ23.8发育的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以及台缘斜坡扇砂体,SQ21时期水道、深水扇和陆架边缘三角洲砂体,SQ13.8发育的深水扇砂体、水道充填砂体。  相似文献   

11.
南海是中国海洋地质调查、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重点区域,随着南海浅水区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南海北部深水区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南海北部深水区双峰盆地研究程度仍然较低,以该区2D多道地震及围区钻井资料为基础,使用地球物理地震勘探理论和类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盆地地层沉积结构样式和油气勘探前景。在双峰盆地追踪了7个主要反射面,以不整合面为界划分了3套地震层序。研究认为盆地新生界地层厚度较大,中—晚中新世后,盆地进入半深海-深海相沉积环境,发育了以下切水道、深水扇及滑塌体为代表的深水沉积。盆地西部和北部坳陷渐新统湖相-海湾相泥岩,现今已达到成熟-早成熟阶段,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周缘发育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盆内发育斜坡扇和盆底扇,可为良好储层。早中新世以来发育的半深海相泥岩,可为良好的区域盖层,具有较好的生储盖组合,预测该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2.
深水已是目前油气勘探的主战场之一,但其复杂的地震多次波严重地影响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中深层成像。近来基于地震波动理论的多次波压制技术已经显现出明显的优势,并通过匹配相减的方法衰减多次波,具有更好的保幅性。但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仍面临诸多多次波压制难题,深水崎岖海底的地震多次波压制依靠单一的方法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从地震多次波特征分析入手,研究了深水区主要的多次波类型,进行了多次波压制技术的优化和组合,使其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多次波压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盆地是研究深水沉积过程和南海油气勘探的热点区域。利用地震、测井和钻井岩屑等资料,发现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晚渐新世至中中新世期间,发育混合沉积体系。该混合沉积体系岩相主要表现为碳酸盐岩与硅质碎屑以不同比例的混合堆积,垂向岩相变化存在突变式、渐变式和交互式三种递变类型。根据地震反射以及岩相特征,混合沉积体系可划分为4个沉积阶段:第1阶段主要为原位混合沉积,形成渐变式或突变式混合沉积;第2阶段为相缘混合,产生渐变式混合沉积层系;第3、4阶段为间断混合,形成交互式混合沉积。在硅质碎屑沉积为主的背景下,混合沉积由于碳酸盐碎屑的加入,可能会形成潜在的油气储层,对今后深水油气勘探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花岗岩古潜山风化壳储层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展示其具有较好勘探前景.针对花岗岩风化壳储集层地震勘探中储集层底界面确定难的问题,以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前古近系花岗岩风化壳为研究对象,应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总结了花岗岩风化壳储层底界面标定的模式.该模式以井资料为依据构建岩石物理模型,采用地震正演模拟...  相似文献   

15.
西沙周缘新生代构造演化与盆地充填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南海西沙周缘地震资料,进行了地震相研究,并结合邻区地质资料,进行了南海西沙周缘新生代沉积相分析,讨论了盆地的充填演化历史。研究认为,南海西沙周缘盆地充填断陷期以陆相和海陆过渡相沉积为主;坳陷期以海陆过渡相和海相沉积为主,自下而上充填了一套冲积相-湖相(始新统)-海陆交替相(渐新统)-滨浅海台地相(中-下中新统)-浅海、半深海相(上新统-第四系)沉积序列,盆地的充填历史反映了南海西沙周缘沉积环境由陆相向海相逐渐过渡的过程。通过对油气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始新世-渐新世早期是重要的烃源岩发育期;渐新世晚期-中新世中期是储层发育期;中新世晚期后是区域该层发育时期。  相似文献   

16.
在深水勘探中,由于缺乏钻孔资料,地震数据便成为储层和油气预测的主要方法。振幅距离分析(AVO)是最普及的油气探测方法。然而,压力、岩性和簿层效应等因素可以引起假的AVO效应。除了这些复杂因素,墨西哥湾深水区还有单一至复杂的盐层地貌。这些盐层的演化对深水沉积物堆积和运移通道产生着重要影响。结合应用孔隙流体压力、有效应力、岩性和地震能量衰减资料,能够更好地认识油气运移通道和封闭的完整性。在深水钻探中,水层载荷大大影响地压分布。当水深增加时,破裂压力与孔隙压力之差减小,当其不是1磅/加仑时,钻探可能更…  相似文献   

17.
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深水大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成为深水区研究的热点。利用钻井地质、地震勘探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构造解析方法,认识了陵水凹陷的构造动力学机制和构造变形;探讨了陵水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深水大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提出了陵水凹陷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断陷、渐新世坳—断、早中新世断—坳和中中新世—更新世坳陷(深水盆地)4期构造演化阶段的新认识,并认为构造演化控制了深水大气田的形成。(1)古新世—始新世断陷、渐新世坳—断作用分别控制了湖相、海陆过渡相—海相烃源岩分布,中中新世—第四纪坳陷作用拓宽了烃源岩生气时窗;(2)渐新世坳—断作用控制发育了扇三角洲储层,中中新世—更新世坳陷作用控制发育了深水限制型、非限制型碎屑岩储层和碳酸盐岩生物礁储层;(3)渐新世坳—断演化阶段以走滑—伸展构造变形为主,控制发育了断鼻、断背斜圈闭,中中新世—更新世坳陷作用控制发育了深水限制型重力流水道砂岩性圈闭群、非限制型盆底扇岩性圈闭和生物礁地层圈闭;(4)渐新统、中中新统地层超压产生断裂/裂隙,构成了良好的天然气输导体系。  相似文献   

18.
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发育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基于近些年南海北部深水区采集的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发育特点进行分析、对比和研究,认为西沙隆起地区发育典型的生物礁,具有丘状反射、强振幅、中频、中连和杂乱地震相,发现琼东南盆地北礁地区在中新世梅山组也有似礁相发育.通过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层序地层学分析,认为生物礁在中新世梅山组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发育.从对北礁地区典型生物礁剖面进行的波阻抗反演来看,其与LH11-1生物礁油田的波阻非常相似,波阻抗值为8×106-9×106kg/(m2·s).古地理分析认为,中新世西沙隆起区与北礁地区处于滨、浅海沉积环境,梅山组时期的陆缘碎屑供给量比较少,适于生物礁发育.  相似文献   

19.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与坎坡斯盆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国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位于琼东南与珠江口盆地南侧.通过对该地区烃源条件、储层条件、圈闭条件及成藏模式等的初步研究,认为其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有效勘探面积和勘探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坎坡斯盆地位于巴西大西洋大陆边缘,是一个中生代到古新近纪含油气盆地,其内部的Garoupa, Carapeba, Namorado, Roncador, Marlim等深水油田的地质储量十分丰富,随着各个油田开发的深入,对该地区的深水含油气系统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本文通过两个地区在构造演化,烃源条件,储层条件,圈闭条件以及成藏模式的对比研究,对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由于对亚拉巴马西南部的上侏罗统Haynesville组的勘探进入一个成熟阶段 ,并进入了第2个十年 ,需要新的预测技术扩大目前生产区之外的油气远景区 ,另外新方法将对已存在的高产油气聚集带成功实施二次发现计划起重要作用。在Haynesville组的勘探和开发宗旨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预测储集层厚度。经证实该聚集带中的Hay nesville组砂岩厚度是变化的 ,这是由上下区域构造具有不同的沉积地貌引起的。来自亚拉巴马Monroe县Haynesville组“Frisco城市砂岩”段的3个油田的综合三维地震和地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