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南方海相地层区石油物探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下扬子地区应用大地电磁方法和西南地区电磁方法找礁试验的勘探思路以及MT在冠同部的应用效果,说明电磁方法在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区油气探中发挥作用,同时针对灰岩山区地震方法的困难,提出了试用长排列高次覆盖,互换位置放炮,利用震电效应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震电勘探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应用地球物理方法,特别是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通过大量的物理模型实验观测,成功地观测并识别出了在流体饱和孔隙介质中声波激发产生的两类主要震电信号.第一类产生于均匀介质内部、仅存在于扰动区范围的局部震电场.该类震电信号传播的视速度、频谱特征与介质中对应的声波激发信号类似;另一类震电信号产生于两种性质不同的介质分界面,可在一定探测范围内随处同时观测到.实验发现,该类震电信号强度除与分界面处超声振动激发强度有关外,还与分界面本身的物理特性(弹性和电性)有关.特别是对储层油-水界面,其震电场反映明显.  相似文献   

3.
邓明 《地学前缘》2000,7(2):547-553
震电效应研究已成为当今地球物理学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与该课题相配套的测试仪器对研究工作的进展起关键作用。仪器的研制本着智能化、高精度、低噪声的设计思想 ,采用单片微型计算机作控制单元 ,以菜单设置各种采集命令 ,操作简便。具有电位和梯度两种采集方式 ,电极距为 10 0m ,测线长度为 10 0 0m。仪器启动后 ,各通道间的切换、放大、A/D、存储都是自动完成的 ,可连续采样 15h。野外测量完成后 ,可对计算机进行数据回放。在结构设计上 ,针对野外作业的特点 ,使仪器轻便化、抗震、防潮、可靠耐用 ,适应各种恶劣的野外环境。该仪器经过油田上的现场试验 ,初步证明能满足震电效应研究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
石亚军 《地质学报》2009,83(8):1178-1187
随着勘探和开发的需要,岩性油气藏成为柴达木盆地西南区石油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然而由于受多期的构造叠加改造,致使柴西南区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不清,勘探接替领域不明确。笔者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受盆缘及其北西向二级断裂的影响,盆地西南区地震活动强烈,深、浅层均发现一系列与地震有关的震积岩,可见阶梯状小断层、液化砂岩脉、振动液化卷曲变形构造、砂火山、火焰状构造、假结核、震积砂枕、震积砂球构造、串珠状构造及震褶层等原地震积岩的软沉积物变形特征,另外可见地震引起的重力滑塌或泥石流形成的滑塌构造和角砾岩化变形特征,诸如震裂岩、震塌岩、自碎屑角砾岩、液化角砾岩、内碎屑副角砾岩等异地震积岩。事实上这些震积岩能够极大地改善储集层渗透性,使渗透率大幅度增加,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领域。更为重要的启迪是形成震积岩的古地震具有重要的触发机制,很容易引起三角洲前缘相的岩性发生滑塌,进而形成滑塌扇、浊积等一系列沉积现象,这种储集体将成为油田储量增长的新亮点,本着这种思想,笔者通过叠前地震多属性的预测及先进的叠前AVO反演预测,在柴西南区跃东斜坡带发现这种滑塌体的存在,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图。这样将可能突破了以往该区“环凹找油”的勘探思路,明确提出了古凹陷区仍然是柴西南区寻找岩性油气藏的一个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5.
断层间相互作用的触震与缓震效应定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同震库仑应力改变的基本概念,应用Navier-Coulomb破裂准则,探讨了其求解方法,从同震库仑应力改变思想出发,结合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概率预测方法,分析了断层间相互作用导致的触震与缓震效应及其定量表达方法,并以鲜水河断裂带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检验和评价了断层间相互作用触震与缓震效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现有煤矿电法探测技术存在的电测深、电剖面、电透视需分多次施工且采集数据量少等方面的不足, 借鉴并行电法数据采集思路, 应用“矩形波型”电极布置方式结合“多装置数据提取”技术, 设计一种电法集成勘探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系统可一次布线、一轮供电完成电测深、电剖面、电透视等多种电法施工方式的原始数据采集工作, 提取出多种电法工作方法和装置类型的测量数据, 综合处理得到多种地电场的三维勘探结果, 同时相同施工条件下多种成果相互对比, 提高物探成果解析的精细度和可靠性。研究成果对现有的传统直流电法、高密度电法、并行电法、电透视法等电法技术取长补短、融合创新、集成应用, 实现工作面煤岩层富水性的高效、精细、立体探测。   相似文献   

7.
饱和孔隙介质中非均匀震电平面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志文  高文阳  张言  王克协 《岩土力学》2011,32(9):2810-2814
采用描述地下流体饱和孔隙介质中弹性波与电磁场耦合现象的Pride方程组,利用Helmholtz分解,求解了非均匀震电耦合平面波解,推导了流体饱和孔隙介质中传播的非均匀震电平面波的能流表达式,讨论了非均匀震电平面波的能量特征.结果表明,非均匀震电平面波的平均能流在传播矢量和衰减矢量构成的平面内传播,伴随电磁场对纵波模式的能流没有贡献.当动电耦合系数为0时,震电平面波的能流表达式可退化为Biot弹性波的能流表达式。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震积岩的发现及其引发的勘探启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勘探和开发的需要,岩性油气藏成为柴达木盆地西南区石油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然而由于受多期的构造叠加改造,致使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不清,勘探接替领域不明确。笔者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受盆缘及其北西向二级断裂的影响,盆地西南区地震活动强烈,深、浅层均发现一系列与地震有关的震积岩,可见阶梯状小断层、液化砂岩脉、振动液化卷曲变形构造、砂火山、火焰状构造、假结核、震积砂枕、震积砂球构造、串珠状构造及震褶层等原地震积岩的软沉积物变形特征,另外可见地震引起的重力滑塌或泥石流形成的滑塌构造和角砾岩化变形特征,诸如震裂岩、震塌岩、自碎屑角砾岩、液化角砾岩、内碎屑副角砾岩等异地震积岩。事实上这些震积岩能够极大地改善储集层渗透性,使渗透率大幅度增加,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领域。更为重要的启迪是形成震积岩的古地震具有重要的触发机制,很容易引起三角洲前缘相的岩性发生滑塌,进而形成滑塌扇、浊积等一系列沉积现象,这种储集体将成为油田储量增长的新亮点,本着这种思想,笔者通过叠前地震多属性的预测及先进的叠前AVO反演预测,在柴达木盆地西南区跃东斜坡带发现这种滑塌体的存在,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图。这样将可能突破以往该区"...  相似文献   

9.
对进一步提高三维地震效果的几点构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最近几年,煤矿采用三震勘探的实践应用取得了地质效果。大量实例表明:三维地震勘探在查明小断层,小构造的能力和精度方面明显高于二维,煤矿采区地震由二维转向三维的大趋势已不容置颖。但目前的三维地震技术水平与采区斯要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以往开展的“成都市城市物探”项目电测深原始资料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同时结合“成都市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Ⅳ标段”在中心城区开展的地震工作成果,为构建成都市中心城区300m以浅地层分层结构模型提供依据。首先对收集的钻孔资料及对应物性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第四系以及基岩共划分为5个电性层、7个波速层;然后利用K剖面法,对测深点的视电阻率曲线和K值曲线与对应的钻孔岩性进行定性分析,建立不同形态电测深曲线与地层层位的对应关系;最后利用AGI1D反演软件,将反演解释的不同电性标志层位与钻探成果进行对比分析,认为电测深定量反演解释结果可靠,能准确的识别富水砂砾卵石层厚度和膏盐(石膏)层的顶界面。在对电测深资料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质钻孔、测井资料、二维浅震解译成果,综合解译地质层位。从而实现以电测深成果作为存量物探数据建立概略地质模型,以二维浅震勘探成果和钻孔资料作为增量物探数据,在部分地段对地质模型进行精细化分层,从而弥补二维浅震和钻探空白区地质模型精度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深部煤炭资源现状及深部煤田勘查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邯郸峰峰矿区(以下简称邯峰矿区)为例,分析了影响深部勘查工程的煤田构造特征、勘查手段及勘查模式。强调浅部资料及钻探工程在矿区深部勘查中应用的重要性,对深部勘查工程的钻探深度、布孔方式、钻孔信息获取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系统总结。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以邯峰深部勘查区为例的老矿区深部煤炭资源勘查模式,即充分利用浅部生产矿井资料,以钻探工程为主,辅助其他多种勘查手段的综合勘查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李裕伟 《地质与勘探》2013,49(4):630-633
多边形法是国外矿产储量估计中最常用的传统方法,其应用之广可与我国的剖面法相比。多边形法原理简单,易于理解,易学易用,深受各国勘查地质学家欢迎。多边形法以一个工程为核心,在其影响半径内估计储量,不与其他工程发生关系,使储量估计过程趋于简单化。这一方法无论在单个工程的条件下,还是在工程密度大大增加的情况下,都可顺利地估计储量。多边形法不依赖勘探线,不需要人为划分块段,储量估计块段能自动生成,储量估计更具客观性。在确定影响半径后,使用多边形法可自动完成资源储量分类。  相似文献   

13.
瞬变电磁法在地下金属物体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远强 《城市地质》2002,14(3):29-32
一种无损高分辨率电磁探测技术(TEM)-瞬变电磁法,它不同于探地雷达。它应用探测的电导率数据成图,可提供解释出地下埋藏的金属物体及相关信息,主要用于地下环境工程、市政工程、考古、军械遗弃场地的普查探测等领域,在设计、开挖、施工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地下金属物体(金属管线等)的分布及地质情况,也能充分利用探测成果在盲区做集中、具体的工作。由高分辨率瞬变电磁技术所得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of synchronous instrumental observations of seismic oscillations and the intensity of the electric field at the Earth’s surfac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mid-latitude Mikhnevo Geophysical Observatory of the Institute of Geosphere Dynamics,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IGD RAS) are presented. The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seismoelectric effect exists in the influence zone of the deep tectonic structure, which is clearly seen in the records when strong perturbations caused by other electric field sources do not exist (propagation of atmospheric fronts, thunderstorm events, formation of eddy structures in the atmosphere, etc.). For the first time, a quantitative relation between the amplitudes of the seismic and induced electric signals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was obtained.  相似文献   

15.
用综合勘探方法提高矿井资源勘探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物探、钻探、巷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对八里塘煤矿扩大区进行了矿井资源勘探。结果表明:对于急倾斜式的隐伏型煤田,采用综合勘探方法能够达到很好的勘探效果,可在短时间内,高速度、低成本地获得满足煤矿建设和生产需要的地质资料。同时为煤田地质勘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球物理特征进行分析及判断,总结出在沙漠地区找水较为有效的方法.实践表明,利用电阻率法在该地区找水的成功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高密度电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在覆盖层勘探、滑坡体勘探、土料场分层、采空区勘探、断层调查的几个应用实例。经工程实例表明,高密度电法可在工程勘察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勘察的物探方法选择及其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龙 《物探与化探》2003,27(2):150-154
在青藏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多年冻土是一个关键问题,开展物探工作时,会遇到较非冻结区更为复杂和多变的勘测对象,因此,选择合理的工作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论述了目前开展的各种物探方法的优劣,给出了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勘察青藏铁路多年冻土的结果.实践证明,开展综合物探是勘探多年冻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