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工增雨开发云水资源为抗旱做贡献@张建业@高和平¥原平市气象局人工增雨开发云水资源为抗旱做贡献张建业高和平(原平市气象局034100)原平市位于山西省的北中部,地处黄土高原,气候特点是“十年九旱”。从近四十年来的气象资料统计表明,本市春旱平均两年一遇,严重... 相似文献
2.
该项目在河南、山东、吉林3省建立了层状云人工增雨外场观测作业试验区,研制了层状云数值模式,结合分析得出了层状云人工增雨新的概念模型、相应的催化条件判据和作业指标;研制了催化条件的飞机实时识别技术和地面综合集成识别技术;建立了中尺度层状云系数值模拟预报的实时业务和省级的人工增雨综合技术系统(催化条件综合识别判据、实时监测识别技术、催化指标和作业决策系统等),提出了相应的作业流程。
在鄂西北(十堰市)对流云人工增雨作业试验区进行了大量外场观测和作业试验,用研制的三维对流云催化模式进行实时预报和催化数值试验,初步提出了催化的最佳部位、时机和剂量;开发应用了高成核率火箭;用雷达识别作业条件并建立了指挥作业的技术流程,因而大大减少了作业的盲目性,提高了对流云人工增雨作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对桂林干旱的致灾因子和承灾体脆弱性进行分析,对干旱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是桂林东南为全市干旱高风险区,西北为干旱低风险区。根据干旱发生情况及风险评估结论,对人工增雨作业方式进行研究。由于不同季节降水云系的云体负温区的高度和厚度差异,作业方式可分为夏秋季节和冬春季节两种,总的目标是要将AgI成冰核播撒到云体内的负温区,才能达到对云体催化,增加地面降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5.
内蒙古中部地区2005-2008年人工增雨的减灾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开展人工增雨的规模、作业待点、人工增雨减灾效果、催化方法和飞机播撒技术。对内蒙古中部地区人工增雨作业的效益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各地区的人工增雨作业提出了建议。事实证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是内蒙古地区气象灾害减灾、促进农牧业发展、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一项具有潜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7.
内蒙古深居我国内陆 ,中西部地区降水稀少 ,全年降水量在 50~30 0mm之间 ,年蒸发量为降水量的 9~ 2 0倍 ,春季多大风 ,夏季高温少雨 ,农牧区严重缺水 ,草场逐渐沙化。去年锡林郭勒盟大旱 ,造成 3万余头 (只 )牲畜死亡 ,广大牧民以及城镇居民饮水困难。同时 ,自治区中西部土壤表层受到强烈风蚀 ,草场、农田中广泛出现风蚀坑、沙丘 ,且逐年东移扩大。因水资源短缺致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极大影响了中西部农牧业生产 ,从而制约自治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广大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内蒙古自治区多年开展人工增雨的实践证明 ,飞机人工增雨在适…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炮开展人工防雹增雨,对防灾减灾、发展农业生产有着很大作用,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自然的一种有效手段。为此,我们县从1994年开始,用“37”高炮开展人工防雹增雨作业。几年来,防雹增雨比较成功,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其工作人员,通过几年?.. 相似文献
9.
10.
11.
人工增雨是京津地区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科技含量高 ,在乌盟地区大规模实施“进、退、还”战略和生态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针对乌盟生态环境现状 ,对开展人工增雨工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 ,分析结果可供其它地区参考。1 生态环境现状1 .1 土地贫瘠、荒漠化严重长期以来 ,由于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 ,不断开荒 ,广种薄收 ,草场过度放牧和载畜量的增加 ,加之人类活动、工业生产等因素 ,使风蚀沙化遍及全盟大部地区 ,侵蚀程度较为严重 ,可耕种土地减少 ,较肥沃的地区 ,地少人多。…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卫星多光谱资料的定标,利用可见光反射率、3.7 μm和11 μm辐射亮温,反演了云顶粒子有效半径、云顶温度等云特征参数.运用图像合成技术,建立了反映云宏、微观特征的RGB合成图.利用发展的多光谱云微物理综合分析方法,通过极轨卫星分析了不同过冷层状云及其降水特征,结合增雨假设,总结出适宜人工增雨作业的卫星判据为:云厚大于1.5 km,云顶温度-5~-15℃时,有效半径小于25 μm;或云顶温度-15~-25℃时,有效半径小于15 μm.利用可见光反射率、云顶温度和有效半径多阈值建立人工增雨播云等级和分级显示.通过静止卫星跟踪云系演变,进一步确定播云部位和作业时机,指导人工增雨作业.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人工增雨效果评估的这一世界性难题,概述了国内外人工增雨效果评估系统建设的现状;联系湖北实际,对湖北省人工增雨效果评估工作的现状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人工增雨效果评估系统建设的总体思路;最后,描述了未来湖北省人工增雨效果评估系统的总体框架及技术开发内容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飞机人工增雨试验效果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区域对比的试验方法,选取1991年至1998年春、秋季试验作业区和对比区内测站逐时历史降水资料,对历史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了评估。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河南省1991年至1998年春、秋季人工增雨效果分别为20.05%、13.22%,总平均效果为16.63%。 相似文献
17.
18.
该文提出了新的层状云人工增雨机制,指出人工冰晶除通过贝吉隆过程使过冷云水转化为降水外,还使一部分冰面过饱和水汽转化为降水,凝华潜热的释放导致空气增温和局部升速加大,促进云降水的发展。与此相应提出了适合人工增雨的云层条件、监测识别方法以及最佳催化部位、药剂、剂量等。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全区人影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人工增雨工作的指示,加强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尽最大努力扩大人工增雨作业的面积和效益,积极拓宽人影服务,为自治区生态恢复建设和农牧业生产做好服务,成效显著。自治区气象部门在年初就对人工增雨工作进行了部署、 相似文献
20.
课题在2002年严格按照与科技部签定的任务合同书顺利进行,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完成了夏延Ⅲ新型云物理和人工增雨飞机的改装,飞机装备有云物理综合探测系统和本课题研制的碘化银末端燃烧器,并在河南示范区冬季人工增雨(雪)科学试验中获得了一批符合科学设计的综合探测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