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藏高原典型区微塑料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塑料作为一种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新型污染物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2019年5—7月在青藏高原地区采集的53个水样和52个土壤样品微塑料检出结果,分析了研究区水土环境中微塑料赋存情况,并讨论了其潜在来源。研究区域的微塑料样点分别位于两大区域: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和祁连山地区。青藏高原南部地区水体中微塑料浓度显著高于祁连山地区,而土壤中微塑料丰度在两个区域差别不显著(p>0.05)。水土样品中微塑料浓度范围分别为0~1916.66个/m3和0~260个/kg,平均值为(438.21±454.94)个/m3和(48.35±36.25)个/kg。水体中的微塑料以透明纤维为主,主要聚合物为聚丙烯;土壤微塑料中最多的是透明薄膜,主要聚合物为聚乙烯。来源分析表明洗衣废水和旅游业带来的生活垃圾可能是水体微塑料的主要来源,而土壤微塑料潜在主要来源是农业塑料覆膜的使用。研究结果揭示了青藏高原水土环境中微塑料的赋存形态和空间分布特征,可为高寒地区微塑料迁移转化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依托2013年夏季科技基础专项南海珊瑚礁海域调查航次,主要研究了南海西北部海域由外海到近岸表层海水内浮游植物叶绿素(Chl a)质量浓度和群落结构,以及微微型浮游植物(聚球藻、微微型真核生物)丰度。研究结果显示:1)调查期间,从外海到近岸总Chl a质量浓度由0.024逐渐增至19.1μg/L;同时,小型浮游植物(Micro-,20μm)所占比例由6.0%增至81%,微型浮游植物(Nano-,3~20μm)所占比例(9%~24%)的空间变化不明显,而微微型浮游植物(Pico-,3μm)所占比例由85%降至5.1%。2)从外海到近岸聚球藻和微微型真核生物丰度分别由(2.58±0.21)×10~6和(1.62±0.91)×10~5 cells/L升高至(2.29±0.10)×10~8和(1.83±0.46)×10~7 cells/L,而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68,p0.05)。3)调查海域总浮游植物生物量空间变化主要受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空间变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是最具特色的大兴安岭北部森林沼泽和河流湿地交错分布的典型区域,其水生态特征研究尚未开展。于2015年6月、8月和10月,对内蒙古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检出浮游动物20属24种,其中,有原生动物7属7种,占浮游动物总种数的29%;轮虫8属11种,占45%,枝角类3属3种,占13%,桡足类2属3种,占13%。6月采样日的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和生物量都最小;8月采样日的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最大;10月采样日的浮游动物平均丰度最大。1号采样点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最高,5号采样点的最低。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优势种都为原生动物,分别是陀螺侠盗虫(Strobilidium velox)、梨形四膜虫(Tetrahymena priformis)、绿急游虫(Strombidium viride)和绿草履虫(Paramecium bursaria)。各采样点浮游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别为0.81~3.44和0.50~2.87。水体中的总氮含量、p H和水温对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分布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于2015年6月5日、8月5日和10月5日,在多布库尔自然保护区河流水体中,采集了浮游植物样品和水样,进行测试和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与水质理化因子关联度,对多布库尔自然保护区水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多布库尔自然保护区水体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22科41属66种及变种,物种组成以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为主(59%),优势种(84.3%)、生物量(68%)和丰度(75%)都是硅藻占优势。浮游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6~4.33和0.31~0.75,多布库尔大桥附近水体(5号采样点)、森林防火水库下游水体(6号采样点)和大金河急流区(12号采样点)水体属于β—中污染水体,其它采样点水体属于寡污—清洁型水体,多布库尔自然保护区水体水质整体良好,浮游植物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5.
2018年4月、6月、9月和11月,在辽东湾北部浅海中的6个采样点,采集了浮游植物、水和沉积物样品,测定了水环境指标,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6个采样点,共记录2门26属50种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群落的优势物种为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等共22种;9月采样日的浮游植物丰度相对最大;4月、6月、9月和11月采样日,浮游植物群落的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值分别变化在1.55~3.93、1.53~3.85和0.42~0.95之间;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的季节更替率、物种更替指数和迁移指数值分别变化在60.0%~88.2%、34.48%~67.44%和-17.24%~11.63%之间;水温、水体pH、沉积物pH、水体的盐度以及水体中的叶绿素a、化学需氧量、溶解无机氮、溶解氧、硝酸盐氮和氨氮含量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相关,优势物种的丰度与水环境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小兴凯湖浮游动物丰度和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在小兴凯湖设置了12个采样点,对小兴凯湖浮游动物丰度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采用水质理化因子和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小兴凯湖水质状况。结果表明,5月10日的浮游动物丰度最高,其次为7月10日和9月10日的,11月10日的浮游动物丰度最低,其值差异较为明显;11月10日小兴凯湖水体的营养状态指数最高,其次为7月10日和9月10日的,5月10日的营养状态指数最低,营养状态指数平均值为63.25;在12个采样点中,营养状态指数最高的是6号采样点,最低的是12号采样点,各采样点营养状态指数平均值为66。水质指标和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结果都表明小兴凯湖水体处于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依托2013年夏季科技基础专项南海珊瑚礁海域调查航次,主要研究了南海西北部海域由外海到近岸表层海水内浮游植物叶绿素(Chl a)质量浓度和群落结构,以及微微型浮游植物(聚球藻、微微型真核生物)丰度。研究结果显示:1)调查期间,从外海到近岸总Chl a质量浓度由0.024逐渐增至19.1 μg/L;同时,小型浮游植物(Micro-,>20 μm)所占比例由6.0%增至81%,微型浮游植物(Nano-,3~20 μm)所占比例(9%~24%)的空间变化不明显,而微微型浮游植物(Pico-,<3 μm)所占比例由85%降至5.1%。2)从外海到近岸聚球藻和微微型真核生物丰度分别由(2.58±0.21)×106和(1.62±0.91)×105 cells/L升高至(2.29±0.10)×108和(1.83±0.46)×107 cells/L,而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68,p<0.05)。3)调查海域总浮游植物生物量空间变化主要受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空间变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对2002年1月份在南极普里兹湾海域三条断面(68.5°E、70.5°E和73°E)用IKMT网采集的幼体后期南极磷虾(E.superba)的水平分布和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南极磷虾主要位于64°S以南的海域,64°S以北磷虾数量很少。南极磷虾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68.85 ind.1 000 m-3和24.16 g.1 000 m-3,丰度和生物量最高的4个站位均位于深海区。调查海域内南极磷虾的体长范围在30—53 mm之间(N=1 758),平均体长为38.45±3.68 mm(SD)。南极磷虾的雌性比例接近1∶1,雌体占47.6%(次成体31.9%;成体5.7%),雄体占46.6%(次成体42.7%;成体3.9%),未成体占5.8%。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存在地域差异,调查海域西部未成体比例较高、雄体发育状态较低,而东部情况相反;70.5°E和73°E的站位磷虾种群结构存在纬度差异,高纬度区域磷虾体长较短,雌雄比例较高;低纬度区域体长较长,雌雄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9.
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在汤旺河下游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产卵场河段,采用常规采样方法,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和水体污染状况调查,以期为大麻哈鱼种群恢复提供研究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大麻哈鱼产卵场河段中有大型底栖动物4门6纲50种,其中昆虫纲物种的数量最多;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44.80±81.71) ind./m~2和(4.42±3.81) g/m~2,优势种为条纹角石蚕(Stenopsyche marmorata)、蚊型前突摇蚊(Proclaclius culiciformis)和八目石蛭(Herpobdella octoculata);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6.89±101.25) ind./m~2和(16.99±21.05) g/m~2,优势种为蚊型前突摇蚊和黑龙江短沟蜷(Semisulcospira amurensis);冬季和春季,河流水体都被轻度污染,水体中的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和硝酸盐含量是影响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子。汤旺河下游大麻哈鱼产卵场河段中的大型底栖动物资源丰富,丰度较高,能够满足大麻哈鱼幼鱼等底栖动物食性的鱼类对饵料的需求,但是其水体被轻度污染,因此,应该加强对集水区湿地和农业的生态管理,禁止损坏河道底质和破坏河流水生态系统的人类活动,改善河流水体的健康状况,以维持大麻哈鱼产卵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1990年 1 2月~ 1 991年 1月从南极普里兹湾及其毗邻南印度洋获得的微小型浮游植物样品 ,经鉴定、分析表明 :调查海区有 5门 40属 1 2 2种、变种和变型 ,其中硅藻类占 73 .0 %,甲藻类占2 0 .5 %,其它仅占 6 .5 %。表层水样微小型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 2 5 5 1× 1 0 4个 /m3 ,其密集区主要分布在普里兹湾内邻近陆架区的 7站和西冰架与沙克尔顿冰架之间的以北海域 ( 3、 4、 2、 3、 1站及 1站 ) ;位于普里兹湾西北部海域断面 和 1~ 5站丰度最低。网采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 81 2× 1 0 4 个 /m3 ,其密集区则分布在普里兹湾邻近陆架区 ( 2、 4、 5、 7、 4、 5站 )和西冰架北部海域 ( 1、 3站 ) ;低丰度位于沙克尔顿冰架东部海域 (断面 、 的测站 )。微小型浮游植物垂直分布密集区位于测区中部 ( 3、 3站 )和东部 ( 3站 ) 0~ 5 0 m水体 ,水深1 0 0 m以下至 2 0 0 m随深度的增加而丰度逐渐减少。微小型浮游植物丰度与大磷虾的丰度和营养盐 (N、P、Si)浓度成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在宁夏第三排水沟设置了4个采样点,于2019年每月的3日至5日,采集水样,测定水样的主要化学指标;采用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各采样点的水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宁夏第三排水沟银川市贺兰县段水体的污染程度相对较轻,石嘴山市平罗县段和惠农区段水体的污染程度相对严重;1~3月各采样点水体的水质最差,采样点1水体符合地表水Ⅳ类水域标准,采样点2和采样点3水体符合地表水劣Ⅴ类水域标准,采样点4水体符合地表水劣Ⅴ类或Ⅳ类水域标准;4月,各采样点水体都符合地表水劣Ⅴ类水域标准;5~9月,各采样点水体水质优于其它月份;与4月相比,11月水体水质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12.
2021年4月24日,在秦皇岛园博园湖泊水体中布设7个采样点,采集水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水样中6种常用于园林的农药(高效氟氯氰菊酯、代森锰锌、多菌灵、吡虫啉、毒死蜱、三唑酮)的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水样中有高效氟氯氰菊酯、多菌灵、吡虫啉和毒死蜱4种农药,这4种农药是该园区养护树木的常用农药,农药的检出率为64%,其中,高效氟氯氰菊酯的含量最大;以水体中的高效氟氯氰菊酯含量为研究对象,在2021年7月12日至13日和9月19日两次降雨过程的前、后,在该园区北湖的10个采样点,采集水样,测定水样中的高效氟氯氰菊酯含量,对高效氟氯氰菊酯含量进行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7月12日至13日的暴雨过后,北湖中与使用农药的树木分布区较近和水流速度大的6个采样点水体中的高效氟氯氰菊酯含量明显增加;7月12日至13日暴雨前、后,北湖10个采样点水体中的高效氟氯氰菊酯含量都对水生生物具有高生态风险;9月19日中雨前、后,北湖5个采样点水体中的高效氟氯氰菊酯含量对水生生物具有高生态风险,其它5个采样点水体中的高效氟氯氰菊酯含量对水生生物具有中生态风险;两场降水前、后,北湖10个采样点水体中的高效氟氯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直剪试验、干湿循环试验和数理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干湿循环条件下,加砂比例变化对云南红土抗剪强度及微结构特性的影响,为云南红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当干湿循环次数一定时,随加砂比例的增大,红土内摩擦角非线性增加,黏聚力非线性减小;抗剪强度呈减小-增大-减小的波动变化趋势,且在加砂比例约10%左右存在极大值。(2)当加砂比例分别为0、5%、10%和15%时,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红土内摩擦角降幅依次为22.8%、30.9%、19.9%、32.6%;黏聚力降幅依次为26.6%、29.2%、17.3%、37.7%;抗剪强度降幅依次为:23.6%、25.6%、18.7%、28.2%。红土颗粒数量降幅依次为35.7%、28.1%、22.7%、20%;孔隙率增幅依次为40.4%、36.5%、28.9%、23.6%;孔隙面积增幅依次为50.8%、42.9%、35.5%、30.7%。(3)干湿循环与加砂会改变红土微结构,其中定向度与定向分维数两个微结构参数与红土黏聚力的变化关系较为紧密;平均圆形度、孔隙面积、孔隙率等微结构参数对内摩擦角的影响较为显著。这些微结构参数与红土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为负相关,相关系数最高为-0.972,最低为-0.928。干湿循环、加砂比例对红土微结构及抗剪强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根管法,在福建省三明米槠天然常绿阔叶林内布设96根微根管,分析细根形态特征随细根直径的变化及其空间变异,并估计细根变量所需的取样数量。结果表明:1)微根管法观测的细根直径较小,88%的根数量其直径≤0.5 mm,1 mm的根数量仅占3%;2)细根的根长和体积随根直径分布的特点不一致:≤1mm的根其根长占总根长的95%,而体积只占总根体积的50%;3)Shapiro-Wilk检验表明,细根根长密度和根体积密度在不同土层均是非正态分布,且均呈右偏分布;4)蒙特卡罗统计模拟分析表明:在95%置信水平、80%估计精度要求下,微根管法测定细根根长密度时需要的取样量达79个;而测定类似条件下细根体积密度所要求的取样量则远超出本研究的最大采样量(96个)。传统的微根管法仅能观测到直径较小的根,在估计细根参数时易因取样体积不足导致估计不准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扩大微根管的观测范围或采用根窗法。  相似文献   

15.
北京翠湖湿地浮游动物调查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4月至10月,在翠湖湿地选6个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分别对湿地水体内浮游动物的种类及数量进行的调查显示,在翠湖湿地共有浮游动物4大类45种,其中以轮虫和原生动物种类最多,占浮游动物总数的82.2%。翠湖湿地浮游动物数量以6月最多,4月次之,8月和10月的种类数量相差不大。E/O指数等多种评价方法结果均显示翠湖湿地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6月翠湖湿地水体为超富营养类型。翠湖湿地外围取水渠的水质最差,其次为荷花塘和雁鸭湖,边境湖和天鹅湖的水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6.
选取降雨丰沛、降雨径流突出的热带海岛城市海口美舍河市区河段,使用室内分析与野外采样结合的方法开展降雨径流汇入后受纳水体可溶态Ni和As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径流的汇入直接对受纳水体中Ni和As的固液分配产生干扰,且其对受纳水体Ni和As的输入贡献主要依赖悬浮态,可溶态Ni和As输入相对较弱。具体表现为:降雨径流汇入前受纳水体可溶态Ni和As占总质量浓度的比例分别达到55.67%和94.77%。降雨径流汇入后,受纳水体Ni和As发生一系列动态变化,排水口处可溶态Ni和As占比分别达总质量浓度的20.97%和76.92%,可溶态占比明显下降,变化较为剧烈;排水口下游可溶态Ni和As占比也均下降,分别为47.23%和88.38%。对不同降雨情境下的数据分析发现:当降雨量≤10 mm时,雨前干燥期长短是受纳水体可溶态Ni和As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当降雨量在10~30 mm时,雨前干燥期长短、雨强峰值出现时间及其大小是受纳水体可溶态Ni和As对降雨径流响应时间及响应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当降雨量≥30 mm时,雨强峰值出现时间是受纳水体可溶态Ni和As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降雨径流对受纳水体可溶态Ni和As的影响存在差异,当干燥期短、且存在最大雨强值过高现象时,受纳水体可溶态As受降雨径流影响小,而可溶态Ni受降雨径流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于2013年3月18日、7月20日和10月26日,在北京市北运河上游河段干流和支流共设置19个采样点,利用NOVA400参数水质仪,测定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含量;采用活性污泥生物处理法,利用BM-Advance呼吸仪,进一步测定计算和划分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组分,并探讨其可生化性。研究结果表明,北运河水体中总化学需氧量含量较高,水质较差。各采样点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中,溶解性不可生物降解组分含量都最高,易生物降解组分含量最低,说明北运河水体的可生物降解性较差。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月18日(雨季前)北运河可生化性较差,溶解性不可生物降解组分对水体的影响最大,贡献率为34.33%;7月20日(雨季中)可生化性无明显变化,易生物降解组分和异养菌对水体的影响较大,累计贡献率为41.35%;10月26日(雨季后)异养菌对水体影响较大,贡献率为31.62%。空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第一类采样点集中在北运河上游和下游,该区域主要为郊区,水体中溶解性不可降解组分含量较高,可生化性较差;第二类采样点主要在闸坝附近,颗粒性不可生物降解组分含量较高;第三类采样点集中在北运河中游地区,慢速生物降解组分和溶解性不可降解组分的含量较高,可生化性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宁夏沙湖的水质状况,于2018年4月18日(春季)、7月22日(夏季)、10月25日(秋季)和2019年1月23日(冬季),在宁夏沙湖设置了9个采样点,采集水样,测定水质指标;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沙湖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宁夏沙湖各采样点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770~0.951,各采样点水体都为中污染水体;污染沙湖水体的主要污染物类型为化合氨、有机化合物、无机和有机氮、磷酸盐。  相似文献   

19.
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7月和10月,用定点随机采样、活体培养观察法,对西藏拉鲁湿地的肉鞭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肉鞭虫145种(包括12个未定名种)。鞭毛亚门有2纲9目15科26属49种,植鞭纲有45种,其中眼虫目25种,占鞭毛虫物种总数的50%,为优势类群;动鞭纲仅有4种。肉足亚门有3纲6目20科34属96种,叶足纲有72种,其中表壳目44种,占肉足虫物种总数46.32%,为优势类群;变形目28种,占28.86%,为次优势类群。优势种类夏季有卵形隐滴虫(Cryptomonas ovata)、啮蚀隐滴虫(Cryptomonas erosa)、裸腰鞭虫(Gymnodinium aeruginosum)、盘状匣壳虫(Centropyxis discoides);秋季有湖生管壳虫(Trachelomonas lacustris)、薄腰鞭虫(Glenodinium pulvisculus);常见种有27种(鞭毛虫11种,肉足虫16种);偶见种类有112种。结果表明,拉鲁湿地肉鞭虫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物种分布呈现高度的时空异质性,特有和稀有物种繁多。对肉鞭虫群落特征指标与环境主要理化因子作二元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夏、秋季影响肉鞭虫群落结构特征的环境因子主要是水体pH和盐度。根据肉鞭虫群落特征以及水体主要理化指标,对拉鲁湿地水体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是拉鲁湿地水体状况良好,除4号采样点水体属于β-中污带外,其余各采样点水体都属于寡污带。  相似文献   

20.
于2019年3月5~25日,在渭河宝鸡段及其各支流和宝鸡峡引渭渠中,设置了70个采样点;在各采样点,采集水样,测定水样中的重金属元素Cr、Mn、Ni、Cu、Zn、As、Cd和Pb含量,并分析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来源;采用重金属污染指数和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渭河宝鸡段水体的重金属污染风险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水体中的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都较小,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Ⅱ类水域标准;清姜河和荫香河水体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相对较大;各采样点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指数平均值为91.061,渭河宝鸡段及其支流和水渠水体整体处于重金属轻度污染水平;各采样点水体重金属健康风险指数都在10-6~10-5之间,水体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等级为较低风险;河流和水渠中重金属元素Cr、Mn、Ni、Cu、Zn、Cd和Pb主要来源于周边工业生产和交通污染,As元素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