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数字床旁胸部摄影(简称床旁胸片)与胸部CT扫描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调取分析2022年12月10日至2023年1月1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确诊收治的4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影像学与临床资料;依据实验室诊断和临床划分新冠肺炎的标准,多学科专家联合诊断,入组43例患者均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患者;43例患者均进行床旁胸片摄影,其中6例患者在症状相对平缓的前提下进行胸部CT扫描;床旁胸片复查时间间隔1~5 d,复查次数1~4次;胸部CT扫描复查时间间隔1~4 d,复查次数2次;观察分析受检者胸片和胸部CT扫描的影像学图像表现。结果:43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首次床旁胸片示双肺斑片状实变影并累计两个肺野以上者25例,双肺胸腔积液6例,单侧肺部渗出实变影18例,单侧胸腔积液4例,心外形增大合并肺水肿7例,疑似肺内肿瘤团块影2例;6例接受胸部CT扫描患者双肺多发磨玻璃影6例,斑片影,网格状影,叶间隔增厚,病变区域内可见肺血管及亚支气管增粗;复查床旁胸片双肺斑片密度增高影面积扩大5例,新增胸腔积液2例;复查胸部CT扫...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提高肺结核开放-菌阴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用回顾性分析经病原学或临床确诊的开放型肺结核,而痰菌阴性的42例病人的CT影像表现。结果得到42例均见斑片状高密度灶影,其中41例不规则空洞影,4例与支气管相通;28例卫星灶影,8例纤维索条影,1例仅见小斑片状影伴卫星灶影,10例见斑点状钙化影,2例淋巴结肿大等。结论是CT对肺结核开放-菌阴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特别是对估价空洞的形态结构,心后区,脊柱旁,后肋隔区,与肺门阴影重叠的病及少量胸腔积液等方面更有价值,对诊断和疗效的观察较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眼眶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右侧眼眶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对其CT平扫、MRI平扫及强化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肿瘤CT表现为右侧眶内上方球后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MRI表现为右侧眼眶内上方球后团块状T1WI等及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影,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及实质期有明显强化。结论:运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高对眼眶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认识,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百草枯急性中毒致肺损伤的X线和CT表现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X线、CT在百草枯急性中毒致肺损伤中的影像学征像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误服百草枯急性中毒致肺损伤X线、CT影像学资料.结果 24例百草枯急性中毒死亡6例,肺纤维化15例,痊愈出院3例. 24例患者按中毒时间分中毒早期(5天以内)X线胸部均未见异常改变,18例HRCT检查显示肺呈轻微磨玻璃改变;中毒中期(5-14天)X线显示两肺中下野线状、条状密度增高影,其中3例显示两肺血管模糊、肺门阴影显示不清,心影稍有增大.HRCT显示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双肺广泛磨玻璃影.中毒后期(14天以后)X线、CT显示以肺实变和渗出为主表现,提示预后差.结论 X线、CT检查对百草枯急性中毒肺损伤的发现和进展分析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HRCT对早期肺损伤的轻微病变及肺水肿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是指导临床治疗用药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的特征性胸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型及危重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的胸部CT资料及不同预后。结果:收集纳入研究对象27例,病原学检查显示:13例患者分离出细菌,2例患者为真菌,其余12例同时分离出细菌和真菌。27例患者的胸部CT表现均为双肺多发病变;除6例表现为单纯典型新冠病毒感染的胸部CT特点以外,其余21例患者表现为散在或弥漫性分布的磨玻璃影、混合密度影、以肺段或肺叶分布的片状及斑片状实变影,部分可见散在结节影或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影内可见小叶间隔增厚呈“铺路石征”和“血管增粗征”,实变影内可见空气支气管气像,多伴有胸腔积液,少数病例可见肺气囊,散在病例可见淋巴结轻度肿大。根据不同预后分为存活6例,死亡21例,死亡患者的肺部磨玻璃影、磨玻璃影伴实变影比例高于生存患者,其余影像学征象无明显统计学差。结论:重症新冠肺炎继发感染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感染,多为混合感染,胸部CT主要表现为无特定部位分布的磨玻璃及混合密度影、实变影、结节影,多伴有胸腔积液,少部分可见肺气囊、胸部淋巴结轻度肿大,仍可见铺路石征及血管增粗征,呈现出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SCT对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多层螺旋CT扫描发现的可疑十二指肠憩室患者,在一周内进行上消化道造影对照检查。结果:23例中CT与GI共同显示憩室22例,检出率95.6%(22/23),CT表现为十二指肠窗内囊袋状含气结节影,突出于肠管小弯侧壁外,结节内可见气液平,残留内容物较多时呈网状阴影。结论:MSCT检查快速、安全性高,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外伤性膈肌破裂的影像表现,为临床手术提供有效影像诊断依据。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3年1月两年中经手术救治的15例膈肌破裂的影像表现。结果:15例患者胸腹的平片检查和腹部螺旋CT检查,均能清楚显示膈肌破裂的位置,破裂口大小,膈疝形成及疝囊内容物等,其中CT能显示膈肌中断、膈肌挛缩等特征性征象。结论:膈肌破裂的螺旋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平片,能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婴幼儿结节性硬化病CT表现的认识。结果:本病CT有特征性表现,即双侧侧脑室周围多发高密度结节影和钙化斑。结论:CT能够准确诊断结节性硬化脑,为该病的特异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与MRI对含脂肪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病理证实的22例含脂肪原发性肝癌的CT、MRI表现。结果:22例含脂肪肝癌中,巨块型16例,结节型4例,弥漫型2例。肿瘤单发17例,多发5例;5例多发肿瘤内均只有1个含脂肪病灶,共有含脂肪肿瘤22个。18例肿瘤以实质成分为主,肿瘤内脂肪呈散在、小簇状分布;4例肿瘤以脂肪成分为主,瘤内脂肪呈球状表现,实质成分较少。CT显示肿瘤内斑片状、球状脂肪密度影,MRI脂肪抑制序列及化学位移梯度回波序列正反相位均明确显示脂肪的存在。22例动态增强扫描均较好地显示“快进快出”的影像强化特征,其中15例显示肿瘤假性包膜。结论:CT、MRI能较好显示原发性肝癌的影像特征及肿瘤内所含的脂肪组织,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的X线、CT表现,为临床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材料与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2月25日我院发热门诊的1028例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其中18例核酸检测确诊为2019-nCoV,6例同日行CT检查,9例于1周内进行影像学复查。结果:18例确诊的2019-nCoV患者,4例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重,14例X线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病灶。好发部位为肺下叶,单侧肺下叶病灶9例,双肺下叶病灶3例,双下肺合并双肺上叶病灶2例。6例同日进行CT检查,1例CT正常,3例发现X线胸片未显示的小片状磨玻璃影,2例CT显示的病灶较X线片多,CT表现以双肺胸膜下分布为主,可伴空气支气管征且小叶间隔增厚。6例患者1周内复查X线片,3例复查CT,其中1例CT显示磨玻璃影吸收,8例显示病变进展,范围较前增大和病灶增多,以双下肺外带为著。结论:新冠肺炎胸部X线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isfranc损伤MD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临床表现符合Lisfranc损伤患者31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1例,坠落伤8例,碾压伤2例。28例手术治疗,受伤后立即常规拍摄足部数字X线正、斜位片,3例加摄侧位片;3日内行64排CT平扫及后处理重建,重建方式包括容积再现(VR)和多平面重组(MPR)。结果:31例患者CT检查均发现有骨折,其中单处骨折3例,2处骨折13例,3处及3处以上骨折15例,共89处;均发现关节脱位,共57处,其中关节面错位≤2mm的9处,>2~5mm的30处,>5mm的18处。骨折累及关节面时相应关节均发生脱位。与CT结果比较,X平片漏诊骨折13处(14.61%),不能确定骨折16处(16.86%);漏诊关节脱位14处(25.56%)。结论:Lisfranc损伤的CT表现主要是Lisfranc关节构成骨的骨折和关节脱位,骨折线累及关节面提示相应处韧带损伤。CT表现可作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急性颈椎损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目的是分析急性颈椎损伤(ACT)的CT征象,评价CT在ACT诊断中的价值及限度。方法:78例颈椎外伤患者行平片、薄层CT检查及三维重建,并做对照分析。结果经影像学诊断60例ACT,CT诊断59例,1例CT阴性而由平片确诊 1例。平片与CT的骨折检出率分别为 53. 3%和 98.3%。结论:CT比X线平片可发现更多的骨折,并能明确骨折块与椎管的关系。这对临床处理严重颈椎损伤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肺结节网络影像学图文问诊情况的分析。方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放针对肺部病变的网络公益图文问诊,共收到83例肺部疾患患者中的肺结节患者的影像学网络就诊信息,包括年龄、性别、问诊原因等,对肺结节的影像学表现、诊断等进行统计分析,反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益肺结节影像学网络图文问诊肺结节的特征。结果:新冠肺炎期间的网络公益图文问诊的肺结节患者73人,有71例患者的87枚肺结节满足网络图文问诊要求,问诊患者平均年龄约35岁,影像学发现良性的肺结节占87.4%(76/87),不确定结节占8.1%(7/87),恶性肺结节占4.6%(4/87),并给予了相应的处理意见。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肺结节的影像网络图文问诊是可行的,问诊以青年人为主、肺结节影像学表现绝大多数为良性肺结节,也发现了早期肺癌。   相似文献   

14.
空洞性肺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空洞性肺结核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CT诊断该病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21例空洞性肺结构病人均做胸部CT和胸片检查,分析CT所见并与病理、胸片对照,10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11例痰检和临床证实。结果:(1)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为空洞性肺结核的好发部位;(2)空洞呈圆形或椭圆形,空洞外壁较光整,空洞壁常有钙化;(3)空洞所属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4)临近空洞胸膜局限性增厚;(5)空洞以外肺  相似文献   

15.
骨巨细胞瘤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文中分析了X线平片、CT及MRI征象并与手术病理对照,总结骨巨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及其特点.材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或活检证实的16例骨巨细胞瘤.结果显示CT、MRI可以提供比X线平片更全面的影像学信息.结论综合运用以上检查方法将大大提高骨巨细胞瘤诊断的准确性,并且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及CT特点。方法:回顾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医院住院的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肺部感染的完整病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病原菌阳性率为90%(135/150),病原菌大多为革兰阴性菌;150例患者中CT表现主要为:小叶性肺炎62例、大叶性肺炎41例、肺结核31例、肺脓肿9例、真菌感染7例;小叶性肺炎、肺结核以多肺叶分布为主,大叶性肺炎、肺真菌感染则以单肺叶分布为主;150例患者中血糖控制良好者为101例,不佳者为49例,两者进行疗效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易并肺部感染,CT能够准确地分析肺内的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CT图像的纹理分析对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出血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的术前平扫图像,术区有大于或等于2级肺出血者为有出血组,0级或1级肺出血者为无/少量出血组。首先随机选取100例作为训练组,采用MaZda 软件,分别手动勾画出平扫肺窗图像上预穿刺路径周边的肺野作为感兴趣区(ROI),分别通过Fisher系数、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POE+ACC)、交互信息(MI)法筛选出区分出血组及无/少量出血组最具有价值的纹理特征,然后分别采用原始数据分析(RDA)、主要成分分析(PCA)、线性分类分析(LDA)和非线性分类分析(NDA)四种特征分类统计方法进行判断,结果以错判率形式表示;最后再根据得到的最优纹理参数及特征分类方法分别对另外30例图像加以验证。结果:以穿刺路径周边的肺野作为ROI时,最低错判率为11.00%(11/100),该结果出现在特征选择方法采用POE+ACC或MI,特征分类统计方法采用NDA时,以此结果进行验证的错判率分别为13.33%(4/30)和16.67%(5/3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析预穿刺路径周边肺野的纹理特征有助于预测CT引导下肺穿刺并发出血的风险,为选择合适的穿刺路径以减少肺出血并发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小细胞神经分泌癌的MDCT表现特征。方法:对具有完整胸部MDCT资料并经病理证实的28例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央型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8例(64%),支气管管壁增厚伴肺内肿块或结节17例(94%),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15例(83%),增强扫描可见肿块与肿大淋巴结明显不均匀强化,周围型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0例(36%),密度均匀,呈分叶状,强化明显,CT无特征性表现。结论: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主要征象以支气管管壁增厚伴肺门区肿块为主,多伴有肺门、纵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片,体层片和CT,支气管动脉造影(BAG)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对照病理检查结果对101例患者的胸片、体层片和CT、BAG的X线表现和诊断价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肺癌、胸片、体层片诊断正确43例(70.5%);定性困难16例(26.2%);误诊8例(13.1%()。CT诊断正确57例(93.4%);误诊4例(6.6%;40例肺癌:BAG中有肿瘤血管改变者35例(87.5%)。特征性造影表现有肿瘤血管(27例、67.5%);肿瘤染色(20例、50%);肿瘤包烧(835例、87.5%)。结论:胸片,体层片和CT对肺癌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以CT为优,胸片,体层片显示段以上支气管情况和肿块整体形态较好,CT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轮廓、瘤周、纵隔胸膜转移和纵隔旁及脊柱旁区病灶具有明显优势。BAG对肺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片,体层片和CT,支气管动脉造影(BAG)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对照病理检查结果对101例患者的胸片、体层片和CT、BAG的X线表现和诊断价值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肺癌:胸片、体层片诊断正确43例(70.5%);定性困难16例(26.2%);误诊8例(13.1%)。CT诊断正确57例(93.4%);误诊4例(6.6%)。40例肺癌:BAG中有肿瘤血管改变者35例(87.5%)。特征性造影表现有肿瘤血管(27例、67.5%);肿瘤染色(20例、50%);肿瘤包绕(835例、87.5%)。结论:胸片、体层片和CT对肺癌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以CT为优。胸片、体层片显示段以上支气管情况和肿块整体形态较好,CT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轮廓、瘤周、纵隔胸膜转移和纵隔旁及脊柱旁区病灶具有明显优势。BAG对肺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