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涛 《海洋世界》2011,(11):33-37
中国第四次北极考察队自2010年7月1日至9月20日,以北极海冰快速变化机理研究和北极海洋生态系统对海冰快速变化的响应为科学目标,先后对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北极点等海域,进行了135个海洋站位和10个冰上站位的考察作业,系统观测了海冰、海洋和大气变化,获得了大量的样品和数据。本次北极考察历时82天,总航程达12600海里,调查范围南北纵贯2300海里,东西横跨1100海里,是历次北极考察中范围最广、距离最远的一次考察,创造了多项国内纪录,其中"雪龙"船北进至北纬88度26分,创下中国航海史上最北端的纪录;部分科考队员利用直升机抵达北极点进行科考,实现中国人靠自身能力挺进到北极点的伟大壮举。  相似文献   

2.
中国第3次北极科学考察利用"雪龙"号考察船,2008年7月11日从中国上海基地码头起航,先后完成了对日本海、俄霍茨克海、白令海、楚科奇海台、加拿大海盆、门捷列夫海脊等海区的观测考察,圆满完成了所拟定的各项科考计划,历时77 d,于2008年9月25日回到上海.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可以同时接收包括北斗、GPS和GLONASS在内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定位模块和铱星远程通讯模块,介绍了长航时、适用于全球水域和极地冰区的表面漂流浮标设计和组成,并对其测流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中国第10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北极楚科奇海和白令海的试验性应用表明,相比目前常用的Argos表面漂流浮标,该浮标具有数据传输频率和有效性高、定位精度和流速反演高、功耗低和寿命周期长、适用于高海况和海冰密集度高的恶劣海域,并可进行后期功能拓展等特点。这一浮标技术的研究对于支撑我国极地观测网和全球海洋视测网建设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7月20日13时13分,中国第四次北极考察队从西经168°51′穿越北纬66°33′,正式进入北极圈。"雪龙"船拉响了3声汽笛,表示中国第四次北极考察队来了。"雪龙"船进入北极圈,标志着考察队转入第二阶段楚科奇海和加拿大海盆的考察工作。  相似文献   

5.
书海拾贝     
快速变化中的北极海洋环境张占海著科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7-9月,由国家海洋局主持,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组织实施了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考察队由"雪龙"号科学考察破冰船承载,前往北极洋加拿大海盆,考察了北纬80°以南的大范围海域,对北极海洋、海冰、大气进行了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6.
2008年7月至9月,中国第3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走航路线上利用黑碳仪对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西北太平洋-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等海区上的黑碳气溶胶浓度进行连续观测,最北观测位置达85°21.3′N.观测结果显示,北冰洋是全航线黑碳浓度最低的海区,平均浓度为(5.3±3.7)ng/m3;在70°N以北的海区...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2011,(9):7-7
去年夏季,中国第四次北极考察队在北冰洋上进行了冰浮标布放作业。时间已经过去一年了,那些留在北极漂浮冰面的冰浮标怎么样了呢?近日,从该项目现场执行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雷瑞波博士处了解到,第四次北极考察共布放冰上浮标6个,其中运行时间最长的浮标共工作了343天,随浮冰漂移的距离达2500多千米。  相似文献   

8.
1999年白令海夏季水文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1999年7~9月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北极科学考察,在白令海获得的42个站次的CTD资料,分析了白令海中北部的温度、盐度垂直分布特征,讨论了白令海的夏季表层水和冬季残留水的分布和结构,以及陆架坡折处温盐锋及白令海的水因特征.与多年平均资料相比,1999年7月夏季白令海冷中间层的温度,比多年平均温度低1℃以上,盐度低0.2左右.  相似文献   

9.
《海洋世界》2012,(10):7
9月27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完成考察任务后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历时93天,实现了我国北冰洋科学考察的多个"首次"。本航次航行18600余海里,"雪龙"号科学考察船首次穿越北极航道往返大西洋和太平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加拿大海盆次表层暖水的精细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勇  赵进平 《海洋学报》2011,33(2):11-19
自2004年以来,在加拿大海盆频繁发生的次表层暖水(near surface temperature maximum,NSTM)现象是北极快速变化响应的事实之一.采用2008年中国第3次北极科学考察的CTD数据和西北冰洋联合研究计划与美国波弗特环流观测系统计划2008年航次的CTD数据以及冰浮标ITP18数据,对加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