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玲 《地理教学》2012,(4):47-48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转变观念,从原来的"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在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编写体系的基础上,紧扣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开发,可以改变教材的顺序,可以通过增减、改编、重组等来改变教材内容,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出变化多样的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改革和创新,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使师生能在变化创新的过程中表现出教和学的精彩和谐,从而感悟到教和学带来的快乐体验和焕发出的生命活力。下面以“地球和地球仪”一节教学为例,谈谈本人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理解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补充,对于理解、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固有观念的影响,地理作业形式单一和以读图填图练习为主,以至于许多学生对作业不感兴趣,甚至出见“以抄代做”的现象,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新课程教学中形成诸多的作业误区。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布置作业时,应落实“以人为本”的地理新课程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3.
唐蕾 《地理教学》2022,(12):27-30
初中地理项目化长作业解决了传统地理作业形式单调、机械重复的问题,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应用和再创造,凸显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目前“双减”政策下,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提升教学效率的举措。本文阐述了项目化长作业的特征,以沪教版七年级“地形与地势”为例,归纳出初中地理项目化长作业设计之五步骤、实施之四策略、反思之两关系,为初中地理减负增效提供有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案例教学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大任务。本文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为导向,从探究案例教学对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作用出发,分析案例教学在中学地理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并以“雾霾天气及其防治”一课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5.
王红 《地理教学》2001,(7):36-37
如何从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认知水平出发,设计出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思考、并且需要通过一定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整理工作后才能完成的作业,改变以往以知识的重现为主要内容的作业模式,无疑是时代要求我们教师完成的“作业”。  相似文献   

6.
华东师大熊川教授认为,理解教育主要是三句话:“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老师,勤学奋进;理解自己,塑造人生。”这三句话高度概括了理解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我认为,理解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为教育的成功是建立在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和师生情感交流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7.
“热力环流”历来是一个教学重点与难点内容,对它的正确理解和熟练应用直接关系到“风的形成”和“全球性大气环流”等内容的深入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课前实验、课件演示、图示练习、案例分析等环环相扣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热力环流”的含义直至学会用该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沈强 《地理教学》2023,(6):36-39+47
本文采用“科学史+模拟实验”的范式,融合了HPS教学模式和科学方法,以“科学史”为思维主线来显化和可视思维过程,以“模拟实验”为实证辅线来推理论证和解释预测。教学内容的选取以科学性原则来激发认知冲突,操作性原则来显化思维轨迹,典型性原则来拓展思维深度。本文采用承上启下的方式优化教学设计,逐步建模促进概念逐层理解,深度探究以提升实践能力。这种创新范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概念,完善基于概念理解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9.
刘宇桦 《地理教学》2021,(2):18-20,59
认知冲突是指个体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原有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时心理上产生的矛盾或冲突。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引发认知冲突最常见、最主要的形式。本教学设计以杨浦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为线索,通过问题导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深化对地理概念和地理问题的理解,培养综合思维的能力,树立区域协调发展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对于本节部分教学内容,大多数学生具备一定的亲身体验和感性认识。故笔在进行教学时,尽可能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培养其参与意识;同时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多媒体演示等方法的综合应用,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其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耿文强 《地理教学》2013,(14):32-34
正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认知图式与智能技能、认知策略三者缺一不可,三者中又以认知图式最具奠基功能。地理认知图式是将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等,经过加工和整理,在人脑中形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加强诊断,注重启发,纠正偏差,循序渐进,是完善地理认知图式,提升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行组织者”是一种提高教材可理解性的重要教学技术。它常被用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促进新旧学习材料的连结上。在地理教学中,恰当根据学习课题的特点.设计与呈现“先行组织者”.可在已知与未知、具体与抽象、简单与复杂、实际与理论之间为学生架设“认知桥梁”,提供同化新知识的“认知停靠点”,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迁移,从而达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徐梁  马小雪  王玮 《地理教学》2023,(24):29-31+40
问题式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的重要方式,通过创设区域地理情境和设计相应问题链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针对课堂教学中问题式教学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创设地理问题情境、设计地理问题链、探究地理问题链和总结评价四个角度,提出了问题式教学模式导向下的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途径及优化策略,并以“区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为例展开教学设计,以期为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施、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和鲁西南案例区乡村居民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跟应  黄夫朋  李曼  李国敬 《地理研究》2012,31(7):1233-1247
基于甘肃省会宁县黄河灌溉区、旱作农业区和山东省单县农业区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案例区乡村居民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一般特征、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认知、义务认知和支付意愿及其区域和社会人口差异。研究发现:案例区乡村居民普遍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但对全球气候变化概念和发生原因的理解较肤浅。一定程度上,受访者通过当地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来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受访者认为中央政府和国际组织应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负主要责任,个人和家庭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能力有限、支付意愿低,不同文化程度和职业受访者认知差异明显;存在原因认知决定责任者归属和能力认知、进而决定支付意愿的因果链,作者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启洪 《地理教学》2012,(16):45-46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是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这些内容涉及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推理能力以及地理计算能力,因此学生理解和综合应用起来有较大的难度。笔者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收集了学生提出的部分疑问,现整理简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金子兴 《地理教学》2014,(22):25-27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宇宙中的地球"一章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之一。该章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本章出现有许多的概念,而概念是构建学科逻辑体系的起点,是清晰有序呈现知识的必要条件。厘清这些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对教材中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沈新荣 《地理教学》2014,(13):18-20
一、相关概念介绍"可视化教学"是指借助于图形化手段来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过程。利用"可视化教学资源",如实物、模型、图像、视频、软件等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有利于增强地理事物的直观效果,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加深其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地理事物的特征、差异及成因,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知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本节是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主要讲述了我国地形的两大基本特点,即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通过综合分析景观图片、诗句,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然后再通过模型制作、读图填表、合作探究、正反方辩论等活动,使学生对我国地形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冉绍川 《地理教学》2010,(23):21-22
对新一轮的教学,笔者通过反思,认为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1、注重地理原理、地理概念的教学原理、概念是思维过程中抽象与概括的结果,也是进一步思维的理性材料。学习地理原理、概念是掌握地理规律,形成地理认知结构和地理认知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地理思维能力的条件。如果学生对基本原理、概念不能清晰理解,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20.
区域认知素养要求从“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其中的“空间成分”对于学生发展至关重要,但当前的地理教研多重视区域而忽视空间。区域认知中“空间成分”的独特认知价值有以下几点:一是以空间本性突出课程与教学的地理学科本质,二是通过空间尺度来深化理解区域认知核心素养,三是基于空间中地理过程的时空性促进素养整合。本文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人教版地理教材,整理高中地理教材中与区域认知中“空间成分”相关的内容,并提出教学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