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造山带地层学和沉积学是现代地层学、现代沉积学与板块构造学相结合,应用于大陆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新研究领域,其主导思想是板块构造环境控制并影响了造山带地层发育、沉积作用和沉积盆地的形成与发展,其哲学依据是全球构造活动论和地质演化突变观。  相似文献   

2.
龙门山造山带构造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勇  孙爱珍 《地层学杂志》2000,24(3):201-206
龙门山造山带属青藏高原东缘的陆内造山带 ,是一个独立的地层复合体 ,地层记录具有复杂性、混杂性、不连续性、不完整性和分带性等特征 ;根据龙门山造山带地层的构造变形、变位和变质特征以及边界断裂特征 ,可将龙门山造山带划分为 A、B、C三个构造地层带 ,其中 A带位于青川—茂汶断裂与北川—映秀断裂之间 ,属变形变质构造地层带 ,主要由志留系—泥盆系浅变质岩和前寒武系杂岩构成 ;B带位于北川—映秀断裂与彭灌断裂之间 ,属变形变位构造地层带 ,主要由上古生界—三叠系沉积岩构成 ;C带位于彭灌断裂与广元—大邑断裂之间 ,属变形构造地层带 ,主要由侏罗系至第三系红层构成。对不同类型构造地层带采用了不同的地层学研究方法 ,并建立了各个构造地层带的独立的地层系统 ,其中 A带采用构造—地 (岩 )层分析方法 ,B带采用构造片—地层分析方法 ,C带采用构造层序地层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构造地层学是造山带地区或浅变质岩地区比较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法,但是在造山带地区人们过分强调研究具体构造的重要,认为具体构造期次确定可以帮助建立正确的地层序列.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造山带区域地层学研究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将板块构造理论与地层学相结合,提出造山带区域地层学研究的基本思想:一个结构复杂、规模宏大的造山带内部可划分出一系列稳定的中间地块和活动类型的构造带,每一构造带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构造地层带,对造山带区域地层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各构造地层带构造性质研究的基本方法也作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以造山带地层学的思想方法为指导,将滇西北金沙江造山带划分出5个构造地层带,建立了新的造山带区域地层系统。根据古生物生态组合、沉积组分、盆地充填序列及沉积环境的研究,识别出不同构造地层带分别形成于稳定地块、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洋盆及岛弧环境之中。在造山带区域地层系统研究基础上,阐述了金沙江古特提斯造山带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6.
熊家镛  张志斌 《云南地质》2000,19(2):128-133
现代地层学包括史密斯地层学与非史密斯地层学两部分。造山带内被造山作用改造过的地层属于非史密斯地层。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构造地层、构造岩层与构造岩石三个类别。构造岩层是其中主要类别 ,其单位等级体制可划分为岩群、岩组与岩段。  相似文献   

7.
李日俊 《地质科学》1999,34(4):518-522
造山带地层的复杂性造成造山带地层研究的困难。史密斯地层和非史密斯地层并存,特别是非史密斯地层学尚不完善,因而造山带地层研究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概念和认识上的混乱:混杂岩是不是地层?属不属于地层学研究的范围?根据某些新的发现对以往建立的一些岩石地单位的“解体”和“重新命名”是否合适?有时甚至会对一个地层单位的真正涵义发生误解。本文根据国际地层指南和中国地层指南所给出的地层划分、命名的原则、方法,试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关于“非史密斯地层学”之我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方宗杰 《地层学杂志》1998,22(4):304-307
最近“史密斯地层学”和“非史密斯地层学”分别被应用于克拉通和造山带地区,其含意与由人名“史密斯”所赋予的内涵相去甚远,名不副实,易引起误解。构造地层学实际上可囊括“非史密斯地层学”的所有内容,却不会造成误解和矛盾。强调造山带的特殊性并采取相应对策,无疑很有必要。但同时还应当指出,造山带地层学与其它地层学分支具有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具有一些共同的原理和方法,否则就不隶属地层学范畴了。  相似文献   

9.
造山带沉积地质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造山带沉积地质学是造山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板块学说和活动论思想在大陆造山带研究中的应用和深化,造山带沉积地质学领域出现了政府和方法论上的重大革新和突破。本文从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学、沉积盆地分析、大地构造相分析、造山带层序地层学、造山带古海洋学、造山带动力沉积学及造山带沉积地质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等诸方面扼要介绍了造山带沉积地质学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陆内造山带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造山作用形式,具有明显不同于稳定陆块区和一般造山带的地层学特征。笔者以燕辽造山带为例,将陆内造山带的地层划分为前造山期地层、始造山期地层、主造山期地层和重造山期地层四种类型。并简要介绍了这四种不同构造层的特点及应采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陆造山带沉积地质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陆造山带一直是地质科学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在开展大陆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研究过程中首先遇到的是地层问题。由于造山带地层构成因素复杂,不能简单地使用Smith地层原理和法则所建立的地层学的一般工作方法,而应当使用一套新的实用于造山带的地层工作方法和原理。笔者将造山带地层划分为四种类型:(1)沉积-地层体型:沉积地层基本上呈连续的和相互叠加的,并在侧向延伸上基本连续;(2)构造-地层体型:沉积地层遭受较强烈的褶皱和冲断作用,层状岩石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构造-地层体之间多为断层接触;(3)构造-岩石体型:地层遭受强烈的褶皱和剪切作用,层状岩石的叠置和侧向连续性被破坏,仅呈断续的连接;(4)构造-混杂岩体型:沉积地层被完全破碎、混合。造山带与盆地是地球动力学作用下的统一的相互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造山带可看作为沉积盆地演化的最终产物,深入研究沉积盆地,有助于解决造山带结构与造山作用过程研究中所遇到的一些难题。  相似文献   

12.
构造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阿尔卑斯-亚平宁地区在多年深入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造山带地层学研究和地质图表示方法。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使这在70年代中期初步上升为理论,成为建立地球动力学模型的基础。近年来造山带构造研究的深入和层序地层学发展及这两者的结合导致形成一门新的分支学科:构造层序地层学。它为我国的造山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新的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13.
关于非史密斯地层学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史密斯地层学是近年来国内发展起来的新的地层学思想和综合性地层学分支。所谓非史密斯地层是指受构造变形和变质作用强烈改造的基本无序的地层体,它主要分布于大陆造山带(包括陆内造山带)地区,包括造山带古缝合线的构造混杂岩带和强变形带的无序或低序的地层。非史密斯地层之“非”并无任何否定史密斯生物顺序律和其它传统地层学原理的含义。与克拉通地区的史密斯地层一样,造山带的非史密斯地层也有一些可循的规律,并有待总结出相应的地层学原理。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学在区域地层和区域地质调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造山带沉积地质学是融造山带地层学、沉积学、大地构造学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分支学科,被誉为近年来自层序地层学诞生之后,沉积学领域又一次Benchmark式的跃进.本文着重介绍了造山带沉积地质学研究中应坚持以活动论思想为指导,借鉴沉积盆地分析中整体分析、综合分析、背景分析和演化分析的学术思想和工作原理,并结合造山带结构和盆地及古海洋格局,确定造山带沉积地质学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造山带沉积地质学包括造山带区域地层学、区域沉积学、区域构造学、地层层序和沉积演化、古地理和古海洋格局、动力沉积学和动力演化模式等内容和多层次综合研究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分析了依据地层垂直叠覆和侧向连续延伸原理和法则所建立的地层学工作方法,应用于大陆造山带所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和困难。提出将大陆造山带的地层体划分为斯密斯型、有限斯密型和非斯密型三种基本类型,并重点论述了有关构造岩石地层、混杂堆积岩、变质杂岩等的划分与命名方案,提出了造山带地层学研究的工作准则和构造岩片填图法在1:5万区调中的具体应用与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16.
造山带构造研究中几个重要学术概念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长厚  吴正文 《地质论评》2002,48(4):337-344
简要分析和评述了造山带构造研究中的几个重要学术概念问题:造山带,造山带类型、造山作用和造山过程、造山带构造格局、造山作用模式。指出不宜将造山带定义直接与板块边缘构造位置和板块间相互作用联系在一起;造山作用和造山带不仅出现在板块之间相互作用的地带,而且可以出现在远离板边界的地方--即所谓板内造山带。强调了板内造山带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确定板内造山的主要依据,指出在造山带分类、造山带构造山带。强调了板内造山带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确定内造山带的主要依据,指出在造山带分类、造山带构造格局和造山作用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内造山带的客观存在,以及板内造山带成因动力机制研究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造山带一般都经历了多期板块裂解与拼合的复杂演化过程。造山带地层体在造山带洋盆会聚、俯冲消亡和陆内造山阶段,发生过强烈的构造搬运和构造混杂。俯冲带在消减板块下潜过程中,盆地中先前在重力机制下形成的原始浊积岩和远洋沉积(基质)、同沉积滑塌岩块,与先前在热力机制下形成的蛇绿岩和火山弧,与早先裂解的陆壳碎片等最终一并带入俯冲带内遭受剪切,发生构造混杂,由这种混杂作用形成的地层体通常由经强烈构造剪切作用的基质(浊积岩和远洋沉积)和混入的多种外来岩片(块)构成,是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研究的主体。对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要针对基质和外来岩片(块)分别进行划分、对比研究。特别对基质中的外来岩片(块),要进行物态、时态,相态、位态、变形和变质历程的精细解剖与研究。通过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研究,建立造山带地层系统理论模型,恢复造山带形成和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18.
造山带由于发生过多期强烈的构造运动,变质变形作用、同造山沉积作用等,再加上后期的改造作用,使得造山带地质记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在地层、构造古地理存在一系列反序特征。  相似文献   

19.
南天山造山带综合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造山带综合地层学研究是造山带研究的重要基础问题之一 ,由于受区域构造和区域变质影响 ,造山带原始地层层序常受到强烈破坏 ,因此在区域地层研究中须采用综合地层学的方法。通过构造地层、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将南天山造山带古生代地层划分为四个地层小区 ,建立各自的地层序列和南天山造山带古生代地层的初步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胶南造山带基础地质问题的新认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胶南造山带主体是由晚元古代同造山双花岗岩组成的造山带,有少量造山前幔源深成岩及造山后碱性花岗岩类。零星分布的地层残片可分为晚太古代胶东岩群,早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及震旦纪朋河石岩组。造山带经历了高压相系-中低压相系多期、多相变质作用,主要构造形迹为韧性剪切带,其次为穹隆构造、孤形构造。胶南造山带可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3部分,北段、中段属于华北板块南部边缘带,南段属扬子板块北部边缘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