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黄海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纬31°—35°、东经119°—125°范围内的南黄海地震区,中强地震活动频繁,这主要是由一组北北东向和北西—北西西向共轭走滑活动断层及张性铲形活动断层引起的,该区内的中强震活动具有准周期性,震中呈东移趋势,区内地震在原地或同一构造部位重复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且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海域地震强度明显高于陆域地震,在第Ⅲ、Ⅳ地震活跃期内,中强震主要发生在北纬33°±1°、东经121°±1°所在的南黄海海域的南部盆地,本区第Ⅳ活跃期内中强地震的活动水平与近期内中小地震的活动水平相当,同时,海域地震还具有成丛性及57 年、6 年的节律,地震震中具有南北迁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1.1966年至1987年华北M_s≥5.5级地震取自中国地震目录和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报告以及1981—1987年辽宁省地震局公布的国内5.0级以上地震简录;辽西M_L≥2.0级地震取自辽宁省地震局1970—1987年地震目录和中国东部地震目录。 2.华北和辽西的划分及华北M_s≥5.5级地震分布 文中所说的华北范围大致为北纬31°至43°,东经105°至123°(不包括海洋地区);辽西为北纬40°至42°30′,东经118°至120°并用斜线表示,详见图1。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南和印缅地区8级地震活动特征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虹  陈立德 《地震研究》1998,21(3):205-210
本分析了1900年以来北纬15°-32°,东红85°-105°,中国西南及印缅地区7级以上地震的时空特征,得出M≥7.5级地震有密集-平静现中活跃期持续时间长、短交替、印缅地区7级地震启动是8级地震的重要标志,8级地震发生在7级地震密集区附近。  相似文献   

4.
自1992年起,《国际地震动态》杂志开始连载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ML≥30地震和首都圈地区(380°~410°N,1130°~1200°E)ML≥20地震的地震目录,并且自1996年开始连载全球M≥50地震目录,这给广大地震预报工作者提供了目录查询的方便,对地震预报研究工作起到了间接的帮助作用。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地震资料已实现网上共享,广大地震预报研究工作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数据,而且方便快捷。因此,经《国际地震动态》编委会研究,决定从2005年第1期,停止刊登上述两地区及全球的地震目录。在需要延用上述地震目录的读…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研究了滇西地区(N23.5°~28°;E97.5°~101.5°E)地震活动概况、地震时空展布、地震活动特点以及震源深度分布。并对近期滇西地区强震危险性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利用CAP(cut-and-paste)法反演2014年2月23日重庆荣昌ML3.8地震震源机制,得到震级MW为3.04,节面Ⅰ走向46°、倾角44°、滑动角74°,节面Ⅱ走向247°、倾角48°、滑动角104°,P轴方位147.25°、仰角-2.09°,T轴方位46°、仰角-78.76°,表明该地震是带走滑分量的逆冲型地震。CAP测定的这次ML3.8震源深度为3km,在盖层内,震源机制解中节面Ⅱ走向、倾角与震中附近的一条深度为1700m走向为SW230°倾向NW,倾角约45°的“腹底”逆断层基本一致。震中位于荣昌天然气田,附近有几口废水回注深井,曾发生大量的注水诱发地震。本次地震亦有可能是在区域主应力场的作用下,注水后岩石的孔隙发生变化触发了盖层内“腹底”断层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冀鲁豫交界区地震活动与区域构造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冀鲁豫交界区(35.0°-36.5°N,113.5°-116.0°E)的地震构造格架与地震活动分布,分析研究了本区的地震活动性,得出了本区地震活动与区域构造运动的牵动作用,并探讨了本区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1992年4月份在首都圈(38.5°—41.0°N,113.0°—120.0°E)范围内,共发生 M_L≥2.0地震17次,其中2.0—2.9级地震16次。震级最大的是4月24日渤海 M_L3.0地震。地震活跃地区主要集中在唐山、大同两个老震区。参见下表。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区(N35°~40°,λ108°~125°)地震活动情况从M_L≥4级地震震中分布看,除唐山老震区外,M_L4级以上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地震带、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及晋冀蒙交界地区,据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目录》全年资料统计,华北地区1989年共发生M_L≥4级地震15次,其中唐山老震区为6次,占40%,山西地震带、张家口  相似文献   

10.
中-俄边界连续发生强烈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2003年北京时间9月27日、9月28日和10月1日,在中-俄边界分别发生7.9级地震(49.9°N,87.9°E)、6.9级地震(50.0°N,87.9°E)和7.3级地震(50.1°N,87.8°E)。这3次地震震中位于俄罗斯境内,距中-俄边界约80km,距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尔泰市约230km。新疆北部有强烈震感,地震造成2乡镇32家民房受损。许力生研究员利用CDSN的7个台站的数字波形资料反演了这3次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台湾及邻区Mb≥4.0地震受月相调制的时空统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丽  陈颙  张国民 《中国地震》2001,17(2):210-220,T002
本文分析了台湾及邻近地区(116°~126°E,18°~28°N)地震活动与月相角的相关关系.所用目录来自Engdahl E.R.等(1998)修正后的全球地震目录,挑选1964年1月1日至1999 年12月31日Mb≥4.0地震目录共2611条.将历次地震的GMT发震时刻转换成月亮黄经λm和太阳黄经λs,得到发震时刻的月相角D=λm-λs,其中λm采用105阶多项式展开.统计D±0.5°(D=0.360°)范围内发生在台湾及邻近地区的地震频次,结果显示,地震频次高于均值的2倍标准偏差的月相角大约在D≈50°、D≈50°90°和D≈50°+180°上.这3个角度大约对应第4、12、19太阳日,比上弦、望以及下弦大约偏离了 50°.统计分析显示,地震频次在月相角上的分布有较尖锐的波峰出现,即台湾地区地震活动与月相角明显相关.从朔起算,以12°为一太阳日,统计每个太阳日及其前后1日内每个0.5°×0.5°子区域中的发震概率和地震蠕变释放概率,结果发现,在人口密集聚居的台湾岛上,造成重大灾害的中强地震在从朔起算的第4个太阳日附近发生的概率是其余时段的4倍.特殊地区对月相角的强烈响应为防震减灾和地震预测提供了背景性依据,也使准确的发震时刻预测更加艰难.  相似文献   

12.
1992年5月份在首都圈(38.5°—41.0°N,113.0°—120.0°E)范围内,共发生 M_L≥2.0地震17次,其中2至2.9级地震15次,3至3.9级地震2次,震级最大的为5月15日滦县北 M_L3.7地震,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13.
顾方琦 《华南地震》1989,9(3):17-24
本文利用历史地震资料,分析讨论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北纬19°—27°,东经106°—120°)自1500年以来M≥4(3/4)级地震活动的时、空演化特征,据此,文章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地震活动趋势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1年 1 1月华北地区 ( 3 3 .0°~ 42 .0°N,1 1 1 .0°~ 1 2 5.0°E)共发生 ML≥ 3 .0地震 9次 (见表 1 ) ,3 0日 0 8时 2 2分固镇 ( 3 3 .4°N,1 1 7.2°E) ML3 .9地震是本月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度高于上月 ,参考 1 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 ,1 1月略高于中等水平 ,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中等偏低状态 ,震中相对集中在华北块体、 1 1 7.0°E以东地区。表 1  2 0 0 1年 11月华北地区 ML≥ 3.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 震中位置φN/°     λE/°震级ML震 …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区(33°—42°N,111°—125°E)1992年6月份共发生 M_L≥3.0地震9次,无M_L4以上地震发生。与历年月活动水平相比,本月地震活动频度和能量释放基本正常。(见下表)  相似文献   

16.
1993年1月份在首都圈(38.0°—41.°N,113.0°—120.0°E)范围内,共发生 M_L≥2.0地震10次,震级最大为1月6日河北蔚县东南 M_L3.1地震。地震活动基本正常(见下表)。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1999年6月份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10次(见表1),无ML4以上地震发生,22日13时43分发生在牟中的ML3.8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华北西部(116°以西)地震活动保持以往的水平,华北东部(118°以东)的地震活动水平有所减弱,而华北中部,相对较为平静.  相似文献   

18.
《四川地震》1990,(2):49-64,T002
1989年6月9日22时46分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发生5.2级地震。仪测震中:北纬19°16.4′,东经102°13.2′,宏观震中:北纬29°15.6′,东经102°15.5′,震中烈度Ⅶ度。它发生在1986年度地震重点监视区的中段,是石棉附近1951年3月16日5.1级地震后,38年来的第一次 M≥5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地震局立即组成包括雅安地区行署地震办、石棉县地震办、姑咱地  相似文献   

19.
2001年7月11日甘肃镜铁山5.4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刘旭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1年 7月 11日 0 5时 4 1分 3.8秒 ,甘肃省镜铁山发生了MS5 .4地震 .经甘肃省地震监测台网测定 ,该次地震震中位于 39.2°N ,98.0°E ,震源深度 10km .作者收集了甘肃及青海地区共 2 6个地震台站的P波初动资料 ,求出了该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见表 1和图1.表 1  2 0 0 1年镜铁山MS5 .4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参数 A节面B节面 应力轴参数 P轴B轴T轴倾向 2 2 0° 13 0°方位角 2 65° 2 10° 175°倾角 86° 82°仰角 90° 0° 90°   矛盾比 :0 .0 36图 1  2 0 0 1年 7月 11日甘肃镜铁山    5 .4级地震震源机制解Fig…  相似文献   

20.
1999年青海省三次5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 5月 30日、9月 2 7日、11月 2 6日分别在青海省的唐古拉 (32°5 1′N,93°34′E)、河南县 (34 .6°N,10 1.4°E)和玛沁 (34°30′N,99°48′E)发生 5 .6、5 .1和 5 .0级地震。震后收集了青海省地震台网、甘肃省地震台网和全国基准台网的部分 P波初动符号 ,做出震源机制及其参数见下表和图 1。参 数 A节面 B节面 P轴 T轴 N轴倾向倾角倾向倾角走向倾角走向倾角走向倾角唐古拉 5.6 2 2 3° 76° 6 1° 16° 4 8° 35° 2 15° 6 5° 30 8° 8°河南县 5.12 81° 4 7° 10 5° 4 3° 2 83° 2° 14 7° 87° 13° 2°玛沁 5.0 2 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