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念丁在君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踪跳追随遏廿年,鹅势同翻雪水遥。篇师焉友籽生豹,一朝分袂最凄然!有lJ造散靴猫昨日,未老何圆去竟先!黯呜共涉潭河渡,殷勤希衬嗯赏年, 劣携斧曾握汗漫游,潍水藤潍黔外州。搜稚多少祥圆籍,金、铆始 西南山谷最清值: 霞客遣踪拍艳域, 整理端填子相求。由劣命碧籍金局雪南路粤礴卓路建江流。 由一代真才一世师,盆攀碱如希政峙。赤心熟力格身事, 命古圃巍存直到今,欺世空言愤不平。晦籽器别衡河畔,典型留舆俊人知。理镯求具存道道,此憩朴今敲得之!出山潦似在山日人然除憾菠遣淤始佛命 朔危此日已非鲤, 圃士然矍君已往, 若谷虚侠韶足蔫。救峙大…  相似文献   

2.
黄汲清 《地质论评》1936,1(3):241-244
丁在君先生爲吾國地質界先輩,素來主張實地調查,故曾經他考查過的區域甚廣,不但西南諸省爲其特别研究地方,即中國中部及北部各省亦到處有其足跡。又因他調查時講求精密,注重系統,所以他存留下來的紀錄及圖件特别豐富,他所採集的化石及標本动輒以噸數计。但是他封於出版報告十二分愼重,所以他  相似文献   

3.
本會設立丁在君先生紀念基金,前經理事會議決原則三條,(見地質論評第一期頁八七及八八)。後接胡適之先生來函謂:丁夫人已取得保險費全部,第二條辦法並無必要,且恐獎學之數過於微薄,爲實行獎勵研究,以永紀念起見,以所有利息儘數撥  相似文献   

4.
追忆丁在君     
翁文灏 《地质论评》1946,11(Z1):98;120
忆君逝在十年前亲自采煤湘水边为助粤汉通脉络不辞勤苦冒风烟麻姑桥畔留佳句 (君旅途诗有云为语麻姑桥下水出山要比在山清) 南岳游踪达顶巅  相似文献   

5.
田奇 《地质论评》1936,1(5):523-530
葛氏脉動學說(A. W. Graban's Pulsation Theory)是一九三三年發表的,到現在雖還不到三年的工夫,可是關於這方面的言論巳不下數十萬言,後並更進一步,利用他的學說而作地層的新分類。關於古生代方面巳陸續的在北京大學自然科學季刋裹發  相似文献   

6.
何义权 《安徽地质》2011,21(2):88-90
大学毕业后,我有幸来到赫赫有名的原地质部安徽省地质局321地质队工作。说它赫赫有名是因为共和国还没有成立地质部时,321地质队便早在1952年就诞生了,并且为国家找到了一批铜矿、金矿等矿产资源!而它赫赫有名的另一面就不那么广为人  相似文献   

7.
《地质论评》1999,45(6):561-562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地质论评》主编、著名矿床地质学家郭文魁院士于1999年9月1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郭文魁先生生于1915年6月18日,河南省安阳县人。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45年至1947年留学美国。1951年参加九三学社,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当选中  相似文献   

8.
高庆华 《第四纪研究》2007,27(5):665-667
李四光先生逝世后,为了继承和发展李四光先生的学说,孙殿卿先生不遗余力,费尽心机.  相似文献   

9.
回忆侯德封先生与我在北京大学学习、地质调查所工作及多年相处的岁月.  相似文献   

10.
《地质学报》2002,76(1)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地质学家、地质科技管理专家,我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名誉院长,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高级顾问,中国地质学会名誉理事;原地质部副部长、地质矿产部总工程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四、五届委员,第  相似文献   

11.
本文簡明地介紹了關於礦區地質勘探工作的程序、内容和方法,其中有些方面還不十分完全,但這是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希望能够引起同志們的注意,多多提出意見。——編者  相似文献   

12.
徐克勤先生是我敬重的学长。我们是同行,也是校友。我们都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当过研究生,但没有在明大见过面。徐老是20世纪40年代早期去的,我则是40年代后期才去。我们同攻金属矿床学,各自结合国家任务,分别从事铁、钨、铜、金、铀等矿床综合研究,但我们还有一个共同兴趣,即花岗岩的形成及其成矿机制。我们虽不在同一单位工作,但为了共同的  相似文献   

13.
隨着祖國經濟建设的發展,各種企業工廠大規模的基本建設的需要,在廠房基礎工程上為了避免浪費及返工现象,就必須作出合理的設計。而正確合理設計的依據,是在於提供原始資料的精確程度與否,我們知道:“没有正確的原始資料,就沒有正確的设計!”為技術設計階段能提供正確的可靠资料,就需  相似文献   

14.
日本京都大学地球物理系田中丰先生应我所及国家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邀请.定于5月17日至5月26日到天津及北京访问.北京访问结束后还将去上海、厦门等地访问.他在我所的学术报告题目是:1.低地震活动区地壳应力随深度的分布;2.消减带的地壳运动模式及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15.
丁文江先生     
《地质论评》2007,53(6)
  相似文献   

16.
李鸣龢 《地质论评》1942,7(6):359-362
梁公津字其钰,川之仁寿人,幼聪慧,有大志,习举子?,应州试连列第一,入邑庠前清光绪三十一年由省督派往日本留学,宣统二年入大阪工业大学,习采矿冶金科,川人之在国外攻矿学者,当以公为先进。辛亥武汉革命军兴,公在日本组  相似文献   

17.
朱森先生传     
李春昱 《地质论评》1942,7(6):239-246
朱森先生字子元,于民国纪元前十年(一九○二)一月十五日,即光绪辛丑十二月初六日,生於湖南郴县之瑶林,弟兄四人,先生行二。幼年聪慧,惟亦无大异於常人,而坚毅笃行,则为常人所不及。先生学业之成,实基於是,而先生天年不永  相似文献   

18.
尹赞勋 《地质论评》1942,7(6):323-336
计荣森先生字晓清,浙江慈谿人,丁未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即1907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生。民国九年夏考入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於课外余暇,先后学习英文打字,拳术及商业簿记等科。在校四年从未迟到旷课,深得教师嘉奖。十三  相似文献   

19.
刘国纬 《水科学进展》2012,23(5):743-744
去年8月28日,我在北京水利医院叶永毅先生的病床前对他说:"叶老,南京的老水文所同志们叫我来看您呐!"叶老脸上顿时泛起欣慰的笑容,目光里流露出喜悦和慈祥,握住我的手,用不连贯的声音喃喃地说些什么。我能懂!他在牵挂着尚  相似文献   

20.
翁文灏 《地质论评》1941,6(Z1):181-192
丁文江先生字在君,一八八七年生於江苏泰兴县之黄桥镇,先生自幼聪慧,十三岁参加科试,即名列前茅,所作试卷,畅论汉武帝开拓西南之功业,对西南所发生之特殊兴趣,似已预示其未来工作之重心,盖其最重要之地质工作,均系集中于滇黔及邻近诸省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