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格点尝试法推断了沂沭断裂带现状构造应力场的分段受力环境,初步分析了沭断裂带及其两侧块体在中强地震前后构造应力环境的变化特点。其变化特点为:震前3个区主应力方位值有一个明显的增大趋势;3个区的增大变化为不同步;沂沭带主应力方位值增大出现时间较晚,增幅较大,为阶跃性增大;山东东部的主张应力方位值幅度增大,持续达4年以上,震后3个区主应力方位值出现明显的同步性回落,沂沭带的主应力降幅巨大。  相似文献   

2.
沂沭断裂带现代构造应力场和震源错动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沂沭断裂带小震震源机制解,推断了本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取向及其分段差异性,以及震源断层面产状、错动性质。同时考察了沂沭带现今活动断裂的性状及构造形变特征,进而对断层错动方式、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讨论了沂沭断裂带的受力模型及未来地震危险地段。  相似文献   

3.
沂沭断裂带新构造活动规律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沂沭断裂带活断层的结构与几何学特征、活动型式与时间、断层擦痕反演应力场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对其活动机制和时间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沂沭断裂带第四纪以来呈现为大型的活动构造带,主体上由四条主干活断层组成,各活断层主要表现为逆右行平移.它们的断层活动性总体上表现为东强西弱与南强北弱的特点.通过对该断裂带内一系列活断层擦痕反演应力场分析,表明新构造活动期的区域应力状态为北东东-南西西向挤压.详细的野外调查表明,沂沭断裂带浅部活断层的形成机制为直接复活、隐伏断层扩展、反向断层复活与截切断层复活四种类型,以前两类为主,主要利用早期地堑边界四条主干断裂的复活与扩展而形成浅部的活断层.  相似文献   

4.
查阅了前人关于沂沭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的构造应力场研究,系统地归纳并分析了这一地区构造应力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伴随着沂沭断裂带活动习性在不同时期的差异,沂沭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古构造应力场的主应力轴方向在不同时期变化较大,构造应力值在区域内为100 MPa左右;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应力轴方向基本一致,为NEE向,构造应力值随深度增加,近地表在3 MPa 左右,深部可达几十至100 MPa数量级。但无论主应力轴方向或者构造应力值大小,在局部区域均有一定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沂沭断裂带现代活动特征及其与强震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主要依据最新开挖的全新世探槽剖面和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的资料,讨论了沂沭断裂带全新世活动的性质、时空演化特点、动力学背景以及由此决定的强震构造类型。  相似文献   

6.
我们采了19个沂沭断裂带断层泥样品,测定了断层泥样品三个方向(x,y,z)上的纵波速度(Vpx,Vpy,Vpz)。其中x为断层走向,y垂直于断层面,z为铅直向。根据测量结果表明,该区的大震危险性趋于减小。  相似文献   

7.
根据沂沭断裂带两侧构造水系的牵引弯曲形态,论证了沂沭断裂带右旋走滑的基本特征和不同地段水系所表现出的不同特征,估算了各段右旋水平走滑量,证实该断裂带具有北强南弱和水平位移为主的特点。地震活动在宿迁以北震级大、频度低,震中分布与断裂和水系关系紧密;宿迁以南地区,震中分散,频度相对较高,震源深度表现为北深南浅,震源以宿迁为界分布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沂沭带近期(1970~1986)地震活动性指标的时序变化,设计了分布模型并进行统计检验,结合地震空间分布特点综合分析认为,该带地震活动性指标无明显异常,空间分布状态稳定,时间分布服从泊松模型。说明近期沂沭带处于稳定受力状态,地震为正常背景性活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沂沭断裂带近十几年来小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认为近期沂沭带上的小震受活动构造的控制,震中分布具有明显的分段差异性,且与1668年郯城——莒县8.5级地震有关;小地震深度分布具有南浅、北深、中部宽的特点;小震时空分布受邻区强震或中等地震的影响,表现为在邻区地震发生前后,沂沭带相应一侧的地震明显减少或消失,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地震发生前后震中周围地区出现地震空区所致;带上小震活动的某些指标基本上属于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0.
在对沂沭断裂带的地质构造环境、断裂带分布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聚碳酸酯材料制成沂沭断裂带构造区域的地质模型,分别运用集中、2点和均布等加载方式,使用光弹实验方法模拟特定构造框架下应力、应变场的变化特征。通过对光弹实验数据的分析,在对比不同加载方式下应力积累区域和地震危险区的基础上判定沂沭断裂带构造区中的地震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11.
沂沭断裂带第四纪盆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阐述沂沭断裂带内第四纪盆地的分布、时代,盆地内部结构以及盆地的沉降幅度、第四纪沉积物厚度与第四纪以来断裂的多期活动及强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历史地震资料,对沂沭断裂带及相邻区域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初步讨论,对该区历史地震序列做了平静—活动期划分,研究了该区中强地震分布特征和迁移规律,对该区今后地震趋势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沂沭断裂带地壳结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利用1986年在鲁南地区开展深地震测深所获资料,反演了沂沭带南段的地壳速度结构和地壳层构造。结果发现:(1)沿沂沭断裂带的地壳低速层是不连续的,在相当于1668年8(1/2)级地震的发震段(河阳—郯城)的中、下地壳内都有低速层,在该段南、北分别缺失下地壳与中地壳的低速展;(2)沂沭断裂带深部存在四条超壳断裂,西侧二条深断裂东倾,东侧二条深断裂直立,形成上宽下窄斗形超壳断裂带;(3)沂沭带地壳的破裂程度明显存在由北向南逐渐减弱的现象;(4)沂沭带莫霍面为向下拗曲带,其两侧地壳层形变程度具有西强东弱、下强上弱和由郯城向南、向北减弱的特征;(5)郯城附近,沂沭带东地堑浅层断裂相对于深部断裂向西位错约6公里。  相似文献   

14.
沂沭断裂带活动褶皱及其与活动断层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5万活断层地质填图获得的有关资料,初步讨论了沂沭断裂带活动褶皱的展布、内部结构以及与活动断层的关系。沂沭断裂带活动褶皱发育在F1、F2断层之间,呈串珠状伴随F5断层展布,开始形成于第三纪时期,主要形成于第四纪晚期,属活动褶皱。活动褶皱和活动断层是在右旋挤压剪切带中形成的两种构造形式。  相似文献   

15.
16.
从地质地貌标志看沂沭断裂带的新构造活动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分析沂沭断裂带的地质地貌现象(主要是断层泥及断错冲沟)表明,沂沭断裂带的新构造活动具有时间上的不连续性及空间上的不均匀性。在时间上表现为幕式活动,在空间上单条断裂或断裂的每一段都具有各自的活动规模和强度。笔者主张采用“脉动”一词来描述这种活动。如果沂沭断裂的这种活动风格仍将继续的话,那么未来的活动幕很可能发生在新沂以南、嘉山以北之间。 文章还定义了断层泥成熟度的概念,并探讨了如何用断层泥的成熟度来定量判定断层在新构造时期的活动状况,其结果与野外地质地貌的分析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地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鲜水河断裂带上朱倭、炉霍和道李三个M>6.5级地震的序列,结合全区4.0级以上地震分布和应力场调整关系,用平面应变问题的有限单元方法,采用降低震源区断层摩擦系数、保留断层错距(考虑地震之间相互影响又作了一些改正)等方法进行了计算。文中考虑了两种应力和位移边界条件,这些条件分别反映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对本区的作用。并从大地震沿带迁移与应力场调整关系中对未来地震的蕴党以及三要素进行了讨论。实验认为: 1.鲜水河断裂带应力场调整与大地震沿带迁移活动,主要是断裂带以东区域在东部板块的推动下,向北西西方向运动与印度板块强制性限制下二者联合作用的结果。 2。三个大地震后应力场调整表明,该带未来强震危险区向南东段转移,有可能在韩宁一康定一带,以乾宁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18.
沂沭断裂带大地震复发周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充分的地质证据表明,在沂沭断裂带1668年发生8.5级大震地段,全新世以来曾有过多次古地震活动事件,并存在3500年左右的大震复发周期。  相似文献   

19.
利用山东及邻区数字地震台网2001- 2012 年的地震观测报告及波形资料分析了沂沭断裂带及周缘地区的地震活动并利用识别出的重复地震估算了断层深部滑动速率。重新定位后的地震图像清晰展示了沂沭断裂带南北两段及东西两侧地震活动的显著差异,在研究时段内,60%以上的地震发生在沂沭带东侧的两条断裂上,震源深度分布与研究区的深部构造吻合。根据波形意义上相似地震(cc≥0.8)的定义,识别出了沂沭断裂带及其周缘相似地震共50例,组成相似地震对和多重相似地震对共19组,相似地震对的复发间隔较为随机,从数小时到数百天不等。通过对相似地震对震源位置- -致性的强约束后,基于1组重复地震估算出安丘-莒县断裂在地表以下5.9km处的滑动速率估计值为2.19mm/a,与GPS和地质等浅表观测的滑动速率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沂沭断裂带内部的差异活动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郯庐断裂带在山东境内被称为沂沭断裂带的部分是其新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一段.许多学者对沂沭断裂带做过大量研究工作,指出沂沭带活动存在差异性,但较少关于差异活动的原因分析.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沂沭带5条断裂的主要活动规律及其特点,对沂沭带进行了新的分段,并归纳了沂沭带不同断裂之间、同一断裂不同段落之间的活动差异及其差异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地貌、断裂结构、断裂空间组合、现代运动、深部构造环境等几个方面,分析阐述了造成沂沭带差异活动的可能原因,为更深入地研究沂沭带提供了新鲜的启示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