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种计算NaAlSi3O8熔体粘度的理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永峰  赵永超 《岩石学报》1997,13(2):173-179
硅酸岩熔体的结构特征是制约熔体粘度的主要因素,熔体结构的变异是其中粘流作用发生的原因,化学成分对熔体粘度的控制是通过改变熔体结构而实现的。SiO2熔体中仅存在Si-O键,而NaAl-Si3O8熔体中存在Si-O键,Al-O键和Na-O键,Na-O键在熔体结构中通过O与Si-O键相联结,并且使与之相联的Si-O键的键强变弱。因此,熔体结构单元中与Na-O键相联结的Si-O键最易断开,并因此导致流变作用的发生。文中计算了不同温度条件下NaAlSi3O8熔体中Si-O键的键强,以SiO2熔体中的Si-O键的键强和SiO2熔体的粘度为标准,建立了计算了NaAlSi3O8熔体粘度的理论模型,依此理论模型求得的熔体粘度在合理的地质温度范围内与实验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2.
高温硅酸盐熔体粘度与网络分数维值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温硅酸盐熔体粘度的估算一直是国际地学界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研究了高温硅酸盐熔体网络分数维值的基础上,建立了估算熔体粘度的新模式 (简称 FD模式 ) ,阐明了熔体粘度值除了与温度成反比外,还与分子网络介观尺度的自相似比 ri 和分数维值 D相关,即与分子网络 (纳米尺度以上 )中的桥氧数 Ni成正比 (Ni∝ ) , 与单位硅氧四面体中的非桥氧数成反比.经对 4个硅酸盐系列高温熔体的粘度测定证实, FD模式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且优于现今国际通用的 VTF模式.为探索岩浆迁移演化规律和完善新型低维材料的性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谭劲  王卫锋等 《岩石学报》2003,19(1):120-124
通过高温熔融,对同结线附近一系列硅酸盐熔体进行淬冷或不同速度冷却,实验获得的样品经过显微拉曼光谱分析,对比研究了AbxAnxDiy系列熔体在不同结线附近熔体结构跨相区变化情况,以及析出晶体对相应熔体结构的继承特点,熔体结构单元相对含量,在相界线两侧有某种程度的突变,熔体结构的变化对熔体的粘度,密度影响不同,拉曼光谱检测显示,硅酸盐玻璃的结构对降温速度变化不敏感,晶体对其相应熔体结构的部分继承作用,可能意味着晶体生长单元与熔体结构单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硅酸盐熔体结构及水—熔体反应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铝硅酸盐熔体结构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总结:(1)熔体结构及其物理性质;(2)水-熔体反应机理;(3)熔体结构与压力的关系。熔体结构的变化是熔体粘度、密度、热膨胀性变化乃至粘流发生的根本原因,水与熔体的反应促使熔体粘度降低,不同的水溶解模式的建立是熔体结构研究深入的标志;压力对熔体结构的影响与温度和挥发份对它的影响大致相反,压力的增高使熔体结构产生加密效应,而温度的升高和挥发份  相似文献   

5.
水在岩浆熔体中的溶解机理—水与硅酸盐熔体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有关水-熔体反应研究领域内的最新果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硅酸盐熔体中水至少以三种方式存在:分子水,羟基和质子,它们的相对丰度是熔体组成,溶解水含量,温度,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函数;(2)水的溶解使熔体粘度降低,但这并不一定要求Si-O-Si键的破坏,质子对Na^+,K^+的置换也产生同样效果;(3)相对于温度和压力而言,熔体的组成对水溶解度的影响程度更高,水的溶解度随富Na和Li组分含量的增  相似文献   

6.
翟建平 《铀矿地质》1989,5(5):305-310
本文建立了产铀岩体的递进部分熔融成因模式,研究了部分熔融过程中铀的地球化学性状和富集机理,阐述了递进部分熔融机制的找矿意义。该模式较好地解释了华南产铀花岗岩类所具有的一些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并认为有关岩浆型产铀花岗岩类系周围出露的富铀地层重熔而成的传统观念尚有值得推敲之处,指出富铀地层作为围岩与岩浆型产铀岩体的联系主要取决于花岗质熔体上侵和结晶演化过程中熔体中水的溶解度变化以及熔体对围岩的同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岩浆作用的物理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略地介绍了80年代以来硅酸盐熔体及硅酸盐晶-液悬浮体的密度、粘度、熔体结构、流全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动向,及其对岩浆作用、岩浆运移、岩浆侵位机制的动力学约束条件,硅酸盐熔体的结构是制约熔粘度的主导因素,化学成分对熔体匠控制是通过改变熔体结构而实现的,粘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岩浆的迁移、侵痊和喷发方式。密度和浮力是岩浆上升侵位的重要约束,地壳是岩交涉升的一个密度过滤器岩浆最终由于浮和的消失而停止上升。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报道的F对密度的影响,对F2O-1在明显加速重力驱动富F岩浆体系中的晶体-熔体分异过程中对花岗质熔体粘度降低的影响是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9.
根据400K与1800K之间的相对测量结果,研究了流纹岩和安山岩玻璃和液体的热容。对这些玻璃相来说。实验数据与计算热容的经验模式相一致,而对这些液相来说,由于碱金属与铝之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这种一致性不太好,用经验热容模式目前还解释不了这些相互作用。测量了这两种液体从玻璃转化点到1800K时的粘度。通过张弛过程的构型熵理论得知,粘度与温度的关系跟构型热容具有定量关系。对流纹岩和安山岩这两者的熔体来  相似文献   

10.
在流纹质岩浆中,存在两种不混溶的熔体,一种熔体富SiO_2贫FeO,另一种则相反。从熔体结构的角度看,前一种熔体富桥氧,后者则富自由氧。水的解聚作用可以改变流纹质岩浆的结构,即降低它的聚合程度,因此,含水流纹岩浆的粘度低于玄武岩浆的粘度,从而使流纹岩中流纹构造发育。 实际工作中应避免混淆流纹岩与酸性熔结凝灰岩。  相似文献   

11.
锡在花岗质熔体和流体中的性质及分配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素在流/熔体间的交换、分配过程是岩浆热液矿床形成的重要环节,作为与岩浆活动有密切成因联系的典型矿种之一,锡在花岗质熔体和流体中的存在形式、分配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是认识其成矿机理的关键。锡在花岗质熔体和流体中的分配特征不仅受温度、压力、氧逸度等条件的制约,流体组成和熔体的NBO/T(非桥氧键/桥氧键)、碱含量、AlK/Al(总碱与铝含量比)也是制约锡分配行为的重要因素;挥发分F、Cl对锡在流体、熔体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凌洪飞 《地质论评》2011,57(2):193-206
本文根据已有的关于熔体-流体氧逸度的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结果,综述了铀在熔体中的价态及其地球化学行为,以及铀进入流体的氧逸度条件和其它条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床矿-岩时差的原因,阐述了对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铀源和热液来源的新认识.地幔岩浆和花岗岩浆的氧逸度都低于磁铁矿-赤铁矿氧缓冲剂(MH)所确定的氧逸度,...  相似文献   

13.
深俯冲陆壳物质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实验岩石学方面已有广泛报道,而天然初始熔体的组分却难以厘定。对此,本文从苏鲁超高压地体荣成混合岩中识别出了深俯冲花岗质陆壳部分熔融产生的天然初始熔体组成。野外露头显示,混合岩中主要矿物组成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的浅色熔体呈不连续的条带状与残余体互层产出,指示了原位或近源区的部分熔融特征。混合岩浅色体锆石CL图像呈明显的核-边结构,继承核部为扬子板块来源的岩浆锆石,形成时代为721±24Ma;新生边部CL图像具震荡环带结构,微量元素上REE呈明显左倾,具有Eu的负异常及Ce的正异常,低的Hf/Y和Th/U比值,具深熔锆石特征,指示形成于花岗质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边部U-Pb谐和年龄为225.9±2Ma,略晚于苏鲁超高压地体超高压峰期变质年龄,表明初始熔融发生在超高压地体折返早期。浅色熔体的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主量元素上具有高SiO_2、K_2O及Na_2O含量,低的Fe_2O_3~T、MgO及CaO含量,A/CNK=1.02~1.04,呈弱过铝质亚碱性花岗岩的特征,这与实验岩石学中富硅陆壳物质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组分极为相近;微量元素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Pb等),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REE呈较为平坦的配分模式,具弱的Eu负异常并亏损Sr。本文通过上述对天然样品研究,厘定了深俯冲花岗质陆壳部分熔融及其初始熔体的组成,为理解大陆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提供了关键依据。  相似文献   

14.
商丹地区产铀伟晶岩成因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明月 《铀矿地质》1996,12(1):30-36
本文阐述了商丹地区产铀伟晶岩、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秦岭群变质岩的岩石化学成分、铷锶等微量元素含量和锶同位素初始比、副矿物组合类型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岩体内不产铀伟晶岩、岩体外产铀伟晶岩的对比和钐钕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提出产铀伟晶岩脉群不是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体(T(Dm)为10Ma)晚期分异的残浆结晶产物,而是秦岭群变质岩选择性熔融产生的花岗质熔浆在相对封闭条件下缓慢结晶而成。  相似文献   

15.
富锂氟含稀有矿化花岗质岩石的对比和成因思考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Li-F花岗质岩石以超酸性、过铝、富含H2O、F、B、P等挥发性组分和富含Li、Rb、Cs、Be、Ta、Nb、Sn、W等亲石稀有金属元素为主要特征,以黄玉-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为典型代表。从该类岩石地质产状的多样性和可对比性、空间分布的规律性、矿物岩石的结构构造、硅酸盐-熔体包裹体特征以及实验岩石学的研究成果等方面,综合论证该类岩石主要是从经过分异演化而形成的残余熔浆中直接结晶而在的;充分的分离结晶作用,是产生这种残余熔浆的主要机制;岩体的空间分带特征和各带之间的渐变过渡关系,为分离结晶作用的途径和演化方向提供了重要信息;熔体中挥发性组分的大量存在,是分离结晶作用能充分进行的关键因素;亲石稀有金属元素在流/熔配分中倾向于进入熔体相,是残余熔体中逐步富集这些稀有金属元素的主要原因;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出溶的流体相与已晶出的共存固相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了广泛的交代蚀变现象;残余熔浆在不同地质和物理化学环境中的侵位、结晶和演化,造成了Li-F花岗质岩石在产状、结构构造和矿物组合等方面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林锦荣  蔡根庆 《铀矿地质》1998,14(5):265-273
本文通过对明月峰地区铀成矿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区铀成矿远景区在花岗岩内带,而非外带;花岗岩铀矿化类型属碎裂蚀变花岗岩型(可溶浸);总结出该地区有利于铀成矿的构造环境、岩石蚀变组合及元素组合特征;提出北部花岗岩为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远景区,有利成矿带为F1.F3,F43条断裂构造矿化带;指出今后该区铀矿普查勘探重点应(从外带)转向内带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找矿及经济评价上。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澳大利亚铀矿勘查活动的特点及其成功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祖伊  杜乐天 《铀矿地质》2006,22(1):1-9,28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铀市场就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极大地影响了世界铀矿勘查的投入和勘查成果。但是加拿大、澳大利亚这2个世界上铀资源大国和产铀大国在此期间在铀矿勘查上仍取得不小的进展。究其原因是2个国家都坚持把铀矿勘查工作的重点放在已知成矿单元和初步查明的远景区,把勘查的目标矿床类型锁定在成矿单元内成熟的矿床类型,并长期不懈地投入工作量。我国的铀矿勘查正处于新的发展时期,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应当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贵东岩体是一个铀成矿分区明显的岩体,东部产有花岗岩型铀矿床,西部则无铀矿化。区分铀成矿场和非成矿场的识别标志是一项既有实际价值又有理论意义的课题。本文基于大量的野外观测、室内鉴定资料和定量分析数据,研究了贵东岩体铀成矿区交代作用的种类、方式和演化,特别是其强度和能力,进而总结了该岩体铀成矿场蚀变交代作用的特性:交代作用发生的滞后性、交代方式的多样性、交代作用在空间分布上的叠置性、交代作用演化的规律性和交代作用的彻底性;指出贵东岩体交代作用与铀成矿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交代作用特性和标志对寻找铀矿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玉龙斑岩铜(钼)矿床是亚洲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包含多种矿化类型,成矿作用复杂。作为典型的斑岩型矿床,岩浆熔融体的性质在玉龙铜矿床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分别从岩浆熔融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出发,解释玉龙矿床为何能成为玉龙成矿带中唯一一个超大型矿床的原因。在熔体演化方面,笔者主要通过对熔体密度、粘度的计算获得有关数据,以了解熔体运移、含矿流体分离的过程,以解释玉龙铜矿床为何能形成如此规模的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