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分叉波痕在广西上泥盆统钙质浊积岩中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型不对称分叉波痕(简称分叉波痕)发现于桂林杨堤剖面上泥盆统弗拉斯阶linguiformis牙形石带,桂林碳酸盐台地东南缘斜坡相钙质浊积岩鲍马序列C段。波长7.5~8.0cm,波高0.5~0.8cm,波痕指数15~10;向流面长5.0~7.0cm,背流面长2.5~4.0cm,波痕对称指数2.0~1.8;背流面向东倾;波脊较圆滑、缓曲,且具明显的分叉现象。是浊流流速减缓,密度流转化为牵引流后在低流态条件下,并叠加有推进型风暴浪作用形成的复合成因波痕。根据该波痕和寄主地层特征,推断含分叉波痕的阳朔碳酸盐盆地的最大水深约100m,极限水深小于200m。这一估计值应能代表广西乃至华南板块泥盆纪广泛发育的含牙形石动物群和钙质浊积岩碳酸盐沉积盆地的定量水深,可能也代表了弗拉斯阶一法门阶之交受集群绝灭事件重创的浅水海相生物与基本未受影响的深水海相生物的水深分界线。  相似文献   

3.
晚泥盆世磷质微球粒—可能的动物卵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上泥盆统斜坡-盆地相灰岩中存在着数量丰富、保存完好的磷质微球粒.其大小250μm±,球状、椭球状,部分微球粒表面具脐状或对称型脐状浅凹.在球切剖面上微球粒的球壳、球幔和球幔中的斑块分异清楚.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微区分析表明:球壳、球幔和球幔斑块的共有成分是磷、碳.特有成分铁主要存在于球幔斑块中.这种成分特征与动物卵细胞在成岩和后生过程中经脱水、脱羧、脱甲基、脱氨基和脱硫后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器的成分较为一致.球壳和球幔与牙形石属Palmatolepis sp.的齿片和齿台的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微区分析结果非常类似,说明二者的成分和物质结构有较大的亲缘性.我们认为这种磷质微球粒很可能是牙形石动物排出的卵细胞,球壳、球幔和球幔斑块可能分别代表卵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器,类似于现今的鱼卵.脐状或对称型脐状浅凹可能代表卵细胞的动、植物极和以其为始端进行有丝分裂的开始.我们的资料不支持磷质微球粒为牙形石动物分泌的珍珠的推断.该发现对正确识别地层记录中微球粒的特征和成因,揭示牙形石动物的分类位置、繁殖、演化和绝灭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对前人建立的上二叠统南皮河组的层型剖面——弄巴剖面进行了详细研究 ,发现该地层属于一套被动大陆边缘浊积岩为主的沉积岩系 ,可概括为四种层序类型特征 :一为代表浊流沉积的鲍马序列 ;二为由泥质岩与岩屑石英 (杂 )砂岩透镜体 (层 )构成的水道沉积序列 ;三为由薄层状砂岩与泥岩呈韵律状互层构成的浊流远端低密度流序列 ;四为薄层状硅质岩与硅质泥岩呈韵律状组成的基本层序。该组中采获了低等蕨类植物、牙形石和笔石等化石 ,证实其时代属于早泥盆世—晚泥盆世。根据该地层的岩性组合、沉积环境等特征及区域对比 ,应归于泥盆系温泉组。  相似文献   

5.
官厅地区以南红河北岸前人划分石炭系无古生物依据,对比为扬子地层区石炭系黄龙组.根据官厅地区石炭系泥晶灰岩中采获晚泥盆世法门期牙形石Palmatolepis rhomboids带,结合其夹基性火山岩及硅质岩、硅质条带灰岩等特征,将其厘定为泥盆系上统五指山组.Palmatolepis rhombids带在滇东南地区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6.
广西六景泥盆纪吉维阶-弗拉斯阶界线层牙形石生物地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广西六景泥盆系剖面是我国泥盆系标准剖面之一 ,通过对其吉维阶 -弗拉斯阶界线上下地层进行详细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 ,自上而下识别出 12个牙形石带 :Palmatolepis jamieae带、Palmatolepis hassi带、Palmatolepispunctata带、Palmatolepistransitans带、上 Mesotaxisfalsiovalis带、下 Mesotaxisfalsiovalis带、Klapperina dispar-ilis带、上 Schmidtognathus hermanni- Polygnathus cristatus带、下 Schmidtognathus hermanni- Polygnathus cristatus带、上 Polygnathus varcus带、中 Polygnathus varcus带、下 Polygnathus varcus带。吉维阶 -弗拉斯阶界线 (即中 -上泥盆统界线 )由 Ancyrodella binodosa→ Ancyrodella rotundiloba early form→ Ancyrodella rotundiloba late form这一演化线系中的 Ancyrodella rotundiloba early form的首次出现确定 ,处于下 Mesotaxis falsiovalis带下部 ,在谷闭组底界之上 1.80 m处。  相似文献   

7.
笔者等对广西南垌五指山组、巴平组下段所产丰富的牙形石进行了系统的检查和研究。经研究表明,南垌剖面巴平组下段20~30层牙形石系统演化特征与早石炭世杜内期牙形石快速演化类群的系统发生、谱系演化十分相似。且化石组合特征也颇为一致。依据它们在剖面上的垂向分布特征和牙形石带分子首现为标志,将巴平组下段划分为10个牙形石间隔带,自下而上依次为:Siphonodella duplicate sensu Hass,S cooperi morphotype 1,S.obosoleta,S.sandbergi,S.quadruplicata,S.lobata,S.crenulata,S.isosticha,Gnathodus delicatus,Protognathus preadelicatus.其中,Siphonodella duplicata sensu Hass,S.cooperi morphotype 1,S.obosoleta,S.quadruplicata,S.lobata,S.isosticha,Gnathodus delicates,Protognathus preadelicatus为新建化石带。重要的是,进一步补充完善和确定了本区早石炭世早期牙形石S.sandbergi,S.crenulata,S.isosticha,Gnathodus delicatus,Protognathus preadelicatus带垂向分布特征和带分子首次出现位置等内容。这一划分方案为进一步精细地层对比提供了翔实资料。  相似文献   

8.
广西六景泥盆系剖面是中国泥盆系标准剖面之一,通过对其弗拉斯阶-法门阶(F-F)界线附近地层进行详细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自下而上识别出3个牙形石带:晚rhenana带、linguiformis带和triangularis带。F-F界线位于融县组下部(第7号层与第8号层之间),在谷闭组顶界之上3.32,m处。碳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表明,F-F之交δ13C具有显著正偏移,增幅为2.0‰,与湖南老江冲、广西垌村和杨堤以及欧洲、美洲、非洲和澳洲等地的F-F界线附近的碳同位素记录一致,且具有相近的变化幅度。δ13C正异常与F-F界线上的生物灭绝有关,由于食微生物的高等生物灭绝,微生物大量繁盛,诱导海水缺氧,导致海洋有机碳埋藏速率增加,从而形成δ13C的正偏。F-F界线层发育一套以碎屑灰岩为特色的事件沉积,该事件沉积在广西乃至全球具有等时性,可能与小行星碰撞地球引起的全球性海啸有关。  相似文献   

9.
田家杰  朱怀诚 《地层学杂志》2005,29(4):311-316,322
云南沾益龙华山剖面泥盆系龙华山组和西冲组上段含丰富的孢子化石,按某些重要孢子类群的数量变化关系和重要分子的发生、发展和消失情况,分为下部龙华山组的RP孢子组合带和西冲组上段的VM孢子组合带。RP组合带含有早泥盆世典型分子,VM组合带含有吉维期(Givetian)晚期才在国内外出现的典型分子。结合其他门类化石研究,认为龙华山组的地质时代为泥盆纪布拉格期(Pragian)中期至埃姆斯期(Emsian)早期,西冲组上段为吉维期(Givetian)晚期,可能包括弗拉斯期(Frasnian)早期。当前研究还揭示,滇东在吉维期(Givetian)晚期Cyr-tospora cristifer已经丰富,较国内外其他地区该类孢子出现的时代(最早为弗拉斯期晚期)明显要早,据此提出了滇东可能是Cyrtospora cristifer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0.
章正军  丁俊 《云南地质》1995,14(3):238-248
根据滇东南地区奥仑期沉积组合特征及其空间展布,永宁镇组中能识别出四个三级层序,九个高频层序。三级层序Ⅰ和Ⅱ及层序Ⅲ和Ⅳ分别代表盆地的两个不同的演化阶段。前者属盆地稳定阶段周期性海平面下降时期的层序组合;后者属基底断陷和周期性海平面上升复合作用的层序组合。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西缘的突泉盆地是在古生界之上形成的中生代盆地,近年因在侏罗系发现轻质原油而备受关注。然而,对于该盆地古生代下伏地层及其油气资源前景的研究,过去并未系统开展过。本次运用岩石地层、微体化石和烃源岩样品测试分析等方法对突泉盆地南部牤牛海凹陷TD-2井的岩心开展系统分析,TD-2井在中侏罗世万宝组砂砾岩之下发育一套以暗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的沉积,产孢粉化石19属26种,包括:Leiotriletes adnatus,Punctatisporites debilis, Cyclogranisporites sp., Alisporites auritus, Al. communis, Al. stenoholcus, Al. sp.?,Klausipollenites schaubergeri, Pityosporites evolutus, Sulcatisporites dalongkouensis, S. ovatus, S. sp.?, Hamiapollenites indistinctus, Lunatisporites tersus, Piceaepollenites opimus, P. sp., Voltziaceaesporites xinjiangensis, Crucisaccites variosulcatus, Divarisaccus cinctus, Plicatipollenites cf. densus, Parcisporites scabratus, Platysaccus sp., P. papilionis,Cycadopites caperatus, Samoilovitchisaccites chordens,孢粉指示的地质时代为晚二叠世;烃源岩分析结果显示,这套暗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的烃源岩指标较好,具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综合对比研究表明,TD-2井下部发育的这套以暗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的细碎屑沉积为晚二叠世林西组,且其具有良好的生烃基础。该发现为研究松辽盆地西缘晚古生代地层序列奠定了基础,对探讨松辽及周边盆地上古生界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县达布太尔地区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结合部的西昆仑造山带,是研究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质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由于西昆仑地区处于中亚腹地的高寒缺氧地带,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十分困难,区域地质研究程度较低,达布太尔地区沉积地层中一直没有获得可靠微体化石证据。经笔者的室内、外地质调查与研究,在达布太尔地区发现了内点囊三缝孢Endosporites punctatus Gao,雅致韦氏粉 Wilsonites delicatus (Kosanke) Kosanke,多孔柯达粉 Cordaitina spongiosa (Luber ) Samolovich,马什阿里粉 Alisporites mathalensis Clarke,卵形侧囊粉 Sulcatisporites ovatus (Balme and Hennelly) Balme,以及光面和点状孢子Leiotriletes 和Punctatisporites 等二叠纪孢子花粉化石。从上述化石组合特征看,这些孢子花粉化石基本属于华夏植物地理区类型。结合前人对该区生物地层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笔者认为塔什库尔干县达布太尔地区原划为二叠纪的碎屑岩沉积地层可能为包含了志留纪、二叠纪及其它时代岩层的混杂地层体。  相似文献   

14.
2003年的1:25万地质填图和实测剖面工作中,在新疆喀喇昆仑山地区岔路口一带原划二叠纪加温达坂组哑地层中首次采到了大量孢粉化石,鉴定为晚二叠世早期。同时,对该套地层进行了重新厘定,划定为上二叠统早期神仙湾组,并对其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北天山上石炭统奇尔古斯套组中发现早二叠世珊瑚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近于北天山艾维尔沟北原划为上石炭统的奇尔古斯套组火山岩系所夹灰岩中,采到了结节脊板杯珊瑚Cy-athocariniatuberculataSoshkina,其时代属于早二叠世,表明该区奇尔古斯套组的一部分应属下二叠统。另外,于头屯河原划为上石炭统的奇尔古斯套组火山-碎屑岩系所含灰岩砾石中,采到伊万诺夫格鲁特珊瑚GrootiaivanoviDubrolyubova,时代属于晚石炭世,与达拉阶(即莫斯科阶)相当,故地层时代应晚于晚石炭世达拉期,根据区域对比推测该地层的一部分也应属于下二叠统。艾维尔沟一带早二叠世珊瑚化石的发现,表明北天山石炭纪强烈的拉张事件可以持续到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晚泥盆世孢子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朱怀诚 《地层学杂志》1996,20(4):252-256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艾特沟剖面奇自拉夫组上段产丰富的孢子和疑源类化石,计有孢子21属40种、疑源类5属5种。Retisporalepidophyta和Apiculiretusisporahunanensis等国内外晚泥盆世典型分子在当前组合中出现表明奇自拉夫组上段时代应为晚泥盆世法门期。海相疑源类的发现从根本上否定了以往所认为的奇自拉夫组为陆相沉积的推测。化石保存状况及岩相分析说明奇自拉夫组上段为滨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新疆北部吉木乃坳陷页岩气勘探潜力,通过对吉木乃坳陷下二叠统卡拉岗组暗色页岩段有机地球化学以及储层特征分析,初步探讨其页岩气地质特征。卡拉岗组下段暗色页岩段烃源岩以碳质泥页岩为主,TOC最小值为0.3%,最大值为4.32%,平均值为1.01%。有机质丰度中等,有机质类型为Ⅲ型,Ro值介于1.43%~2.87%之间,平均值为2.12%。热演化程度为成熟-过成熟度阶段,具较好天然气生成能力。暗色页岩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等脆性矿物为主,粘土质矿物次之,具较好可裂性及吸附性。页岩孔隙以宏孔、细小孔以及小孔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粒内及粒间溶孔、矿物间的微孔隙与微缝隙、矿物微裂缝。孔隙度为0.97%~1.52%,平均为1.36%。渗透率为0.0097~0.0197mD,平均为0.0139mD,具较好天然气储集能力。  相似文献   

18.
对松辽盆地北部地区黑富地l井钻遇的上二叠统林西组碎屑岩样品进行微体化石以及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进而探讨该区林西组时代、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及构造背景.获得的Protohaploxypinus fertilis-Piceaepollenites opimus-Alisporites communis孢...  相似文献   

19.
白龙  石远华  石磊  谯文浪 《贵州地质》2007,24(2):134-137,141
在新疆伊吾煤矿一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首次在原定石炭系上统妖魔梁组中发现大量透镜状钙质结核,并具明显的陆相冲积扇沉积特征;通过该地层的大量孢粉鉴定属为二叠世晚期,故将原石炭系上统妖魔梁组更名改为库莱组。其时代定为晚二叠世。并初步探讨了它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0.
哈拉奇组为新疆阿合奇县开展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时建立的岩石地层单位,分布在新疆阿合奇县哈拉奇地区北部,主要为一套深水碳酸盐沉积,与该区南部属碳酸盐台地沉积的康克林组在岩性、岩石组合及古生物组合上形成明显的差别。通过对该组重力流成因的生物屑砾屑灰岩中古生物化石的研究,确定其 带为Triticites带和Pseudoschwagerina带,进而确定该组地质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与南区康克林组为同时异相沉积。哈拉奇组的建立完善了该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的地层系统,确定了该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台地边缘斜坡相的存在,对塔西北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