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成因类型、构造体系及地球动力学模式 总被引:31,自引:12,他引:31
讨论了中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成因类型、构造体系和地球动力学模式:(1)按照地球动力学背景,将中国中、新生代盆地划分成伸展、缩短挠曲和走滑3种成因类型;(2)提出了含油气盆地构造体系的概念,并按照盆地成因类型、板块构造背景和构造演化讨论了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构造体系的分布;(3)根据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基底和岩石圈结构以及地温场等特征,建立了有关大陆内伸展盆地和前陆盆地的地球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构造特征和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讨论了前陆盆地的时,空分布,将前陆盆地划分为4种类型:(1)周缘前陆盆地;(2)弧后前陆盆地;(3)类前陆盆地;(4)再生前陆盆地,前陆盆地具有下列成因特征;(1)沉隆中心与沉积中心不一致;(2)沉降曲线呈陡,缓,陡三段,与伸展盆地明显不同;(3)前陆盆地沉积物遭受挤压变形,随后发育负反转盆地,前陆盆地的形成与周缘造山带有关,盆地沉积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前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是大陆岩石圈对褶皱 相似文献
3.
4.
南岭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广泛发育,在空间展布上具SE-NW向分带、NE向雁行展布的特征。盆地先后经历了近E-W向古亚洲构造域基底(AnMz)、陆相磨拉石前陆盆地(T3-J1E)、裂谷盆地(J1L-J2)、NE向构造域对EW向构造域的置换改造(J3-K1)、大规模伸展断陷(K2-E)和挤压抬升剥蚀(N-Q)等六个阶段。不同时代形成的沉积盆地类型不同,其形成与演化除早期(T3-J1E)前陆盆地受太平洋板块和印支陆块联合作用(后碰撞期构造作用)外,多数盆地与太平洋动力体系下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有关,形成于拉张的大地构造环境,并受断裂构造控制和改造。 相似文献
5.
南美洲是世界上的主要油气产区之一,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勘探突破。2007年以来,桑托斯盆地盐下一系列巨型油气田的发现表明南美洲,特别是被动陆缘盆地深水盐下层系有着巨大的勘探潜力。以获取的最新油气田储量资料为基础,探讨了南美洲的油气资源在不同类型盆地、不同地区和不同层系的分布特征。统计分析表明前陆盆地油气最富集,其次是被动陆缘盆地。南美洲的前陆盆地沿安第斯山展布,南段和北段为新生代前陆盆地,中段为古生代前陆盆地。南段、中段和北段前陆盆地的主要储集层分别为侏罗系-白垩系、石炭系和白垩系-新近系。经历了被动陆缘演化阶段的前陆盆地是南美洲油气最富集的盆地,典型的代表为东委内瑞拉盆地和马拉开波盆地。被动陆缘盆地分布于南美洲大陆的东部沿海区,油气主要聚集于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在被动陆缘盆地中,发育有蒸发岩的盆地油气更为富集,坎波斯盆地和桑托斯盆地是这类盆地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6.
摘 要 从我国含油气盆地研究与勘探实践出发结合当今盆地构造分析在理论上的重大进
展重点讨论盆地类型与地球动力学的关系盆地与造山带的耦合关系盆地内构造变形与
动力学背景的关系盆地构造活动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中,新生代伸展盆地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即晚三叠世一早,中侏罗世,白垩纪和新生代3个旋回,简要地介绍了这3个旋回时期中国东部构造格局的巨大变化,通过火山岩和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构造特征,推断盆地的形成和改造与板块边缘活动有关,也即与蒙古-鄂霍茨克中生代洋,那丹哈达-锡霍特.阿林中生代洋以及新生代菲律宾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和大别造山带再活动有关,此外,伸展,反转构造和走滑断层作用 相似文献
8.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形成的构造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南海北部陆缘盆地处于印度板块与太平洋及菲律宾海板块之间,但三大板块对南海北部陆缘盆地的影响是不同的。通过对三大板块及古南海演化的研究,可知南海北部陆缘地区应力环境于晚白垩世发生改变。早白垩世处于挤压环境,晚白垩世以来转变为伸展环境并且不同时期的成因不同。晚白垩世-始新世,华南陆缘早期造山带的应力松弛、古南海向南俯冲及太平洋俯冲板块的滚动后退导致其处于张应力环境。始新世时南海北部陆缘裂陷盆地开始产生,伸展环境没有变,但因其是由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速率的持续降低及古南海向南俯冲引起的,南海北部陆缘盆地继续裂陷。渐新世-早中新世,地幔物质向南运动及古南海向南俯冲导致南海北部陆缘地区处于持续的张应力环境;渐新世早期南海海底扩张;中中新世开始,三大板块开始共同影响着南海北部陆缘盆地的发展演化。 相似文献
9.
10.
11.
Chen Fajing Wang Xinwen Zhang Guangya Cao Shoulian Luo ChuanrongDepartment of Geology Energy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英文版)》1995,(2)
About 26 sedimentary basins bearing oil and gas are developed in China. The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main types , extensional basins and foreland basins . The former are chiefly distributed in the eastern part and the latter in the central and northwestern parts of the country . The present paper discusse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basins , including subsidence history , thermal history and structural style and kinematics . Combined with tectonic setting analysis of geophysical data and eruptive rocks , the geodynamic setting of the basins is established ,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basins is deduced to have been related to the subduction of the Izanagi and west Pacific plates and the closing of the Tethys ocean. 相似文献
12.
含油气盆地地球动力学模式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文章讨论了含油气盆地地球动力学模式,其中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沉积盆地地球动力学研究的进展,使得能够提出一种根据盆地所处的板块位置和地球动力学模型进行划分的含油气盆地分类;(2)尽管我们有一些古生代克拉通盆地的地球动力学模式,但其成因机制仍缺乏令人信服的解释;(3)通过大陆内裂谷火山岩化学成分、地温场、构造变形、岩石圈结构以及区域板块构造背景综合分析,我们建立了六种大陆裂谷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模式;(4)前陆盆地的形成与其周缘造山带密切相关,其地球动力学模式是大陆岩石圈对褶皱冲断带构造负载的挠曲响应; 相似文献
13.
14.
首次在中国发现的矿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内容是根据作者近期发表在英文杂志《岩石与矿物》上的同名文章译成的,它追述了在中国发现的新矿物种(类)的基本历史。列出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现的99种矿物的名字及其发现地点和文献出处。本文修正了英语文献中的大量错误,从语言学角度介绍了矿物学在英文和中文交流之间存在的困难。作者为中文稿增加了一些新内容,更新了几处发现地的资料,还增加了一个新矿物:碲锌(铁)石(Zineospiroffite),它发表在英文稿付印之后。本文按化学组成和年代顺序对中国发现的新矿物进行了分析。所有列出的新矿物都是经过IMA-CNMMN批准的或者是“祖先级”(“grandfathered”)的矿物,只有一个是没有被批准的矿物。新矿物是按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沉积盆地演化与旋回动力学环境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中国沉积盆地可以划分为克拉通盆地,裂陷盆地,压陷盆地和走滑盆地4大类,这些盆地的上受联合大陆形成和裂解两大构造阶段所影响,在空间上受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造域两大构造体系所制约,中生代和新生代盆地形成与古生代克拉通盆地和克拉通边缘盆地之间存在反转性,再生性和新生性。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田勘探开发早期,对控制油藏的大断裂已有认识。进入开发后期,油区内部的微小断层的作用逐步突显出来,微小断层在油田开发中是导致地层砂体不连通、注采不对应、剩余油分布不均的重要原因。通过开发后期精细地震资料解释结合小井距密集分布的单井资料对比分析,总结出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区内主要发育五种类型的断裂构造样式:逆冲叠式、y字型式、逆冲楔入式、背冲构造式和走滑扭断式。根据生产动态剖析认为油区内部微小断层对生产动态及剩余油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体现在影响断裂两侧储层性质分布差异、水驱油效果的差异、油水空间运动规律、油水界面的差异、注采效果差异等诸多方面,总之:综合运用各种资料分析是精细刻画储层提高采出程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疆北部阿尔泰地区金矿床发育.根据金矿床在成矿作用、主要控矿因素、矿石建造和组构、容矿岩石建造等方面的特征划分为2种金矿类型:造山带型金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2种类型金矿床具有不同的矿化特征,受不同的构造类型控制.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受火山构造及脆性断裂控制,可进一步划为2种亚类型:高硫型和低硫型.造山带型金矿受韧性剪切带控制,也可划为2种亚类型:一为石英脉型,另一种为蚀变岩(糜棱岩)型.区内金矿床形成于3个时期: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形成于石炭纪,造山带型金矿床形成于二叠纪,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并分别对应于海西期碰撞造山阶段、后碰撞造山阶段及中生代稳定陆块发育的地球动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18.
对姚冲隐伏斑岩型钼矿床成矿背景、产出特征、成矿时代、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比研究.姚冲钼矿床产于大别成矿带西段的斑岩型钼矿床.矿体赋存于花岗斑岩体(脉)外接触带的中元古界蚀变片麻岩中,主要受隐伏岩体和构造控制.矿床成矿方式以充填作用为主,辉钼矿化主要呈浸染状、细脉-网脉状、薄膜状、角砾状产出.通过姚冲钼矿床与邻近钼矿床及相关斑岩体、中生代花岗岩基同位素年龄的对比研究,结合前人在大别山北麓的研究成果,将姚冲钼矿床成矿年龄限定在140 Ma左右的峰期内,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中国东部岩石圈大规模快速减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埃达克岩的时空分布及其形成背景 附:《国内关于埃达克岩的争论》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9
中国的埃达克岩出露很广,几乎遍及全国各地(除两广和湘黔4省区外),主要集中在古亚洲洋造山带、吉林—黑龙江东部以及中国东部地区,其次为秦祁昆造山带、新特提斯造山带以及青藏高原,在中国南方仅有零星的分布。中国最早的埃达克岩位于赣东北蛇绿岩中(1000 Ma),最年轻的第三纪埃达克岩产于青藏高原(60~10 Ma)。中国各地的埃达克岩可大体分为O型和C型埃达克岩两类,主要反映了板块俯冲和地壳加厚2个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文中还讨论了不同地质时期由埃达克岩所指示的板块消减事件和陆壳加厚事件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