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而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又都是人类发展的需求。西南山区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生态环境极度恶化,也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并且形成了较突出的人与自然的矛盾。要改变西南山区农村的贫困问题,其核心即是解决经济有效性和生态安全性的矛盾,只有对一个区域进行综合的生态和经济的统筹规划,才能打破生态-经济-人口的恶性循环,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脱贫工程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61,自引:11,他引:61  
程国栋  张志强  李锐 《地理科学》2000,20(6):503-510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区,生态建设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复杂,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迥异、生态退化问题千差万别,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中面临的亟等研究和解决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问题,并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并特别指出,应充分发挥科技对生态建设的支撑作用,科学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必须采取基于不同生态经济类型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退化问题的分类指导的生态建设策略;建立西部地区生态安全体系,开展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立法,以实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层薄、地表漏水、旱涝等灾害频繁,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近现代以来水土流失日益加剧,以"石漠化"为特征的土地退化日趋蔓延.通过喀斯特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认为围绕现阶段生态环境退化加速、土地生产力低、经济发展落后、人口增长与劳动力素质低下等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根据各个地区的生态经济状况,结合不同模式实施所采取主要技术路线的差异,把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村特色生态经济建设实践总结为10种主要模式.并选取广西都安县作为典型研究区,探讨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农村特色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保育与绿色社区建设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宋玉祥 《地理科学》2002,22(6):655-659
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资源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全球范围内具有有短时限人地关系高强度作用特征的典型地区之一。区域资源过量消耗、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可持续发展面临威胁,保育生态环境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建设“绿色社区”,是生态保育的有效措施和重要内容,也是生态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建立绿色社区的目标的营造绿色文化、保育绿色生态和发展绿色经济,建立绿色社区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生态经济,保育生态环境,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退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绿色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低山丘陵半干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山丘陵半干旱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加上人类活动的长期负面影响,使得该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而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是改善本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该文结合低山丘陵半干旱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论述了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并总结了该地区治理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可以为同类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郑海霞 《福建地理》2004,19(2):6-10
厦门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福建省沿海开放城市,随着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城市建设出现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厦门的可持续发展进程。本文基于城市建设现状和有利的自然条件,提出建设厦门生态城市的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衡阳市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衡阳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对衡阳乃至湖南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衡阳市资源开发存在问题及其主要原因的基础上j探讨了在资源开发中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的途径和措施,指出了要发展生态产业、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必须大力实施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能源、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工程,从而为衡阳市经济建设莫定坚实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农村生态环境的目的、意义 农村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态系统的基础,它一方面为人类提供必需的生活、生产资料,另一方面又容纳着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污染物,净化人类的生存环境。目前,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农村人口的不断增长,农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涌现。如水土流失面积由50年代的116万平方公里增长到目前的160万平方公里,50年代农作物平均成灾面积为926万公顷,80年代上升为1943万公顷;全国在被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乡镇企业也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另外,森林复盖率下降,土地沙漠化加剧,耕地锐减,人地矛盾尖锐等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在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据有关资料介绍,全国仅大气污染每年的农业经济损失就有15~17亿元,30年的水库淤积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00~300亿元。如果全面估算生态破  相似文献   

9.
东山县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清泉 《福建地理》2002,17(2):45-47,44
本文在分析了东山县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生态环境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以实现东山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循环,为本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了东山县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生态环境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以实现东山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循环,为本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关中周边山地为研究区域,建立了山地森林生态环境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共12项指标,运用定量评价方法对森林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周边山地森林生态环境综合价值中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分别占到4.83%、94.20%、0.82%,即森林最重要的价值是生态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说明了关中周边山地森林生态环境在维系和促进关中平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困扰我国21世纪的环境退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态系统是社会再生产的自然环境。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在加速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及农业现代化。但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和以农村为纽带的环境退化正困扰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退化症结,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了生态、经济、技术一体化的综合整治对策,为中国制定生态环境规划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黔西南脆弱喀斯特生态环境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57,自引:3,他引:54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四大生态脆弱带之一。黔西南具有典型的喀斯特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的重点治理区。长期以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得喀斯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土地石漠化、土壤侵蚀以及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等生态问题,制约着地区生态-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分析了研究区内主要生态退化问题的现状和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运用空间叠加分析功能,构建了生态脆弱度指标,并将研究区分为四个亚区,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陈朝辉 《热带地理》2001,21(3):202-206,222
三亚市位于海南岛最南部,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近20年来,生态环境建设虽取得初步成效,但问题也较突出,如林业尚存隐患,耕地锐减,水域受蚕食和局部环境恶化,城市绿化美化不足等。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任务主要是:合理布局城镇,建设具有经济-生态良性循环的城乡体系;完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建成强有力的陆地生态支柱;保护好水体环境,搞好碧水工程建设;保护耕地、保证农业持续发展;整治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为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黄金国  陈同庆 《山地学报》2002,20(2):236-240
广东省石灰岩山区是广东省主要的贫困地区,自然环境先天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突出第一系列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广东石灰岩山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主要成因,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上游安宁河流域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向宁 《山地学报》2004,22(5):572-577
通过对安宁河流域生态环境地质现状全面深入地调查,结合大量前人资料和多时段的遥感解译成果综合研究,作者从区域稳定性问题、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水土污染、矿山开采、重大工程活动等方面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安宁河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并分析探讨了其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阐明了地质环境条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控制作用。为安宁河流域的生态地质环境合理开发与保护,以及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成果表明:安宁河并不安宁,流域新近构造活动强烈,泥石流、崩塌、滑坡、水土流失等多种外动力地质现象极为发育,不合理人类工程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加强流域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西藏高原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其平均海拔达4 727 m,有"地球第三极"之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高原地形与生态屏障作用对我国乃至亚洲地区生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基于西藏高原脆弱生态环境和独特生态系统不受破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协调,并对邻近区域环境起到安全保障作用为目的的生态安全进行研究,围绕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原理为指导,采用"3S"技术、野外调查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西藏生态环境问题与成因、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域分异,生态承载力与生态风险对生态安全影响等进行了系统调查与评价.通过多学科综合集成,揭示了生态环境脆弱度、人类干扰度和生态安全空间格局,构建了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体系,为维护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和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探讨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定位问题的基础上 ,概括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提出了生态适宜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构架、地域类型及产业基础建设标准 ,最后从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等角度对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川中丘陵是一个开发很早的古老农业区,但又是一个人口负荷压力极大、过度垦殖普遍,生态环境脆弱、农村经济很不发达乃至可以说还较为贫困落后的地区。因此,本区域非耕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既是区域生态环境优化建设的需求,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综合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经济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近几年来的调查研究实践,以生态经济学的观点,探讨非耕地的开发利用方向和模式,意在为实施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陕甘宁边区生态购买设计与操作途径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延军平  严艳 《地理学报》2002,57(3):345-355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水土流失严重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于一身的陕甘宁边区为例,探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佳途径,陕甘宁边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是一种经济建设,即建设“商品生态”和买卖“生态商品”,通过“生态购买”实现“生态致富”,论述了实施生态购买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操作途径,提出了生态购买的实施方法和步骤,建议国家启动生态购买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