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阶 《地质找矿论丛》2019,34(3):493-498
岫岩陨石坑是中国第一个被证实并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陨石坑,是极为珍贵的地质遗迹及自然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开发利用价值。岫岩陨石坑范围应定为地质遗迹重点保护区,根据地貌单元、遗迹点分布特点及人文因素,将保护区划分为地质遗迹景观区、居民点保留区和自然生态区等3个分区;借鉴国外对陨石坑遗迹保护开发的经验和岫岩陨石坑的现状,提出了进行保护和开发的路线;针对地质遗迹景观区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点保留区和自然生态区功能性升级、场馆的建设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湖北长阳清江地质公园是构造及岩溶地貌类大型地质公园,以丰富的岩溶地貌、典型的古冰川序列剖面以及罕见的古人类化石遗迹而闻名。公园内共有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地质地貌、化石遗迹4大类7类共100余处地质遗迹点,为研究华中西南地区地质构造演化、古地理古气候和岩溶地貌的形成机制,以及弥补古冰川序列和古人类考古学的缺陷提供了重要资源,在全球地质遗迹对比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明了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特征,并从构造地质学、地层学、地貌学和古人类学等方面探讨了其地学意义,为认识公园地质遗迹状况和地质遗迹的保护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系统阐述安徽灵璧磬云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与特征基础上,依据《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地质遗迹(景观)评价系统中的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对地质遗迹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磬云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丰富多样、形态典型、景观稀有、保存良好,其中尤以典型岩石、沉积构造、古生物遗迹、古地震遗迹、古采矿遗迹最为典型,属于国家级资源,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质遗迹资源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地球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由于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形成了众多具有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地质遗迹是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地质遗迹的保护也是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部分。中国地质遗迹资源丰富,主要有地层剖面、构造剖面以及古生物化石等。本文系统总结我国地质遗迹分布现状、地质遗迹调查工作进展情况和遗迹保护现状,分析了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5.
秦岭终南山地质遗迹全球对比及世界地质公园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永祥  吴成基 《地质论评》2008,54(6):849-855
秦岭中段终南山地区地质现象复杂,地质遗迹资源数量多、种类全,分布有典型地层剖面、岩浆活动遗迹、构造剖面及典型构造运动遗迹、地质地貌景观等多种类型地质遗迹。这些遗迹在环境、造山带和大陆动力学等研究方面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许多还具有景观价值。全球对比表明,区内多种地质遗迹具有独特性和垄断性。为保护好地质遗迹开展科研和旅游并兼顾生态保护,建立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最佳选择。为此,划分出三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及生态保护区,在保护区内设立若干特殊遗迹保护点,并提出相应管理措施。同时,作为大型地质公园,在分区开发保护的基础上,利用中应充分注意各种资源及各园区的有效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区划研究初探与保护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强  徐朱  周晓丹 《安徽地质》2014,(4):280-284
基于地质遗迹资源价值和开发利用条件两方面因素,构建了地质遗迹综合评价体系。遵循地域性、点面结合、保护与开发结合等原则,提出了以地质遗迹分布区划分区为评价单元,综合考虑地质遗迹评价与空间分布特征的地质遗迹保护区划方法。结合保护区划结果,对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提出了四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丙霞  沈诚 《江苏地质》2011,35(2):210-214
贵州省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特殊的区域地质背景和自然环境造就了其鲜明的特色,这些遗迹资源有着重要的科研和观赏价值。但目前保护利用中存在很多问题,在对贵州省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着"保护第一,合理开发"的原则,提出一些现实可行的保护建议,旨在实现贵州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在对实地考察和相关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科学、客观地评价了长宁梅硐古石林地质遗迹资源,分析了其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保护开发的可行性措施。有利于指导长宁梅硐古石林地质遗迹区的旅游业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也为四川省重点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科学、翔实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石地区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地质遗迹开发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黄石地质遗迹开发研究程度偏低,缺乏统一规划,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了促进黄石全域地质遗迹资源有序管理、合理开发,我们以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为主要方法手段,开展了全市地质遗迹调查,初步查明全市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和价值。分析认为:黄石地质遗迹类型丰富(三大类10类23亚类),科学价值高、美学观赏性强、分区分带明显,且与矿产相关的地质遗迹特色显著、在国外内具代表性。根据遗迹特点,按照地质单元相对独立、地理分布密集、地貌单元完整、遗迹类型相似、开发利用条件充分等原则,首次提出全市南北两大区和若干小区的地质遗迹区划方案,并对各分区地质遗迹的总体规划开发思路提出初步建议,这将对黄石丰富而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未来保护利用、创造更大效益、助力全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资源丰富,以恐龙化石产地及活动遗迹、高寒岩溶和温带-亚热带岩溶、古冰川与现代活动冰川、推覆构造及地震地质遗迹等独具特色,是我国西部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资源大省.当前应加速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开发步伐,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带动地方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孙乐玲 《浙江地质》2000,16(2):62-65
本以浙江省地质遗迹的展布特点,根据目前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省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任务与拟建地质遗迹保护区参考名录。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资源丰富,以恐龙化石产地及活动遗迹,高寒岩溶和温带-亚热带岩溶,古冰川与现代活动冰川,推覆构造及地震地质遗迹等独具特色,是我国西部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资料大省,当前应加速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开发步伐,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带动地方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道孚县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如八美变色石林,道孚古裂谷事件,亚拉雪山的冰川遗迹,水晶洞等.这些都是道孚县闪光的地质遗迹亮点,如能与其他旅游景点配套开发,发挥综合优势,将会给旅游经济带来莫大效益.  相似文献   

14.
赵宝成  谢建磊  李晓  陈勇  张婧斐 《地质论评》2023,69(1):2023010022-2023010022
上海是典型的大河口特大城市,具有全球独特的新构造沉降和河海相互作用及人地相互作用产生的河口海岸地貌遗迹和地面沉降灾害遗迹。基于文献资料、遥感影像和地面调查,笔者等筛选确立了上海市12处地质遗迹集中区,系统阐明了上海境内地质遗迹特征及地学意义。按照产生的时代顺序,上海市地质遗迹类型可划分为火山地貌、海岸地貌、水体地貌和地质灾害4种类型,分别命名为火山岩残丘遗迹、古海岸遗迹、河口三角洲遗迹和地面沉降遗迹。在补充AMS14C测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古岸线遗迹的年代,并根据松散沉积物地质构造剖面,揭示了具有明显年代跨度的3种类型地貌遗迹的演化关系。 上海市地质遗迹整体表达了长江河口区0. 12 Ga来地貌格局演化,6 ka以来海陆变迁与文明演替,1. 5 ka以来长江河口演化以及0. 1 ka以来地面沉降灾害的产生与防治。总体而言,上海市地质遗迹蕴含着中国乃至世界大河口区独特的地质演化史和人地关系史。本次研究提出的上海市地质遗迹点多分布在典型、稀有的生态景观区与人文景观区。这样,各类地质遗迹景观及相应的科学解说对于提升区域生态和文化景观价值及地学旅游路线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宝成  谢建磊  李晓  陈勇  张婧斐 《地质论评》2023,69(4):1398-1414
上海是典型的大河口特大城市,具有全球独特的新构造沉降和河海相互作用及人地相互作用产生的河口海岸地貌遗迹和地面沉降灾害遗迹。基于文献资料、遥感影像和地面调查,笔者等筛选确立了上海市12处地质遗迹集中区,系统阐明了上海境内地质遗迹特征及地学意义。按照产生的时代顺序,上海市地质遗迹类型可划分为火山地貌、海岸地貌、水体地貌和地质灾害4种类型,分别命名为火山岩残丘遗迹、古海岸遗迹、河口三角洲遗迹和地面沉降遗迹。在补充AMS14C测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古岸线遗迹的年代,并根据松散沉积物地质构造剖面,揭示了具有明显年代跨度的3种类型地貌遗迹的演化关系。上海市地质遗迹整体表达了长江河口区0.12 Ga来地貌格局演化,6 ka以来海陆变迁与文明演替,1.5 ka以来长江河口演化以及0.1 ka以来地面沉降灾害的产生与防治。总体而言,上海市地质遗迹蕴含着中国乃至世界大河口区独特的地质演化史和人地关系史。本次研究提出的上海市地质遗迹点多分布在典型、稀有的生态景观区与人文景观区。这样,各类地质遗迹景观及相应的科学解说对于提升区域生态和文化景观价值及地学旅游路线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黔东南地质遗迹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遗迹资源评价,是对地质遗迹进行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本文在对黔东南地质遗迹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评价法,对黔东南地区的地质遗迹进行了评价,确定了地质遗迹的质量水平,进行了重要性分级,为地质遗迹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制定地学旅游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江苏地质遗迹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地质遗迹评价指标、评价等级、评价值及资源定量分级综合评定区间,对研究区内地质遗迹进行分析评价与分级保护,根据地质遗迹保护区建设工程方案,形成江苏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图空间数据库结构框架、建库流程,以此推动江苏地质遗迹保护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地质遗迹保护网络化建设,促进江苏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合肥市大蜀山—紫蓬山地质公园是一个集多种地质遗迹资源并存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园内有代表合肥地区的侏罗纪层型剖面,也有喷发于古近纪的火山遗迹,同时还有大量其他地质构造遗迹。本文在对公园主要保护对象的分析评价基础上,结合目前该园区地质遗迹保护存在主要问题,给出了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的措施,对该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合理保护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中回顾了陕西地质遗迹保护30年历史,并对陕西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历程进行了阶段性划分。在分析目前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发展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可持续的陕西省地质遗迹保护利用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顺平县是太行山区与华北平原的典型过渡区域.该区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在太行山北段具有较好代表性.经县域范围内的详细调查,查明顺平县地质遗迹资源共3大类、10类、16亚类,合计地质遗迹点33处.对各类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做了描述,并进行了相关区划研究,划分出3个地质遗迹分布区和5个地质遗迹集中区,结合区域特征、遗迹数量、其他旅游资源和保护开发前景等因素,为县域范围内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数据.该成果一方面能够有效支撑和服务顺平县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当地旅游发展和规划,同时也能为进一步推进县市范围的大比例尺地质遗迹详细调查与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