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和林格尔地震地震地质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4月6日0时54分,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境内,发生了6.3级地震。宏观震中位置和仪器震中基本一致(北纬40°14′,东经112°12′)。  相似文献   

2.
我国南部西沙群岛地区第四纪地质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俊仁 《地质科学》1978,13(1):45-56
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镶嵌在烟波浩淼的祖国南海西北部。主要由30多个沙岛、沙洲和礁滩所组成。按其地理分布特点,又将这些岛屿分成永乐群岛、宣德群岛和其他诸岛(图1)。西沙群岛和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就在这里从事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3.
地震现象地震俗说地动,就是我们居住的地方忽然摇晃起来了。它与日蚀、月蚀、台风、暴雨、洪水、冰雹、寒流、霜冻……等一样,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地震五百万次,其中大部分是轻微震动,人感觉不出来,用仪器才能记录到。从历史记载看,人能感觉到的有五万次左右,破坏性大地震全世界每年只有十几次,而且大部分发生在大洋里或人烟稀少的山区,发生在陆地上人口稠密的地方就更少。  相似文献   

4.
徐道一  薛恩  宋惠珍 《地质科学》1974,9(4):371-377
地震地质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阐明地震发生的位置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对地质构造的观察一般在地表进行,而地震多发生在地下几公里或几十公里的深处,因此两者的联系则是地震地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龙陵地震震害与地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言1976年5月29日20点23分与22点00分,在我国云南省龙陵县境内,连续发生了7.5和7.6级两个强烈地震,震中烈度为9度。由于这次地震之前曾经有过预报,因此伤亡极少,但是地面建筑物却遭到严重破坏。破坏比较严重的地区是龙陵县,特别是龙陵县东部的几个公社,如镇安、勐冒、朝阳、平达等公社。在上述公社境内,房屋破坏严重,地面开裂,出现大量的剥落(当地群众称之为山扒皮)、崩塌、滑坡、滚石和地裂缝。  相似文献   

6.
云南川西地区地震地质基本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玶  汪良谋 《地质科学》1975,10(4):308-326
云南川西地区是多震的地方(图1),从公元前116年到1974年6月,据记载共发生M≥4.75级的地震481次,其中6≤M<7的99次,7≤M<8的14次,M≥8的3次。震源深度一般小于30公里,均为浅源地震。本区强震多发生在深大断裂带上,而且都有一定的地质标志可循,与近代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在成因上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葛碧如 《地质科学》1976,11(1):97-102
我国是一个强地震较多的国家,几千年来发生了上千次强烈地震,劳动人民与地震灾害作斗争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历代封建王朝和蒋介石卖国集团统治的旧中国,只留下了悲惨的灾情记载。1920年海源大震时山崩地裂,黑水横流,村镇埋没,死于地震灾害者达二十万人,然而反动统治者置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于不顾,借地震灾害敲诈勒索,大发横财。  相似文献   

8.
从昭通地震破坏实例看山区地震地面破坏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4年5月11日3时25分,东经104度,北纬28.2度我国云南省昭通境内发生M=7.1地震。宏观震中为大关县以北,木杆公社钟(杜)家坪附近。震中烈度为IX度。震区为拔海2000米的滇东北高原地区,地面经受强烈切刻,山高坡陡,尤其震区西部,地形尤显陡峻。地形的坡度一般均在30°以上,主要河流的坡降平均为2.53%。该区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地层分布主要为二迭纪阳新统灰岩,峨眉山玄武岩,三迭纪飞仙关砂页岩等等。  相似文献   

9.
山西隆起区断陷地震带是指南起渭河、灵宝、运城盆地,北至大同、蔚县、怀来盆地等一系列新生代断陷盆地控制的地震活动带。此带历史上是一个强烈的地震活动区,在新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及其相互联系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的特点,是华北地区一个独特的构造地震带。自1967年至1970年我们在这一地区开展了地震地质工作。通过实践,对该带地震活动特点及今后地震活动趋势获得了以下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1970年通海地震的地震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四昌  刘百篪 《地质科学》1978,13(4):323-335
一、前言1970年1月5日云南省通海、峨山、建水三县交界地区的曲江河谷发生了7.7级地震,震中位置是:东经102.6°;北纬24.1°,震源深度约为13公里。震中烈度10度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及其发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地构造是地壳形变的结果,而地壳形变是在地壳形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壳的形成主要表现为地质体的建造过程,包括地壳形成的地质时期中,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所产生的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的类型、组合和相带的发展。地壳的形变主要表现为地质体的改造过程,包括各种岩层在形成过程之中或以后,经受内力和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各种微观和宏观的结构变化,如流动、褶曲、破碎和断裂等。  相似文献   

12.
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锡澜  常承法 《地质科学》1979,14(2):116-126
喜马拉雅山脉东西两端遥相对应的南迦巴瓦峰(7756米)和南迦帕尔巴特(Nanga-parbat 8125米)分别位于雅鲁藏布江和印度河大转弯的内侧,并分别组成“缅甸弧”和“结罗姆弧”的核心,但是二者实际上可能并不是真正相等的。至少就雅鲁藏布下游地区来说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真正的弧弯,而是一个比简单的弧弯要复杂得多的构造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几个地区浊积岩系的特征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由于找寻沉积矿床、研究沉积环境和大地构造的需要,浊积岩(在构造意义上称为复理石)的研究有相当快的发展。作者对东北某地早第三纪浊积岩、秦岭中段三迭纪浊积岩和浙西奥陶纪浊积岩进行了野外观察和室内工作。本文就它们的识别特征、沉积环境和构造环境进行概要的讨论,可能对区测填图和普查找矿等方面工作有所俾益。  相似文献   

14.
膨润土又称膨土岩或斑脱岩,是以蒙脱石类矿物为主要成分的粘土岩,是一种含水的铝硅酸盐矿物。 蒙脱石颗粒极细,由于晶格置换晶层表面带有大量负电荷,能吸附可交换性阳离子。以吸附钠离子为主时称为钠质膨润土,以吸附钙离子为主时称为钙质膨润土。此外,还有过渡类型。钠质膨润土具有高的电动电位和极强的水化能,在物性上优于钙质膨润土,从而有广泛应用价值。在冶金工业中用于球团矿的粘合剂。  相似文献   

15.
孙建中 《地质科学》1980,15(2):194-200
黄土地因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迄今尚无定论。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焦点始终是水成和风成之争。笔者认为,讨论的范围,应包括参加黄土形成的全部地质作用。可分为六个阶段和有关问题:1.原始物质的形成;2.第一搬运营力,主要是物质来源问题;3.第二搬运营力,主要是堆积方式问题;4.同生作用,黄土化和脱黄土化问题;5.后生作用,主要是脱黄土化问题;6.黄土的再搬运和再沉积。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断裂构造体系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文佑  钟嘉猷 《地质科学》1977,12(3):197-209
根据岩石和模拟实验的结果,应力在超过屈服强度以后,试样的表面常出现小鼓包,而且体积也有所膨胀。这一现象与所谓“扩容”(dilatancy)相当,主要是由于内部结构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松弛(relaxation)并产生微裂隙(Microfissuring)的结果,因此出现应力降,相当大地震前微震,并表现为其他前兆现象。它们也常表现为粒内滑动以及双晶等微观现象。  相似文献   

17.
海相三叠系广泛发育于中国南方,含有丰富的动物化石:瓣鳃类、菊石、腹足类及介形虫等。在此区内,海相二叠系也极为发育,有许多二叠—三叠系连续沉积剖面。因此,二叠—三叠系的界限剖面,可以在许多地点见到。 二叠—三叠系的界限日益受到国际地层学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徐煜坚 《第四纪研究》1989,9(3):249-253,291
中国西部现代冰川现象和第四纪冰川遗迹,露头清晰,保存完好,中外地学同人多肯定无疑,但对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遗迹,几十年来一直在争论着。这是由于多种地质因素相互交织,致使在识别它们的标志上产生了一定困难,有时令人困惑不解。不过只要我们认真观察、深入研究,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剥蚀和堆积的证据是很多的,且不难识别。作者野外工作经验表明,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遗迹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构造特征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曾几次派遣科学考察队到西藏地区进行考察。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科学院组织了一支科学考察队,于1966—1968年在东起亚东西到吉隆我国喜马拉雅地区大约50,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了考察。在地质方面,根据地层发育、变质程度和构造变形的不同考察地区可以分成南、北两条东西向构造带。南带的地层层序非常完全,而北带则只有石炭-二迭纪和中生代地层出露。在南带发现了奥陶纪、志留纪和泥盆纪化石,对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积地层进行了较详细的划分,从而初步建立了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地区比较完整的地层系统。  相似文献   

20.
大别山地区构造地貌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文科 《地质科学》1976,11(3):266-276
大别山位于江淮之间,跨皖、鄂、豫三省,与其东端的张八岭和西端的鸡公山、桐柏山合称淮阳山脉。它由西北向东南延伸,在湖北省的黄梅附近转向东北,地势上为向南凸出的弧型山系,相当于李四光提出的淮阳弧构造。大别山是淮阳山脉的主体,山势较高,1500米以上山峰都集中于皖、鄂、豫三省交界处一带,形成岗峦起伏,群峰突起的壮丽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