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对于预测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加固和维修决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对近几十年来地震易损性评估方法领域内的重大发展做全面综述,并对易损性分析方法的类别和优缺点及其应用作了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结合广东省水系分布抽样定位代表性大型、特大型桥梁位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现场调研,着重了解这些大桥的基本属性和使用现状,同时借鉴四川汶川地震震害资料分析桥梁震害特点,进一步对所调查的桥梁做群体地震易损性分析,从而给出主要病害成因,提出完善桥梁设计理念和防震措施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近几十年来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及地震破坏损失预测的发展 ,指出了建筑物地震易损性分析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 ,如缺乏震害经验的建筑物地震易损性估计、采用地震动参数进行建筑物地震易损性估计等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理论计算的易损性估计方法 ,给出了对于不同地震动建筑物出现或超越不同状态的概率 ,将多层砖房的理论易损性估计结果同实际震害资料进行了对比 ,并对经正规设计但缺乏震害经验的高层建筑地震易损性进行了估计。另外 ,本文也着重研究了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反应谱作为地震动输入参数时的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数理统计方法,对汶川地震灾区范围内的铁路和公路系统桥梁震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2种系统梁式桥梁破坏部位震害分布特征及破坏等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铁路系统桥梁破坏曲线呈"X"形,公路系统桥梁破坏曲线呈波峰状的"X"形,同等地震作用下,公路系统桥梁震害损失比铁路系统桥梁震害损失大,公路系统桥梁抗震性能比铁路系统桥梁抗震性能差;基于桥梁震害统计得到了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2种系统梁式桥梁破坏的易损性矩阵,采用贝塔分布函数拟合得出2种系统梁式桥梁地震易损性曲线及分布函数参数,结果表明:2种系统梁式桥梁在低强度地震作用下均以完好、轻微破坏为主,在高强度地震作用时,铁路桥梁以中等破坏为主,公路桥梁则以严重破坏及毁坏为主。研究成果可为地震灾区震害预测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震易损性的框架结构的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一种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优化的准则算法.根据优化准则构造了一种修改设计变量的格式,提出了设计方案可行性调整的方法并推导了计算公式,给出了优化算法的计算步骤,并通过一个算例阐述了这种算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地震人员伤亡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将目前国内外地震人员伤亡的评估方法区分为将生命损失用货币单位来衡量和单独估算人员伤亡数量两大类,并对评估方法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利用以倒塌率为主要影响因素的6种估算方法对1976年唐山地震,1996年云南丽江7.0级地震及内蒙古包头西6.4级地震的人员伤亡进行了评估,并与三次地震人员伤亡的实际统计结构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了一种较精确,适用的伤亡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震危害性分析的基本框架和方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提出了一个大城市的地震危害性分析的基本框架和城市功能损失的分析方法,以及它对国内生产总值影响的估计方法,以完善和规范城市地震危害性分析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9.
搜集自开展地震灾害直接损失评估以来,四川境内破坏性地震震害资料,统计省内藏式房屋在不同烈度不同破坏等级下的破坏比,给出易损性矩阵;采用房屋结构整体易损性分析方法,依据藏式房屋易损性矩阵,通过烈度与地震动参数的对应关系,以对数正态分布函数为模型,对藏式房屋在不同地震动参数(峰值速度)下超越毁坏、破坏、基本完好的概率曲线进行拟合,给出易损性曲线,为其他结构类型房屋的易损性研究、灾害损失评估工作及震害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桥梁数量多,经过长时间运营,抗震能力差别较大。为了初步了解广东省桥梁的抗震水平,本文运用经验统计三次判别预测方法,对所收集的广东省桥梁样本集做群体易损性分析研究,分别得出总体和按不同上部结构类型分类的数据、图形分析结果,并将该结果与四川汶川地震后现场桥梁调研情况和各代表性桥梁样本集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核电站抗震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核电站抗震性一直是核电站设计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此问题各方面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手段的进步,核电站的抗震计算理论也在不断发展,本文试图根据已有的资料,在核电站抗震问题的一些主要方面(地震输入参数的确定,抗震计算理论,结构与地基的相互作用,支加速度谱及反应谱的确定,建筑物及设备的抗震计算,地基,基础及地下建筑的抗震计算等)研究状况作一些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一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presents a plan for seismic monitoring of a region around a potential nuclear power plant. Seismic monitoring is needed to evaluate seismic risk.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has set guidelines on seismic hazard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of such areas. According to these guidelines, we have made a plan for a local network of seismic stations to collect data for seismic source characterization and seismotectonic interpretations, as well as to monitor seismic activity and natural hazards. The detection and location capability of the network were simulated using different station configurations by computing spatial azimuthal coverages and detection threshold magnitudes. Background noise conditions around Pyhäjoki were analyzed by comparing data from different stations. The annual number of microearthquakes that should be detected with a dense local network centered around Pyhäjoki was estimated. The network should be dense enough to fulfill the requirements of azimuthal coverage better than 180° and automatic event location capability down to ML?~?0 within a distance of 25 km from the site. A network of 10 stations should be enough to reach these goals. With this setup, the detection threshold magnitudes are estimated to be ML?=??0.1 and ML?=?0.1 within a radius of 25 and 50 km from Pyhäjoki, respectively. The annual number of earthquakes detected by the network is estimated to be 2 (ML?≥?~ ?0.1) within 25 km radius and 5 (ML?≥?~?0.1 to ~0.1) within 50 km radius. The location accuracy within 25 km radius is estimated to be 1–2 and 4 km for horizontal coordinates and depth, respectively. Thus, the network is dense enough to map out capable faults with horizontal accuracy of 1–2 km within 25 km radius of the site. The estimation is based on the location accuracies of five existing networks in northern Europe. Local factors, such as seismic noise sources, geology and infrastructure might limit the station configuration and detection and location capability of the network.  相似文献   

13.
地震危险性与核电厂密闭可靠性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考虑地震危险性时,核电厂安全壳的防泄露可靠性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探讨了地震模型问题中的参数确定的一些方面,给出了可靠性评价的总体思路、分析方法及具体步骤,确定了要考虑的不定参数及其描述,并进而利用概率断裂力学推导出可靠性计算的一般公式。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运用我国现行的考虑时空非均匀性的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方法对核电厂等设计精良的设施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时所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累积绝对速度(CAV)的概念,并将其引入到我国现行的考虑时空非均匀性的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方法之中,用以排除厂址周围小震对核电厂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影响,并选取实际工程场点进行了试算.试算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明显排除厂址周围小震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进行核电场地安全性评价时,主要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程序LSSRLI-1,而一维等效线性化方法在考虑地形效应时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研究场地地形效应的影响时偏差较大。对于抗震设计要求远高于一般建筑的核电站来说,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二维建模分析是非常必要的。选取了某核电场地典型剖面15个钻孔资料,在MIDAS二维等效线性分析环境下进行了建模,并选取了以年超越概率10-4合成的地震动中10条最大样本时程作为基底输入进行分析。通过与LSSRLI-1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了地形效应对地表和核岛基础处(8.5m)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并提出了设计建议。分析得出:二维分析中地形效应对地表加速度最大值反应谱的双峰形态影响较大,并且计算结果对AP1000谱的超越情况有所变化;对核岛基础处(8.5m)峰值加速度的影响程度比地表要小,没有表现双峰形态变化较大的形态。  相似文献   

16.
核电厂的楼层反应谱分析是核电厂房主结构和设备子系统抗震设计的主要依据.楼层谱计算方法可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通过地震动反应谱输入直接得到楼层谱的计算方法,简称直接法;另一种是通过地震波输入的时程分析计算方法,简称时程法,文中主要研究前者.首先简要评述了几种具代表性的直接法,例如Biggs方法、Kaput方法、Singh方法等,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然后总结了我们的工程经验,并在Biggs和Kapur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修正模态法,既考虑了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又计算简便易行,也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7.
英国核电站的抗震设计所针对的地震活动通常是以一个预测方程估算出的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值的谱形状为依据。频谱与峰值地面加速度预测方程都是1980年代推导出的。然而与该领域的科学发展水平相比,这些地震载荷的计算公式的技术基础已过时。故在本文中将探讨可替换的其他谱形状和选择方案及其相关的优点与问题,并就产生统一的危险性反应谱代替确定峰值地面加速度的固定谱形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核电站用机电设备抗震性能试验鉴定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了核电站用机电设备抗震性能试验鉴定若干问题,其中包括“激励输入地选取;利用给定场地响应谱确定激励信号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新抗震规范地震动功率谱模型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我国抗震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将建筑场地分为4类的事实,确定了对应4类建筑场地的过滤Gauss白噪声过程功率谱密度函数(Kanai-Tajimi谱)的参数值,并导出了Kanai-Tajimi谱的谱强度与最大地面运动加速度均值,地震烈度及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关系,这与我国新抗震规范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相协调,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核电厂取水隧洞抗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动力时程反应分析方法,针对百万千瓦级核电厂,利用FLAC3D对其取水隧洞进行了抗震分析.针对场地的岩质特征,对不同围岩下隧洞的内力分布开展具体研究分析,绘制衬砌内力包络图.计算得出的规律可为隧洞抗震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