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地震应急处置方案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敬海  聂高众 《地震地质》2014,36(1):196-205
地震应急预案作为地震应急的核心文件之一,存在操作性不强,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在分析地震应急预案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地震应急处置方案技术。地震应急处置方案是地震发生后,为指导地震应急救援,针对具体应急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方案。阐述了地震应急处置方案的特点及其与地震应急预案的关系。论述了地震应急处置方案的组成,包括:处置方案框架、应急决策知识和信息技术支撑平台。介绍了地震应急处置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信息技术支撑平台上应用地震应急决策知识修正应急处置方案框架并动态生成处置方案。以地市级为例论述了地震应急处置方案框架,并介绍地震应急决策知识的组成。从而为地震应急处置方案的生成与应用奠定基础,该方案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改进地震应急预案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从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角度,依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对应急响应工作的要求,在分析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地震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结合盈江、彝良、芦山等地震应急救援案例,对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的关键应急处置业务进行梳理,并根据各项业务的时序特征提出了在震后不同时间段内所要完成的工作以及所要达成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方地震应急预案过于宏观和操作性不强的缺陷,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震应急对减轻地震灾害有重要作用,我国的地震应急始于1966年邢台地震,辽宁省的地震应急是从1975年海城7.3级地震以前开始的。本文全面介绍了1975年海城7.3级地震的应急工作,并对这次工作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作了评述。文章认为,海城地震应急工作是一次有成效的地震应急实践。它为辽宁省地震应急救援提供了经验,也为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国际地震动态》2006,(10):44-44
2006年10月12日晚7时,为检验地震部门和救援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福建省举行了地震应急救援演练。这是福建省地震救援队成立后首次拉动演练。本次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分为指挥部桌面演练和某地模拟地震现场演练。桌面演练主要进行现场与指挥部的信息联络、灾害评估、应急辅助决策和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汶川地震后应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盐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从加强盐城市县级地震机构和能力建设、健全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加强抗震设防工作、加强监测台站建设、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建设等6个方面提出了今后做好本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张祯  王建军  陈虹 《华南地震》2011,31(4):108-115
一个高效、实用和可操作的地震应急救援管理体系,需要在灾害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及灾后恢复四个阶段有足够的建设指导和标准规范,而我国地震应急预案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通过分析大震现场救援暴露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讨论了制定地震紧急救援标准工作程序的必要性,并提出9条标准工作程序的制定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目前的地震应急预案中地震现场工作队的要求,对各省现有地震现场物资管理状态模式统计分析.以河北省地震局地震现场物资库的电子信息化建设研究为例,分析了地震现场工作队物资的信息数据库建设特点,将电子信息化管理带入地震现场物资库的出入库管理中,完善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提升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为地震现场...  相似文献   

8.
2008年11月10日青海省大柴旦发生6.3级地震。地震发生后,青海省各级政府及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立即启动了省、州(地、市)、县三级地震应急预案,使得地震现场应急工作反应快速、措施得当、效果明显;同时也反映出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重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震紧急救援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国 《华南地震》2006,26(1):118-125
如何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地震应急的需求,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地震应急工作,是地震界面临的课题。根据目前地震应急的现状,提出了以下2个有关地震应急理论的创新点:地震速报的基本模式,新闻媒体传播地震消息模式,地震应急预案启动模式,地震考察地区性差异,地震灾害死伤的基础数据模式,地震应急期分期模式,地震应急期救援真空模式,地震应急期黑箱、灰箱、白箱模式,地震救援队伍的后勤模式,国外地震救援队到中国参加救援法规模式,地震受灾体分类模式,新建和加固农村公共建筑提高一度模式。并且给予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于2004年10月28日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中国地震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得到健全,并走向规范化。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将致力于整合中国地震现场工作资源,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地震应急搜救基地和技术中心,  相似文献   

11.
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是检验应对地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解决地震应急救援演练中容易出现的"演为看"和"练与用脱节"等现象,厦门市地震局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累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地震应急救援办法。本文结合实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紧紧围绕组织地震应急救援演练要做到"四真",即设置情况真、应急响应真、演练内容真、组织保障真;以及在应对地震突发事件要拧紧"四股劲",即敢于同传统观念"较劲"、敢于同自己短处"较劲"、敢于同难点难题"较劲"、敢于同突破创新"较劲"等8个方面,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做了很好的诠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有效性,能够帮助人们提高对地震应急救援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扎实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地震等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应急预案是应急准备的核心内容。预案的展现形式是否直观有效,是预案能否及时准确的为指挥人员提供指导性意见的关键。本文以地震应急预案的结构化研究为基础,从文本结构化和系统集成结构化角度进行分析,建立地震应急预案信息系统,探讨地震应急响应过程中联动服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对完善地震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破坏.地震后的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是一次很成功的应急大行动,成绩显著,世界称赞.本人根据20多天的现场应急救援经历,借鉴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应急救援管理方面的做法,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谈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4.
地震是群灾之首。基层是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危机管理、大力推进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发展与基层地震应急救援管理工作,阐述了凉山州地震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实践。四川凉山,立足“防大震、抢大险、救大灾”,开展地震灾害风险管理,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初步形成了以法制体制机制建设促进地震应急救援管理,以地震应急救援管理振兴防震减灾事业,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西藏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西藏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的现状,结合四川汶川8.0级地震、西藏当雄6.6级地震应急总结,提出西藏地震应急体系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文安5.1级地震距离北京、天津市区较近,引起了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高度重视。震后,地方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都迅速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周密安排和部署地震应急处置与救灾行动,取得了圆满的抗震减灾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了文安5.1级地震的灾害情况和地震应急行动措施,总结了地震应急行动的特点,并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黄应忠 《高原地震》2007,19(1):65-66
通过多年地震联防区的工作和感受,总结了地震联防区工作的特点和作用,提出了地震联防到地震应急联动救援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海地是一个长期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严重的贫困状况导致了社会应对灾害的脆弱性,政府一方面无法提供大量的资金建设防震、抗震房屋,另一方面也未曾有效制订建筑标准,也无强制执行的建筑法规,导致房屋建设缺乏规划,建筑物普遍不设防、抗震性能差,震后损失重。2010和2021年海地分别发生7.3级地震,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本文从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海地政府应急响应及救灾效果、国际救援组织援助情况3个方面对两次地震的应急响应和救援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次地震灾害均有国际救援力量参与,2010年的地震救援是一种无政府状态,以国际力量救援为主,海地政府为辅的救援活动;而2021年政府的应急响应速度有显著提升,在救灾中发挥了绝对主导作用。对国际救援案例和国际救援力量的分析和研究可为我国国际救援队伍派出、对外援助提供有效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地震应急救援差异性查询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介绍了地震应急救援差异性查询平台的设计思路,包括多源数据处理与集成方法、查询方式与结果展示方式设计、系统架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关键技术等内容。地震应急救援差异性查询平台将来源于不同部门的影响我国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的各类因素数据纳入到统一的管理平台,向各级政府、不同部门和相关地震应急人员提供便捷直观的信息查询服务,建立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桥梁,有效缓解了部门之间数据孤立的壁垒。  相似文献   

20.
变电站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以及震后电力应急处置工作的部署都需要对变电站地震损坏情况做出快速预测。本文在借鉴吸收国际变电站地震损坏评估方法及成果、统计分析国内变电站地震损坏案例基础上,采用专家调查法构建了3种电压等级(35 kV、110 kV和220 kV)变电站地震易损性函数,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易损性函数的变电站地震损坏评估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对变电站的整体损坏级别、设备损坏比例、震后恢复时间和经济损失快速评估。本文研究成果有助于变电站地震应急预案完善和震后第一时间电力应急处置工作的部署与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