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逆作法施工是近几年应用比较多的施工方法,但在土岩二元结构下,这种支护方式的设计与施工经验较少。青岛市是典型的土岩二元结构地层地区,以东海路基坑掩蔽工程为例,介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含有土层和岩层的二元结构地层条件下,逆作法同钻孔灌注桩相结合的支护形式,重点介绍利用Plaxis有限元分析模拟基坑开挖过程中跃层开挖土体对支护桩变形的影响,通过模拟计算讨论跃层开挖土体的可能性,及其对施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由月球和太阳产生的潮汐作用引起了地球的应变。这种现象已被大量理论研究和实际观测所证实。 地球经受着潮汐摩擦力的切向分力的巨大作用。潮汐地质作用即由潮汐摩擦力引起的地质作用。潮汐对地球固体表面的影响,主要通过重力仪(对垂直分量)、倾斜仪(对水平分量)和伸缩仪(对应变)进行测定。作为有关地球内部构造及其振动之基本结论的基础,苏联等国家已经研究了主要类型潮汐波的特征。从宇宙卫星获得的资料近  相似文献   

3.
浅强跃层大振幅内波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洋内波是分析整个海洋中能量的收支和平衡问题时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物理过程 ,对它的研究不仅在整个海洋动力学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且对海洋环境与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推动其它相关学科的深入研究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浅强跃层大振幅内波是海洋内波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人类在浅海中的活动之影响尤其引人注目 :如对海洋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勘探及开采设施的安装施工和正常工作等具有直接的或潜在的破坏性 ;能够改变海水中声传播路线 ,从而影响声通讯设备的正常使用 ,使众多利用声信号进行测量的调查仪器所获取的大量观测资料中带有难以去掉的噪声信号 ;可将富含营养盐底层水带到表层 ,改进了海洋生态环境 ,因而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渔业捕捞及海洋养殖业的发展等具有指导意义 ;还对环流场、物质输运、航道淤积以及深水沉积等有一定的影响。文中主要从浅强跃层大振幅内波的生成机制、传播演变、模型描述以及观测方法等方面介绍了浅强跃层大振幅内波研究的进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胶州湾三维潮流及潮致余环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运用一个三维正压湍流封闭数值的模式,成功模拟了胶州湾M2分潮的潮汐与潮流分布,模拟结果表明,胶州湾的潮流以往复流为特征,最大流速出现在胶州湾口,量值为95cm/s,潮臻余流的水平结构是:团团转”的多涡结构,其中5个余流涡旋的位置得到观测资料的证实,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比较了欧拉余流和拉氏余流的差异,并分析潮致拉氏余流涡的垂向结构特征,垂向湍粘性系数的水平分布与水吩布形态相似,呈现出底,表层小,中层大的垂直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5.
潮汐作用下淤泥路基固结变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先超  侯剑舒  朱长歧 《岩土力学》2009,30(4):1142-1146
淤泥类软土的广泛分布是沿海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中普遍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海滩区淤泥长期受周期性的波浪和潮汐作用,在淤泥路基排水固结处理前,为便于施工,一般在两侧填筑围堰,并修建反压护道,波浪作用被阻隔,而潮汐通过排水层进入淤泥路基顶面,对淤泥路基的排水固结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海滩区淤泥路基中反压护道和潮汐的作用,建立了平面应变砂墙路基有限元计算模型。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反算砂井路基水平渗透系数,并将三维砂井路基转换成平面应变砂墙路基,确定了转换后的等效渗透系数。计算结果表明潮汐、反压护道等对淤泥路基排水固结过程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太阳系(携带地球)围绕银河系银心依椭圆形轨道公转.旋行1周,地球与银心之间有两次处于近距离,两次处于远距离.在靠近时两者之间引力增大,导致地仅柔流物质发生涨潮,远离时引力减小,地幔潮落.地幔的潮汐作用势必引起其上的固体地壳发生破裂、变形、运移和碰撞,即地壳构造运动.由于太阳公转具有200Ma年的周期性,故而地壳运动同样也具有与此相一致的周期性和等时性.因而说地幔的潮汐是导致地壳发生构造运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渤海层化结构及潮汐锋面季节变化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浩  潘伟然 《水科学进展》2007,18(3):398-403
采用三维斜压海流模式(POM)模拟了渤海海温的季节变化,以海表与海底温差ΔT作为判别依据,发现3月份前整个渤海的表、底温差小于0.5℃,说明渤海处于充分混合状态;进入4月份以后,莱州湾、渤海中部以及渤海海峡的局部水域出现超过2℃的表、底温差,意味着垂向层化结构开始形成;层化区域面积随着海表热通量增大的趋势可一直持续到8月,9月后由于日照量逐渐减小,季节性温越层逐渐消失,11月以后渤海又恢复到充分混合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重力场的潮汐变化观测及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我国武汉超导重力仪长周期序列潮汐观测数据,研究了重力场潮汐变化特征,精密确定了地球潮汐常数,讨论了重力观测中的海潮负荷和大气效应问题;根据地球自由核章动在周日重力潮汐观测中的共振效应确定了自由核章动的复本征周期和品质因子Q值,研究了极移重力效应;并对进一步利用重力潮汐观测研究地球物理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滨海地区地下水与海水有较强的水力联系。在做抽水试验的过程中,地下水位呈周期性的变化。通过工程实践,对地下水位受潮汐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实测的Q(S)一t曲线进行修正,取得了较准确的水文地质参数。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东部海岸现代潮坪沉积物和古代潮汐沉积物的研究,新发现一种潮汐沉积物所具有的特殊沉积构造,这种沉积构造可区分出三种类型,特征明显,易于鉴定,反映潮汐运动规律,命名为“潮汐周期层序”。用这种沉积构造作为古代潮汐沉积物的鉴定标志,将大大提高鉴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北黄海盆地地质条件相当复杂,前期采集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信噪比低,中深层反射波组不明显,难以清晰反映盆地的构造形态。为了取得品质高的地震资料,采集参数的选择是关键,笔者利用Nucleus模拟系统,对气枪容量、沉放深度,电缆沉放深度等采集参数进行模拟、分析,结合海上地震采集参数试验,最终确定了北黄海盆地的采集参数,并获得较好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2.
南黄海盆地和北黄海盆地地震速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述南黄海盆地和北黄海盆地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介绍了横跨2个盆地的HHQY05-1测线的位置和地层属性。通过对2个盆地(主要是HHQY05-1测线)的速度谱、平均速度以及层速度的分析对比,认为2个盆地的地震速度差别较大,南黄海盆地的平均速度总体上小于北黄海盆地的速度,主要是由于2个盆地在地质构造、岩性、地质年代等方面的差异所引起。因此,利用地震速度可以初步了解盆地的构造特征和地质属性。  相似文献   

13.
北黄海盆地构造几何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黄海盆地是发育于胶辽隆起背景之上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研究表明,北黄海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基底由古生界沉积岩层和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等组成,盆地不同程度地发育于中新生代下构造层(J3-K1)、中构造层(E2-E3)和上构造层(N).从油气资源和中、新生代地层发育情况出发,将北黄海海域划分为辽东-海洋岛隆起区、北黄海盆地和胶北-刘公岛隆起区3个一级构造单元。其中北黄海盆地包括6个二级构造单元和24个三级构造单元;盆地内褶皱、断裂构造十分发育,褶皱构造可划分为区域挤压型、局部伴生型和披覆型3类,断裂构造主要可见近EW-NE向、NW向和NNE向3组,其中近EW-NE向和NNE向断裂比较发育,控制着盆地隆、坳分布格局和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4.
林珍  易海  王衍棠 《物探与化探》2008,32(2):111-115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北黄海盆地地震反射资料品质较差,信噪比较低,浅层多次波尤其是短周期多次波极为发育,中深层反射波组特征不明显,浅层出现强反射屏蔽现象,为此,采取重、磁、震三方面资料相结合的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方法尤其必要.通过分析地球物理场特征,在对照分析重、磁、震平面和剖面资料的基础上,选取重点剖面线进行重、震联合反演并进行综合解释,提出了重磁解释结果与地震解释结果不吻合之处,为进一步研究北黄海盆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北黄海盆地地质构造复杂,在反射地震资料中,部分地区中、深层反射不清,造成地震资料解释的多解性.笔者分析了该区反射波与折射波时距曲线的区别和联系,充分挖掘反射地震资料的潜力,利用其中的折射波资料,分析盆地的折射波特点,计算出基底速度,弥补反射资料速度分析的不足;利用折射波速度,推断地质属性,划分地震层位,提高了北黄海盆地中、深层地震资料解释的精度,使地震资料解释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6.
咸潮入侵对长江河口地区地下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河口咸潮入侵对上海市自来水源水水质带来不良影响,从而殃及水厂产水质量而不利于生产和市民健康,这在上海市宝山区表现尤为显著。然而,宝山区地下承压含水层水质优良,资源丰富,且水质稳定,不受咸潮入侵影响。经研究,在不产生地面沉降危害等前提条件下,宝山区尚可扩采500万米~3/年优质地下水。  相似文献   

17.
在最新二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重要不整合面进行了研究,共识别出了4个重要不整合面;利用声波时差法和构造横剖面法,恢复了两期重要不整合面的剥蚀厚度;同时根据重磁资料及精细地震解释,对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断裂特征作出了初步的研究,分析了主要断裂的形成期次及活动时间。最终,结合地层的分布特征及钻井资料,将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构造演化史分为5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黄海、渤海陆架区可见黄河三角洲沉积的形成时代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于黄河形成史的研究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其一认为黄河在第三纪以前就已出现;其二认为黄河在晚更新切末期才最终得以贯通。黄河的贯通与青藏高原隆起密切相关,黄河不可能在海拔较高的源头出现之关就已存在。冰期海退时期的陆架不存在类似现在的黄河。现代长江口以北地区在末次冰期 非常恶劣的自然环境,部分地区为冻土带分布区,部分地区为古沙漠活动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库区水位涨落条件下的桩-土荷载传递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探讨了水位涨落条件对桩基荷载传递演化规律,为库区桩基设计提供一定的工程指导。数值结果表明,水位升降变化对桩头沉降和桩侧负摩阻力的发展有显著影响。水位下降促进桩身负摩阻力,使得桩轴力增加,桩体出现沉降。此外,桩身摩阻力分布和桩顶沉降受水位涨落循环次数和桩头荷载影响。随着循环次数和荷载的增加,沉降和负摩阻力均增加,但首次水位涨落循环对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北黄海中部晚更新世末以来低海面时期发育的硬质粘土层是古环境变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文章运用沉积学、孢粉学和年代学等方法,从样品中提取出了可指示北黄海硬质粘土层成因的孢粉、藻类化石,并揭示了其记录的古环境和古气候特征。研究表明,该硬质粘土层的形成年龄介于12602~10357cal.a B.P. 之间,年代上与发生在12.9~11.6ka期间的末次冰消新仙女木气候回冷事件相吻合,与不同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北黄海泥炭层为同一时期的沉积,可作为新仙女木事件在北黄海陆架响应的一个重要证据。高含量淡水藻类(环纹藻、盘星藻)与香蒲的存在表明北黄海硬质粘土层的形成环境主要为淡水水域,而硬质粘土层中藜科-蒿属的存在指示其形成期间间或受到海水的影响,其上下层段海生沟鞭藻含量的增加说明硬质粘土层沉积初期及形成后期海水作用的增强,淡水藻类与陆生植物孢粉此消彼长的变化规律反映了硬质粘土层形成的阶段性特征。硬质粘土层中蒿属-香蒲-松-禾本科-单缝孢和松-蒿属-禾本科-单缝孢-香蒲孢粉组合表明研究区当时处于寒冷而湿润的环境,低地为以河流湿地为主的平原草甸,周边山地有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北黄海晚更新世末期形成的硬质粘土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期形成的硬质粘土层孢粉藻类组合中均出现高含量的淡水藻类化石,而差异性体现在前者存在一定比例的蒿属藜科植物花粉,主要由两者所处的纬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