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地震带与地震统计区关系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华  金严  胡聿贤 《地震学报》2003,25(3):308-313
总结和分析了中国地震带划分的研究历史、目的和用途、划分原则、表现形式以及基本特点,指出地震带是以地震活动性区域划分研究为目的,它不同于概率地震危险性方法中的地震统计区的概念.文中对地震统计区概念及其演化历史进行了分析和论述,认为地震统计区与地震带在统计意义、物理内涵、层次性、划分规模的要求、对空间重叠的排斥性以及划分目的和用途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现行工作中将两者不加区分地使用是不合适的, 一方面造成地震统计区未形成自身的适应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划分理论,另一方面也造成以地震活动特征和地震孕育发生环境、机制研究为目的的地震带划分研究的停滞不前.文中最后指出,地震统计区划分是以地震带划分研究为基础,它产生并服务于考虑地震活动时空不均匀性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应将其与地震带概念加以明确区分,并加强其划分原则、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地震危险性估算的一种概率统计方法.这一方法,主要根据历史地震资料.通过对地震指数γ、地震危险度E等指标的统计,找出研究区域重现期为T年一遇的地震强度,进而汁算其在预测期为N年内发生的概率.作为应用实例,本文对丹东市(城市)及辽宁南部地区(辽东半岛)的地震危险性作了估算.  相似文献   

3.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参数不确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宗旨是探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主要地震活动性参数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为此 ,重点研究了地震统计区划分中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地震统计区参数 b值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 ,以及空间分布函数对地震活动性参数导致的不确定性的影响。文中指出 ,地震统计区概念是考虑时空不均匀性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特有的概念 ,是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在考虑地震活动空间分布不均匀性方面的发展。虽然它源于我国的地震带划分概念 ,但是 ,却明显区别于地震带。文中强调了地震带划分是地震孕育发生环境研究的重要基础 ,而地震统计区仅只服务…  相似文献   

4.
概率预报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地震历史中表现出来的统计规律去推测未来。在一定概率意义下,给出下次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界限,或是在指定时间内,给出地震发生的概率,对于研究地震区域划分,提供抗震烈度等问题都是有一定意义的。这里仅从地震序列本身提取预报信息,没有考虑发震时间与各种前兆观测的关系,也没有考虑时间与地点和强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震周期谱分析的强震发生时间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涛  龙海英 《地震》2004,24(10):10-18
在地震周期谱分析的基础上,统计不同地震活动间隔周期出现的概率分布,进而以若干历史地震时间与预测考察时间间隔所隶属的概率进行概率合成,建立合成概率预测方法。新疆不同分区强震回顾性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取地震活动周期节点优势分布时段,为强震趋势预测提供综合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蒋长胜  张浪平  韩立波  来贵娟 《地震》2011,31(2):106-113
对中长期地震危险性概率预测结果的统计检验是地震预测预报的重要研究内容,采用通用的统计检验方法是促进地震预测理论、模型"无障碍"交流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PI算法和RI算法回溯性预测结果统计检验的实例,介绍了如何运用CSEP计划中已常规采用的Molchan图表法进行地震概率预测统计检验和分析,并分...  相似文献   

7.
地震短期预测的概率方法浅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和天气预报相比,地震预测,特别是地震的短临预测更为困难。概率方法真实地反映了地震发生的随机性,真实地反映了人类对于地震认识的局限性,加快短期预测的概率方法研究与应用是十分必要的。概率预测是经验预测、统计预测和物理预测的综合,各类地震预测方法特别是物理预测方法的发展还很不充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从目前我国地震预测的现状来看,应大力发展统计预测方法。地震目录可为我们提供对背景地震发生率的估计,而前兆的出现使我们可以得到地震发生率大大高于背景发生率的时段,其增益越强,时段越短,越接近于理想预测。前兆和地震之间的关系的统计检验对于概率预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提出,应按实用化的要求逐步规范各种地震预测方法。这对地震预测研究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网格地震方法,选取面积百分比(33%),确定圈闭区域的半径,统计后期地震发生在圈闭区域内的概率。在我国4个不同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水平的地区,分别统计了后期地震发生在圈闭区域内的概率。结果表明,4个地区后期地震发生在圈闭区域的概率远远大于面积百分比。说明未来地震是高度地聚集在过去地震发生的区域内,采用地震活动性预测并划分未来地震发生的潜在区域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郑兆 《地震学报》2000,22(5):538-546
用统计模拟的方法对1990~1997年全国年度重点危险区与地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由于统计模拟的方法有效地处理了地震和危险区的时空不均匀性,并且得到经运算105 次的统计模拟随机预报概率,将其与实际预报平均概率比较,得到较为客观的结果.结果表明:① 1990~1997年全国年度重点危险区的实际预报平均概率,比完全平均随机划定预报区的统计模拟平均随机概率高0.03719;② 考虑地震活动背景概率时,实际预报平均概率比危险区加权重的统计模拟平均概率高0.02183;③ 将中国大陆依地震分布不均匀性分为新疆西部地区、西南地区和其它地区3个区时,新疆西部地区的实际预报平均概率大大高出统计模拟平均随机概率,其差值为0.20962.   相似文献   

10.
齐玉妍  孙丽娜  邱玉荣  李姜  金学申 《地震》2015,35(2):101-110
地震空间分布非均匀性指标Cv值作为一种有效的预测指标近几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受空间分布的事件样本数大小的影响,Cv值会有所改变。本文采用Cv值标准化后的Kcv值,统计了河北及邻区的地震事件空间非均匀性分布,并与地震时空概率增益综合预测模型相结合,进行研究区地震预测。依据河北及邻区40多年的地震观测资料进行了Kcv值扫描和震例统计,研究了该方法应用于河北地区的预测效能及最优时间尺度。对研究区2008—2012年M5及以上地震的概率增益、地震发生概率预测与实际地震发生情况的回溯性检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应用于河北地区地震发生概率的预测是可行的。依据上述方法,对2013—2017年河北及邻区M5及以上地震发生的概率增益和地震发生概率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地震统计区是考虑时空不均匀性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特有的概念,是确定地震活动性统计规律的基本统计单元.由于地震统计区在概念以及划分原则上存在较大的认识不确定性,因此,对场点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得到对这种影响的相对明晰的量化认识,以利于实际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震岩相识别概率表征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储层岩相分布信息是油藏表征的重要参数,基于地震资料开展储层岩相识别通常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传统方法仅获取唯一确定的岩相分布信息,无法解析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油藏评价的风险.本文引入基于概率统计的多步骤反演方法开展地震岩相识别,通过在其各个环节建立输入与输出参量的统计关系,然后融合各环节概率统计信息构建地震数据与储层岩相的条件概率关系以反演岩相分布概率信息.与传统方法相比,文中方法通过概率统计关系表征了地震岩相识别各个环节中地球物理响应关系的不确定性,并通过融合各环节概率信息实现了不确定性传递的数值模拟,最终反演的岩相概率信息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地震岩相识别结果的不确定性,为油藏评价及储层建模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应用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潘华  黄玮琼 《地震学报》2003,25(2):199-204
用3个不同的地震统计区划分方案,采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研究区地震危险性,并讨论了地震统计区划分方案的不确定性对地震危险性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统计区划分方案的不确定性,对局部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些场点通常位于地震统计区边界,以及不同方案震级上限变化大的区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概率统计方法和灰色系统理论,对华北地区地震危险性作了粗略顶测,给出了华北地区不同预测年限内发生不同强度地震的概率,同时对最近一次强地震发生的时间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15.
华东地区未来中强震的概率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概率统计方法 ,对华东地区 1 999~ 2 0 0 5年发生不同震级的地震概率进行预测 ,结果表明 ,该地区仍处于地震活跃时段 ,发生 5级地震的概率不断增加 ,到 2 0 0 0年发生 5级以上地震的平均概率为 0 .5左右 ,但近 1~ 2年内发生 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发震概率仅为0 .1 5。  相似文献   

16.
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回顾[伊朗]米尔扎依引言地震危险性分析可以分成经验的-统计的、确定性的和概率的等几类方法。经验的方法直接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和古地震资料来确定地震活动性和评定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在确定性分析方法里,表示第四纪或近代地壳活动证据的断层或者...  相似文献   

17.
山西地震带历史地震序列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美煊 《地震》1993,(5):40-46
在工程地震工作中需要知道某地震带或某地区未来100年内的地震活动水平,以便适当选择历史地震的统计时段,从而得到和地震活动水平相适应的不同潜在震源区的各级地震的年平均发生率。 本文利用极值理论、最大熵原理、马尔可夫模型的方法、莫尔纳方法和伯努里模型方法计算了山西地震带未来100年内中强震的年平均发生率、平均重现期大于等于某级地震的个数和发震概率,计算结果表明,山西地震带未来百年内将发生≥6.0级地震3次,发震概率为0.94左右;将发生≥6.5级地震1—2次,发震概率为0.84左右;有可能发生≥7.0级地震,发震概率为0.53左右;发生≥7.5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发震概率为0.32左右;发生≥8.0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发震概率为0.15左右。  相似文献   

18.
极值理论在工程地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孟潭  贾素娟 《地震学报》1988,10(3):317-326
目前,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已经发展到以极限状态概率为安全标准的概率设计阶段。极值统计方法所得结果可以提供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参数。本文用极值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工程场地历史地震影响烈度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利用历史地震影响评价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历史地震资料比较丰富的地区,可以采用极值统计分析方法,从工程场地影响烈度时间序列中取得抗震设计的依据。在具体分析中,宜采用陈培善改进后的极值分布函数(Gc)和=(l——0.44)/(n+0.12)数据点拟合方式。   相似文献   

19.
蒋海昆  侯海峰  王邋 《内陆地震》2000,14(2):97-104
以相邻2次地震的时间间隔作为统计量,对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异常平静进行了统计检验。统计结果表明,中小地震的时间间隔服从幂指数分布,对华北地区而言中强地震之前大范围内中小地震活动的异常平静现象是明显的,以90%的置信概率主为,ML≥4.5地震持续110天以上的平静可判定为异常;约有70%的平静出现之后,华北地区有MS≥5.0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20.
回顾就预报地震和地震危险性问题所引出的争论,模型和方法,试图对发生于某一特定时间空间和震级窗内的地震,研究其发生概率定量化的统计方法是本文强调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