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水中溶解气体的气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中除溶解有大量的无机盐外,由于海面与大气接触,还溶解有许多种气体,在这些气体中氧、氮、二氧化碳为主,还有惰性气体及少量一氧化碳、氧化亚氮、氨、C_1—C_4烃等。以前人们对海水中溶解气体了解很少,自十九世纪以来,才开始对海水中气体的含量进行调查研究。溶解氧在各种海洋生物活动中很重要,关于它在海水中的分布,用Winkler法  相似文献   

2.
海洋沉积物中痕量BHC、DDT的测定——汽相提取法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沉积物和土壤中有机氯农药BHC(666)、DDT(滴滴涕)含量的测定,目前主要采用振荡提取法,索氏提取法,消煮提取法和柱提取法等。这些方法都是利用有机溶剂与沉积物样品直接接触,进行固-液分配而提取农药的。这样,只要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沉积有机物质,都可能被有机溶剂提取出来,从而造成了往下  相似文献   

3.
尽管海底有丰富的气体水合物 ,但我们对其生成过程还知之甚少。实验室的研究通常通过冰和气体混合物或液态水和自由气体剧烈搅动的混合物予以合成 ,但这些尚不能代表海洋环境条件。的确 ,许多地区海洋沉积物中的气体供应不能满足生成游离气的需要 ,当然也有例外。通常认为水合物由水溶液产生 ,这种假设依据的是热动力均衡计算(Miller,1974;Handa,1990) ,但问题是水合物晶体能否在溶解气体含量不足以形成游离气相时成核。因此 ,水合物怎样成核和水合物怎样由水溶液生成是了解水合物怎样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关键。国际上…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海水化学资源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水化学资源例如铀、锂提取技术已进入海水现场小规模试验。以纤维状偕胺肟类化合物为吸附材料 ,每公斤吸附剂的提铀量为 1 g。添加质量分数为 2 0 %聚氯乙烯的尖晶石型锰氧化物粒状海水提锂吸附剂 ,每克吸附剂的提铀量为 1 8mg。浮体式吸铀装置可用于深海作业。流动床或船舶提锂系统 ,可规模化海水提锂。吸锂剂的脱附以及脱锂液的浓缩分离已初步达到小型生产的程度。用吸附法从海水中提取的碳酸锂纯度达 99%以上 ,海水锂回收率为 2 7%。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加氨碱化提取鱼肉蛋白技术理论,本文首先以竹荚鱼肉为对象进行了鱼肉蛋白溶解基本规律的探索,其次以竹荚鱼加工副产物为对象考察了pH、碱种类、温度、料水比等因素对鱼肉蛋白提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酸碱范围内分别存在一个蛋白溶解极高值区域,pH=10.0~12.0的碱性条件下蛋白溶解性较pH=2.0~3.0酸性条件更佳,pH=5.0~6.0时,鱼肉蛋白溶解性最低。鱼肉蛋白的碱溶pH区间内,温度适当提高可促进蛋白的提取,用水量适当提高有助于蛋白提取,但料水比低于1∶2后,蛋白提取总量几乎不变。当温度40℃、pH=10.5、料水比1∶2时,可获得最佳提取效果,蛋白提取总量达122.64mg/g。料水比为1∶0.5时采用两级提取获得与上述最佳提取效果接近的结果。作为一种低成本、易操作、无残留的绿色提取技术,加氨碱化法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研究的实验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水溶液中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研究的各种实验技术及测定方法 ;对于沉积物中水合物相平衡条件的研究 ,着重探讨了电阻法、超声法及 TDR法等探测技术。实验装置的发展完善和探测技术的提高 ,将极大地推动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平衡条件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取和鉴定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贝壳与外套膜中的黑色物质,选取贝壳与外套膜颜色均为黑色的长牡蛎,将贝壳及外套膜进行粉碎、盐酸水解、水浴加热、乙醚抽脂,从3份贝壳中提取出3份黑色固体物质,从3份外套膜中提取出3份黑色固体物质,将提取的黑色固体溶解于0.01m L/L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在150—500 nm的范围内测定紫外吸收光谱,发现其最大吸收峰在210 nm左右,随着波长增加,其吸光值迅速大幅度下降,与公认的黑色素紫外吸收光谱特征一致,从而首次确定长牡蛎贝壳与外套膜中的黑色物质为黑色素。  相似文献   

8.
牛津杯法测定五倍子对大黄鱼病原弧菌的体外抑菌活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健  王海雁  赵淑江 《海洋科学》2009,33(11):44-47
实验采用乙醇蒸馏法、超声提取法两种不同提取工艺分别制备五倍子药液,并选用牛津杯法研究了两种提取药液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几种病原弧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差异.结果显示,两种五倍子药液对病原弧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而超声所提药液的抑菌效果明显强于乙醇蒸馏法所提药液.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非平衡条件下研究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再形成与置换动力学机制。研究表明天然气水合物的再形成受到水-气体系状态和初始温度的影响很大,意味着在分子层面上水溶液结构发生了变化。运用再形成的方法,我们将甲烷水合物的纯净样品从冰晶和溶解溶液中合成出来。如果精准控制压力舱内的压力和温度,在较短时间内,二氧化碳水合物就可以从固态甲烷水合物中置换得到。  相似文献   

10.
由海藻原料提取褐藻酸钠被视为离子交换过程,提取方法有直接提取法和间接提取法两种。所谓直接提取法只包括一步离子交换反应,即藻体中的钙、镁、锶等离子被钠离子直接取代。 Ca(Alg)_2+2Na~+→2NaAlg+Ca~(2+) 而间接提取法包括了酸的前处理和碱溶解两步离子交换过程。即: Ca(Alg)_2+2H~+→2HAlg+Ca~(2+)  相似文献   

11.
可食性壳聚糖包装膜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壳聚糖为成膜剂 ,以体积比为 1 %的乙酸水溶液为溶剂配制成壳聚糖成膜液 ,在成膜液中加入硬脂酸 ,用流涎法分别制成壳聚糖简单可食性包装膜和壳聚糖硬脂酸复合可食性包装膜。对膜的性能如抗拉强度、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气体透过率、折痕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膜性能的优劣与壳聚糖、硬脂酸等含量及成膜时的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2.
华志励  刘波 《海洋科学》2019,43(9):94-103
为了准确理解冷泉水体中甲烷气体的分布规律,综合运用单波束测深数据和冷泉水体流场数据,建立了冷泉气泡上升、溶解速率的定量反演方法,利用现场海试资料对反演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对海试区域的冷泉气体溢出、溶解通量以及冷泉水体的甲烷浓度进行了估算。计算结果表明,考察船航向与冷泉水体流向的差异会对声学探测结果产生影响,当航向与流向的夹角大于±60°时,声学成像中冷泉倾角的误差将超过50%。同时,冷泉气泡上升速率的衰减与溢出口水深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可达0.9,并且冷泉上升流对上升速率的提升效果明显。水合物稳定带的分布对冷泉气泡的收缩速率影响显著,稳定带内、外收缩速率的差异可达3~4倍。冷泉气体通量的计算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冷泉的溢出强度整体较大,同时溶解通量与水深之间呈现明显的分段效应。根据冷泉气体溶解通量估算的冷泉水体甲烷浓度与色谱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研究有助于实现对冷泉水体中甲烷气体分布的定量评估,为潜在海底冷泉区的圈划和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海水中总无机碳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明杰 《海洋学报》1984,6(5):709-715
本文参照Weiss等提出的方法,改用医用注射器向气室直接注入气样和水样。代替六通阀进样装置;从气提室下部直接排放废水样,取代倒吹法排样。操作简便快速,可缩短一半分析时间。在SP—2305色谱仪双气路内都装有色谱柱,可分别测定海水中∑CO2和其他溶解气体。实验证明,本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比较好,实测了自来水、珠江河水鱼塭海水等水样的∑CO2,结果的重现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应用分步电泳法检测水溶液和大鼠尿液中的古糖酯 (Propyleneglucol Guluronate SodiumSulfate,PGSS) .该醋酸纤维膜电泳选用两种电泳液 :(1) 0 .1mol· L-1的醋酸锌溶液 ,p H6 .0 ;(2 )1.0 mol· L-1的醋酸钡溶液 ,p H5.0。电泳膜于 0 .5%阿利辛兰水溶液中染色 ,1%醋酸溶液褪色。该法能够检测不同介质中的古糖酯 ,水溶液中的检测下限为电泳膜上加样 10 0 ng,尿液中古糖酯浓度高于 50 0 ng/ m L,经提取可以用此法测得。实验证实该法灵敏、稳定性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切向超滤技术分离和提取九龙江口水体中溶解相(粒径0.45μm)、胶体相(分子量 1 k Da,粒径0.45μm)和真溶解相(分子量1 k Da)的活性磷酸盐(SRP)和溶解态总磷(DTP),初步探讨了不同相中各形态磷的环境化学行为。研究表明,切向超滤过程的SRP和DTP系统空白分别为ND~0.001 mg/dm~3和ND~0.005 mg/dm~3,均未高于方法检出限;样品质量回收率为92.3%~100.0%,满足80.0%~120.0%质量技术要求。真溶解相中SRP、溶解态有机磷(DOP)和DTP占溶解相比例为65.3%~92.3%,存在形式以真溶解相为主;胶体相中SRP、DOP和DTP的含量分别为0.13~4.19、3.25~19.20μg/dm~3和3.39~23.40μg/dm~3,占溶解相比例为1.2%~17.0%;真溶解相和溶解相中的各形态磷含量主要受陆源输入控制。  相似文献   

16.
研究海洋底质间隙水中化学元素的存在形态及沉积物与间隙水之间的化学交换反应,对阐明海洋底质间隙水溶液的成岩作用、元素海洋地球化学过程以及海洋污染物质的转移机理,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从底质泥样中提取间隙水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四种,即压滤法、离心法、稀释法和有机溶  相似文献   

17.
顺序提取法探讨沉积物中主量元素在不同相态的分配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Tessier以及欧共体标准局BCR等前人顺序提取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一套改进的顺序提取法对海洋沉积物以及一些水系沉积物标准物质的主量元素进行逐步提取。利用ICP—AES、ICP—MS方法分析了各提取液中Ti、A1、Na、Mg、K、Ca、P、Fe、Mn的含量以及它们在不同相态的分配特征,同时,进一步探讨了酸去除沉积物中非陆源组分的效果,结果显示,最后经盐酸淋滤后的样品,沉积物中的生物、自生组分已经被溶解,而残留下来的剩余物质基本上可代表海洋沉积物的陆源碎屑组分。  相似文献   

18.
烃类气体是海底渗漏烃的重要组分之一。它们在海底沉积物中主要以游离态和束缚态形式存在。测量海底沉积物烃类气体组成的方法有顶空气法、酸解烃法和热释烃法等。顶空气测量的是在海底沉积物中以游离态存在的烃类气体,酸解烃测定的是吸附在颗粒表面或存在内部包裹体中的束缚烃类气体,热释烃测定的是海底沉积物中被硅铝酸盐所吸附的束缚烃类气体。海底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识别方法包括图解法和计算法等多种方法。海底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成因主要包括有生物成因、热成因和混合成因等。利用烃类气体含量、组合及比值,结合同位素组成特征可以解释地球化学异常成因。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万里副总理关于“从海水中提取碘、溴、钾等,还有海水淡化,是不是应当列为近期项目,应当仔细研究一下”的指示,中国海洋湖沼化学学会于1986年11月初,在连云港召开了“海水资源化学专题讨论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海水提溴、提钾、提镁,卤水提碘及海水淡化,可以列为近期的开发项目;海水提碘、提铀,则可列为高技术跟踪计划。  相似文献   

20.
1961年,Wilsion提出以过硫酸盐氧化法测定有机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首先Menzel等经过改进用于测定海水中溶解的和颗粒有机碳。后来Mills等和Froelich等又应用于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测定。但都需要分离碳酸盐。操作繁琐,费时较长。 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双球反应器,并以Ag_2SO_4为催化剂,结合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沉积物样品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