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区岩溶地貌比较发育。地表形态有溶痕、溶沟、溶槽、石芽、岩溶裂隙等;地下有溶洞、地下河,地下通道等。岩溶裂隙多为粘土充填,在粘土层中发现了古脊椎动物及孢粉等化石。在宜兴地区发现下列三处:1.位于宜兴县张渚镇北东方向约2.5公里的白石山南坡(图1)。洞穴为裂隙式,发育在三叠系薛家村组灰岩中。顶部地层剥失,该处海拔高度50米左右,洞深10米左右,长大于20米。洞穴顶部宽约1米,底部宽3—6米(未见底)。洞内为棕黄色带红色亚粘土,粉砂质粘土充填,产羊齿类化石碎片和孢粉:松属(Pinus)、枫杨属(Pteroca-  相似文献   

2.
岩溶沉积堆积建造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岩溶沉积— 堆积建造是岩溶作用形成的产物,是认识岩溶发育史、发育规律的物质依据,是岩溶作用时间和空间的记录。本文根据岩溶沉积— 堆积建造的成因以及赋存空间的相互关系,将岩溶沉积—堆积建造划分为岩溶外(地表)沉积和岩溶内(洞穴)沉积两大类;而依据沉积建造的成岩物质及其形成作用,又可分为不含矿的岩溶外沉积、含矿的岩溶外沉积、不含矿的岩溶内沉积和含矿的岩溶内沉积等四大亚类。此外,还根据大地构造运动与岩溶的发育关系,将中国岩溶发育史划分为五大岩溶建造期: ( 1)元古代古岩溶期; ( 2)早古生代加里东古岩溶期; ( 3)晚古生代海西古岩溶期; ( 4)中生代印支和燕山古岩溶期;( 5)新生代喜山岩溶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土壤学的角度,探讨桂林晚白垩世红色岩溶建造中溶积钙质泥岩的成因及其所反映的岩溶环境和岩溶发育特征。通过溶积钙质泥岩与石灰土两者特征的比较,论证前者为古溶蚀残余成土作用的产物,经沉积-堆积再固结而成。并通过两者形成条件及演化过程的分析,推论桂林在晚白垩世时期主要为炎热多雨的气候环境,岩溶发育,地貌组合形态以峰丛洼地为主。   相似文献   

4.
川中灯影组碳酸盐岩岩溶地层测井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中磨溪-高石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受桐湾运动Ⅰ幕和Ⅱ幕的影响,致使灯二段及灯四段顶部遭受风化剥蚀,区内大规模发育的溶蚀孔洞在测井曲线上具有明显的响应特征。通过对研究区的钻井、常规测井及FMI成像等资料分析,将研究区岩溶剖面从上而下分为地表岩溶带、垂直渗流岩溶带、水平潜流岩溶带及深部缓流岩溶带。研究表明,地表岩溶带由风化残余物杂乱堆积而成,水平潜流岩溶带顺层孔洞发育,二者是研究区储层最为发育层位;渗流岩溶带储层较发育,深部潜流带储层不发育。从区域上看,研究区位于古岩溶斜坡带,从南西向北东方向,岩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区深岩溶类型与发育强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岩溶系指发育和存在距∈-O石灰岩岩溶大泉排泄基准面或区域稳定水位标高百米以下的岩溶。它的发育包括有岩性、构造、水动力等多种因素,按其成因划分为4种类型,即地下水深循环型(各亚型),火成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型、埋藏型(各亚类)、混合溶蚀型,并浅析了深岩溶在各个地区的发育深度状况及矿井突水趋势。   相似文献   

6.
祝瑞勤 《地质与勘探》2011,47(3):353-360
广西平果铝矿区主要分布三种岩溶地貌类型,即岩溶丘陵斜坡型、岩溶峰丛洼地型和岩溶峰林洼地型,它们呈现规律性分布而划分为三个地貌带和对应的堆积型铝土矿带.堆积矿的岩溶地貌分带,是在构造地貌的背景下,由原生铝土矿层的暂时性基准面作用,导致矿区岩溶发育程度变化而形成.通过大量矿化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堆积型铝土矿在化学成分、矿块...  相似文献   

7.
桂林地质构造与岩溶地貌发育的时序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正> 以往研究构造与岩溶发育的关系,常侧重在构造形迹与岩溶形态的分析,无疑这对于区域构造格架的建立、构造阶段的划分、说明岩溶形态的特征及构造与岩溶的空间关系等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物质的依据,而难以揭示其内在联系,建立起岩溶发育的时空观念。为研究和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在分析桂林地质构造和受它控制的溶蚀、侵蚀作用的同时,还认真研究了不同岩溶发育期的沉积—堆积物,以便恢复当时的沉积、堆积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较有依据地指出岩溶发育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分析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为我国东部沿海省份之一,位于淮河、长江下游、其沿海地区是指纵串南通市、盐城市和连云港市的(南)通—(赣)榆运河以东地区,面积约二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北起苏鲁交界的锈针河口,南至长江口共一千余公里。海岸类型除连云港云台山一带为基岩侵蚀岸外,其余均为泥沙质堆积海岸,沿海平原地势低平,地面标高2—5米。组成物质:北部为黄淮堆积物,岩性以亚砂土、亚粘土为主,夹薄层粉砂。南部为长江三角洲堆积,岩性以粉砂、亚砂土为主,夹淤泥质亚粘土。中部为过渡相堆积,岩性为亚粘土。全新统厚度20—30米,成陆年代一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1,(4)
岩溶是指以溶蚀作用为主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具体的讲,是指具有侵蚀性的流动着的水溶液对可溶岩的溶蚀,并伴有侵蚀、崩塌、堆积等地质作用的全过程及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地质现象,也称喀斯特。往往在纯碳酸盐岩(强岩溶)地区修筑地下工程时,遇到地下岩溶几率大、规模大,特别是浅埋隧洞段极易发育较大规模溶洞、泥槽,发生冒顶、突泥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岩溶对建筑物建设期及运行期都有影响。遇到岩溶应查清楚其发育的基本特征和岩溶发育规律,采用合适的工程措施进行处理。本文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并结合场区地质构造,对岩溶发育的基本特征、发育规律及处理措施等进行研究。以大堰塘隧洞浅埋段为例,综合分析岩溶发育可能引发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为工程建设节约投资及工期。  相似文献   

10.
武汉地区表层岩溶带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罗小杰  张三定  沈建 《中国岩溶》2018,37(5):650-658
为查明武汉地区表层岩溶带发育特征,利用大量工程钻孔资料及水文地质试验成果,对武汉地区表层岩溶带进行了统计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地区表层岩溶带平均厚度为11~16 m,每米深度平均线岩溶率为3.93%~10.52%,最大为5.83%~17.25%,岩溶中等—强发育,带下岩溶微弱发育;带内约1/2的溶洞高度小于1.8 m,平均洞高1.50~2.18 m,具有规模较小、数量多的特点;2/3的溶洞全充填,无充填和半充填溶洞约占1/3,充填物主要来源于上部覆盖层。表层岩溶带内岩体和土同存,作为建筑物地基均一性差;渗透系数平均为0.04~6.60 m·d-1,总体具弱—中等渗透性;岩土工程施工等级较高且跨度较大。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概 况 在山东省泰安县潘河桥头Ⅳ号工区,解决岩溶地区坍陷问题中,试验研究采用大比例尺高精度重力测量,取得一定效果。 工区内灰岩埋深一般在25米左右,其上为第四系复盖,地形平坦,第四系的密度为1.9~2.0克/厘米~3,灰岩的密度为2.5~2.7克/厘米~3,上部为鲡状灰岩,溶蚀现象十分明显,岩溶发育,溶洞直径小的有几厘米,大的有几米,但最大直径没有超过10米。鲡状灰岩下部为豹皮灰岩,结构致密,也有小的溶洞存在。溶洞中多数充填砂粒、粘土等第四系沉积物。   相似文献   

12.
谈桂林粘土砾石层的成因兼论桂林平原和漓江的发育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书敏 《中国岩溶》1987,6(2):167-174
关于桂林粘土砾石层的成因问题,已经有几种不同意见。笔者根据对粘土砾石层的岩性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结合它形成的地质地貌环境的综合分析,认为它属于一种新的成因类型——岩溶河湖相沉积。就是说,在独立封闭型的桂林汇水盆地开始解体,由北往南流的漓江水系形成的初期,草坪至阳朔之间曾经是一段地下河或伏流,粘土砾石层就是在伏流上游的谷地积水环境中堆积而成的。 笔者认为,流经大面积岩溶地区的西江干流或支流的有些河段,都可能经历过地下河或伏流的历史演变过程。现在,黔南和桂西区域有些河流仍存在明伏流交替的现象。因伏流河段的过水量有限,在大洪水到来时,其上游谷地常积水成湖。在这种积水环境中产生的沉积物,既不同于冲积或洪积物,也不同于全封闭的湖相堆积。笔者建议把这类沉积物命名为岩溶河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13.
湘西洛塔岩溶发育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正> 一、洛塔岩溶形态的基本特征与分布规律 洛塔地区碳酸盐岩岩溶山地属鄂黔溶洼—丘峰山地亚区,区内各种岩溶形态及其组合类型发育齐全。各种岩溶形态组成多种岩溶地貌类型,其中引人注目的岩溶景观,首先是耸立于低山丘陵中的洛塔盆地,其四周为悬崖绝壁;其次是盆地内岩溶台面层次清楚,并以和尚堡、五座亭、甘家台等台峰组成的亚不寺岩溶台面(标高900米至1163米)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试论桂林岩溶洞穴发育的古老性及形成时代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荣 《广西地质》1995,8(1):67-80
中、晚三叠世是桂林热带岩溶、岩溶洞穴强烈发育的一个重要时期。早侏罗世,气候条件仍然有利,热带岩溶继承发育,但因碳酸盐岩被晚三叠世内陆湖盆堆积物覆盖,一定程度上减低了热带岩溶发育的强度。中侏罗世至白垩世,气候干旱炎热,降雨 ,“三水”活动不强烈,岩溶、岩溶洞穴不发育。晚白垩世,广泛发育内陆湖盆,岩溶作用有一定改善,但因仍处于干旱、炎热环境,湖水浅,堆积迅速,不利于大型洞穴的形成。第三纪是本区热带岩溶  相似文献   

15.
罗鑫 《广东地质》2012,(1):158-162
广州-花都地区是碳酸盐岩分布区之一,覆盖型岩溶强烈发育,岩洞和土洞分布十分普遍。第四纪堆积和岩溶水运移特征以及已建成江村等7个水源地,为岩溶塌陷提供了发育条件。划分了岩溶塌陷的形态和分布特征,指出花都新华-广州新市一带为岩溶塌陷显著区域,今后不应过量抽吸地下水。  相似文献   

16.
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成冈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上芒岗金矿是滇西地区具代表性的红色粘土型金矿。依据堆积特征、矿物组合和化学成分,可将红色粘土剖面分为6个带,即表土带、坡积带、钙 -沼当带、残积带、腐泥岩带和基岩带。其中,腐泥岩带为岩溶坍塌成因,残积带由岩溶残积形成,钙2结-沼泽带和坡积带为地表水流搬运堆积。矿床成因为在中晚燕山其形成的原生卡林型金矿化基础上,经第三纪上新世的岩深、残积和坡积作用的预富集,由不彻底的红土化作用使金以硫代硫酸盐络合物  相似文献   

17.
茹锦文 《中国岩溶》1985,4(4):324-324
<正>川西北,岷山山区海拔标高均在3000~4000米以上,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在当地的雪线以上。地质上位于川西地槽带,南坪复式向斜的南翼。早古生代以来至三叠系,发育了一套巨厚的浅海相及火山碎屑岩沉积,厚达40000米泥盆、石炭系的碳酸盐岩广泛发育。为高山岩溶的发育提供了一个物质前提。   相似文献   

18.
贵阳永温中学岩溶塌陷发育临界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伏伟  李亮  陈航 《中国岩溶》2018,37(2):294-299
通过现场调查,永温中学校区内及周围存在7处塌陷点,1处塌陷隐患点,严重地威胁着该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研究区基岩可溶性成分多,覆盖粘土层较薄,且地下水溶蚀性强,属于岩溶塌陷的高危险区。为了预防岩溶塌陷灾害,文章总结分析了研究区岩溶塌陷发育的裂隙-渗流-崩解模式,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验证。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土体含水量是崩解作用形成塌陷的关键参数。进一步开展8组不同含水量原状样的崩解试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塌陷发育的土体含临界水量为26.8%,发育条件为0~26.8%。   相似文献   

19.
石(艹录)矿是位于大面积岩溶承压水包围的氧化铜矿.矿石呈黑褐色,粘土、亚粘土状,露天开采.地表深井泵预先疏干,矿坑涌水量大,需施工五十二口大井(终孔直径为377或325毫米),并安装10JD深井泵或潜水泵进行疏干.我们本着自力更生的精神,组成了矿山水文地质队,自己打井、安装并管理生产.几年来完成了四十口大井(武勘帮助完成十五口),每天开动十六台深井泵(排水量62000吨/日),预先疏干采矿工作面,保持了边坡稳定,排出的水又可供应矿山选冶及生活之用.一大井井位的确定疏干大井原则上布在固定边坡10~15米外,围矿湖成半圆形.但由于岩溶发育极为  相似文献   

20.
陕甘宁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古岩溶发育特征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陕甘宁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储集体,属于古岩溶长期发育的产物。本文依据古岩溶发育的形迹,将古岩溶类型划分为层间岩溶、风化壳岩溶、缝洞系岩溶三类。并以水岩相互作用的原理,讨论了三类不同成因的古岩溶形成的古水文条件及发育特征;提出了三类岩溶的识别标志,并阐述了古岩溶型储集层的地质特征及发育规律,开拓了储层地质学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