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陶湾群分布在洛南大荆、卢氏曲里、栾川陶湾、方城维摩寺至确山蒸馍山一带,东西长480公里,南北宽4~8公里的狭长范围内。1959年秦岭区测队创立“陶湾组”一名的原义是指整个宽坪组之上,由黑云大理岩、绢云绿泥大理岩、大理岩、片岩、钙质砾岩组成的一套地层,时代定为下元古代。栾川群南和陶湾群为邻,西起洛南,东至确山,全长380公里。栾川群系1962年河南地科所创名,它泛指分布于熊耳群与陶湾群之间的一套地层,其下部的竹园沟组与1965年出版的1/20万栾川幅地质图中的白玉沟组及香子坪组相当;上部的南泥湖组与该图的大部分寒武系相当,1965  相似文献   

2.
罗圈组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内,其层位介于寒武系与晚前寒武系之间。罗圈组的冰碛成因,首先是杨志坚在一九五八年提出的,其后刘长安,林蔚兴将其命名为罗圈组。这套冰碛地层在华北其它地区多缺失,因此罗圈组成因和时代的研究对华南、华北晚前寒武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有着重要意义。一、罗圈组冰碛岩剖面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确山南部地区无论从地层及构造方面均自成系统,难以与西部的秦岭相对比。本文将从区域地质的角度讨论这一地区的南带熊耳群问题,将根据构造部位、岩性的横向变化及特征性的岩浆岩组合论证栾川群及陶湾群在这一地区的存在,还将讨论与汝阳群及下寒武统有关的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栾川群及其南北两侧相邻的不同时代地层及其之间接触关系的研究,结合前人资料进行区域对比,修改了栾川群的含义,提出了栾川群的底界置于白术沟组与三川组之间,原栾川群白术沟组归入下伏官道口群;大红口组仍作为栾川群最上部的一个地层组予以保留;原栾川群鱼库组划归上覆陶湾群。修改后的栾川群从下至上包括三川组、南泥湖组、煤窑沟组及大红口组,时代归属晚元古代。  相似文献   

5.
扬子区北缘大巴山地区的寒武系在米仓山小区和城口—巫溪小区广泛发育。由于司上—万源隆起的分隔,两小区寒武系发育特点有明显差异。米仓山小区的下塞武统自下而上发育有宽川铺段、郭家坝组、仙女洞组、阎王碥组和孔明洞组;中统仅发育在该区的东南部,有陡坡寺组;上统普遍缺失。城口—巫溪小区寒武系发育较全,自下而上为下统的火烧店组、水井沱组、石牌组、天河板组和石龙洞组;中统的石溪河群和上统的三游洞群。米仓山小区的寒武系因沧浪铺期后汉南古陆不断扩大,沉积盆地自西向东缩小致使西部地层缺失比东部要多。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观察桂西三处寒武系分布区并采到较多的三叶虫化石资料,提出该地区中、晚寒武世生物地理分区,那坡县坡笨剖面三叶虫组合与吉林浑江大阳岔区非常相似,坡笨和蛇场地区的动物群可与华北—扬子型动物群对比,果乐地区为过渡型动物群。根据三叶虫化石将蛇场剖面下部划分出中寒武世早期的陡坡寺组和顶部划分出晚寒武世晚期的风山组。  相似文献   

7.
一、地质概况: 本区大地构造位于东南地洼区干桂地洼系中段的东南侧,地层有元古界板溪群及震旦系浅变质岩系,由砂岩、砂质千枚岩、绢云母片岩夹钙质层及细碧石英角斑岩,火山喷发岩组成。寒武系为砂岩、长石砂岩、千枚岩及绢云母页岩夹少量灰岩,属地槽型沉积,广泛出露于北部及南部。泥盆系呈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寒武系之上。下泥盆统莲花山组至中泥盆统应堂组为砾岩、石英砂岩、页岩、局部夹泥质灰岩,属滨海——浅海相沉积。中泥盆统东岗岭组至石炭系,为灰岩、白云岩夹硅质岩。二迭系为砂页岩。二迭纪至三迭纪期间,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台南缘活动带,中上元古代为华北地台南缘的裂陷海槽,沉积了一套官道口群、栾川群和陶湾群冒地槽型类复理式建造。这套地层以含火山岩夹层的富镁、高硅、多碳沉积为特征,对多金属成矿极为有利,形成了丰富的多种类型的铅锌矿床,占全省铅锌矿床(点)总数的50%以上。主要矿床类型有:①与中酸性斑岩小侵入体有关的热液交代型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床;②与断裂破碎带有关的热液充填型西灶沟铅锌矿床;③与碱性(次)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型曲里铁锌铜矿床;④陶湾群中的沉积改造型维摩寺铅锌矿床;⑤与闪长岩体有关的寒武系中沉积再造型尚洞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9.
通过山西省寿阳测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在华北板块中部太行山中段地区西部的小方山地区内,发现了下古生界寒武系下统馒头组地层,增补了该区寒武系馒头组地层的空白.通过多重划分对比,建立起了小方山寒武系馒头组沉积地层在岩石、生物、时间等多维空间中的立体形态,为今后在该区域上馒头组地层划分并与邻区进行多重地层对比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1 大连超群的概念大连超群包括辽东半岛南部上先寒武系的五行山群、金县群,含由类水母化石、蠕虫化石、宏观藻类化石所组成的五行山生物群、金县生物群、满家滩生物群,同位素年龄值为800—600Ma,以内源沉积岩为主的浅海相沉积物,总厚度3543m。大连超群整合于细河群桥头组之上,与下寒武统大林子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1.
朝阳董家店地区寒武系发育,岩石地层单位从下面上分为A组(含燧石结核、燧石条带白云岩组),B组(红色砂页岩、白云岩组),董家店组(C组,鲕粒白云岩组),D组(薄层灰岩组)。生物地层单位从下而上为Probowmania带,Taitzeuia-Crepicephalina带,Blackwelderia-Cyclorenzella,parabola带,Chuangia带,Tsinania带,Tellerina带。年代地层单位可划分为寒武系下统(缺少化石,不能建阶);寒武系中统毛庄阶,张夏阶(因缺少化石,徐庄阶不能建立);寒武系上统崮山阶,长山阶,凤山阶。董家店组是笔者命名的岩组,其命名的主要依据是岩性、岩相特征明显,岩组全为鲕粒白云岩,在该区延展较广,与邻区同层岩组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2.
鲁西寒武系中部二级层序界面的识别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整理了以往多个1:5万、1:20万区调图幅内地层剖面的生物地层资料,结合野外追索,利用生物地层(化石带)的近似等时性,对鲁西地区寒武系中部的二级层序界面进行重点研究。认为该界面赋存在馒头组下页岩段或洪河段与馒头组上页岩段或张夏组下灰岩段之间,在鲁西地区普遍存在,延伸稳定,自西北向东南由假整合一似整合过渡,并在西部地区出现明显的沉积间断。界面类型属Ⅱ型不整合。  相似文献   

13.
过渡带的南北界线大体为铁炉子—黑河断裂和石门—马超营断裂,称之为洛南—栾川过渡带。本文通过对熊耳群、栾川群大红口组和宽坪群下部火山岩的造岩元素、微量元素扣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表明,中晚元古时期,在华北地台南缘、洛南—栾川过渡带及北秦岭造山带上存在着三条不同性质的裂谷,它们分别为大陆内部裂谷、近活动大陆边缘的大陆裂谷和弧后盆地拉张裂谷,从而也表明当时洛南—栾川过渡带所处大地构造环境及地壳性质就已介于南北两大构造单元之间。  相似文献   

14.
1988年,笔者在河南西部鲁山县进行野外地质考察时,首先在前寒武系崔庄组中发现了后生动物遗迹化石。此后,又在汝阳、临汝、宜阳等地前寒武系云梦山组、白草坪组、北大尖组、崔庄组、三教堂组发现了大量的后生动物遗迹化石。些遗迹化石大部分为平行层面的潜穴(现均已被纯的石英沙充填),多为生物觅食、啮食、运动等造成。造迹生物很可能以蠕虫类为主。遗迹形态复杂,个体较大,表面多光滑无饰,有些具非常发育的横向环节,有些具明显的纵纹。与遗迹化石伴生最多的沉积构造为浪成波痕。  相似文献   

15.
前言自从乔秀夫提出辽东细河群与青白口群对比意见以来,先寒武纪地层学家、古生物学家均将辽东上先寒武系置于辽西上先寒武系之上,但有人主张自桥头组向上全部划归震旦系,有人则主张桥头组一大林子组位于青白口系与震旦系之间。近年,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持这种认识所依据的实际资料,有的被否定,如“水母”为假化石,有的需重新认识,如同位素年龄值和迭层石在地层划分与对比上的意义。笔者依据上先寒武纪地层-古生物方面的资料,兹将相关的几个问题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辽东半岛市部上先寒武系自下而上划分为4群15组,其中细河群的三个组即钓鱼台组、南芬组、桥头组产宏观藻类化石;五行山群的长岭子组、南关岭组产蠕虫和宏观藻类化石;金县群兴民村组产类水母化石,葛屯组产蠕虫、宏观藻类化石,上覆的下寒武统碱厂组产三叶虫和古杯动物化石。上先寒武系7个宏体生物化石层位构成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宏体生物序列,可分为4个演化阶段:①细河期宏观藻类发生发展阶段;②五行山期蠕虫发生发展阶段和宏观藻类发展阶段;③兴民村期类水母发生发展阶段;④葛屯期蠕虫和宏观藻类新的发展阶段。据此可以划分为4个生物群,即细河生物群(800Ma前)、五行山生物群(800—700Ma)、金县生物群(677Ma)、满家滩生物群(600Ma)。另外早寒武世三叶虫和古杯动物组成葫芦套生物群,为早寒武世晚期。辽东半岛与苏皖北部晚先寒武纪地层不仅沉积序列相同,而且宏体生物序列也基本相同,两区生物地层完全可以对比。辽东半岛南部晚先寒武纪宏体生物序列的建立及其在同一地层区的延展性,提高了本区晚先寒武纪地层剖面的地位。使其可能成为全球晚先寒武纪生物地层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17.
洛阳龙门地区出露连续的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碳酸盐岩,层内发育大量的风暴沉积构造,是研究碳酸盐岩风暴沉积的良好剖面。研究区发育了6种典型的风暴相关沉积构造,根据风暴岩的沉积序列,识别出5种风暴沉积岩;研究了该区风暴沉积中遗迹化石,依据遗迹化石的分布特征以及镜下特征,划分出了3个风暴沉积序列层段,识别出6个遗迹属,建立了研究区遗迹化石的风暴沉积分布模式图,得出了研究区沉积环境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豫西罗圈组的时代归属,一种意见归寒武纪早期;另一归南沱期,笔者认为前一种意见不妥。董家组岩性可与景儿峪组对比,与其归震旦系,不如归青白口系。何窑组与红岭组实质是一套东西,不能叠置起来,只能舍去一个,保留一个。黄连垛组的深色硅质岩与陕西洛南大庄组(石北沟组)硅质岩可相互对比。燕山地区串岭沟组—团山子组(17—18亿年)有可靠的带藻、真核藻类和chuarid,因此至少从16亿年开始的地层都可以找到宏观大化石。最近,西北大学在高山河组及汝阳群中发现了一些可能属动物遗迹化石的线索,值得进一步寻找。  相似文献   

19.
沉积环境分析是古地理重建的核心内容,黔北地区寒武系明心寺组沉积环境研究存在较大争议,以致对中上扬子地区明心寺组沉积期古地理格局的认识不能统一。选取寒武系明心寺组发育齐全、出露良好的黔北镇远地区三丘田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室内薄片鉴定及碎屑岩粒度分析等方法对三丘田剖面明心寺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沉积演化序列、沉积相类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黔北镇远地区三丘田剖面寒武系明心寺组上段发育大套的石英粉-细砂岩,沉积构造以低角度冲洗交错层理为主,碎屑颗粒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三丘田剖面明心寺组上段砂岩以双次跳跃组分为主,悬浮组分含量较少,纵向剖面自下而上显示为浅水陆棚→临滨→前滨→后滨演化序列,呈典型的陆棚相向滨岸相变化。综上所述,黔北镇远地区三丘田剖面寒武系明心寺组上段的沉积相为滨岸相。黔北镇远地区明心寺组滨岸相沉积的出现,指示了黔北地区区域上重新认识明心寺组沉积相的必要性,将直接影响对黔北地区乃至中上扬子地区寒武纪古地理格局及其大地构造背景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河南西部寒武系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主要有1、采获了许多重要的三叶虫化石,以此基本统一了划分意见,确定地层层序自下而上为:下寒武统辛集组、馒头组;中寒武统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上寒武统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2、明确了辛集组时代为早寒武世中期,并以辛集组作为寒武系底界,以凤山组顶部产Mictosaukia的细晶白云岩作为寒武系顶界,之上产牙形石“Acodus”oncotensis,Scolopobus restrictus的含燧石条带细晶白云岩为下奥陶统冶里组。统的划分,以Redlichia绝灭及Ptychoparid类大量出现的毛庄组底界作为中、下统分界;而中、上统分界划在崮山组产Blackwelderia这一层泥质白云岩或泥灰岩之底;其下白云岩划归中统张夏组。3、初步建立了20个三叶虫化石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