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墙头马上》,元代杂剧,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作者自朴,与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合称“元代四大爱情剧”。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名》2012,(4):10
乌江,古称内江水,涪陵水,延水等。其首次被称为乌江始于元代。沿河古称"务川"。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招慰蛰僚奉诏置务川县,治地在今沿河县城东岸,南宋后期才迁往都濡。唐《元和郡县志》载:"内江水,  相似文献   

3.
《调风月》,是元代伟大的剧作家关汉卿的作品,全名《诈妮子调风月》,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世界文库》本。《调风月》是元杂剧中,婢女形象塑造得最鲜明的代表作之一。这个剧对于我们认识当时黑暗的社会,了解下层妇女的不幸命运和统治阶级的虚伪、凶残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珠海市近日出台《珠海市城市路名总体规划(2008-2020)》,要求道路命名要"尽量选用老地名",更要"尊重群众意愿",同时各区路名也将"各具特色"。地名,尤其是在城市中存在了上百年的老地名,不失为宝贵的"活化石",因为它记载了这个城市演变过程中的痕迹,具有鲜明的地  相似文献   

5.
正老哈河是辽河西源西辽河上源,秦至西晋称乌候秦水,南北朝时称土河,隋朝时称"托纥臣水",唐朝时称"土护真水",辽金时始称"土河"(即"土护真河"的简称),金后期及元朝时又称"涂河",明称老哈母林,清代始称老哈穆楞,简称老哈河或老河。关于老哈穆棱河之名的来历,人们都认为来源于蒙古语,但却不能解释其含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在于明朝人米万春的《蓟门考》记载"老花母林"河之名过于简略,而清朝人又把"老花母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名》2010,(9):F0002-F0002
辽宁书法家于连胜的书法作品《庄奴歌词书法长卷》被辽宁省博物馆永久收藏。收藏仪式于2010年7月31日上午在辽宁省博物馆举行。词作者庄奴、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等出席了收藏仪式。  相似文献   

7.
<正>不久前,由中央文史馆组织、中华书局出版、顾久主编的《中国地域文化通览·贵州卷》面世,其丰富、充实了贵州大山文化的内涵,提升了她的文化品位,加深和扩大了人们对她的了解,并以鲜明的文化特质、景观和分布风貌,重新进入全国学坛和国人的视野。首先,这是一部经纬结合、时空一体的地域文化之作,也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地理的学术专著。该著在贵州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的基础上,立足于时间坐标,阐述了贵州文化从旧石器至先秦的"人文初现"、秦至元代的"千年踽行"、明代的"特质渐显"、清代的"走向成熟"和"近代文明"催生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中δ18O 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研究2005年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拉孜、奴各沙、羊村和奴下4个站点降水中的δ18O变化,揭示了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显示,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中δ18O季节变化明显,高值出现在季风降水之前的春季,而低值出现在季风降水季节,其间降水中δ18O具有明显的"降水量效应";从空间上看,降水中的δ18O从下游至上游递减,造成这种分布特征主要是由于"高程效应"以及水汽远距离输送导致其中的18O被贫化的结果.经计算表明,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中δ18O由于"高程效应"造成的递减率为0.34‰/100m,而水平方向上自东向西由于水汽远距离输送造成的递减率为0.7‰/100km.从季风期间大范围的降水过程来看,降水中δ18O的空间变化主要受"降水量效应"制约.  相似文献   

9.
正云南"曲靖"一名作为行政区域名称的正式通行使用是在元代的至元十三年(1276)元王朝中央政权设"曲靖路"总管府在今云南曲靖,"曲靖"一名方正式通行使用。"曲靖路"总管府的府第和治所仍设置在新命名的"曲靖"。"曲靖"一名从元代的至元十三年通行使用至今的740多年中,探究其使用的由来原因和曲靖人的来历,说法颇多,至今尚无客观的逻辑化定论。在此,谈一下我对云南"曲靖"这个地名起源的原因,以及"曲靖人"的  相似文献   

10.
"制图六体",作为中国古地图学的核心内容,开创于西晋裴秀,后经历代著名地图学家继承和发展,先后创作了一批十分珍贵的古地图。本文以亲自参加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近代地图志》编研工作为基础,参考了《中国古代地图集》(3卷),遴选出11件享誉世界的中国古—近代地图(单幅图或地图集),分别是:西晋首创科学地图《地形方丈图》;唐代首创亚洲图《海内华夷图》;宋代首创科学《天文图》;元代《舆地图》成就影响了几个世纪,成为中国古地图科学完善标志;明代《大明混一图》、《更路薄》、《郑和航海图》、《广舆图》与《坤舆万国全图》,象征着中国古—近代地图演变进程,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幅真正科学的洲际航海图以及第一幅最为精确的大型彩色中文世界地图;清代《康熙全览图》开创了大型经纬度实测地图,以及《海国图志》被誉为"中国近代自编世界地图集里程碑"。全文着重分析评价了这些古—近代地图在科学、历史、外交、航海、疆域、军事、人文等领域的多元价值,同时首次梳理了中西古地图定位技术及其融合发展历程,最后呼吁中国政府主管部门给予更多的支持,推进建设"中国古地图生态系统",吸引相关领域专家协同研究,加快中国古地图遗产挖掘、评价与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1.
褚亚军 《地理教学》1994,(4):F003-F003,38
春芬教授几十年来一直是我很敬重的一位老学长,我爱读其文,爱听其讲,敬爱其人。六十年代前期、读到李老的名著《南美洲地理环境的结构》。过了近三十年之后,又读到李老的力作《北美洲地理环境的结构》一书。读了被称为世界区域地理“李氏姊姐篇”的这两本佳作,使我对区域地理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方法论获得前所未有的肯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刘颖 《中国地名》2012,(3):20-21
潘安(247年~300年),又名潘岳,表字安仁,小字檀奴,西晋文学家,祖籍荥阳中牟(今属河南),号称“中国第一美男子”。潘安可谓“才貌双全”,在西晋文学史上地位显赫,与《文赋》的作者陆机齐名,史称“潘陆”。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2009,(1):48-48
三峡库区的消落带湿地其实是一块风水宝地,经过合理开发利用,与周边环境度过磨合期后,不仅能优化当地环境,形成新的生态平衡,还能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崇西湿地科学实验站主任陆健健教授、何文珊博士与美国、重庆大学相关学者,在对三峡库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题为《中国的生态系统服务正在优化中》的论文,并于近日在世界顶级的《科学》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14.
戴玉洁 《中国地名》2013,(12):39-41
马致远(约1250-1321或1324),宁千里,号东篱。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另据考证,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杂剧家。  相似文献   

15.
正烟袋斜街位于北京地安门外大街鼓楼前,什刹海前海北侧,东起地安门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与鸦儿胡同相连,北起大石碑胡同,南至前海北沿,街区占地14公顷。此街东西斜形走向,全长232米,宽5—6米,街道两侧建筑典雅朴素,颇具明清传统风格,其前店后宅的形式呈现出古风犹存的市井风情,充分展现出浓郁的老北京传统风貌。2010年11月10日,北京烟袋斜街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烟袋斜街出现于元代,与元大都的建设休戚与共。刘秉忠修建大都城使鼓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名》2011,(10):78-78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倾力构制的旷世名作,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笔墨清润,意境简远,布局疏密有致。而黄公望也以其在山水画上的成就,不但当时名列“元四家”之首,且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成为明清山水画界推崇的宗师。  相似文献   

17.
信息集萃     
江苏将重拾一批被丢弃的老地名江苏将重拾不少被丢弃的老地名。今后,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地名在江苏将得到立法保护,一批已经消失的老地名也将再次被启用。记者在《江苏省地名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看到,和1987年出台的规定相比,《规定》首次明确要求,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中,规划确定保  相似文献   

18.
《西部资源》2015,(2):78
<正>根据考古发现,岫岩地区在距今1~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在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遗址的岫玉古玉器,辽宁建平县出土的"玉猪龙",岫玉老印章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玉钩龙",原始社会"勾云形器"均以岫玉为代表。历代留下的岫玉文物十分丰富,夏商周时期的"鸟兽纹玉觥"、"玉跪人",战国时期的"兽形玉",秦汉时期的"玉辟邪",东晋时期的"龙头龟钮玉印",南北朝时期的"兽形玉镇",唐宋时期的"兽首形玉杯",元代的"玉贯耳盖瓶",明代的"龙头玉杯",清朝的"哪吒玉仙"。1968年在  相似文献   

19.
《玉镜台》,全名《温太真玉镜台》,系关汉卿的元杂剧之一。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甲集本、《柳枝集》本、《元曲大观》本、《元人杂剧全集》本。此剧主要写翰林学士温峤与其表妹刘倩英由相识到定婚、结婚以至和好的过程。刘倩英只有十八岁,温峤却比她年长得多。虽然倩英开始不喜欢他,但由于温峤的钟情和才华,终于取得了倩英的爱情,夫妻归于和好。由于该剧的上演和流传,使得关汉卿的故里——元代大都(今北京)载入中国戏剧史册,成为亮丽地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名》2012,(4):10-10
乌江,古称内江水,涪陵水,延水等。其首次被称为乌江始于元代。沿河古称“务川”。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招慰蛰僚奉诏置务川县,洽地在今沿河县城东岸,南宋后期才迁往都濡。唐《元和郡县志》载:“内江水,一名涪陵水(乌江)。在县(今沿河河东田坝)西四十步,因川为名,曰务川县。”可见,乌江在唐代就被称为“务川”。“务”,元代发音为vu,但蒙古语没有辅音v,所以用一个读音相近的qu来代替,后来转写成“乌”,这便是乌江名称的来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