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耿协威  武尚 《江苏地质》2014,38(2):328-333
公路土质滑坡在其滑动变形破坏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潜伏性,不易被识别。对于该类滑坡稳定性的评价与治理,应结合其滑动变形破坏机理及规律,查明滑坡滑动的关键影响因素,以便因地制宜地进行防治。结合醴潭公路K53+960—K54+020段的具体工程边坡实例,分别运用传统的剩余推力法和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该边坡在自然状态、降雨及地震条件下的稳定性及变形机理,深入分析了导致该边坡变形破坏的成因,认为降雨及地震对公路土质滑坡均具有较大的诱发作用。通过对比分析,传统计算方法和数值模拟结果相符合,印证了数值模拟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可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毕威高速K103+240~580段路基开挖中边坡出现滑坡。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方面查明滑坡的区域环境。并勘查滑坡的边界条件、形态特征、结构特征和变形破坏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边坡变形破坏的成因机制,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定量与定性评价。并依据这些研究和地质条件提出边坡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
试论疏排水在红层地区滑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层岩土工程地质特性已为工程界所重视。由于其具有遇水软化及低强度的特性,水活动对边坡变形破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论文通过对红层岩土工程地质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的分析研究,介绍了红层边坡变形破坏特征,论述了地表渗水和地下水活动对红层边坡变形破坏及稳定性的影响。并且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疏排水在红层边坡、滑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进行有效的疏排水是对红层边坡、滑坡治理加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概率是地震边坡危险性评价的参数之一。在区域范围内计算地震边坡破坏概率一般采用实际地震滑坡和Newmark永久位移拟合得到的破坏概率公式进行计算。计算中所需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数值大小受不规则地形的影响较大。为了较准确计算出区域地震边坡的破坏概率,本文利用公式分别计算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形效应系数和地震边坡滑坡概率,实现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滑坡概率的连续分布。在计算地表30 m平均剪切波速时,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出了Vs30与地形梯度G的连续性关系。这些方法充分考虑了地形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中所起的作用,能够实现地震边坡破坏概率计算结果的连续性,如实反映了地震边坡破坏概率的实际状况,为更准确评价地震边坡滑坡危险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湖北长阳丹水撇洪渠出口左岸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该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属滑移-拉裂型边坡。经受了诸如自重应力、构造应力、卸荷变形、降雨等内外因素作用,斜坡岩体沿软弱结构面发生滑移变形。随着剪裂面上的拉应力集中而产生拉裂缝,一旦破坏面贯通,将导致边坡破坏。用计算和经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潜在滑面的位置,并通过参数反演,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评价。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针对边坡的形成机制、边坡各个部位的变形发展特点及其重要性,采取了分区治理措施。既达到了治理效果又节省了人力物力,可供从事类似22程评价和治理的22程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处湘西山区的湘黔、焦柳铁路沿线分布众多的红层边坡。因其工程地质条件的特殊性,边坡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列车的安全运行。文章首先对这一地区红层的工程地质特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边坡破坏形式、规律、机理等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分布在湘西铁路沿线的红层具有岩性多变、软硬互层、浸水崩解、遇水软化、结构面众多及泥化软弱夹层发育等工程特性;红层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形式有风化剥落、坡面变形、崩塌落石和顺层滑坡等。文章通过湘西湘黔、焦柳铁路沿线12处较大红层路堑滑坡的调查及综合分析,得出这一地区红层路堑滑坡形成的基本规律并根据滑坡体物质及滑动面特征对其进行了分类。分析了该地区红层滑坡的形成机理并提出红层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水平红层开挖边坡变形破坏特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程强  周永江  黄绍槟 《岩土力学》2004,25(8):1311-1314
通过对四川盆地近水平红层公路建设中路堑边坡开挖病害的调查分析,归纳出近水平红层边坡开挖引起的主要变形破坏型式是堆积层滑坡、顺层座滑型滑坡、边坡拉裂变形、边坡岩体倾倒破坏,总结了近水平红层边坡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提出边坡变形破坏的过程一般经历开挖卸荷变形、陡倾节理发展扩大、变形破坏形成三个阶段,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8.
刘鑫  王宇  李典庆 《工程地质学报》2019,27(5):1078-1084
边坡失稳是涉及土体大变形的动态演化过程,该过程往往决定了滑坡失事后果。传统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如极限平衡方法与有限元方法难以模拟边坡失稳演化过程,尤其是失稳后的土体变形破坏过程。边坡失稳受到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土体参数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在考虑土体参数的空间不均匀分布情况下,本文采用一种随机极限平衡-物质点法研究边坡不同破坏模式的动态演化过程,同时利用极限平衡方法简单、高效的优点和物质点方法模拟土体大变形破坏的能力。以一个两层不排水土坡算例为例,识别了4种不同的边坡破坏模式(即浅层、中层、深层和渐进),研究了它们的演化过程与土体参数的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边坡的破坏模式演化过程与土体参数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强调了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对充分表征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填方路堤变形失稳是西部山区工程建设的常见问题。重庆某高速公路边坡为典型的堆载条件下降雨诱发型滑坡,填方堆载后,填方边坡在连续降雨条件下,沿基岩之上的软弱面产生滑动破坏。定性分析认为,降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研究填方边坡在降雨条件下的变形破坏机制及孔隙水压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采用物理模拟方法研究边坡变形失稳的全过程,分析孔隙水压力随降雨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变形破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后缘大方量堆载,改变了其应力条件,是滑坡产生的主要因素。场地施工改变了原有的地表水环境,连续强降雨致使大量下渗的雨水,不仅显著改变坡体应力条件,而且雨水沿着滑面运移软化滑带,是滑坡产生的重要诱发因素。孔隙水压力在坡体失稳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填方体土碎屑、泥质含量大,下渗的雨水携带上部细小颗粒及滑带泥质成分至滑带附近,堵塞地下水消散通道,表现为坡体变形积累,孔隙水压力增加;边坡变形陡增,孔隙水压力降低。该滑坡破坏分为降雨下渗、滑带饱水软化、后缘产生裂缝、裂缝贯通-整体滑动4个阶段,为蠕滑-拉裂式滑坡。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质学报》2019,(Z1):80-85
志城滑坡是西南山区典型的由于人工切坡形成的顺层高边坡,大部分边坡浅部已出现顺层滑坡现象,且前缘边坡开挖仍未达到设计标高,存在诱发潜在深层较大规模滑坡的可能。本文以该边坡为研究对象,对志城滑坡及潜在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破坏成因机制,建立变形破坏机制的概念模型,认为该边坡可归结典型的滑移-拉裂变形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采用理论模拟计算边坡的顺层滑移范围与实际已发生的变形范围进行比较分析,评价结果认为该边坡失稳破坏范围并非通常认识的"一滑到顶"概念,并预测分析了潜在边坡的破坏失稳范围,进而提出合理工程治理范围。  相似文献   

11.
水系沉积物成矿元素的丰度在矿产资源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长清 《湖南地质》1993,12(1):59-61
统计资料表明,湘南地区32个有色金属矿区的矿产储量与其所形成的水系沉积物成矿元素的丰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当用矿上元素组与矿下元素组的垒加衬度比值对异常丰度进行修正即相乘后,这种线性关系更为明显。这就是区域化探扫面应用丰度模型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自然岩石及简单和复杂体系中实验合成或经重新平衡的尖晶石化学成分显示,在中-低压条件下,与橄榄石共存的尖晶石可含一定量的Si,其含量随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大。用最小二乘法对简单体系中 实验数据的热力学模拟发现,Si在铬尖晶石中以硅酸盐尖晶石(Mg2SiO4)形式存在,Mg2SiO4组份在铬尖晶石中的活度aSDMG2SiO4=(NSPMG/2)2*(NSPSi)2(NSPSi代表以4个氧为基础的单位尖  相似文献   

13.
在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中,如何准确地选择测试项目,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地下水的污染状况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参照不同标准或规范中所选择的有机指标,依据它们的迁移性和致病风险,从258种有机物中遴选出了29种"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2006)中尚未包括的有机物(主要是除草剂和杀虫剂).建议在进行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时,依据当地的污染源情况,增加相应的监测指标,特别是要加强对致病风险高和迁移性较高有机物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针对3700测井数据采集系统在实际工作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提出改进方法,从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确保测井原始资料的全面和准确。  相似文献   

15.
用钻屑量指标预测煤与瓦斯突出时,由于采样装置落后和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导致预测结果可靠性降低。从现场实际操作方面分析了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提出采用抽吸方法收集钻屑。在现有的采样设备基础上进行了技术改进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防突采样钻机在采样准确性、效率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试说中国陆内构造变形和其地球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重远  靳久强 《地质学报》2007,81(11):1498-1506
中国陆内构造变形主要始于晚二叠世中国北方进入后海西地台发展时期。印支期末以至喜马拉雅期,随着特提斯洋的关闭,大陆范围也随即向中国南方和青藏地区增生和扩展。中国的陆内构造变形从后海西地台形成的准平原化阶段即已开始。但规模巨大的变形则发生于燕山构造旋回中期和喜马拉雅旋回。陆内构造变形的规模可分两个等级:一是覆盖整个中国大陆的,另一是局部的。前者两次改变了中国构造-地貌的整体面貌;后者则表现为造山、造盆和微陆块纵向或横向的逃逸,以及由此引起的造山或造盆。根据中国陆内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区域构造背景演化的关系分析认为,中国陆内构造变形主要是由周边洲级规模板块运动引起的,同时,随着地壳上部构造变形引发的地壳或岩石圈均衡调整,则使地下深处产生相应的构造响应。  相似文献   

17.
煤层气开发利用与辽宁能源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辽宁省主要煤田煤层气赋有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进行了研究评价。同时对辽宁省煤层气市场与煤层气开发效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重点目标区和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不整合结构与不整合面结构具有不同的属性及特征.本文在分析不整合三层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异岩不整合等3大类不整合的结构构造,划分出10个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不整合亚类.重点针对不整合面下的构造变形特征、不整合结构类型的平面分布、不整合面上的初始沉积物、物源及其层序结构等展开了精细研究,对不同结构类型的不整合形成运动学及动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以塔里木盆地志留系与奥陶系不整合为例,在盆地尺度,解析不同区域不整合结构类型的特征、性质及差异.现今保留的志留系与奥陶系不整合在盆地中南部广大地区呈角度不整合,在阿瓦提-满加尔坳陷南部、巴楚隆起中西部、塔中隆起北部为低角度、北倾的单斜角度不整合;在塘古兹巴斯凹陷表现为中-低角度的断褶不整合,呈北东向展布,在巴楚隆起东部及塔中隆起的南部局部也存在北东向展布的断褶不整合.在盆地北部塔北隆起西部局部存在褶皱不整合,东部存在低角度、南倾、单斜不整合.而盆地中部在阿瓦提-满加尔凹陷中北部、塔东凹陷东北则以平行不整合为特征.结合沉积地层发育及构造演化分析,恢复了志留系沉积前构造古地理,塔里木盆地大部分为混积陆棚沉积、中部碳酸盐岩台地被逐渐淹没,满加尔及英吉苏凹陷为盆地相沉积.伴随着盆地南缘西昆仑-库地洋、南阿尔金洋的闭合及碰撞造山,在盆地南部主体为南北向的缩短,塘古兹巴斯凹陷为南东-北西向缩短,且变形强度明显大于南北向的缩短.因此,盆地南部的南东-北西向挤压作用是该期最活跃的构造作用,和田古隆起北部、塘古兹巴斯凹陷北东向加里东期褶皱带西北部,应是塔里木盆地第一期油气大规模运移聚集的有利区,值得进一步探索.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不整合结构的解剖,尝试区别分析不同期次构造事件的作用及效应,识别单一构造事件(或构造运动)在构造古地理重建及成藏、成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ydrocarbo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Kuqa petroleum system of the Tarim Basin,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cause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phase diversities and their differences in geochemical featur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in oil and gas phase, the petroleum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 oil reservoir, wet gas reservoir, condensate gas-rich reservoir, condensate gas-poor reservoir and dry gas reservoir. The causes for the diversities in oil and gas phases include diversities of the sources of parent material, maturity of natural gas and the proces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f different hydrocarbon phases. On the whole, the Jurassic and Triassic terrestrial source rocks are the main sources for the hydrocarbon in the Kuqa Depression. The small differences in parent material may cause diversities in oil and gas amount, but the impact is small. The differences in oil and gas phase are mainly affected by maturity and the accumulation process, which closely relates with each other. Oil and gas at different thermal evolution stage can be captured in different accumul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20.
大陆内部壳、幔结构和动力学机制远比大洋"刚性"板块复杂得多,故板块"登陆"必受限定。为此必须重新认识大陆内部物质在力系作用下的重新分异、调整,即必须重新厘定其大陆内部形成的深层过程和动力学机理。文中指出了以壳、幔结构与深层过程为支柱的地球动力学应予以研究和探索的十大基本科学问题。它们的"核心"主题乃是研究、探索深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运动行为与轨迹和动力学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