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改进的三角高程法在跨海高程传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角高程测量法是跨海高程传递中一种比较常用的观测方法。本文在国家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跨海高程传递三角测量法,简化了作业流程,提高了作业效率。结果表明,在两跨海段高程传递中,测量精度均达到二等水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王永锋 《现代测绘》2010,33(2):11-13
本文采用数字水准仪和钢尺分段向竖直方向传递高程直至参考站观测墩安装天线底部。通过对数字水准仪精度和钢尺丈量的精度分析并结合国家的测量规范规定,得到观测墩安装天线底部的高程精度。虽然向位于高层建筑楼顶的参考站传递高程难度大,高程传递困难,但通过适当的施测方法和理论估算分析,可以获得高精度的参考站点高程,为以后的超高层建筑的精密高程传递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3.
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因其便捷性成为跨河(海)高程传递中应用较广泛的技术,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三角高程测量法的跨河(海)距离最大为3 500 m。本文基于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在现有跨河(海)三角高程传递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改进的方法,以实现更长距离(10 km以上)的高精度(国家二等水准精度)的跨河(海)高程传递。  相似文献   

4.
针对EGM2008重力场模型辅助跨障碍GPS高程传递控制网布设方案进行研究,分别对GPS高程传递控制网进行不同点数的椭球高约束计算,将传递高程与实测高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跨越2~3 km的障碍GPS高程传递的精度能够达到0.010 m,GPS高程传递控制网中以约束一点椭球高为宜,增加椭球高约束个数并不能提高高程传递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实现舟山群岛长距离跨海高程传递。使用自研的观测目标并提出一种改进的三角高程观测方案。通过对最终成果的精度分析,说明将三角高程测量应用到6km以上的长距离跨海高程传递中测量精度可以达到三等水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验潮高程传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了验潮高程传递的数据采集和计算。跨距在5-20km的高程传递实验表明:基于验潮高程传递方法在跨距5-20km左右能够达到三等水准精度。  相似文献   

7.
钟昌海  林自乐  黄昕  孔建 《测绘通报》2024,(2):161-164+182
针对陆海基准高程传递过程中传统方法的测量精度受海岛与陆地距离、陆海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海域内的多个不连续岛屿进行测量时过程较为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进行高程传递的方法,研究了误差积累因素,给出了高程传递的理论模型及具体的技术流程。在北部湾海域,利用该方法将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陆地传递到距离北海市40 km的涠洲岛和斜阳岛上,传递后GNSS水准点间的高程差与涠洲岛二等水准测量成果的独立高程差均优于±4.1 cm,为全国范围离岛高程传递工程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长大隧道群工程的特点, 对利用GNSS/水准数据实现长大隧道群高程传递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建立隧道独立坐标系;然后忽略垂直隧道延伸方向高程异常变化, 并综合考虑GNSS/水准数据、地球重力场模型及数字地形模型, 基于移去-恢复法实现高程传递;最后利用某一长大隧道群高精度的GNSS/水准数据进行了精度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 二、三次曲线拟合模型或二、三阶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模型比较适合长大隧道群的高程传递。本试验中高程传递方法能达到较高精度, 可满足较复杂测区长大隧道群工程对正常高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基于GPS重力位水准原理,研究利用重力位差实现广东沿海地区跨海高程基准传递的可行性及其精度。利用湛江市GPS/水准数据进行有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重力位差进行跨海高程传递,在实验区域高程传递中误差小于6 cm,满足广东沿海地区跨海高程基准传递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吴迪军  熊伟 《测绘科学》2016,41(6):130-134
针对海上恶劣的气候环境和不利的观测条件致使长距离跨海高程传递测量难度加大的问题,该文设计了一套基于全站仪三角高程法的跨海高程传递测量技术方法,并在4.3km跨距的跨海场地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达到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该方法已应用于港珠澳大桥跨海高程传递中,目前已完成30跨次的跨海高程测量,测量成果全部达到二等跨河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路线总长约45.7km的全桥跨海高程贯通测量高差与陆域一等水准测量高差的互差仅为24.8mm,小于二等检测限差(40.56mm)。实验研究及工程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全站仪三角高程法适用于10km以内跨距的跨海高程传递,成果精度可达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影像配准是雷达立体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数字高程模型的一个关键步骤,也是一大难点。为了能够自动而又稳健地获取高精度的立体SAR像对配准结果,文中设计一种基于粗DEM、距离多普勒SAR构像模型和基于区域逐级窗口的立体SAR像对配准方法。该方法采用距离多普勒SAR成像模型和粗DEM获取像素级的粗略配准结果。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区域的逐级窗口配准方法获取高精度的配准结果。文中最后利用立体SAR像对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立体像对配准方法可行,其配准精度可以达到子像素级,距离向为0.3像素左右,方位向为0.1像素左右,完全能够满足雷达立体测图的要求,而且该方法还具有很好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2.
江月松 《遥感学报》2001,5(4):241-247
全球定位系统(GPS),姿态测量(惯性导航系统(INS))和激光扫描测距技术集成的直接空对地定位系统是近年来遥感与测绘领域发展起来的新型定位技术,是定量化三维遥感中获取地面几何信息和生成数字高程模型的主要新技术手段之一。该文给出了该系统的精确定位方程,分析了误差源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并给出了数量级评估。结果对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TRMM/TMI资料提取地表层湿度信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分析了地表层湿度反演过程中地表及大气各种因素(卫星扫描角、地表粗糙度、地表植被覆盖和大气)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情况;应用正演模拟技术得到了利用TMI低频10GHz通道微波极化比反演地表层湿度信息时,斜率和截距随像元植被覆盖度可调的反演方程;确定了反演方程中斜率、截距系数随像元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对数关系和线性关系;反演技术中综合应用了多种途径获取到的被动微波像元中动态的植被覆盖信息;尝试了将这些因子用于地表层湿度反演的可行性;对于反演结果,研究工作中利用地表HUBEX外场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趋势比较一致的对比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4.
王洪 《四川测绘》2009,32(6):263-265
随着GPS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动态GPS技术,特别是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RTK)技术,已成为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突破。但由于GPS测量采用WGS-84坐标系统,而我国目前所采用的坐标系统为1954北京坐标系(或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地方坐标系统等),高程基准为1956年青岛黄海高程系(或1985国家高程基准),所以GPS—RTK测量时必须先求解转换参数,以便于测量成果的应用。转换参数的求解是RTK测量的基础,转换参数的精确程度是影响RTK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Modell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EM Error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区地形复杂,高程变化较大的特点,利用6S辐射传输模型建立查找表,结合研究区DEM对影像进行了大气校正。试验结果表明,校正后的影像清晰度、对比度提高了,消除了大气对NDVI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武盖村1∶10 000重力测量项目中,采用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验证了GPS RTK技术测得的高程值满足精度要求,从而证明了RTK技术在高精度重力测量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Radargrammetry technique using the stereoscop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es is us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of a region requires only the amplitude images. SAR stereoscopic technique is analogous to the stereo-photogrammetric technique where the optical stereoscopic images are used for DEM generation. While the advantages of the SAR images are their indifference to atmospheric transparency and solar illumination conditions, the side-looking geometry of the SAR increases the complexity in the SAR stereo analysis. The availability of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SAR data in recent years has facilitated generation of high-resolution DEM with greater vertical accuracy using radargrammetric technique. In the present study,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generate the DEM of Dehra Dun region, India, from the COSMO-Skymed X-band SAR data-pair acquired at 8 days interval through the radargrammetry technique. Here, radargrammetric orientation approach has been adopted to generate the DEM and various issues and processing steps with the radargrammetry technique have been discussed. The DEM was validated with ground measured elevation values using a 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and the root-mean-square error of the DEM was found as 7.3 m. The DEM was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DEM of the study area generated from the Cartosat-1 stereo data with a model accuracy of 4 m.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了观测噪声中高度角和信噪比(SNR)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精化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随机模型,并验证了基于此随机模型的高纬度测站精密单点定位(PPP)效果.结果表明:在高纬度地区精化随机模型相比于仅顾及高度角或SNR的传统随机模型效果更佳,定位精度较高度角模型提高约30%,较SN...  相似文献   

20.
随着静止轨道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大幅度提升,静止轨道卫星的高程修正问题越来越被关注。根据新一代静止轨道卫星投影方式和成像模式的特点,针对传统的迭代搜索算法在某些特殊地面点无法收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视向量上直接搜索地面遮挡点的算法,并结合直接搜索算法稳定性强、迭代搜索算法计算效率高的优势,设计了一套静止轨道卫星的高程修正解决方案,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