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花岗岩-KBF_4-Na_2MoO_4体系的实验结果朱永峰(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00871)常压下花岗岩-KBF_4-Na_2MoO_4体系在1250℃条件下呈均匀熔体状态,成矿元素Mo及其它元素(如F,Cl,H_2O及变网离子Ca,Na,K,Mg等...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冀北水泉沟偏碱性杂岩体中发现了一种钙碱性岩石──云辉闪长岩。根据其矿物组成,可能为一种新的岩石类型。该岩石由黑云母(约占15%)、普通辉石(约占15%)、更一中长石(约占65%)、钾长石(约占5%)以及其它一些副矿物(<1%)组成。与水泉沟杂岩体的其它岩类相比,该岩石以相对高含量的LREE、高场强元素和Fe、Mg、Ca等元素以及相对低的SiO_2、K_2O+Na_2O和Al_2O_3为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法国Beauvoir花岗岩中,烧绿石-细晶石族矿物是重要的铌钽矿物之一,主要出现在岩体的上部。大部分晶体为自形,白色、谈黄色或谈绿色,粒径为微米至毫米级。30多个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成分为Na、Ca、U、Nb,Ta、F.从岩体的下部到上部,烧绿石族矿物的Nb/(Nb+Ta)比值呈升高的趋势。这些矿物富含铀,Uo_2含量最高达15.05%,部分烧绿石和细晶石为铀烧绿石和铀细晶石;另一方面,在岩体下部,细晶石中Uo_2含量平均为6.3%,而在岩体上部,烧绿石和细晶石中的Uo_2平均含量为9.0%  相似文献   

4.
待定矿物化学式中阳离子数法是由电子探针分析值求矿物中Fe ̄(3+)、Fe ̄(2+)的新方法。在该方法中,矿物化学式中的阴离子数是唯一已知条件,阳离子数未知,通过本文给出的一系列步骤可以得出实际阳离子数的可能估计。进而求出Fe_2O_2、FeO。该法对Fe_2O_3、FeO的计算结果避免了出现负值,在总体上,该方法的计算结果较其它方法更接近其化学分析值。  相似文献   

5.
“OH-黄玉”─—黄玉的一种完全水化物的合成及其意义黄玉作为一种具有理想组分:Al_2SiO_4F_2的氟铝硅酸盐矿物,可呈现出阴离子氟位置上的OH-F之间的部分替代,这影响到了它的结晶学、物理学及热力学性质。在自然界的黄玉中,所观察到的OH对F的替...  相似文献   

6.
硅铁矿属于罕见的Si和Fe的互化物类矿物,目前在自然界已发现并命名的此类矿物相的矿物有:古北矿(Fe_3Si)、喜峰矿(Fe_5Si_3)、等轴硅铁矿(FeSi)、二磋铁矿(FeSi_2)及苏硅铁矿(aFe_3Si)等5种。本文着重介绍我国自1980年以来在藏、甘、冀、苏、皖、新、辽、浙诸省区所发现的二硅铁矿及其连生矿物自然硅。  相似文献   

7.
反射地震成像技术在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勇 《地质与勘探》2016,52(5):910-917
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自1989年建成投产,已生产27年,属中度危机矿山。为探测该矿山深部资源,需要提供地质构造和隐伏含矿岩体的信息,为此开展了地震数值模拟和高精度反射地震研究。地震正演模拟结果为该区金属矿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设计和实际地震资料的解释提供了依据,地震勘探获得的反射地震剖面分辨率高,成像清晰,能够对测区深部地质结构和构造及隐伏岩体进行可靠解释。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得到了钻探验证,证实了深部含矿岩体的存在。该地震探测结果为在矿山寻找深部隐伏矿指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8.
水厂麻粒岩中辉石的穆斯堡尔效应研究表明,斜方辉石的谱图为两组四极双峰,分别由M_1和M_2位上的高自旋态Fe ̄(2+)产生,而单斜辉石则为三组四极双峰,其中两组较强的双峰分别由M_1和M_2位上的Fe ̄(2+)产生,第二组弱双峰是由四面体和八面体位置上的Fe ̄(3+)共同产生的。水厂麻粒岩中辉石的有序程度高,并且斜方辉石有序度大大高于单斜辉石,而单斜辉石M_1、M_2位置的畸变程度高于斜方辉石。在压力相同的条件下,Fe ̄(2+)的有序度具有明显地温度效应,高温有利于Fe ̄(2+)做有序分布。  相似文献   

9.
北祁连山寒武─奥陶纪硅质岩岩石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北祁连地区寒武-奥陶纪硅质岩岩石化学特征研究,揭示硅质岩在成分上具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其生成构造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一般形成于大洋中脊的硅质岩在岩石化学成分上富于Fe_2O_3和MnO,而Al_2O_3含量最低。形成于近弧环境的硅质岩在成分上相对富含FeO+MgO+CaO,而Al_2O_3较洋脊的稍高.但不及形成于深海盆地的硅质岩。富含Al_2O_3而贫Fe_2O_3、MnO、FeO、MgO和CaO的硅质岩形成于近陆的深海或半深海盆地或初始洋盆的盆缘地带。由此可见,硅质岩岩石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指相意义。然而,研究表明,硅质岩中SiO_2含量的高低并不具有指相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数字声波测井和密度测井资料,讨论了山西沁水煤田韩庄井田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的稳定性,对顶底板岩组的分布及岩体质量优劣做了分级、分区评价。  相似文献   

11.
胡晓光 《物探与化探》1994,18(4):281-288
本文以广东珠海机场油码头、南海发电厂、惠阳某商住楼及广西柳州机场的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地质勘察资料为实例,总结和比较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不同地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的应用特点及资料特征,进而指出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来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弹性模量、波速与应力的关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了解不同尺度地质系统的岩石动力学特征,更好利用不同规模勘探资料有效解释地质系统的特征,在岩石物理实验对岩石弹性模量、波速与应力的关系进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探讨野外实际地震勘探中地震波速与地应力的关系。研究表明,岩石、岩体或地质系统是多相(固液气)、多种矿物、各种构造的综合体,不论尺度如何均可以用多重介质孔隙裂隙地质模型描述,而波速是一定尺度不均匀地质体的等效波速,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各种尺度介质波速、岩石弹性模量与有效应力存在依存关系。坚硬的岩石通常很脆,如果岩石处于很大的应力之下,应力的释放将在岩石中产生微裂隙,微裂隙会降低地震速度。只要把岩石恢复到原来的应力状态就可能消除所引发的微裂隙。在岩体未达到破坏时,应力越大,波速愈高。压力释放引发的微裂隙有助于现场确定最大/最小水平应力方向,波速的椭圆长轴即为主应力方向。而上覆地层压力不变(或变化很小),净储层压力的影响正好与储层压力对地震特性的影响相反。随着净储层压力的增加,所有岩石的地震特性都增高。这种增高的量级取决于若干其它的因素(孔隙形状、孔隙度、孔隙流体、岩性等等)。不论野外地震勘探还是实验研究,地震波速与地应力的一致性为地质系统的正反演解释提供了宏观控制依据:通过测量弄清  相似文献   

13.
地震波阻抗反演在储层预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确保地震数据、测井曲线、速度和地质信息正确综合的首要技术。地震反演的方法很多,对当前石油工业界常用的5种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的技术关键、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由于受地震资料、地质条件和勘探开发程度的制约,现有波阻抗反演方法各具适应性,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油田储层地震预测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工作思路--三阶段、九步骤反演方法。 应用该方法在松辽盆地GLB地区PTH油层的勘探部署和储量评价中取得较好效果,可预测1~2 m薄储层,对于国内类似地质条件的薄储层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海底地质构造复杂、速度变化剧烈,各向异性现象普遍存在,多次波极为发育,地震成像难度大。为了更好地提高该深水区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笔者引入了基于各向异性介质的叠前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并将其应用到深水白云6-1工区。该技术系列主要由三维广义多次波衰减、各向异性速度分析和偏移成像等技术组成。深水资料应用结果表明:GSMP建立的多次波模型,能有效地压制多次波,使剖面更显著;基于各向异性的高密度速度分析可以更好地描述地质信息;剖面的断层能量在基于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后得到聚焦,最终该技术系列提高了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多波地震勘探技术能够同时获得纵波和转换波资料,与常规的纵波勘探相比,能够提供更多的地下介质信息。且转换波对于埋深较浅的小断层、小幅度构造有更高的分辨率,充分利用多分量地震资料可以有效的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本文将多波地震技术引入到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对陆域冻土区水合物进行多波地震数值模拟研究。采用弹性波有限差分方法进行多分量正演模拟,利用仿射坐标转换法将原始的多分量地震数据进行纵横波叠前分离,并通过多波高斯束偏移方法分别对波场分离后的PP波和转换PS波进行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根据我国祁连山冻土区水合物实际地震地质资料,建立逼近真实地质情况的天然气水合物数值模型。对上述水合物模型进行多波地震数值试算表明,多波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陆域冻土区水合物探测方法,充分利用多波地震资料有利于查明陆域冻土区水合物精细的地质构造,取得更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Due to the effects of seismic wave field interference,the reflection events generated from interbedded and superposed sand and shale strata no longer have an explicit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geological interface.The absorption of the near-surface layer decreases the resolution of the seismic wavelet,intensifies the interference of seismic reflections from different sand bodies,and makes seismic data interpretation of thin interbedded strata more complex and difficult. In order to concretely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he near-surface absorption on seismic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bedded strata,and to make clear the ability of current technologies to compensate the near-surface absorption,a geological model of continental interbedded strata with near-surface absorption was designed,and the prestack seismic wave field was numerically simulated with wave equations.Then,the simulated wave field was processed by the prestack tune migration, the effects of near-surface absorption on prestack and poststack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and the near-surface absorption was compensated for by inverse Q-filtering.The model test shows that:(1) the reliability of prediction and delineation of a continental reservoir with AVO inversion is degraded due to the lateral variation of the near-surface structure;(2)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ismic reflection events and geological interfaces are further weakened as a result of near-surface absorption;and(3) the current technology of absorption compensation probably results in false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anomaly.Based on the model experiment,the real seismic data of the Dagang Oil Field were analyzed and processed.The seismic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ental interbedded strata were improved,and the reliability of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from seismic data was enhanced.  相似文献   

17.
依据某铬铁矿区地质、物性资料,分别对矿区铬铁矿体、含矿超基性岩体、地质剖面进行地震正演模拟研究,分析对比模拟剖面和实际地震剖面的波场特征,发现实际剖面上存在与模拟剖面含矿位置相似的波场特征,结合地质资料,推测含矿岩体的反射区域,辅助金属矿区地震勘探对矿体的识别。  相似文献   

18.
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朔州矿业公司所属4家煤矿临近担水沟大断层,地质条件复杂,次生构造发育。各煤矿于2005年均进行过三维地震勘探工作,但从采掘工程对地震勘探成果的验证情况来看,很多落差5~10m的断层均未能查明,严重制约了煤矿的安全生产。为此,结合采掘工程所获得的矿井地质资料,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动态解释,同时利用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有效解决了影响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地质构造问题,取得了丰富的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三维地震数据体中,地震波形的总体变化源于地质体构造、岩性的综合反映,因此地震波形的总体变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地震属性。然而,传统的岩性解释手段(例如波阻抗反演和地震属性技术等)忽略了地震波形的整体变化及其分布规律。利用地震波形的变化来建立地震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利用地震波形划分地震相就是通过神经网络分析将地震信号按照波形进行分类,不同的类反映不同的岩性地质体。基于波形划分地震相原理,介绍了利用Stratimagic地震地层解释系统进行地震相划分的一般流程和关键参数的设置,并以淄博矿业集团葛亭煤矿某采区为例,对其3煤层变焦区进行了圈定。  相似文献   

20.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纵波、转换波等多种地震波进行精细探测的有效方法。转换波的分离提取处理步骤至关重要,用地质模型的多分量模拟数据,对P—SV转换波的分离提取方法进行了处理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认为,多波多分量数据波场的不同特征可采用不同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