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扬子地台西缘及邻区裂谷(陷)构造与金属成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简述扬子地台西缘及邻区在大陆演化过程中的主要裂陷事件,裂谷构造类型及演化特点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各类裂谷(陷)构造的主要成矿类型,指出不同的裂谷(陷)构造具有不同的成矿特征;裂谷(陷)构造与深部热地幔上涌相结合是形成攀枝花、东川、呷村、金顶等超大型金属矿床的基本构造条件;伴随扬子大陆的生长,裂谷(陷)成矿作用具有旋回性,阶段性和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3.
扬子地台西缘对Rodinia形成期地质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扬子地台西缘冕宁-会理地区在中新元古代Rodinia形成期地质响应强烈,地质记录丰富,在中元古代时期,本区自北而南、自东而西由克拉通边缘盆地演变陆缘拗陷盆地(南部)和陆间裂谷盆地(西部);自新元古代以来,盆地构造演化分异更为明显,其北部会理天宝山地区形成岛弧(906Ma),而冕宁地区演变为弧后盆地,同时伴有广泛低绿片岩相区域动力变质,岛弧南部会理菜子园、西南部盐边荒田地区产生地块碰撞拼贴,形成混杂岩带(856Ma);西侧形成双成岩带(800.9-815Ma),沿该岩带产生高绿片岩相-麻粒岩相区域低压热流变质;随汇聚继续向陆块推进,产生新生火山弧(812Ma),并相继产生弧-陆碰撞,导致S型岩浆侵位(669-687Ma)。至此,本区陆块汇聚作用结束,至晚震旦世,重新拗陷转入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时期。 相似文献
4.
论扬子准地台西缘前震旦纪基底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近代变质地质学的观点,总结了扬子准地台西缘前震旦纪基底不同时代的变质岩系、形成的构造环境、演化历史与成矿作用。康滇克拉通代表晚太古代的花岗岩-绿岩地体,其中以变质成矿作用为主。元古代活动带代表克拉通分裂后出现的裂谷槽盆,其中以火山、沉积成矿作用为主,还有与花岗岩有关的热液成矿作用。于中元古代在克拉通边缘基性—超基性岩浆的活动,伴随岩浆成矿作用。因多期成矿作用,本区成为黑色与有色金属矿床的重要成矿区域。 相似文献
5.
扬子地台西缘构造格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区位于扬子地台与松潘-甘孜地槽结合部,属龙门山-锦屏山造山带中段。经历了基底形成,被动陆缘发展,褶皱造山,陆内造山4个构造演化阶段。尤其是中,新生代的褶皱造山和陆内造山作用,形成了现今地质景观。按构造岩片观点,以韧性剪切带为界划分构造岩片,从而建立了“四带五片”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6.
中国扬子地台西缘寒武纪风暴事件与磷矿沉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中国扬子地台及邻区海域,在早寒武世至中寒武世早期,风暴活动频繁,地理位置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地层层序自下而上三个组段发现有风暴岩和风暴沉积物,其中以下寒武统梅树村组的磷质风暴岩最典型。风暴活动冲击川滇岛陆及牛首山岛陆的内侧,从而使两个岛陆间的海面下降,造成外海海水填充并形成上升洋流。富磷海水随着上升洋流运移,为磷质沉积提供来源。因此,风暴和风暴流作用不仅形成和加速了上升洋流的循环和补给,同时又是磷矿簸选富集的物理驱动力。风暴流向海的流动和上升洋流通过的方向,沿着扬子地台西缘形成了我国重要的磷质富集带与工业磷矿分布区。 相似文献
7.
研究区位于扬子地台与松潘—甘孜地槽结合部,属龙门山—锦屏山造山带中段。经历了基底形成、被动陆缘发展、褶皱造山、陆内造山4个构造演化阶段。尤其是中、新生代的褶皱造山和陆内造山作用,形成了现今地质景观。按构造岩片观点,以韧性剪切带为界划分构造岩片,从而建立了“四带五片”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8.
扬子地台西缘志留纪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扬子地台西缘陕西宁强-四川广元地区的志留系剖面进行了重新研究,识别出9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均发育TST和HST,而缺乏LST和SMST。通过区内沉积层序的对比,建立了扬子西缘专留纪层序地层格架。最后探讨了该区馨留纪的海平面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笔者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研究方法,对扬子地台西缘陕西宁强和四川广元地区的志留纪地层剖面进行了重新研究,识别出9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均发育T ST和HST,而缺乏LST和SM ST。通过区内沉积层序的对比,建立了扬子西缘志留纪层序地层格架。最后探讨了该区志留纪的海平面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笔者详细研究了扬子地台西缘宁蒗-盐边地区志留系岩石地层和牙形刺生物地层的特征,该岩系自下而上可建立3个牙形刺组合带:①Panderodus gracilis-Panderodus simplex组合带;② Pterospathodus celloni Walliser组合带;③Pterospathodus amorphognathoides Walliser组合带;从生物地层学、沉积学和区域对比的角度对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分析了Pterospathodus celloni Walliser带和Pterospathodus amorphognathoides Walliser带之间的相互重叠关系,并认为其相互关系为渐变演化关系,而不是突变关系;并对部分重要属种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1.
扬子地台西缘首次发现蓝刚玉郭健强,肖新全(四川省地矿局区调队)四川省地矿局区调队于1995年在扬子地台西缘开展1:5万区域地质凋查时,首次发现了蓝刚玉。蓝刚玉赋存在刚玉岩和蓝晶石脉中。岩石呈钢灰色,块状构造,位于辉绿岩侵入于震旦纪观音崖组的接触带上,... 相似文献
12.
13.
扬子地台西缘结晶基底的时代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对扬子地台西缘结晶基底变质地层以及岩浆片麻岩中变质地层残片或包裹体中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研究表明,在康定地区辉长–闪长质片麻岩中,表壳岩包体—糜棱岩化的长英质片岩和宝兴地区黑云斜长角闪岩的年龄分别为816±8.6 Ma和826±13 Ma,代表了它们的原岩——酸性火山岩和火山凝灰岩的形成年龄;泸定地区变质岩层中长英质糜棱岩和斜长角闪岩的年龄分别为816±9 Ma和818±8 Ma,代表了中性火山岩和基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茨达地区斜长角闪岩和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年龄分别为830±7 Ma和827±10 Ma,代表了其原岩火山–沉积建造的形成时代。以上数据表明,所谓的结晶基底都是新元古代的产物,在形成时间上与盐边群、盐井群等褶皱基底的相一致,只是变质程度上略有差异。因此该区并不存在古老(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14.
扬子壳块西缘地台型铜成矿作用——以云南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壳块西缘云南段在晚震旦世-三叠纪处于相对稳定的地台演化阶段,但局部地段的拉张裂陷作用至少在早奥陶世开始,断续延续到三叠纪.地台期的铜成矿作用主要与初定期海浸沉积的碳酸盐岩、砂砾质碎屑岩建造和余定期台地边缘裂陷或拗陷带的碎屑岩建造、火山岩建造有关.地台阶段晚期逐渐积聚的地幔热能致使局部地段拉张裂陷,并引发基性岩浆喷出或侵入,使初定期以沉积型为主的成矿作用转变为余定期的火山-沉积型或喷流-沉积型.矿床形成后受地洼期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或多或少地都遭受了热液作用的叠加或改造,使先成矿床发生一定程度的叠加富化或改造富化. 相似文献
15.
扬子地台西缘的海相火山央归纳为5种组合17种构造一岩石亚组合。其中最佳含矿组合为细碧角斑岩组织、玄武-流纹岩双峰组合和均一玄武岩组合等。铜多金属矿床的产出及规模受火山岩建造特征、火山岩时代和碱度,以及火山喷发旋回和古火山机构等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川地矿局207地质队及地方采矿业在扬子地台西缘大渡河谷沿岸,相继发现了黑区—雪区、红花、白熊沟、核桃坪、养善坪—中溪坪—宝水溪—双凤沟等层状铅锌矿床及矿点。其中,黑区—雪区矿床的矿体地表露头长达6000m,估算的铅锌资源量达370万吨,达到超大型矿床的规模。不同的矿床、矿点的分布构成了长度大于50km的铅锌矿化带,预测铅锌资源量有望达1000万吨以上。各矿床、矿点产于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灯影组顶部麦地坪段含磷硅质白云岩的相同层位,矿化与硅质岩及角砾状白云岩层关系密切。矿床中发育层状、纹层状、条带状、同沉积角砾状、层间揉皱等构造,沉积特征明显。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著区别于区域上以往发现的产于地台盖层碳酸盐岩中具有明显后生成因特点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型)铅锌矿床,也有别于产于中元古界褶皱基底中的火山沉积块状硫化物型(VMS型)铅锌矿床。笔者的研究表明,与铅锌矿密切共生的硅质岩为典型的海底热水沉积产物,铅锌矿床属于海底喷流—沉积成因(SEDEX型);成矿作用受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北东东向延伸的汉源—峨眉凹陷及同生断裂带的控制。该类层状铅锌矿床可能是扬子地台西缘铅锌矿聚区中最具找矿潜力的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7.
在次生地台活化区的沉积盖层中常常见到层状铀矿床。其特点是有外生后成的矿物-地球化学分带,而铀矿化往往是这种分带的理所当然的组成部分。业已查明,岩石除了受到外生迭加蚀变外,局部还有从结晶基底渗透到沉积盖层中的热水溶液所造成的后成蚀变。沉积盖层中除铀矿床外,还常常形成天青石、萤石、多金属和汞的矿化以及具有典型热液脉外貌但 相似文献
18.
19.
剖析了产于扬子地台西缘川滇被动大陆边缘中元古界因民组富钠火山-喷流岩系内稀矿山式铁铜矿床0点成矿控制条件,提出成矿物质(Fe、cu)以深源(上地慢—下地壳)为主,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并有海水与大气降水掺入的混合成矿热卤水,形成于半深水次级火山洼地内富Cu、适度富Fe、相对低S地化环境的火山喷溢-喷流热水沉积(叠加)改造成矿机制与二阶段富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0.
四川石棉矿区地层研究取得以下新进展:1)田湾矿区赋矿层时代原定为中泥盆世,该地层中发现晚震旦世疑源类化石,因而赋矿层时代为晚震旦世;2)矿区缺失早震旦世沉积,仅发育晚震旦世的观音崖组和灯影组;3)田湾方家山赋矿层原定为中晚泥盆世河心组,据发现的疑源类化石,应属晚震旦世灯影组;4)田湾杜河坝东侧原认为上三叠统河湖相的白果湾组,据有机质判定为海相沉积,时代暂属中元古代,称茨竹坪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