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第三节,是对第一节“基本特征”的深化与拓展,是继土地资源后,  相似文献   

2.
一、课程标准要求 1.课程标准解读 知道“天气”和“气候”这两个地理概念的区别,并能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3.
一、课程标准解读 本节教材内容涵盖了下列三条课程标准要求: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郭全其  卞学昌 《地理教学》2013,(6):18-19,53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的第二节,是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内容的延伸,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是与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与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的。充分理解地球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内容 分析在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概况,以及几个主要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点、差异的基础上,本章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中国的省内区域。  相似文献   

6.
课堂上选一个同学到讲桌前按照老师要求演示,其余每二人一个地球仪同步演示,观察地球仪转动的方向,指出两极、赤道,哪是纬线,哪是经线。学生互相提问,交流巩固;教师巡回指导,掌握演示、观察情况。随后,师生共同讨论,进一步明确地球仪基本概念的内涵及其属性特征,并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7.
1.太阳的光和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太阳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沈海林 《地理教学》2012,(2):20-21,19
“地球的运动”是高考常考内容。人教版必修1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第三节。它是刚考入高中的学子们学爿地理的第一只拦路虎。很多学生在学习完这一节内容后,对地理学科开始有了恐惧感。因此教师对这一教学内容的处理更要认真、细致。不然势必影响学生们今后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地理素质的培养,不利于教师整个高中阶段地理教学的开展。为此笔者就“地球的运动”教学处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点个人的观点,以求对教师们即将进行该内容教学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10.
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自然地理》中的“地球仪”一课,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地球仪上的地轴、两极和赤道;二是经纬度的划分和经纬网的作用。地轴、两极和赤道是讲清经纬线概念的前提,掌握经纬线和经纬度知识又是学会看地图、  相似文献   

11.
雍文涛 《地理教学》2012,(21):34-35
一、"活动"选取本节活动设计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中制作地球仪活动栏目,通过本节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和经纬线与经纬度的空间分布。二、"活动"理念1.课标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李虎 《地理教学》2008,(12):15-16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生能说出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能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3.
刘书奇 《地理教学》2004,(7):31-32,28
本节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来研究地球和地球仪,有关地球的这些特征,对于理解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发展、演化,以及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区域差异等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之前,必须先学习地球知识。  相似文献   

14.
郭钢岁  李斐 《地理教学》2011,(16):10-12,19
第一课时 1.新课导入。借助地图和地球仪,我们认识了海陆分布的特点,认识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见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仔细观察课本26页图2.1“世界海陆分布”,说说你的感想。  相似文献   

15.
一、新课导入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会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地球作为宇宙中的天体,其运动和变化又不能不受到其他天体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地球上发生的不少自然现象,如果仅从地球本身找它们的因果关系,有时难以得到满意的解答。也就是说要了解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现象的来龙去脉,首先要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刘小唤 《地理教学》2008,(10):20-2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林志胜 《地理教学》2010,(15):20-22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跨学科知识、上网查寻资料等途径找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张玲 《地理教学》1994,(3):27-28
地理新教材(人教版),改变了原旧教材的呆板面孔,“东南亚”一章仅用三课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七个国家,仅讲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新加坡。课本编写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了区域特点。这样,教师好讲,学生爱学、好记。我认为;“东南亚”一章新教材编写与旧教材比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20.
徐文 《地理教学》2007,(7):17-18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公转地理意义(二)”这节内容主要是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季节更替和四季、五带的划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形成正确的宇宙观和人地观。其中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季节变化,而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弄清产生上述变化规律的根本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其引起的地球上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则是教学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