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瑾 《海洋世界》2008,(10):30-36
“一个细胞也包含该生命体全部基因密码”。美国在冷战时代的南极洲政策堪称美国外交政策中的“一个细胞”。长期以来,关于南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对南极条约的形成研究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研究的冷僻之地,近年来,美国政府已将关于南极事务的外交文件解密,为我们开展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传统的南极政策是不承认其他国家提出的南极主权要求,同时声明保留自己的权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策逐渐转向提出主权要求。但是因受到苏联和盟国牵制,美国最终停止主权要求,转而召集南极会议,推动签订南极条约。  相似文献   

2.
1820年2月28日,两艘俄国考察船“东方”号和“和平”号在海军大尉别林斯高晋的率领下,前往南极探险。这两艘俄国帆船绕南极大陆航行一周,曾九次靠近南极海岸,取得了三百多年来许多国家航海家没有取得的结果——南极大陆总的轮廓。在南极早期发现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为纪念这位俄国航海探险家的功绩,苏联设在乔治岛的科学考察站被命名为别林斯高晋站。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倡议下,1959年12月1日,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挪威、比利时、日本、阿根廷、智利和南非12国在华盛顿签署了《南极条约》。条约冻结了各国对南极的领土主权要求,抑制了南极领土争端引发的国际冲突,《南极条约》因此被称为冷战时代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美国在《南极条约》出台过程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南极中立化与美国的南极政策实现了契合。但人们也许疑虑,在现实主义政治大行其道的时代,是否有其他外在因素牵制着美国,使美国的南极政策最终走向倡导中立化?回望南极中立化路程,人们会发现,南极中立化是美苏两国争斗和妥协的结果。在南极问题上,两极格局发挥了独特作用,它排斥了一国独霸南极处理权的可能性,使全人类得以保留一份珍贵的共同遗产。  相似文献   

4.
南极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自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对这些资源的关注日益增强。 1975年,美国地质勘测局曾估计,西南极罗斯海、威德尔海和别林斯高晋海可发现的石油储藏量为450亿桶,天然气为115万亿立方英尺。苏联水文气象部门估计,南极的石油储藏量将超过阿拉斯加。日本估计南极大陆架的石油为45亿桶,天然气为3.3万亿立方米。这些估计均基于地质上的假设或粗浅的数据,还不足以证明南极确切的油气储量。这些估计数只能称为“假设的资源”。但南极大陆架上存在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勘探和开发南极的  相似文献   

5.
时讯     
南极历程备忘录首踏南极 1984年11月20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编队由上海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码头启航,同年12月26日抵达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的麦克斯韦尔湾。12月31日,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王岛,并举行长城站奠基典礼,第一面五星红旗插上了南极洲。1985年2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站胜利建成,以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武衡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了长城站落成典礼,乔治王岛上的阿根廷、智利、巴西、苏联、波兰、乌拉圭等国的南极站站长、科学家和美国"公主"号考察船船长等出席了长城站落成典礼。  相似文献   

6.
2009年是《南极条约》签署50周年。从上世纪80年代起,条约体系屡遭非缔约国挑战。挑战国家中,马来西亚可谓一个旗手。20多年间。马来西亚与南极条约体系在“南极问题”上数度交锋,并未取得多少进展,却最终接受《南极条约》的原则,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加入《南极条约》。从激烈批判到认同妥协,马来西亚的南极之路成为体系外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选择。可以想象,一旦马来西亚加入《南极条约》俱乐部之后,其捍卫南极条约体系的“诚心”会同样坚决。  相似文献   

7.
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是南极旅游旺季。自从1956—1957年度首开南极旅游以来,诘难南极旅游的声音从未停息过;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南极旅游人数的迅猛攀升和世界范围内环境意识的增强,南极旅游遭遇了来自各国官方和民间汹涌的批评浪潮。反对者指责南极旅游污染南极海洋环境,损害南极大陆的动植物及其所依附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苏联在南极的考察站沃斯托克仍不失为地球上最冷的地方。1983年7月21日记录到的气温是零下89.6℃,这一记录比该站1960年8月24日记录到的零下88.3℃又低了1.3℃。沃斯托克站地处海拔3490米。 1969年关闭的一个美国南极站“高原”(位子莫德皇后地)是地球上第二个最冷的地区,1968年7月21日的记录是零下86.16℃。  相似文献   

9.
海洋人物     
卡皮查(Андрей Нетрович Кацица[俄],Andrey Petrovich Kapicsa[英],1931.7.8~)苏联现代地理学家。1931年7月8日生于英国剑桥,是苏联著名的物理学家П.Л.卡皮查的儿子。1953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地理系,1965年获地理学博士学位。1953~1970年在莫斯科大学任教。1962年为苏共党员。历任莫斯科大学教授(1966)、莫斯科大学地理系主任(1966~1970)、苏联科学院远东科学中心主席团主席(1970)、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委员(1971)、现任苏联科学院远东科学中心太平洋地理研究所所长。卡皮查在海洋科学上的贡献是:自1956年以来,曾四次(即苏联第一、第四、第六、第九次)参加南极考察。此外,在1967~1969年期间,任苏联科学院东非地理考察队队长。  相似文献   

10.
7月15日,国际第27届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会议和第14届国家南极局局长理事会会议在上海召开。400多名从事南极科学考察研究和南极事务管理工作的中外科学家和政府官员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南极科考及南极事务。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为这个规模盛大的南极领域科学考察会议发来了贺信,国家海洋局局长王曙光、副局长陈连增,会议东道城市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韩正、副秘书长吴念祖出席了会议。据悉,这次南极领域最高层次的国际会议是首次在中国召开。温家宝副总理在给会议发来的贺信中指出,科学发现的大量事实证明,南极洲并不是游离于…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世界》2008,(9):4-4
8月20日,我国南极内陆站建设最终全面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顺利完成,并已分送各《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缔约国和在互联网上公开,这表明我国拟在南极建设的首个内陆站已完成议定书规定的环评要求和程序,体现了我国全面履行国际义务,切实保护南极环境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世界》2009,(1):8-8
最近,科学家在南极又有新发现:在南极冰融化的同时,南极大陆的基岩也发生了移动——部分基岩升高,部分基岩下沉。科学家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探测器网络获得数据的。这个发现将有助于卫星仪器更好地测量南极的冰融速度,使人类更加准确地估计未来海平面的上升状况。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世界》2007,(2):6-6
据《中国海洋报》消息,为更好地履行作为《南极条约》和《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缔约国义务,规范我国公民在南极的活动,我国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规范管理南极活动的行政法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张林  蔡德培 《海洋预报》1994,11(1):55-62
本文通过对第九次南极考察“极地”船航渡期间,气象保障工作的总结,用天气学方法分析了航线上的天气系统及其特点,重点分析了南半球,南极地区的天气系统-绕极气旋和南极大陆冷高压对航线的影响,希望对今后南极考察航线预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南极燐虾和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建海 《海洋科学》1985,9(3):57-59
众所周知,南极具有丰富的燐虾资源,年可捕量为几千万吨至一亿吨,相当于或甚至超过了世界目前的年总渔获量(七千万吨左右)。由于人类对于蛋白质需求的增长,苏联、日本、联邦德国、波兰和南朝鲜等十多个国家竟相开发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世界》2008,(4):6-6
多国生物学家最近表示,全球升温可能会在未来100年内将鲨鱼等海洋捕食动物引向南极,彻底改变南极海域生物圈结构,给那里的海洋生物系统带来灾难。他们警告说,受全球升温影响,南极海域水温将逐步回升,惧怕低温的鲨鱼等海洋捕食动物可能乘虚而入,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17.
南极冰架正在融化,巨大冰山溶入海洋将导致海洋平面继续升高英国科学家1996年1月24日说,由于全球变暖,温度升高,南极冰架正在继续融化,在组成南极很大部分的厚冰架中,至少已经有5个冰架在过去50年内大大后退了.剑桥大学负责南极调查的戴维·范甘等人在世...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世界》2008,(8):6-6
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即将开始建设,国家海洋局7月16日宣布,在全国范围内为首个南极内陆科考站征集站名。  相似文献   

19.
4种南极冰藻的生化组成对UV - B辐射增强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实验室人工模拟南极UV—B辐射环境,对南极冰藻的生化组成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70μW/cm^2)后,4种南极冰藻的总蛋白含量显著减少,其中脯氨酸、羟脯氨酸等6种氨基酸增加,谷氨酸、缬氨酸等减少;总脂含量明显增加,绿藻增加30%以上,硅藻增加超过15%;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并且产生了一些新的不饱和脂肪酸;Mg、Na和Al元素的含量显著降低,而Fe、Ca、Zn、Mn等含量却明显增加。总体来说,4种南极冰藻的灰分含量显著下降,有机成分明显增加。表明了南极冰藻对UV—B增强的积极响应.能调整自身对强辐射环境的适应性,这为深入研究冰藻对南极强辐射环境的适应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根据南极“八五”国家攻关课题中的“南极海冰监测和预报”的考核目标,实现为南极考察船在 冰区中航行提供精确和清晰的冰图和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