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把从光球辐射出来的连续谱能量分成大量的光子包,然后用MonteCarlo方法跟踪这些光子包从光球向超新星包层外运动的过程,这一方法能很好地解决超新星的光谱拟合中的谱线覆盖问题,由于同时编制了用于构造超新星包层中的密度结构和丰度分布的程序,以及大量的用于比较观测和理论拟合的绘图和支持程序,使我们的MonteCarlo光谱拟合软件包能够很好地运用于超新星的早期光谱研究。本文给出了SN1993J在1993年4月13日的观测光谱的运行实例。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用北京天文台2.16m光学望远镜观测的超新星1994I的光球相光谱。这些光谱表现出类似于Ic型超新星1987M的特征。我们用蒙特卡罗光谱合成模型对4月10日的光谱做了拟合。采用Nomoto等人C+O模型的元素丰度及修改过的W7密度结构,计算的光谱与观测的光谱符合得相当好。计算得到4月10日,超新星的光球速度约为1000km/s,其黑体温度约为8000K。另外,我们的光谱拟合可以为C+O星作为Ic型超新星的前身星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3.
本利用蒙特卡罗光谱合成方法,对1993年由哈勃空间望远镜和里克天台同时得到的超新星1993J的紫外及光学波段的光谱,进行研究并将拟合的结果与别人的模型进行了比较。假设太阳丰度及幂律为20左右的大气密度结构,模型可以与观测较好地符合。通过计算得到光球速度为9500kms^-1左右,光谱的黑体温度为7990K。对于强线如Hα及HeIλ5876的特殊谱线轮廓,我们发现大气结构需要是双幂律的,即光球外  相似文献   

4.
韩占文 《天文学报》1998,39(1):8-19
在行星状星云形成过程中双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Monte-Carlo方法,研究了双星演化过程在行星状星云形成中的作用,研究了不同的双星质量比分布、恒星初始-终止质量关系,星族参数、公共包层的理论模型等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蒙特卡罗光谱合成方法,对1993年由哈勃空间望远镜和里克天文台同时得到的超新星1993J的紫外及光学波段的光谱,进行研究并将拟合的结果与别人的模型进行了比较。假设太阳丰度及幂律为20左右的大气密度结构,模型可以与观测较好地符合。通过计算得到光球速度为9500kms-1左右,光谱的黑体温度为7990K。对于强线如Hα及HeIλ5876的特殊谱线轮廓,我们发现大气结构需要是双幂律的,即光球外陡降的内层大气外面,密度变化相当平缓。内外大气的幂律近似为20和3,交界点在13000kms-1左右。外层平缓的大气同时起到了使远紫外光谱变得像观测到的那样平滑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系统地研究了简并双星的形成,提出了简并双星形成的三种形成途径;稳定的洛希瓣物质交流-公共包层途径,公共包层-公共包层途径,核暴露-公共包层途径,并对简并双星的形成进行了Monte-Carlo模拟,探讨了模型参量(潮汐星风增强系数,稳定的洛希瓣物质交流过程中物质转移效率,双星初始质量比分布,公共包层抛射效率)对结果的影响,本模型成功地解释了简并双星的形成,解释了简并双星的质量分布,质量比分布和周  相似文献   

7.
Ia型超新星起源于碳氧白矮星在质量接近钱德拉塞卡极限时的热核爆炸,并被广泛地用作宇宙学距离的标准烛光.然而, Ia型超新星的前身星系统和爆炸机制还存在很多不明确的地方.近几十年来, Ia型超新星的星周环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星周介质的空间分布性质为探究Ia型超新星的物理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星周尘埃的散射会在Ia型超新星晚期的光变曲线、光谱和偏振等方面产生可观测效应.光谱上正常的Ia型超新星可以分成两类:喷射物速度正常和高速Ia型超新星.对比两者的光变曲线可以发现高速Ia型超新星在光极大后几个月内有明显颜色偏蓝的超出.该蓝色超出可以通过星周介质中的尘埃散射拟合得到.同时, Ia型超新星晚期光谱的拟合可以限制星周尘埃的颗粒大小等性质,晚期的偏振信号可以有效地限制星周尘埃的空间分布.拟合结果表明针对Ia型超新星晚期的多次图像偏振观测是揭示其星周尘埃环境特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1996年4月10日,使用北京天台兴隆观测站60cm望远镜及其主焦上的TI215CCD照相机,在NGC4027天区发现了一颗超新星,这是今年开始的超新星巡天计划的第一个结果,这颗超新星已被McDonald天台的王力帆证实,并被分类为II型超新星,国际天学会中央电报局已将它列为SN1996W^(2)。  相似文献   

9.
尘埃辐射转移模型对解释和探索宇宙中众多的多尘埃天体的观测现象可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所见的四种球对称系统中的尘埃辐射转移方法可被总结为:二流Eddington近似模型方法,Eddington因子迭代模型方法、射线跟踪法和Monte-Carlo模型方法,除了第一种方法外,其余方法在原理上都没有近似性。现在使用最多的是后两种方法。Monte-Carlo方法是其中最灵活的一种,它可被用于对非球对称系统的辐  相似文献   

10.
使用小波技术自动搜寻天体谱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小波技术对包括恒星、近邻星系和AGN等不同的天体光谱进行了自动处理,用小波滤波的方法将光谱中的连续谱与谱线分离,然后使用小波域隐含马尔可夫模型(HMM),对已去掉连续谱的光谱进行降噪,同时得到了噪声在每个光谱中的分布;在训练HMM的过程中,使用改进的Tying方法增加训练数据以保证训练的可靠性,利用噪声分布确定出谱线信号的局部阈值,在已经降噪的光谱中找到吸收线和发射线,用高斯函数拟合出谱线的形  相似文献   

11.
利用已知的统计结果对高红移类星体光谱进行Monte Carlo模拟,得到了UBVRI五色测光的色指数,并利用模拟的选择判据计算了选择效应函数,当2.4<z<3.0时,选择效应来自于与主序星的混淆,当z>3.0时,则是由于较暗的类星体与晚矮星同时从U.B等颜色的图像上消失,导致可利用色指数的减少。  相似文献   

12.
利用已知的统计结果对高红移类星体光谱进行MonteCarlo模拟,得到了UBVRI五色测光的色指数,并利用模拟的选择判据计算了选择效应函数,当2.4<z<3.0时,选择效应来自于与主序星的混淆;当z>3.0时,则是由于较暗的类星体与晚型矮星同时从U.B等颜色的图象上消失,导致可利用色指数的减少。  相似文献   

13.
本以线性无力场模式下边界元法(BEM)为基础,根据Carrington1733-1742周的光球磁场观测数据,计算出相应各Carrington周日冕高度(2.5R⊙)全日面的太阳磁场,计算结果同势场模式下的级数解法(即待定系数法)的相应结果对比表明,两种方法都体现了较为一致的大尺度日冕磁场特征,但在数值上存在某些差异;有些Carrington周的磁中性线形状差异较明显;另外,两都没有反映出光球  相似文献   

14.
1991年7月11日墨西哥日全食红外光谱观测及初步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建圻  卢保罗 《天体物理学报》1994,14(3):277-283,T002
本文概念1991年7月1日日全食是中国日食观测队在墨西LaPaz所作的红外光谱观测情况及得到的初步结果,观测是用一强光力望远镜和一中小色散的光谱仪,配以CCD摄象机,图象处理器,微机等组成的探测系统进行的,日全食时,在λ10712-10972A波区共摄得极上层光球和色球的无缝光谱41帧,日面外约1.096R。处的有缝光谱35帧。文中还介绍了拍和的色球,日珥资料概况。  相似文献   

15.
本提供了125颗MK标准星的CCD光谱,光谱型从O到M〉光度级从V到I,构成较完整的二元分类框架,光谱覆盖范围由传统蓝紫区延伸到黄红区,初步考察和归纳了黄红区适于恒星分类的主要光谱特征和判据,这些结果对于采用相似分辨率的恒星光谱分类工作是非常有用的。  相似文献   

16.
薛随建  程福臻 《天文学报》1998,39(2):172-184
本文利用我们所参与的1993年的国际联测光学资料,对NGC4151的BLR进行了后续Reverberation Mapping分析,其中包括a)Monte-Carlo数值模拟检验谱线光变对连续谱光变响应的最可靠的延时时标,b)用正则线性化反演方法解出BLR的转移函数。我们分析并具体解释了对NGC4151的BLR尺度的最新测量结果用1988年的测量结果存在极其显著差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PTF10gvf和PTF10gvd两颗IIn型超新星的测光和光谱的观测情况,并对这两颗超新星做了精确测光和光谱拟合。通过对光谱的分析,得到这两颗超新星的抛射物的外层激波速度为~103km/s,其前身星的星风速度为~102km/s,并根据ChugaiDanziger(1994)提出的方法计算了它们的前身星质量损失率。PTF10gvf的质量损失率为~10-2M⊙/yr,PTF10gvd的质量损失率为~10-4M⊙/yr。由于这些物理参数与亮蓝变星星风速度和质量损失率的典型值相符合,推测这两颗IIn型超新星的前身星有可能是亮蓝变星。这个结论为IIn超新星与亮蓝变星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支持,与之前Gal-Yam A V等人得到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1991年7月11日日全食时中国日食观测队在墨西哥LaPaz所作的近红外光谱观测情况及得到的初步结果。观测是用一强光力望远镜和一中小色散的光谱仪,配以CCD摄象机、图象处理器、微机等组成的探测系统进行的。日全食时,在λ10712-10972波区共摄得极上层光球和色球的无缝光谱41帧。日面外约1.096R处的有缝光谱35帧。文中还介绍了拍得的色球、日珥资料概况。  相似文献   

19.
朱镇熹 Fried.  M 《天文学报》1998,39(4):412-423
在近工外波段,对10颗共生星,27颗K-M型比较星进行了分辨本领对晚于M2的晚型星,出现了TiO三重头吸收带,发现吸收带深度对温度很敏感而对重力不敏感,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光谱型对TiO吸收带深度的曲一,拟合曲线的标准方差为0.22光谱分型,并由此给出6颗含晚于M2巨星的共生星光谱型。另外还测量了该波段上的CaⅡDG TGJ 线,FeⅠ,TiⅠ,NaⅠ等众谱线的等值宽度。发现CaⅡ三重线对光度级很咸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超新星完整样品的分类概况,依次转述了各类超新星光谱观测的新进展。两颗特殊Ia型超新星-SN1991T和SN1991bg一的发现对原先认为Ia型超新星是均质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对Ib/Ic型超新星应加以特别关注,II型超新星SN1993J和SN1987K由光极大时的II型演化星云类似于Ib/Ic的光谱,对传统的超新星I型和II型的区分提出了质疑,对某些特殊II型超新星也许列为“IIn”型,其H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