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加强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地名文化建设是地名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地名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做好地名文化理论研究工作是推进地名文化建设,提高地名管理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地名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成为人类进步的活化石。一个区域的地名,特别是这个区域内由众多地名形成的地名景观往往打上这个区域地域文化的痕迹。在地名景观中,聚落地名的文化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红 《中国地名》2009,(12):47-48
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范围的地理实体,或者是个体地域赋予的专用名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悠久,许多地名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推进地名标准化,规范地名命名、更名,必须正确把握地名标准化与民族习俗、历史传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地名是历史的产物,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地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文化和质朴的乡土文化内涵,是民族文化遗产。地名是与特定地理实体一对应的专有名词,因此地名文化应包括两个层而,一是地名语词文化;二是地名实体文化。地名语词文化属于语言文化范畴,是地名实体文化的文字图腾,  相似文献   

5.
为了贯彻民政部《关于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印发〈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矢酚的指示精神,四川省全面启动了千年古城(都)、千年古县、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甲骨文和金文地名、少数民族语、著名山川、近现代重要地名等8类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根据发展规划,四川省以巴蜀文化、三国文化、红军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文化发掘为契机,全面开展地名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地名单一罗马化是世界各国在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为推进世界地名标准化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面对在我国地名拼写问  相似文献   

7.
地名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江苏省宿迁市坚持科学管理、注重特色保护的工作理念,以提升地名文化建设管理水平为工作目标,创新思路、加强引导,  相似文献   

8.
刘烜 《中国地名》2013,(12):11-11
山东省诸城市地名协会成立以来,通过举办各种交流活动、编辑图书、参与地名管理和公共服务,逐渐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社团。开放式学术研究和社会化地名管理是地名协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诸城市地名办公室与地名协会紧密合作,相互补充,协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弘扬地名文化的中坚力量和地名管理的参谋助手。  相似文献   

9.
2016年3月22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召开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视频会议,对地名文化保护和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民政部李立国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李立国指出,地名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也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在国家治理、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国防建设和国际交往等方面广泛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0.
地名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符号,它除了有一定的字面意义之外,还隐含着一定的文化信息,常常被看成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足迹。地名的形成缘于活跃在本地的居民,正是他们特殊的人文环境和作用,给地名烙上了独特的印记。地名的命名通常由特定的民族语言来表达,惟其如此。地名遂与民族的活动联系到了一起。因此探索地名的民族语源问题,挖掘其中蕴含着的重要的历史文化线索,是我们探究民族史时需要认真关注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张华 《中国地名》2011,(8):22-25
城市地名具有指代作用,每个地名都代表着城市的具体地理实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名又是一座城市历史与文化传承的载体,每个地名都象征着一种特定的历史文化,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地域特色,是城市对外开放的“名片”。近年来,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地名文化是以地名为载体,通过地名的形成、变迁、结构、内涵等因素来研究与之相关的各种文化,是地名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民族变迁与融合、人们生活环境发展与变化。"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这是联合国第五届地名标准化会议对地名的物质性、社会性  相似文献   

13.
陈晨  汪丽  程林 《干旱区地理》2022,45(3):976-985
北方农牧交错带濒危少数民族语地名规模不断增加,少数民族语地名文化脆弱性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尤为堪忧。地名是由多要素构成的开放性文化系统。因此,如何从系统脆弱性角度将以往对濒危少数民族语地名的定性研究扩展至脆弱程度的定量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引入脆弱性研究范式,基于大量实地考察和文献梳理,从敏感性、暴露度及恢复力的视角识别北方农牧交错带少数民族语地名文化脆弱性影响因素,构建脆弱性评价体系,讨论评价尺度和评价方法,并针对典型案例地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案例地少数民族语地名文化敏感性和暴露度突出,恢复力较弱,脆弱性较明显。其脆弱性受地名文化系统内损性和外部扰动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地方居民对少数民族语地名语源语义的错误认知,较高的汉语普及率和汉译少数民族语地名社会认同度,以及少数民族语地名意译的非准确化是脆弱性形成的重要驱动因子。其次,汉译用字和译音的简化和非标准化,较高的地名合并、更改及弃用比,较少的地名文献储备量,以及少数民族语使用群体规模的大幅下降也是较为重要的单指标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地名作为标记和识别不同地域的名称,是语言词汇的组成部分,属于专有名词。但它又与词汇中的一般词语不同,是一个地方的语言文化形态。某地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经济文化、交通文化、军事文化等能在地名中找到痕迹,可以说地名是研究地域文化的活化石。因此,“地名的研究实在是语言学家最引人入胜的事业之一”。“不同的民族或不同的地域文化,最初大都是互相隔离各具特色的。这些特色包括语言或方言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刘烜 《中国地名》2012,(10):16-16
诸城是千年古县,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极其丰厚。我们在开展地名公共服务中抓住“文化”这个主线,把“地名文化”建设作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精髓和服务的延伸,在完成公共服务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创新机制,丰富载体,大力推进地名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周妮 《中国地名》2014,(8):75-76
地名是人类盖在大地上的图章,它的历史同语言一样古老。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时代的标志,是各种地理实体、行政区域和居民点的标识,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折射出历史、地理、宗教、语言、社会、经济等各种世相百态。它具有"活化石"的功能,是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陈正祥认为,地名作为代表一个地方的符号,其来源和演变除了受天然环境的影响外,也常为文化的接触所左右。现今的地名应视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能反映当地的地理环境,并赋有文化层指标作用,部是非常明显的事实。因此,研究一地地名及其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民族、生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地名文化学的研究即通过地名的研究来阐述民族文化的内容和特性,即通过一地地名研究,获取与当地生活、民族、信仰、历史等相关的文化。本文以“长生”地名为切入点,引入“长生”文化效应,剖析“长生”作为地名命名真正地文化内涵,并认为重庆市彭水县长生镇作为“长生”文化的代表性地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沈北新区以打造文化宜居城市为出发点,采取有效措施传承地名文化,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延续地名的历史文脉,唤起全社会地名文化保护意识,让地名文化更具影响力,让地名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一、地名的文化性 (一)地名的文化性。地名是一定地域的标志,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地名是特定地理实体的指称,是一定地域的标志,地名不仅代表命名对象的空间位置,指明它的类型,而且常常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地名的生成,既受一定地域自然条件的影响,又有一定地域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欣宇 《中国地名》2010,(11):20-21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意见。可见,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加强地域文化建设,实现地名档案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已成为体现地域特征、巩固发展成果、发挥自身地域文化特色,更好地满足大众对地名文化软环境的需求,提高地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城建档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名》2012,(9):14-14
重庆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山城,丰富的巴渝文化、红岩文化、三峡文化、土家少数民族文化等资源赋予地名以多元化文化内涵。近年来,我市坚持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切实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彰显多元地名文化特色,促进了地名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