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极海冰异常变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分析1973~1994年南极海冰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全球海平面代表站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发现南极海冰80年代明显比70年代的海冰面积偏小,海平面高度80年代平均值也明显比70年代偏高.联系两者之间的变化并分析其物理机制,指出80年代海冰变化累积距平值比70年代显著减少,标志着全球气候增暖;海水温度和大气温度都明显偏高,从而导致海冰长期累积的大量减少;水温高而引起水体膨胀,并且越是在暖年从南极大陆上的冰盖向海洋中输入的冰山就越多.由于上述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造成海平面明显的上升,因此引起80年代海平面平均高度比70年代明显上升,10a平均值偏高22mm,并且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太平洋尤为明显.东北太平洋和东南太平洋各有一大范围的海平面上升区,在白令海峡附近也有一上升区,西北和西南太平洋各有一下降区.我们认为这种状况与南极海冰持续性减少有关,这说明南大洋水温偏高,南大洋环流在南美大陆向北分支的秘鲁寒流水温也相对偏暧,这容易发生El Nino事件.El Nino事件发生时太平洋上盛行的东风减弱西风增强.原太平洋海平面西高东低的状况,因受重力和风动力的作用,使大量的海水从西向东输送,造成80年代太平洋东部上升西部下降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2.
胡胜利 《海洋预报》2005,22(Z1):77-80
本文使用南极长城站20a天气和温度降水气象观测资料,对影响长城站天气系统和气象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长城站建站20年来,气温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升高,到90年代未气温达到最高.进入20世纪后气温变化趋于平稳,但年平均距平仍在正距平以上.大风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缓慢减少,至90年代未到20世纪初大风天数明显增多,风速加大.长城站降水从90年代初期降水量开始减少,到90年代后期降水量最少.特别是1997年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少200mm.进入20世纪长城站降水量仍比正常年份减少100mm.对长城站20年气象要素分析表明,长城站近10年存在气温明显增温变暖,降水量减少,大风天数增多现象.  相似文献   

3.
石油,作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自进入70—80年代后期,其作用愈来愈大。石油价格从其产生即由各大石油公司所控制,产油国无权过问。无疑,这对发展中国家十分不利。石油输出国组织(OPEK)成立于1960年9月10日。创始国为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五国。到1973年发展成13个成员国(表1)。  相似文献   

4.
庞景贵 《海洋信息》1999,(12):22-23
1.渔业生产的变化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后期是日本渔业生产的鼎盛时期,年产量达1000万~1200万吨,并且连续十多年居世界首位。然而,进入90年代后,尤其是近几年来,日本的渔业产量连年下跌,1996年~1997年甚至降到700万~600万吨,比80年代最高年份的产量减少了近50%,其原因主要是远洋渔业和近海捕捞渔业减产。但是,与捕捞渔业情况相反,10年间日本的养殖渔业产量却在稳步上升,增长了3.9万吨,到1996年,日本的鱼类养殖产量已  相似文献   

5.
日本学者估算了北海道扇贝的增殖效果。分析了从1910年到1993年捕获量统计数字和1977年到1993年苗种放流的数字。同开始放流以前(1951年~1973年)相比,年平均捕获量(重量)在最近十年内(1984年~1993年)宗谷地区增加69倍、网走地区增加15倍和根室地区增加6倍。年捕获量(重量)变动系数也明显地减小。放流以前和最近十年之间的Cv  相似文献   

6.
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经济区域化、国际贸易集团化取得了明显进展,同时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国际间贸易摩擦不断扩大。为减少乃致避免与美国和欧洲的贸易摩擦,日本不得不重新考虑其经济发展战略,从“脱亚入欧”转为“脱欧入亚”,为中日贸易迅速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据中国海关统计1993年1~8月份我国对日贸易高达21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  相似文献   

7.
据文献可知,在探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上升流演变与渔业生产关系时,在厄尔尼诺年(例如1976年)夏季,发现在该渔场只存在一单元上升流,而且这一年中上层鱼类捕获量锐减;在非厄尔尼诺年(例如1975年)夏季,则存在多单元上升流,而该年中上层鱼类捕获量骤增。但是,在厄尔尼诺年夏季,闽南-台湾浅滩渔场是否只存在一单元上升流,而且翌年中上层鱼类捕获量是否都锐减了呢?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台湾信息     
台1993年由美国进口水产品近6万吨达64万美元据统计,1993年台湾自美国进口水产品量为59282t,价值6720x104美元,比1992年减少21.8%。其中未加工水产品为6981t,价3361x104美元,比1992年增加82.9%,而加工水产品为52301t,价3359x104美元,比1992年减少27.4%。渔业劳力严重缺乏由于船只缺乏,对渔船船员无选择空间,许多新船员均非自顾上船,致使素质低影响渔捞作业。阿拉伯海湾六国商讨保护渔业资源阿拉伯海湾合作委员会6国(巴林、科威特、阿曼、沙特…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图与遥感信息的大纵湖近期水域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选用不同年代的地形图,以及遥感图象数据等信息源,用Coreldraw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数字化,并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对大纵湖的近期水域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20年代与50年代间大纵湖的叠置分析表明其减少的幅度很大,达到5.715km^2;50年代与70年代间大纵湖的减少不明显,仅有0.267km^2;70年代至90年代大纵湖减少了1.412km^2,所以它只剩下25.201km^2了,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导致上游来水减少,同时也使该地区的排水力度加大,这是20年代至50年代大纵湖减小的主要原因,80年代以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是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徐学良 《海洋科学》1991,15(1):64-64
世界海洋头足类动物的总捕获量近几十年来一直在稳步增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统计,1945年全世界海洋头足类动物的总捕获量为500000t左右;捕捞头足类动物的国家为30个;到了1980年世界海洋头足类总产量约达153×10~4t,有75个国家参与了头足类的捕捞生产。 由于对头足类的过度捕捞,一些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头足类动物,如柔鱼、墨鱼以及章鱼的产量在过去20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胶州湾渔业资源逐年减少,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1980~1985年,共获鱼种类109种,进入90年代,仅获鱼种类58种,减少了46.3%,网获量仅占80年代的10%左右。尤其是优质鱼种大大减少。主要经济鱼种,如牙鲆、梭鱼、丰滑舌鳎鱼等数量锐减。据1995年5月份调查,牙鲆、  相似文献   

12.
自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以来,虽已过去十年,但海湾生态危急并未结束.1991年1月下旬,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为阻止多国部队的登陆,公然把400多万桶科威特原油倾泄入波斯湾水域.  相似文献   

13.
我国滨海旅游资源及其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可远溯至18世纪早期,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H战的结束,世界经济的复苏,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形成了一系列著名的世界性海滨旅游胜地,如地中海沿岸、波罗的海及大西洋沿岸劫D勒比海地区以及夏威夷群岛等。我国滨海旅游业的起步虽较晚,但发展却较为迅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大连、青岛、北戴河等海滨城市建造了一些度假别墅,尽管带有鲜明的殖民主义特点,但仍可看作是我国现代海滨旅游业的最初萌芽。解放后至80年代初,旅游主要是为外事接待工作服务的,滨海旅游业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自80年代以来,随…  相似文献   

14.
莱州湾渔业资源与环境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近30年来关于莱州湾环境典型污染物、浮游植物和渔业资源的调查资料,报道了莱州湾水环境质量、浮游植物和渔业资源的变迁规律,并简单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至本世纪初,莱州湾环境中无机氮平均含量经历了由低到高的变化,到2009年无机氮含量已超过劣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元机磷平均含量呈总体降低趋势,氮磷摩尔比在所考察的大部分时段内高于Redfield阈值(16);(2)1980年代末以来,磷是限制莱州湾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营养盐,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种类在减少,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3)莱州湾渔获物种数年均减少1.5种;鱼卵、仔稚鱼种类年均减少0.7种;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年均降低10 kg/h;近海捕捞量逐年减少,仅潍坊市,近海捕捞量从1989年的18.7万t减少到2007年的1.7万t;(4)限制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从氮转变为磷,莱州湾浮游植物群落已由硅藻占绝对优势演变为硅藻和甲藻共同占优势;(5)与其他因素相比,氮磷比与莱州湾近海捕捞量存在更显著的相关性;氮磷比及COD含量与渔获物种数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海水氮磷比是决定莱州湾渔业资源量的关键因素,而资源种数受有机物污染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本系列论文Ⅱ中建立的长江河口水动力和盐水入侵三维数值模式,模拟长江河口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和2012年盐水入侵,定量分析不同年代河势下盐水入侵状况和变化程度及其原因。在北支,不同年代盐水入侵的变化是由分流比和潮差共同作用造成的。50年代北支盐水入侵较强,70年代大幅下降,中上段出现淡水,2012年盐水入侵极为严重,整个北支被高盐水占据,上段出现强烈的盐度锋面。50年代和2012年,北支盐水倒灌南支,大潮期间远大于小潮期间,2012年远强于50年代,70年代没有北支盐水倒灌南支现象。在南支,50年代、70年代南支大部分为盐度都小于0.45的淡水,在2012年大潮期间由于出现了强烈的北支盐水倒灌,南支上段出现盐度大于0.45的盐水。在南北港,在50年代盐水入侵最严重;大潮期间,北港净分流比南港大21.6%,北港盐度小于南港盐度,外海盐水主要通过南港入侵,出现南港盐水倒灌进入北港的现象。至70年代,南支主流转向南港,南港净分流比增大,比北港大10.4%,南港盐度明显小于北港盐度;南北港盐水入侵较弱。在2012年,南支主流再次转向北港,北港分流比比南港大10.4%,南港的盐水入侵再次强于北港。小潮期间,50年代由于南港分流比相比于大潮时更小,南港盐水上溯距离更远,上段盐度比更大;至70年代,北港分流比减少,盐水入侵减弱;至2012年,由于大潮时期北支倒灌的盐水在小潮期间到达北港,北港净盐通量比大潮时期大。由于潮动力减弱,小潮期间各年代垂向盐度分层更明显,盐水入侵变化与大潮期间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枪鱼围网产量约占全球金枪鱼捕获量的70%,发展金枪鱼围网渔业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根据中鲁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金枪鱼围网渔船的作业情况,分析了围网作业中的一些捕捞技术,并探讨了在发展该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胶州湾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变化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采用1991-1995年在胶州湾10个监测站季度取样的资料用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胶州大型底栖生物群落进行分析,并与80年代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一些优势种如菲律宾蛤仔和细雕刻肋海胆等的数量明显减少;90年代初期与80年代相比,湾内的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到90年代中期有所回升,而湾内的底栖生物栖息密度却一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小型底泥食性的种类,如丝异须虫和方格独鳃虫等。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胶州湾大型底栖生物可以划分为5种类型,而不同于80年代的6种类型,且各群的优势种变化较明显。导致这种变化的潜在因素可能是对菲律宾蛤仔的过度捕捞。  相似文献   

18.
世界最具权威的两大气候变化监测系统(地球气象卫星系统和全球气象观测网)观测记录数据表明,地球气候自本世纪70年代开始明显增温,特别是80年代以来,连续出现高温酷热的年份。1994年全球气温要比1950~1980年30年间的平均气温高约0.3℃,是有气温记录以来最炎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海底牧鱼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据估计在这波涛起伏的海面下生活着约16万多种生物,在这些生物资源中,鱼类要算最重要的了,海洋中的鱼类不仅种类多,数量也很大。从种类上来说,就有几万种之多,其中作为重要捕捞对象的就有带鱼、鲭鱼、鳓鱼、红鱼、鲳鱼、鳗鱼、黄鱼、沙丁鱼等。近些年来,鱼在显著地减少着,单以黄鱼来说,其捕获量仅及二十年前的十分之一。鱼类的显著减少是由于狂捕滥获、污染等人为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外,也由于人们只捕不养殖所致。因此,海洋牧鱼,即让鱼类能象陆地上的家畜一样给其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就成为人类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一种叫作“M74”的不明疾病,使波罗的海的鲑鱼生存亮起了红灯。这种疾病最初起于1974年。当时人们发现,经过人工授精产卵而发育成的幼鱼不久即会死亡。70年代后半期,因“M74”的出现使人工授精养殖的鲑鱼幼鱼减少了30%。到了80年代,因“M74”损失的鲑鱼幼鱼高达90%。“M74”席卷了瑞典和芬兰等地近97%的养鱼场。瑞典和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