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在进行1∶5万巴润布拉格等五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在昌德敖包一带重新填绘了大磨拐河组并测制了剖面,层序特征显示该组在盆地边缘为一套山间河流相粗碎屑岩沉积建造,向盆地内(钻孔中)逐渐过渡为深——半深湖相泥岩夹细碎屑岩沉积建造;在本地区该套地层中采集到了大量具有鉴定意义的植物、鱼、叶肢介、介形虫等化石,为其层位归属及时代确立提供了充足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在早白垩纪,由于燕山运动,在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二连区形成了众多的断陷盆地。这些盆地的形成含煤岩系的沉积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这些断陷盆地走向近东西。主要发育有白垩系的大磨拐河组含煤建造。由于盆地基底不平,形态千差万别致使该地层非全区发育。沉积环境从浅部的冲积、洪积相过渡到沼泽相、浅水湖相,在水深适中,环境相对稳定的区域,交互沉积了煤层,砂岩、砂砾岩等为主的大磨拐河组含煤段。古构造对沉积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因而对煤层的形成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研究盆地古构造形态对进一步勘查煤层的赋存范围及制定各种技术指标都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盆地冲沟沟头形态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金沙江干热河谷因独特的气候类型——干、热、降水集中,冲沟侵蚀破坏十分严重。从冲沟沟头形态学特征的角度,运用分形几何学理论,以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盆地的冲沟为研究对象,对沟头的分形弯曲度和土壤分形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沟头空间形态、土壤形态与冲沟发育的相关关系及不同沟头形态所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差异性,这对研究冲沟的空间格局和动态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冲沟侵蚀治理,防止土地劣化具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方家沟沟掌台地上的十六国末期赫连伦墓地和沟口汉墓群为依据,确定出方家沟流域现代侵蚀沟的地貌年龄上限为北魏太武帝始光二年(425 A D)。结合现代侵蚀沟地貌年龄计算公式,最终确定其现代侵蚀沟初始侵蚀年代为唐贞元五年(789 A D)前后。根据洪河流域20多年来的侵蚀模数值,计算方家沟流域1 129 a来的侵蚀总量。在1∶10 000地形图上测得方家沟流域现代侵蚀沟的空腔体积。在此基础上,以今天地貌为基准,复原其地貌至唐初,并虚拟绘制出地貌复原图。结果显示,至少到唐初,方家沟流域还是低丘宽谷地貌,不存在深陷的V型谷,V型谷形成的时间要稍晚一些。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陇东盆地泾河的三、四级支流和部分一、二级支流流域。复原结果很好地支持了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日趋严重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5.
发生沟蚀(切沟)的地貌临界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刚  伍永秋 《山地学报》2005,23(5):565-570
沟蚀研究是土壤侵蚀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地貌临界理论作为地貌学中的重要理论在沟蚀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从临界理论在沟蚀研究中的发展过程人手,介绍了国外现有沟蚀临界理论模型研究的主要成果,并指出现有模型的不足,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指出了现有临界模型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红花尔基盆地位于海拉尔盆地群东南部,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伊敏组为主要含煤地层。红花尔基盆地为大型断陷型含煤盆地,盆地的总体走向近北北东向。早白垩纪持续稳定的盆缘同沉积断裂活动与沉积补偿相对平衡,在长期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巨厚的煤层。盆地内的沉积岩层具明显的旋回特征,反映了在区域地质背景下盆地沉积演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黄土地貌沟沿线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沟沿线是黄土高原地区地貌类型、土地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基本分界线。在提出了沟沿线划分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沟沿线的成因、空间分布、形态、数量、显著性、发展速度、扩展方式的差异为基本依据,充分研究黄土高原侵蚀机理与过程,结合大量的遥感判读与野外工作,提出了黄土地貌沟沿线类型划分体系。并进一步分析在黄土地貌水蚀沟谷不同发育阶段中沟沿线类型的变异,其结果也进一步体现出沟沿线发育的特点以及与黄土地貌沟谷发育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可可里西地区综合科学考察发现了玛章错钦湖畔苟纠麦尕沟的泥火山,本文对其泥火山机构进行了分类及其物质鉴定,恢复了其形成环境和喷发形式,并指出青藏高原腹地晚新生代盆地有赋存油气藏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露石常常占据一定比例的地表面积,且具有许多已知或未知的水文—生态功能,对于喀斯特地区的植被恢复和环境改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运用样线法和拍照法识别喀斯特断陷盆地不同位置(盆缘和盆地边坡)露石的数量特征和外部形态特征,同时比较了两种方法测量样地岩石裸露率的精准度。结果发现:盆地边坡与盆缘的露石数量和外部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盆缘露石分布密度(0.54个·m-2)>盆地边坡(0.39个·m-2);但盆地边坡露石的长宽比大于盆缘,单体占地面积为盆缘露石的两倍,接近40%的盆地边坡露石与山体等高线平行。样线法和拍照法测量样地岩石裸露率的结果存有差异,但并不显著,且这种差异呈现出随着岩石裸露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拍照测量结果具有较小的变异系数。这些结果说明了研究区露石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对解释地表水土运移规律和植物分布提供重要参考。拍照法能准确地测量岩石裸露率,并提供露石外部形态特征的精准数据,可以作为喀斯特样地露石调查的新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沟域经济的地域类型识别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村庄为基本单元,结合实地调研和村庄级统计材料,收集门头沟区18条典型沟域的沟域经济发展数据。在对其沟域经济类型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地域类型进行了划分,并探讨了不同地域类型下的沟域经济空间结构。根据熵权一层次模型,结合实地调研数据、专家意见及村庄级资料,研究得出沟域平均海拔、区位条件等是沟域经济地域类型划分的主导要素...  相似文献   

11.
人工模拟降雨下细沟与细沟间流速的沿程分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和平  王秀颖  刘宝元 《地理研究》2011,30(9):1660-1668
径流流速不仅是坡面径流的重要水动力学特性,而且是计算其他水力特性及侵蚀产沙的重要参数,本文目的在于研究坡面细沟流和细沟间薄层水流流速沿坡面的变化过程,比较细沟和细沟间径流流速的差别。实验选取1m、2.5m、4m、5.5m、7m、8.5m和10m共7个坡长的小区(均为5。),装填粉壤土,采用历时2h、总雨量121mm的变...  相似文献   

12.
库车盆地古近纪—新近纪时期具有巨厚的蒸发岩沉积,古近纪时期岩盐沉积的最大厚度达1 447.5 m,新近纪时期岩盐沉积的厚度有所减小,岩盐层最大厚度402 m。库车盆地在古近纪—新近纪时期沉积沉降中心也有所改变,从盆地西部的拜城凹陷转移到东部的康村—阳霞地区。库车盆地东西部蒸发岩岩体特征的差异,对此地区油气藏规模造成一定影响。初步判断库车盆地西部蒸发岩有可能比东部蒸发岩盐下形成的油气藏量较大。盆地中蒸发岩沉积中心的迁移对钾盐沉积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东北典型黑土区40年来沟蚀空间格局变化及地形分异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SPOT5和Corona影像为基础数据源,获取了东北典型黑土区1965年和2005年的侵蚀沟分布数据,生成了侵蚀沟密度空间分布图;基于1∶5万地形图,插值求取DEM,提取了地形因子;最后,在GIS空间分析模块支持下,分析典型黑土区40年来沟蚀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地形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经过40年的开发,研究区侵蚀沟密度剧增,且各等级侵蚀沟密度都出现向更高一级发展的趋势,呈现出以北西南东向为轴心,从沟蚀剧烈增加区到微度增加区变化特征;沟蚀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层状分布规律,在海拔250~275m高度出现密度最大值,说明岗坡地带是黑土区沟蚀易发区;坡度分异表明黑土区侵蚀沟出现向高坡度发展趋势;各坡向上侵蚀沟密度和动态发展状况表明,在东北典型黑土区坡向不是影响侵蚀沟发育的首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白垩纪晚期-第三纪早期喜马拉雅期运动在中国东部形成一系列的内陆断陷含盐盆地,其中不少是中国的主力油气盆地。山东大汶口盆地是该时期山东地区西部最大的沉积赋矿盆地,也是中国东部发现的唯一含钾盐的盆地,盆地中富含石膏、岩盐、钾盐、自然硫等蒸发岩型矿产资源。大汶口盆地具有东向洼地、满庄-大西牛洼地两个沉降中心。本研究即通过满庄-大西牛洼地附近的钻孔,首次对山东大汶口盆地石盐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包括溴含量在内的系统分析,同时分析了石膏夹层的硫同位素。山东大汶口盆地石盐的溴含量在(3~19)×10-6之间,硫同位素在14.7‰~35.7‰之间,这些分析结果都揭示山东大汶口盆地石盐为内陆盐湖成因。  相似文献   

15.
坡面侵蚀过程中细沟水流动力学参数估算探讨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张科利  张竹梅 《地理科学》2000,20(4):326-330
细沟侵蚀是坡面侵蚀的主要方式 ,在坡面侵蚀产沙及其输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放水冲刷试验 ,测定并研究了坡面细沟中径流的水力要素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试验中坡度采用 6° ,10°,12°和 15°共 4级 ,径流流量变化控制在 40~ 5 0 0ml/s之间。结果表明 ,黄土陡坡上细沟径流的流速、过水断面宽度 ,以及径流深都能表示成径流量和坡度的函数。在确定坡面细沟流各水力要素间关系指数的基础上 ,探讨了用径流量和坡度因子估算细沟径流水力参数的方法。经用实测资料验证 ,在实验土壤及流量、坡度条件下 ,用文中提出的方法估算的细沟径流深具有一定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黄土沟谷是黄土高原物质和能量交换最频繁、形态和形状变化最剧烈的区域.黄土沟沿线作为沟蚀的重要地形特征线,是研究黄土沟蚀特征的重要切入点.该文以黄土峁区(窑家湾)、黄土梁区(安塞)和黄土塬区(长武)3个典型小流域为研究样区,以低空摄影测量生成的1 m分辨率DEM为实验数据,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瞬时频率变换方法分析各样区黄土沟沿线地形剖面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沟沿线地形剖面变化特征差异明显,各样区的沟蚀活跃区多分布于沟头,沟蚀方式以沟头的溯源侵蚀最为活跃,反映了黄土高原地貌的发育进程和沟蚀活跃性,3个样区中黄土梁区(安塞)的沟蚀和沟谷发育最活跃,与实地调查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细沟侵蚀是黄土高原坡面极其重要的侵蚀过程之一,汇沙对细沟侵蚀强弱具有重要影响,阐明汇沙对细沟侵蚀的影响与贡献,可以揭示坡面细沟侵蚀过程机理,并为治理坡面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定流量人工放水的组合小区模拟降雨的方法,对不同降雨强度与不同坡度下黄土坡面汇沙对细沟侵蚀的影响及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沟上方汇沙、细沟间汇沙、细沟径流剪切力对细沟侵蚀的影响,在不同降雨强度、不同坡度、不同降雨强度及坡度下皆可用三元对数方程描述;细沟上方汇沙、细沟间汇沙、细沟径流剪切力,以及细沟上方汇沙与细沟间汇沙及细沟径流剪切力三者的交互作用对细沟侵蚀的贡献率,在不同降雨强度下分别为13.18%、4.98%、61.2%及8.26%,在不同坡度下分别为4.73%、1.19%、73.65%及5.4%,在不同降雨强度及坡度下分别为10.84%、0.44%、65.22%及6.97%.  相似文献   

18.
李治国 《西部资源》2013,(4):99-102
内蒙古自治区已完成三轮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本文以包头石拐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将三轮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进行对比,深入分析开发区土地利用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变化情况,提出石拐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黔中乌当盆地阶地沉积特征及其对盆地演化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玺  陈文奇  宁凡  郑军  罗维均  周涌 《地理研究》2020,39(6):1242-1254
黔中乌当盆地是贵州省山间盆地的典型代表,四级河流阶地清晰地记录了新构造运动中区域地壳抬升和盆地演化。通过阶地沉积物砾组统计、粒度分析、光释光(OSL)测年,探讨盆地的发育和演化。结果显示,阶地砾石排列指示盆地水系古流向与现代河流基本一致,砾石磨圆度变化大,分选较差,岩性继承了区域地层。砾石组合特征反映了构造抬升期盆地内强烈的冲刷剥蚀。漫滩沉积物粒度表明盆地在稳定阶段河流水动力整体呈增大趋势。T4和T3发育阶段区域以冲刷剥蚀为主并塑造了盆地雏形。T2阶地沉积特征及测年结果(177.4 ka~87.6 ka)表明中更新世末期持续数万年的沉积夷平作用使盆地基本成型。T1阶地形成时代约25ka,指示了黔中地区最近一次构造抬升和盆地的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地貌特征的青藏高原边缘泥石流沟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藏高原地形急变带受构造运动、极端降水等因素的影响,呈现泥石流高发、群发的特点。对泥石流沟地貌特征的科学分类有利于探索泥石流发生机制、确定防治对策,对山区防灾减灾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青藏高原边缘7个泥石流高发流域为研究对象,开展地貌测量和统计分析。通过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将泥石流沟分为3种类型:I型是基岩下切区暴雨型泥石流;II型是基岩下切区冰川融水型泥石流;III型是沉积盆地下切区暴雨型泥石流。通过Kruskal-Wallis检验进一步分析3类泥石流沟地貌差异性,从地质、地貌与气候等方面探讨了3类泥石流沟的松散物来源与水沙输移特性。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II型泥石流的活跃性将增大;随着极端降雨频率的增加,I型和III型泥石流活跃性也将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