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伊丽莹 《地质科学》1981,(4):403-408
稀土、钍、铀、锆、铌、钽、磷等元素的分离,以纸色层方法为简易快速[1,2]。但现有方法均采用沉淀或其它方法将稀土与大部份伴生元素分离后再进行色层分离,或经多次色层达到分离,失去纸色层方法的优越性。本文为适应微量矿物分析,利用各元素氟化物溶解度不同,一些离子的盐酸络合物可被酮类、醇类等有机溶剂萃取,及它们的分配系数各有差异,选用丁醇-氢氟酸-盐酸体系进行纸上分离,使稀土与其它伴生元素达到一次分离,然后分别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应用1-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钠(简称PAR)作为测定钴的灵敏试剂发表了不少文章.由于PAR与许多金属离子均能生成有色络合物,特别是铁、铜、镍对测定钴有严重干扰,一般都用萃取法、纸色层法来分离干扰元素.我们根据А·И·Бyceb的介绍,用硫代硫酸钠和EDTA掩蔽铜、镍;应用氟化钠消除铁的影响.笔者着重在干扰元素的掩蔽及其消除和显色条件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应用于不同矿种矿石中微量钻的测定,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机理新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描述岩浆中铜、镍、钴、铁迁移富集新机制。铜、镍、钴、铁呈氢化物迁移至地壳浅部,氢被氧化成水,铜、镍、钴、铁被硫化成硫化物及硫砷化物富集成矿床。  相似文献   

4.
郭起凤 《铀矿地质》1990,6(1):54-58
本文主要介绍了分离Sm-Nd的3种化学方法,其中有适合分离高含量Sm,Nd的了酮-疏氰酸铵纸色层法;适合分离一般含量Sm,Nd的P_(204)柱色层法;适合低含量Sm,Nd的加压离子交换法。同时介绍应用Sm-Nd法得出的我国第一条Sm-Nd等时线,测出了冀东早太古代岩石Sm-Nd同位素地质年龄。  相似文献   

5.
对镍、钴的物相分析,前人已做过不少工作,但均限于对铜-镍硫化矿石的分析,而对像“八·二○”矿区以钒钛磁铁矿为主的矿石中镍、钴物相分析尚未见报导。为了查清“八·二○”矿区矿石镍、钴的存在形式,以利于对它的综合利用,我们初步地拟定了该矿的化学物相分析法。 根据表1资料和该矿的选冶情况,我们初步将“八·二○”矿的镍、钴分为三个相:硫化物相、氧化物相和硅酸盐相。对于硫化物相的测定试验证明以H_2O_2为选择溶剂较为  相似文献   

6.
红旗岭镍矿区是我国岩浆岩型铜、镍硫化矿床的主要矿化集中区之一,以往勘查中只在1号岩体中发现中型铜、镍矿床,在7号岩体中发现大型铜、镍矿床,目前在3号岩体深部发现了厚大镍、钴矿体.对3号岩体岩石学特征、岩体微量元素特征、岩体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岩体矿石与镁铁-超镁铁质岩具同源性,矿床属岩浆深部熔离分异成因,并发生就地熔离和重力分异.  相似文献   

7.
我队根据化探普查找矿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以下三种化探分析方法进行了部分改进:1、矿石中硫化物的铜、钴、镍物相分析用饱和溴水和几滴浓溴浸取以硫化物形式存在的铜、钴、镍,比加拿大地质调查所介绍的方法(以抗坏血酸和过氧化氢混合溶剂浸取12小时)速度快,提取较完全.据1973年分析870个矿样的结果整理、计算、作图后,通过硫和硫化物中铜、钴、镍几何平均值的对比,发  相似文献   

8.
西昆仑塔木-卡兰古铅锌铜成矿带上卡拉塔什矿区含铜砂页岩中发现较高含量的钴,并伴有铜、镍、铅、银等多种有益组分,原生钴矿物可能与镍一起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本区钴矿的容矿岩石为含铜砂页岩,成因类型可能属喷流-沉积型钴铜铅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9.
复杂钴矿石中钴镍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相态分析方法,配合扫描电镜、X光衍射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某铜钴矿化区钴矿石中钴镍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查定了钴镍在该铜钴矿化区的赋存状态主要有:①钴镍以含钴的镍黄铁矿产出;②钴镍与铁呈类质同象状态存在于黄铁矿、黄铜矿和菱铁矿中;③钴镍以吸附态存在于伊利粘土矿物中。  相似文献   

10.
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我们采取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溶解矿样,在盐酸—硫氰酸钾—抗坏血酸—氨基乙酸底液中测铜后加入碘化钾进行铅的测定,加入磺基水杨酸,氢氧化铵,氯化铵,丁二肟测定镍、钴是可行的。从而建立了一个一次称样在同一份溶液中连续测定化探样品中微量铜、铅、镍、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琍 《地质科学》1983,(3):297-302
广西灵山矿区锰钴土产于矿床氧化带中。其上部是风化的铁帽,下部是黄铁矿。锰钴土结构疏松,富于孔隙,颜色随风化程度强弱而有所变化。其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土和水云母,其次为褐铁矿、石英、镍华、钴华、黄铁矿等。锰钴土中含有丰富的铜(0.338%)、钴(0.06-0.418%)、镍(0.05%)等16种元素。为了查明锰钴土中铜的赋存状态,为选矿、冶炼及综合利用提供资料,我们进行了电渗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夕卡岩铁(铜)矿床中伴生的钴,占全国钴总储量的14.9%,是我国钻矿原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根据我们多年的工作成果和有关资料,对该类钴矿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初步探讨.一钴的地球化学属性及其在夕卡岩矿床中的富集情况钴是一个高度分散的元素,自然界中难以形成独立的矿床.钴的地壳丰度为O.0025%,地核丰度0.042%,地球丰度0.026%(黎彤,1976),地壳丰度与地核丰度之比为1∶17,即具有地壳分散、地核富集的特征.钴具有亲铁和亲硫的双重性质.亲铁性表现在地核中铁、镍、钴可以互熔并高度富集,亲硫性远不及镍、铜,在岩浆矿床中难  相似文献   

13.
闪锌矿的主要成分是锌(67%)和硫(32%),同时伴生有有色,分散元素要求分析。本文采用阳离子树脂交换分步淋洗,对砷、硒、碲、锗、锌、铜、镉、钴、镍和铁等元素进行分离与测定。 在盐酸介质中砷、硒和锗很容易与各种阳离子分离,碲的分配系数文献没作介  相似文献   

14.
利用钴与亚硝基R盐在pH 5.5~7的乙酸溶液中,生成红色可溶性络合物,进行光度测定。拟定了刚果(金)高铜、高镍、高锰样品中钴的测定方法。实验确定了样品的溶解方式、显色剂的浓度及用量、煮沸时间和放置时间,并对矿样中铁、铜、镍、锰等主要干扰元素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经标准样品验证、方法比对,均符合分析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世界钴矿资源及其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丰成友  张德全 《地质论评》2002,48(6):627-633
本文概述了当前世界钴资源状况,钴矿床分类及国内外钴矿床勘查与研究的最新进展,全球钴资源丰富,但分布较为集中,沉积型砂岩容矿的铜钴矿床和含钴的岩浆岩型硫化铜镍矿床是两个最重要的钴矿床类型。尽管钴多数以铜-镍、铜、铁等矿床的伴生金属产出,国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层控铜钴矿床之上,中国近几年却在华北地台北缘东段、西部 中央造山带、赣西地区等陆续发现了一些不同元素组合,不同成因类型且为独立的或以钴为主的钴矿床,钴矿床勘查的重大突破既对开拓钴矿床成矿学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为弥补国内钴资源长期供应不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陕西勉、略、阳三角地带的钴矿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勉、略、阳三角地带的地质背景、钴矿类型、成矿规律。作者认为,依据赋矿岩石和成矿作用可把该区钴矿类型划分为产于超基性岩中的硫化钴镍矿床,产于基性岩中的硫化钴镍矿,产于闪长岩侵入体与变细碧岩接触带附近的铜钴矿,产于矽卡岩型磁铁矿体上盘和板岩烈隙中的钴矿脉。其中以第一种类型最主要,有望发展成大型钴矿床。在文章最后,作者分析总结了成矿规律,建议并提出了理想钴矿找矿区。  相似文献   

17.
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我们采取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溶解矿样,在盐酸—硫氰酸钾—抗坏血酸—氨基乙酸底液中测铜后加入碘化钾进行铅的测定,加入磺基水杨酸,氢氧化铵,氯化铵,丁二肟测定镍、钴是可行的。从而建立了一个一次称样在同一份溶液中连续测定化探样品中微量铜、铅、镍、钴的方法。实验部分一、仪器与试剂JP-1A型示波极谱仪(成都仪器厂)  相似文献   

18.
张纯仪 《矿物岩石》1990,10(1):79-87
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矿区二、三号矿床的两个岩体为隐伏的中-基性岩体,受北西向断裂的控制,侵位于石炭统南明水组上段之下部地层中,为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矿床。矿物成分以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为主。有用元素除铜、镍外,尚伴生有金、银、铂、色、钴、硫可综合利用。它国内外同类型矿床相比,具有成岩、成矿时代新,岩体基性程度低、铜大于镍等特点,因而又具有新的地质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博茨瓦纳以盛产金刚石闻名于世,但其基础地质和矿产地质研究的程度并不高。文章依据地质构造单元、主要矿种和主要成矿类型的成矿单元划分原则,将博茨瓦纳划分为太古宙津巴布韦克拉通铜-镍-钴-金多金属成矿带、太古宙卡普瓦尔克拉通铁-锰-金多金属成矿带、古元古代林波波铜-镍成矿带、太古宙刚果克拉通(铜)成矿带、新元古代达马拉铜-锡成矿区、卡拉哈里盆地煤-金刚石-铀成矿区等6个Ⅲ级成矿区带,并对这些成矿区带的主要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鲁苏西矿床位于刚果(金)加丹加外侧褶皱推覆带,属层控型铜钴矿床。矿床产出于新元古代加丹加超群矿山组还原性地层中,按层序关系分为三层矿体,即坎莫托段底部、白云岩化页岩段底部和刚波夫段底部,矿床受卢非利安造山活动的推覆挤压作用而呈向斜形态。矿石类型分为硫化矿和氧化矿,其中硫化矿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铜矿、硫铜钴矿、辉铜矿、硫钴矿等,矿化类型主要为浸染状、平行层理细脉状和脉状矿化,前两种矿化为成岩期(821~762 Ma)盆地卤水中的铜钴离子经生物还原作用沉淀形成,后者是由于卢非利安造山期(600~530 Ma)的推覆挤压作用促使早期硫化物再活化、运移并经热化学还原作用形成;氧化矿主要矿石矿物为孔雀石、硅孔雀石、菱钴矿和水钴矿,是在表生期低温(<50°C)流体作用下,经过硫化物氧化、流体酸中和、次生铜钴氧化物沉淀三个过程形成,由于铜钴元素的迁移性差异,形成氧化带上钴下铜的分层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