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庄矿山诱发塌陷地震对承压井水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用弹性理论和地下流体动力学分析了陶庄矿山诱发塌陷地震对承压井水位的影响,分析了井水位变化与陷地震震级及塌陷点距水地蝇距离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塌陷地震序列的分析,给出了较大塌陷地震前小塌陷地震增多的可能“前兆”。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鲁15井及附近的矿井塌陷地震概况,利用鲁15井水位对矿井塌陷地震响应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鲁15井水位的塌陷地震前兆.指出大塌陷前的∑△H-t和No-△t曲线都有异常变化,而且这一变化出现在大塌陷前一个月左右,因此有可能利用鲁15井的塌陷地震前兆对较大塌陷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构造地震和塌陷地震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它们的特征。指出了构造地震的波速大于塌陷地震的波速;构造地震波的视出射角大于塌陷地震的视出射角;塌陷地震S波最大振幅随距离的衰减比构造地震快。求出了构造地震尾波衰减系数  相似文献   

4.
采用Matlab的小波变换方法,对山西省数字化台网记录的爆破、塌陷与地震信号进行了6层多尺度分解,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爆破、塌陷与地震信号在各层分解后存在一定的差异,该研究为识别非天然地震中的爆破、塌陷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山西地区爆破、塌陷(矿震)特殊地震动特征识别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2004—2012年山西地震台网记录的山西地区ML≥2.5爆破、塌陷以及天然地震波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天然地震相比,爆破、塌陷具有相对独特的震相特征,尤其是近距离的爆破、塌陷易于识别;远距离的则难以区分。在此基础上,对3种地震动波形进行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塌陷的优势频率较低,集中在1—3 Hz;爆破的优势频率较高,集中在1—6 Hz;地震的优势频率较宽,集中在0—20 Hz,为进一步甄别爆破、塌陷、天然地震提供了新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近年来广西地震台网中心记录的天然地震和岩溶塌陷为例,尝试利用基于小波包的分形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技术对这两类事件的波形进行识别,以期有效地识别地震与岩溶塌陷。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包分形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事件识别方法对天然地震和岩溶塌陷事件的识别率高达89.5%,可作为识别天然地震与岩溶塌陷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选取陕西省境内2011—2018年震级为ML2.7—3.1的18个天然地震事件的287条记录和2013—2018年上述震级范围的20个陕北塌陷事件的185条记录,从时间域、频率域及时频域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出陕北塌陷记录区别于天然地震事件的特征:① 在时间域,就P波初动而言,塌陷的P波初动弱而平缓,只有极少数台的垂直向P波初动方向清晰,而天然地震的P波初动强而尖锐,垂直向P波初动方向清晰,有象限分布的特征;在体波特征方面,塌陷的体波周期要比天然地震的大;面波发育是塌陷区别于天然地震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即使震中距很小,塌陷记录依然有明显的短周期面波Rg波发育;在震中距<50 km时,塌陷的振幅比AS/AP值要远远大于天然地震,且随着震中距的增大,AS/AP值变小并与相同震中距下天然地震的AS/AP值相近;相同震级,塌陷比天然地震尾波持续时间长,能量衰减慢。② 在频率域,塌陷的频率域较窄,主要为低频信号,集中在0—3 Hz内;天然地震的频率域较宽,低频信号较少;定义频带内频谱的方差与均值的比值为频谱变异系数α,塌陷的频谱变异系数α整体高于天然地震的。在震中距200 km范围内,塌陷的拐角频率fc较天然地震小,集中在1—3 Hz,天然地震的拐角频率fc在3—15 Hz均有分布。③ 从时频谱的对比可见,塌陷的主要频率成份为低频面波,而天然地震频率成份最丰富的为横波波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岩溶区的地震及其震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岩溶塌陷及诱发地震进行了初步探讨。塌陷及其地震对水利工程的危害,已成为岩溶发育区最重要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通过双差定位法,对江苏及邻域1990-2012年地震事件进行重新定位,其中包括部分人工爆破和塌陷事件。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的爆破和塌陷事件震源深度均有明显改善;地震在空间分布上更加集中,部分地震有向构造带趋近的变化,较多地震呈丛集状出现,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5-25 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一、事实教育了我们 我们地震台位于大同市西北上皇庄,在北东向口泉断裂带上。在我们台西偏南8—40公里范围内,是我国重要产煤基地之一─—大同煤矿采煤区。从1970年我们建台以来,矿区经常发生顶板塌陷,被我们微震仪记录下来。开始,由于我们是初搞地震工作,对记录图上的塌陷波形认识不了,常常错误地认为是小地震和爆破。直到1972年3月28日,在大同以西云岗公社校尉屯一带发生一次有感地震,引起国家地震局的重视,当即组织了几个单位,经过实地宏观调查后,才明确认识到,不是天然地震,而是煤矿采煤区的塌陷地震。这次塌陷给煤矿造成了危害,教育了我们。之后,大同市、矿务局的党政领导,工人同志们向我们提出希望,如何利用微震仪监视矿区的顶板塌陷,并能有效地作出予报?这样,我们在思想上提高了一步,认识到我们大同地震台,不但对天然地震要监视予报,而且对煤矿塌陷地震也要监视予报,只有把两方面监视予报工作都做好,才是真正为工农兵站好岗、放好哨、服好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双差定位法,对江苏及邻域1990—2012年地震事件进行重新定位,其中包括部分人工爆破和塌陷事件。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的爆破和塌陷事件震源深度均有明显改善;地震在空间分布上更加集中,部分地震有向构造带趋近的变化,较多地震呈丛集状出现,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5—25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老窑塌陷采空区造成的透水事故严重威胁着大型矿井的生产与安全,探测出塌陷采空区已成为当前三维地震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针对老窑采空区不同的塌陷类型,建立多种不同内部结构的塌陷采空区地质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技术对其进行正演模拟,分析出不同塌陷采空区在生成时间剖面上的波场特征.结合一些典型的工程实例,总结出塌陷采空区在地震资料上的判别标志以及识别特征,为矿井提供出准确的塌陷采空区位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四川省境内5例水库诱发地震和2例有争议的疑似水库地诱发震。上述水库诱发地震中既有构造水库地震,又有岩溶塌陷型水库诱发地震,还有水库快速加载诱发的地震,几乎含概了水库诱发地震的所有类型。  相似文献   

14.
构造塌陷,是指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壳岩层塌陷。根据唐山地震前的跨地震主断裂的水准测量结果,可以认为,伴随1970年5月25日的丰南地震,在主断裂下降盘内出现了大规模的侧向张破裂。这以后出现的地下水位和重力等震前趋势异常,都可以用地下水向破裂区的迁移来解释  相似文献   

15.
选取甘肃省测震台网测定的甘肃平凉地区塌陷地震、甘东南地区天然地震各50个,同地区的30个地震事件为待测事件。采用近年来计算机领域里较先进的图像识别方法——卷积神经网络识别两种地震事件类型,设定波形通道总数的80%为地震事件分类阈值,超过分类阈值的设定为“0”或“1”,即可判定该待测事件为对应的事件类型。将地震事件作为原始图像,提取图像中最具代表性特征点;接着提取图像特征进入池化层,池化层会对该图像特征点进行归类压缩,提取最具代表性的图像特征,最后输出识别图像。结果表明:塌陷地震最终分类准确识别率为86.7%,天然地震准确识别率为93.3%,总识别率为90%,为今后平凉地区塌陷地震事件类别识别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1812年3月8日新疆尼勒克8级大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812年3月8日新疆尼勒克县发生的8级大震造成了极强烈的地表形变,产生了长达65公里的地震断裂带,其垂直位移可达10米,右旋水平位移在1.5米以上。极震区有多处构造塌陷、滑坡和崩塌,巨型塌陷的面积达2平方公里,滑坡体后缘最宽可达2公里,震中烈度110度强。本文根据现场考察及对航片的研究,结合历史记载勾绘了这次地震的烈度等震线,对地震的震级、震中位置、震源深度、地震矩、应力降和震源机制解等进行了计算和讨论,并对发震的地质构造背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山西运城振动事件S变换时频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S变换,对2005年以来山西南部运城及其附近地区的振动事件波形进行时频分析,并与山西南部地区的天然地震、爆破和塌陷地震波谱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然地震一般S波携带能量较大,衰减较慢,震相高低频成分呈现均匀分布;一般近台记录的人工爆破P波比S波发育,能量衰减较快,震相急促短暂;塌陷地震波列能量随时间和频率的展布相对集中,一般分布在频率较低区域;振动事件震相简单,被不同台站记录的波形能量优势分布及频率分布范围差异较大,衰减特征不明显。据此,基本可以排除山西南部及附近区域的振动事件为天然地震、爆破和塌陷事件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月12日至2月22日,重庆巫溪地区发生一系列ML2.0—3.0地震,对其中重庆市测震台网记录的ML2.1、ML2.3及ML3.2地震,从台网地震监测能力、记录波形特征及地质构造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ML2.1地震为岩溶地区塌陷,ML2.3、ML3.2地震为构造地震;而对重庆市测震台网未监测记录到的几次有感震动,认为是岩溶塌陷洞室垮塌所致。  相似文献   

19.
1878年霍尔尼斯(R.Hoernes)根据对地震的宏观观察和地质研究提出了地震成因的三种类型:构造、火山、塌陷。本世纪来,随着对地震本身及相关因素认识的逐步深入,地震成因研究的领域和深度有了很大发展,下表可给出其发展的梗概。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广东省地震局地震现场调查组在兴宁大兴煤矿ML1.4级塌陷地震的应急处理过程,叙述了应急小组从组网初步方案的实施到现场组网成功的经过,指出流动组网监测所取得的地震监测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总结了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