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调查在南黄海崂山隆起的发现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崂山隆起位于南黄海中部,是南黄海中、新生代盆地的隆起构造单元,其调查与研究程度极低,新近系之下是否有沉积地层一直没有得到资料的证实。近年来战略性油气地质调查工作在该区新近系之下发现了层状地层,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分析、重磁震联合反演和区域地质对比,推测为海相古生界,是下扬子区古生界的海上延伸。这一发现对推动南黄海海域油气新领域、新层位的调查与勘探具有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
第33届世界地质大会于2008年8月6—14日在挪威奥斯陆召开,本届大会专门设立了天然气水合物分会场,共收编论文摘要34篇(见附录),就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相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研究领域涉及挪威大陆边缘、韩国陆缘、日本海、日本南海海槽、西伯利亚冻土区、麦肯齐三角洲、墨西哥湾、智利陆缘、台湾西南海域、青藏高原冻土带、南极附近海域、尼罗河深海扇、加利福尼亚陆缘、鄂霍茨克海萨哈林陆缘、贝加尔湖等水合物发育区。  相似文献   

3.
利用在琼州海峡所采集的综合地球物理资料和地质钻探资料及围区地质资料,对该区的海底表层地质、浅部地质和中─深部地质进行了解释,阐述了主要地层的地球物理特征,并对存在的灾害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北海海底发现了主要以Lopbeliapertusa为代表的珊瑚礁。2002年10月挪威海洋研究所的QFossa和挪威地质调查局的ThorsnesT借助多道回声仪在挪威海勒斯特获得了世界上最大的喜冷珊瑚礁的详细三维形态。礁分布在4Ma前产生的巨大的水下滑坡上。在珊瑚中记录到海洋桂鱼的大量  相似文献   

5.
琼州海峡物探资料解释及灾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学超 《热带海洋》1999,18(2):72-78
利用在琼州海峡所采集的综合地球物理资料和地质钻探资料及围区地质资料,对该区的海底表层以地质,浅部地质和中一学位中地质进行了解释,阐述了主要地层的地球物理特征,并对存在的灾害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深水区12种主要灾害地质因素的成因、危害及其识别方法,介绍了深水钻井环境因素调查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水文气象桌面研究、利用油气勘探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深水浅层地质致灾因素评价、水文气象现场观测、深水工程物探调查和深水工程地质勘察等,建立了深水钻井环境因素调查评价的总体流程。有别于浅水钻井井场调查,深水钻井环境因素调查评价应遵循"从区域到局部,由面到点,先概略后精细"的原则,从海区、勘查区、三维地震调查区、井场区、井位等不同层次,分别采用分析文献资料、利用油气勘探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浅层地质致灾因素评价以及进行井场外业调查等方式进行研究,充分利用上一层次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下一层次的研究。采用这种方法,既能不失全貌,满足对较大范围环境因素概貌的掌握,又能经济地、有针对性的实现对重点区域、部位的精细调查评价。同时,要特别重视利用油气勘探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浅层地质致灾因素评价,它是研究深水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而且根据实际情况,能替代部分甚至全部的井场外业调查。  相似文献   

7.
东格陵兰裂谷盆地因其异常良好的露头而闻名。该露头为厚达16km的连续沉积层,其地质年代从泥盆纪一直到白垩纪。陆地地质为研究大西洋两侧包括东格陵兰陆架盆地、巴伦支海陆架盆地和北挪威西部陆架盆地等海域的沉积盆地提供了有用的类比。而此露头的地层沉积序列包括了不同地质年代和特征的储集岩以及油源岩。  相似文献   

8.
20 0 0年 1 1月 2 9~ 30日油气勘探与开发资料管理培训班在青岛府新大厦举办。培训班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中国地质调查局、山东石油学会、青岛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挪威国际油气管理培训中心 ( PETRAD)主办 ;挪威 PGS公司、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勘探部、中国石化集团油田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承办 ;亚洲近海矿产资源联合勘探协调委员会 ( CCOP)作为发起单位与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共同参加了培训班的组织工作。培训班开幕式首先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郑春才先生致辞 ,挪…  相似文献   

9.
在对大量地震资料长期解释基础上,通过与南海周边邻区资料的类比,从南海地质构造演化背景、中生界地震反射结构特征、地层划分对比等多方面阐述了南沙海域发育中生代地层的地质背景及其地质时代归属问题,由陆及海,对比了该海域钻录井第一手资料与周边已钻遇的中生界钻井资料,指出白垩系烃源岩是一套有机质含量较高,以Ⅱ2、Ⅲ型干酪根为主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南黄海西部某风电场区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大量浅层气,主要表现为连续地层反射波发生间断,反射杂乱,部分地层反射波被屏蔽且延伸到深部地层中,局部地层反射波因声速异常导致下拉,反射高频衰减迅速,分辨率降低等。该区域内未发现断层,浅层气封存较好,推测为生物成因沼气,弥散浅层气埋深最浅约5m,高压气囊顶部埋深最浅约272m,地质浅孔钻遇高压气风险小。根据浅层气的特征,对其成因、压力和灾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东海油气资源区海底稳定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洋灾害地质因素是影响海洋开发活动安全的重要因素。通过提取东海油气资源区的地球物理和工程地质资料中的灾害地质因素和对东海油气资源区灾害地质环境的充分研究,以灾害地质因素为评价因子,应用GIS技术,采用加权统计模型对研究区的海底稳定性进行分区定量评价。利用评价结果,确定了东海油气资源区基于地貌类型区划的海底稳定性级别。  相似文献   

12.
速度场的建立是冲绳海槽中部深入研究所必需的技术资料。作者选取冲绳海槽中部无井深水区二维地震数据, 以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叠加速度数据为原始速度, 通过建立双层模型和异常速度识别剔除, 采用Dix 公式方法进行速度转换和沿层速度插值, 建立研究区速度场。从区域速度场问题建立宏观概念, 为冲绳海槽中部提供丰富可靠的速度资料, 变速成图得到的构造图件与地质认识相一致, 实现了由地震资料反映海底构造等地质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GeoBase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创建巴伦支海和喀拉海油气区的构造地层和古地理模式。该项目应用了俄罗斯和挪威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数据和各学科的综合解释成果,包括潜在油气区的资料、布置适当的地震测线,再用深、浅钻孔资料和周围的露头做校正,等等。本次研究建立了巴伦支海、北伯朝拉地区和喀拉海大地构造、地质结构和古地理格架。这项综合性研究至关重要,是了解油气源岩和潜在储层空间分布的科学方法,又是鉴别巴伦支海油气成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海洋地质资料作为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归档工作是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部分。海洋地质资料归档过程工作流的分析涉及到海洋地质资料的产生、归档整个过程,依据现阶段海洋地质资料形成和归档情况,针对归档的过程进行描述、总结和抽象,分理出任务和其活动操作,确定出工作流的各个阶段。利用Petri网模型,依据资料形成过程的实际情况,控制资料归档过程。海洋地质资料归档过程工作流覆盖资料的形成到归档到汇交整个过程,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组织水平和工作效率,保障整个流程的顺序性和可控性,进一步实现海洋地质资料归档管理的自动化与信息化。  相似文献   

15.
南黄海盆地是下扬子地块向海洋的延伸,中、古生界海相地层研究程度较低,仍未开展过系统的地层格架研究,制约了研究区的油气勘探进程。结合陆域下扬子的研究成果,利用研究区以及陆上苏北盆地的地质、钻井、测井、岩心等资料建立起下三叠统的三级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三级层序边界为岩性转换界面或者不整合面;下三叠统可以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其中每个三级层序又可以划分为海侵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均不发育。以上研究为后期沉积相划分、储层预测等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地质、地貌及地球物理资料分析,探讨展布于云南边陲哀牢山两侧的北西向断裂组成的红河断裂构造带,在东南亚的延伸特征。提出在该延伸带两侧沉积建造、构造活动,地球物理场和大地构造发展上均有显著差异。并进一步探讨该断裂构造带在大地构造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下扬子区下古生界油气有利勘探区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扬子区下古生界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物质基础,但一直未获得油气勘探的突破。本文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结合部分地质露头、钻井资料及上扬子勘探成果,重点对下扬子区下古生界构造地质特征与油气地质条件等开展了综合分析研究。从构造沉积充填角度将下扬子区分为4个二级构造单元,中部地区的无锡-黄山断隆带构造相对稳定,分析认为其西北部的无锡-黄桥低褶带为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具有形成下古生界弱改造型油气藏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8.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花岗岩古潜山是南海西部重点油气勘探领域。受该区复杂地质条件与地震资料品质影响,其前古近系潜山优质储层预测与含油气性检测研究难度较大。从已钻井资料出发,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精细划分并评价了古潜山储层纵向有利相带,并应用蚂蚁体融合曲率体技术刻画了古潜山有利储层空间展布,有效提高了潜山裂缝性储层预测精度;同时,结合基于倒谱变换的地震纹技术,从正演模拟出发,开展了古潜山有利储层含气性分析,在研究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深水油气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19.
PETROBAR(巴伦支海区域性石油地质研究)是一个由挪威研究理事会(NFR)及StatoilHydro赞助的、PETROMAKS项目下属的大型跨学科研究课题。参与这个研究课题的有:地学部(项目负责)、地球物理研究所(PGP)、奥斯陆大学、地球科学部、卑尔根大学、斯塔瓦格国际研究所(IRIS)、挪威地质调查局以及火山盆地石油研究所(VBPR)。我们也将与俄罗斯的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合作。  相似文献   

20.
一个显著的三叠纪大型斜坡沉积体系从Gardarbanken高地一直延伸到Kvitφya,并继续向西延伸直至Edgeφsya和Nordaustlandet之间。在Kvitoya,古近纪期间的构造抬升使三叠纪的沉积层遭受了侵蚀,但是没有地震资料显示Kvitφya是这个三叠纪斜坡沉积体系的北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